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证明等比式(或等积式)方法较多,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证明等比式是应用广泛的一种证法。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将一系列此类命题进行合理“转化”,再回到这种证法上来。1.问:如何利用相似三角形证明等比式?答:只须观察所证等比式每端所含的三个字母所表示的点能否构成三角形。若能构成三角形,证明其相似即可。例1 在ΔABC中,D为BC上一点,且∠BAC=∠ADC(图1)求证:(AB)/(BC)=(AD)/(AC).  相似文献   

2.
一些几何题目的结论中常常含有不等于1的系数,就是这个系数往往给证明带来一些难度,尤其是当这个系数出现在比例式与等积式中时,其辅助线添法的难度还会加大.然而,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变换结论,随之将系数移位变形,使其成为新求证式各项的系数,则这个系数就成了探索辅助线的一把钥匙;不仅打开了添加辅助线的思路;而且思路广阔,有律可循.本文举出四例;以期抛砖引玉。例且换形ABCD中,AB一。,BC—b,M是BC的中点,DE上AM,E是垂H.下面就从变移的系数所在的项入手探索辅助线的添法.思路1由Za,想到延长AB至F,使BF=A…  相似文献   

3.
本文的基本图,取自初中几何教材第二册124页的例:如图1,⊙O_1和⊙O_2外切于点A,BC是⊙O_1和⊙O_2的公切线,B,C为切点,求证:AB⊥AC. 证明:过点A作两圆的内公切线交BC于O.由关于切线长的定理得OB=OA=OC,所以AB⊥AC. 本文旨在介绍据此基本图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的练习的作法。练习1 上例的证明借助于圆周角定理的推论“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得出了AB⊥AC.能否通过其它途经推出这个结论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几何第二册(人教社1993年版)教科书P233,看《三角形相似的判定》(5.4)中的例5,原题抄录如下:例5如图1,已知△ABC,P是AB上的一点,连结CP(1)∠ACP满足什么条件时,△ACP∽△ABC;(2)AC:AP满足什么条件时,△ACP∽△ABC.课本运用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分析并解答出此题:(1)当∠ACP=∠B时,△ACP∽△ABC;(2)AC:AP=AB:AC时,△ACP∽△ABC.由于这是一道探索性题,因此必须注意探索的彻底性我们注意到,教材分析这道例题的思路是直接套用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1和判定定理2,却…  相似文献   

5.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是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也是三角形的一条重要性质,在证明线段不等中起着关键作用.例1如图1,已知AC,BD分别是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求证:AB+BC+CD+DA>AC+BD.分析:要证结论,可以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证出几个适当的线段不等的式子,然后将它们相加,整理得出所要的不等式.证明: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得AB+BC>AC,①AD+DC>AC,②AB+AD>BD,③BC+CD>BD,④①+②+③+④得2(AB+BC+CD+DA)>2(AC+BD).即AB+BC+CD+DA>AC+BD.例2已知:如图2,D,E是△ABC内的两点,求证:AB+AC>BD+DE+EC.分析:因为…  相似文献   

6.
在证明等积式时,我们通常会把它化成比例式,然后寻求三角形的相似来进行证明·但是在一些等积式中经常会含有“系数”,如何对其进行恰当的处理成为证题的关键,下面仅以等积式中“系数2”的处理为例予以分析,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启发·例1如图1,在等腰△ABC中,AB=AC,BH⊥AC于H.  相似文献   

7.
1走义设P是否ABC所在平面内的一点,若a·PA=b·PB=c·PC.则称P是ABC的等积内.2等积点的性质性质1三角形的等积点在各边上射影所成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证设P是ABC的等积点,作PH上BC、PE上CA、PF上AB,D、E、Fg重定,如图1.A、F、P、E四点并圆,目PA是直径,田正弦定理,同理可后田等积点的定义得性质2三角形的节税点对自边的张角号段边所对角的差相等,目差为6O”.证设P是否ABC形内的等积点,如图1.由四点并圆可得注(1)当等积不P在西ABC内的,田性质28MAPB—60”+fAM180o,上AM120“,老等.即有max{A…  相似文献   

8.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几何第三册例2.如图1,AD是△ABC的高,AE是△ABC的外接圆的直径.求证:AB·AC=AE·AD.连结BE,由△ABE△ADC可证明本题.连结EC,由△ACE△ADB也可以证明本题.由△ABE△ADC,还可以得到由△ACE△ADB,还可以得到由②十①得AB·EC+AC·BE=AE·BD+AE·DC=AE(BD+DC)=AE·BC.对四边形ABEC来说,这正是回内接四边形的托勒囵定理:国内接四边形对角线的积等于两组对边积的和.使我们不能满足的是它是托勒路定理的特殊懂况,一条对两线是圆的直径.对于例2的研究,我们知道,…  相似文献   

9.
关于三角形三中线和与三边长关系,笔者最近又得到一个有趣的不等式,即以下定理设△ABC三边长为BC=a,CA=b,AB=c,其对应边上的中线分别为m_a、m_b、m_c,则当且仅当△ABC为正三角形时,(1)、(2)两式取多号(以上Σ表示循环和,下同).证明先证(1)式.根据三角形中线公式,很容易得到以下恒等式:(这里△表示△ABC的面积).由此得到类似还有两式.于是有由此可知,要证(1)式,只需证因此④式成立,()式获证,由证明中易知,当且仅当凸**C为正三角形时()式取等号.这时顺便指出,上述①式在证明三角形中线不等…  相似文献   

