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工序能力指数的修正及其经济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光明.工序能力指数的修正及其经济性分析.数理统计与管理,1998,17(2),40~42.本文首先提出了工序能力指数的一个修正公式。考虑工序能力指数同质量损失和工序控制成本的关系,对工序能力指数的经济性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一个最优的工序能力指数公式  相似文献   

2.
多元Cp值     
本文给出了多元工序能力指数C_p的定义,有关分布,置信下限和判断工序是否有能力的临界值,可用来对多质量特性工序能力作统计推断。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 在工业产品质量的统计控制中,通常用字母σ表示生产过程的标准差;用距加工中心正负三个生产过程的标准差(即6σ)来描述工序能力,表示产品质量特性值约有99.73%集中在此范围内;而产品的技术要求同工序能力之比则称为工序能力指数.当产品质量特性值分布中心规范界  相似文献   

4.
王宁  张帅  刘玉敏 《运筹与管理》2020,29(6):210-219
为解决多工序制造过程关键质量特性识别中存在的质量特性间具有多重相关性以及数据高维度, 小样本等问题,本文采用主成分回归改进Adaptive Lasso方法并融合状态空间思想和Bootstrap方法实现多工序过程关键质量特性识别。首先引入状态空间思想构建多工序过程关键质量特性识别模型,然后利用Bootstrap方法重构样本,扩大样本量;进而采用改进Adaptive Lasso方法识别关键质量特性,并通过仿真验证改进Adaptive Lasso方法与Lasso,Adaptive Lasso和岭回归方法在质量特性间不同相关度下识别的有效性;最后通过实例说明改进Adaptive Lasso的具体应用过程,仿真及实例结果显示,改进Adaptive Lasso方法对多工序过程有良好的关键质量特性识别能力,特别当质量特性间有较强相关性时显著优于其它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5.
形位特性是机械加工中除尺寸特性外另一类主要质量特性,因此,对有这类特性要求的工序进行工序能力分析自然是我们合理地进行工序设计、工序控制及工序改进所必须的.但是,这种分析只有建立在对这类特性的本质正确认识基础上,才能得到有价值的信息. 本文通过应用W检验法对形位特性总体进行正态性验证的实例和公式 的理论分析,阐述了对有形位特性要求工序进行工序进行分析时,在认识上应该弄清楚的些问一题,并提出了在实际生产中,对形位特性进行优化控制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6.
基于差异系数的多元过程能力指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过程能力指数表示过程能力满足产品质量标准的程度的评价指标,最普遍使用的过程能力指数有Cp、Cpk、Cpm、Cpkm等,它们已在各大工业部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多元质量特性的过程能力指数尚未得到很好的解决。许多学试图以不同的方式、方法计算多元质量特性的过程能力指数,但存在局限性。本以多元正态分布为基础,比较分析了每个质量特征的差异系数,给出了多元过程能力指数的计算公式。最后的一个算例表明,该方法是有效且符合实际的。  相似文献   

7.
多工序制造过程在加工产品质量特征时出现的加工误差存在相互影响,因此为了保障产品的加工质量,定义了误差自修正能力指数来评价多工序制造过程对产品质量特征加工误差的补偿能力,并提出一种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应用于确定最后一道工序的加工误差与上游工序加工误差之间的关系,从而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来减少误差、保证最终的加工质量.  相似文献   

8.
宋辉 《运筹与管理》1998,7(1):60-66
本根据邮电通信质量指标的特点,利用控制图的特征值,提出邮电通信工序能力指数的近似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9.
我们知道,工序能力指数Cp定量地反映了工序能力满足技术要求的程度.因而一般利用工序能力指数的大小来对工序加以判断或评价.通常约定的工序能力判断基准是:当Cp≥1.67时,认为工序能力过于充分;当1.67>Cp≥1.33时,认为工序能力充分;当1.33>Cp≥1.00时,认为工序能力尚可;当1.00>Cp≥0.67时,认为工序能力不足;当0.67>Cp时,认为工序能力严重不足.但在计算Cp= 时,由于一般不知道工序总体标准差σ,通常都是只好用样本标准差S代替,并以此算得的Cp值来进行判断.因为抽样的随机性,这种判断显然是不太可靠的,特别是样本容量不大时,这种判断的可靠…  相似文献   