10.
若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这便是著名的勾股定理逆定理.北师大版初中义务教育数学教科书第九册第17页介绍对此定理的经典证明:已知:如图1,在△ABC中,AB2 AC2=BC2.求证:△ABC是直角三角形.图1证明:作△A′B′C′使∠A′=90°,A′B′=AB  相似文献   

11.
了解数学史,以史引趣,对学习和掌握数学是很有意义的.下面将初中几何课本中的历史名题作一简要介绍. 一、射影定理(G2P246T2:即人教版初中几何第二册243页第二题,下同)已知,AB是Rt△ABC的斜边,CD是高,求证:(1)CD2=AD·BD,(2)BC2=AB·BD,(3)AC2=AB·AD. 若把AD、BD分别叫做AC、BC在斜边AB上的射影,则这个定理也称为射影定理.最早的证明见于欧几里得的《几何原  相似文献   

12.
性质等腰梯形的一条对角线与一腰的平方差等于上下底的积.如图1,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CD,则BD2-AB2=AD·BC.证明∵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BD=AC.∵等腰梯形有一个外接圆,由托勒密定理得BD·AC=AB·CD+AD·BC,并注意到AB=CD,故BD2-AB2=AD·BC.推广1如图2,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CD,P是BC上任意一点,则PD2-PA2=AD(PC-PB).  相似文献   

13.
<正>(一)基础知识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这就是众所周知的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已知:如图1,△ABC中,D、E分别是边AB和AC的中点.求证:DE∥BC,且DE=1/2BC.证明连接CD,  相似文献   

14.
三角形这一章内容是几何中最重要的基础知识 .在与三角形有关的证明或计算中 ,常常需要作辅助线 .辅助线是已知和求证的“红娘” ,起“牵线搭桥”之作用 .它不仅能使分散条件集中化 ,隐含条件明显化 ,还能化难为易 ,化繁为简 .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辅助线在处理线段的“和、差、倍、分”时 ,表现尤为突出 ,效果更为“神奇” ,作用富有典型性 .下面例谈作辅助线构造新图形或构造全等三角形、等腰三角形解答典型问题 ,供大家参考 .一、连结两点法例 1 如图 1,在△ABC中 ,∠BAC =12 0° ,AB =AC ,AB的垂直平分线DE分别交BC ,AB于…  相似文献   

15.
<正>(内)等角线性质定理[1]在△ABC中,若AD1,AD2为∠BAC的等角线(点D1,D2在BC边上,且∠BAD1=∠CAD2),则有AB2/AC2=BD1·BD2/CD1·CD2.文献[1]利用平行线及相似三角形给出的证明.本文从求证结论入手,给出如下两种简洁流畅的证明.证明1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6.
<正>很多学生遇到等积式,都会将等积式化为比例式.但是如何根据比例式去推断要证明哪两个三角形相似,是题目的重点和难点.现从一道中考真题出发,探究需要证明哪两个三角形相似.1原题呈现(2016年深圳中考)如图1,已知⊙O的半径为2,AB为直径,CD为弦,AB与CD交  相似文献   

17.
等积式转化成比例式是证等积式的一个重要思维过程,转化成比例式后,要证四条线(或三条)成比例,可证两个三角形相似。到底证那两个三角形相似,图形简单的可以直接观察。图形复杂点的,需添设辅助线的,学生往往不知从何下手。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在教学中重点帮助学生掌握:“横看、竖看一组三角形相似”的方法。这种方法对等积式、比例式的绝大部份题都适用。特以这几年考试题为例说明这个问题。例1 如图,已知弦AB,CD相交于P,连BD,CA,并延长相交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介绍三角形线段比中的两个有用定理 .定理 1 在△ ABC中 ,E为 BC上一点 ,任作一直线分别交 AB、AE、AC于 P、N、Q,若记 BEEC=λ,则PNNQ=λ.APAB.ACAQ.证明 如图 1所示 ,在△ ABE和△ AEC中 ,由正弦定理可得sinα=BE .sin∠ 1AB ,sinβ =EC .sin∠ 2AC . 图 1∵ ∠ 1  相似文献   

19.
在代数中,灵活运用整体思想方法处理问题,既习使问题阎捷地获解,又可惜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平凡中,如能充完利用整体与部分Z阎的辩证关系,同样可以阎捷地解决不少计算与证明题.下面分类举例说明之.1应用整体思想方法求线段的和例1已知:to图1,在RtAIABC申,/C—gO”,CD上AB于D末,如果AB:—12,CD=6,则AC+BC等于().(A)17(B)12JM(C)13JM(D)9JM解”.”/ACB—90”,CD上AB,AC·BC——AB·CH一12X6——72.而AC’+BC’一AB‘(AC+BC)‘一ZAC·BC。一AB’RO(ACMBC)‘一AB‘+Z…  相似文献   

20.
定理设面ABC三边为a,b,c,周界中点三角形相应边为a’,b’,c’,则证明设D、E、F分别为西ABC的边BC、CA、AB边上的周界中点.从E、F作EM上BC于M,FN上BC于N,NV(如图3)但BF—CE一户一a,因此上式即为a’>a一(p—a)(cosB+cosC).再由关于y,C’的类似不等式,三式相加,得诸式代入上式左边,欲使看是否可能?化饲:即p’<6R’--f--ZRr—r’;但Gerretsen不等式为P‘<4R‘+4Rr+3r‘,可见只须证4R’+4Rr+3r’<6R’+ZRr—r’,PFZR’-ZRr、4r‘20;由欧拉不等式R)Zr知,ZR’一ZRr—4r‘一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