10.
多工序制造过程通常包含串联和并联两种结构,具有串并联混合结构的多工序制造过程是实践中最为常见的形式,而不同模式的并联结构其上游工序质量波动对下游工序及总过程能力的影响不同。针对多工序制造过程并联结构特点,本文从波动减少的角度重点对多工序并联制造过程中并行、分散和收敛三种基本模式进行过程能力分析,研究多工序制造过程中各子过程波动对整体过程能力的影响,并根据各子过程质量波动减少的“困难度”和“效用比”评价质量改进的效果,给出多工序并联过程能力改进策略选择依据。通过实例表明,本方法能较好地识别各工序质量波动减少对本工序过程能力和总过程能力的不同影响,确定质量改进的优先顺序,实现多工序制造过程的经济性质量改进和优化。  相似文献   

11.
针对传统的过程能力分析仅以生产线中某一单一的生产工序(过程)为对象这一问题,将影响产品质量的所有生产过程视为一个过程网络,根据Taguchi田口方法,阐述了过程能力指数与质量损失的关系,给出了生产制造过程网络过程能力指数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应用PERT/CPM的基本思想,建立了生产制造过程网络关键质量链的规划模型,将质量损失最大的路径视为关键质量链.通过实例分析表明,以上方法改进了传统的统计质量控制和分析方法,能够有效地实现过程网络的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统计推断原理,对于正态分布、指数分布及Gamma分布的情形,导出工序能力指致C_(?)值的最优无偏估计及最优检验,还讨论了两个质量指标情形的工序能力指数的估计。  相似文献   

13.
产品设计与质量控制的动态因素模型(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介绍产品设计与质量控制的新思想,从产品的设计、生产和使用的角度来研究影响产品质量的所有因素,把它们看成是一个随机过程,提出了动态因素产品设计与质量控制的数学模型。文中把过程能力指数的要领推广到了特性能力指数函数,用于统一地来衡量产品的设计质量、生产质量和使用质量;给出了以特性能力指数函数为变量的产品动态质量损失和产品技术损失的概念,并为组成产品的原材料或零部件达到一致寿命的最经济设计提供了一种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一类基于非对称偏差的过程能力指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基本尺寸为基准,研究非对称偏差下总体质量特性值的分布及过程离散程度,在给出一类非对称分布的基础上,研究基于非对称偏差的过程能力指数,并将其推广到角度质量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化了x-R控制图中各参数的估计;设计了直方图和工序能力指数动态应用工具。运用Excel软件使得计算便捷、界面直观、信息丰富。  相似文献   

16.
多品种多批次冲压工序质量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件小批生产方式条件下的工序质量控制问题,一直是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难点。如何在现有的统计质量控制方法基础上,结合单件少批生产方式的特点,系统地提出适用于此种生产组织方式的工序技师质量控制方法,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本文以某企业冲压件(多种产品)的工序质量控制为例,对原始数据进行了转换处理,使多品种产品数据得以在统一口径下进行运算、处理。实践证明本文提出的方法符合冲压工序运行的实际,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工序能力Bayes推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正东 《应用数学》1995,8(2):151-157
本文从Bayes观点研究工序能力,对无信息先验和共轭先验,给出了Cp的后验分布、条件期望估计和最大后验估计、Bayes置信下限和判断工序是否有能力的临界值,适于对相似工序作统计推断。  相似文献   

18.
工序能力评估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序能力不一定是越高越好.提高工序能力有时意味着增加成本,故应作经济分析。本文提出了一种经济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过程能力指数与不合格品率的关系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的质量管理观认为,过高或过低的过程能力指数都不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本文基于传统的质量管理观,研究过程能力指数与产品不合格品率之间的关系,建立了过程有无漂移时的过程能力指数与产品不合格品率之间的关系模型。  相似文献   

20.
产品质量变异与工序能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建稳.产品质量变异与工序能力分析.本文通过建立模型分析产品质量的三种变异,即:产品内变异、产品间变异和时间变异与总变异之间的关系,给出相应方差的估计,从而确定合理的抽样方案,并进行工序能力分析,最后给出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