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一个双渠道制造商和一个存在资金约束的双渠道零售商组成的双层混合渠道供应链,研究了延期支付与金融机构借贷两种不同融资模式下,供应链博弈均衡策略和收益.指出在两种不同的融资模式下,供应链中三个渠道产品定价均高于零售商无资金约束时三个渠道产品定价,即零售商由于资金约束而导致的融资成本最终转嫁给了下游消费者,由消费者买单.进一步,研究指出供应链渠道间价格替代性的增强对零售商和供应链总收益始终产生消极的影响,但对制造商收益并非始终是有害的,一定条件下会促进制造商收益的增加.对比不同融资模式下各主体利润,指出当制造商延期支付时间长度敏感系数相对较小时,零售商会倾向选择延期支付合同模式;否则零售商倾向选择外部金融机构借贷融资模式.  相似文献   

2.
制造商在引入网络直销渠道后,需有效协调与零售商之间的物流冲突.以销售单一产品,只有一个制造商和零售商,且制造商的补货策略为(Q,R)策略,零售商的补货策略为一对一策略的双渠道供应链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在综合考虑消费者渠道偏好和由于销售渠道缺货所引起的消费者转移的前提下,结合Markov过程理论建立供应链系统库存模型,针对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库存决策进行分析.分析表明,制造商存在R~*及Q~*,零售商存在库存水平S~*使供应链系统的收益最大.MATLAB仿真表明了该结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张盼  江韶波 《运筹与管理》2022,31(11):161-166
针对由一个零售商两个制造商组成的竞争供应链,建立了零售商处于领导地位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分析了收益分享合同和成本分担合同下流程创新效率和竞争强度对流程创新水平和供应链成员利润的影响,并探讨了最优激励合同类型。研究发现,流程创新效率的降低会使得制造商流程创新水平和供应链成员利润降低;竞争强度的增大会使得制造商流程创新水平和供应链成员利润增加。此外,在流程创新效率较高和竞争强度较低时零售商提供收益分享合同有利,在流程创新效率较低和竞争强度较高时零售商提供成本分担合同有利。  相似文献   

4.
产品价格和质量是消费者永恒的关注点。虽然多渠道给消费者带来了便捷的购物途径, 但是不同渠道的产品存在质量和价格分差异, 消费者在购买时须面对一个渠道、价格和质量的协调选择问题。本文提出了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和价格偏好的双渠道定价决策模型, 并讨论了以制造商为领导者的分散决策和集中决策情形下的最优策略。比较了消费者偏好及产品质量水平对不同决策情形下的供应链决策的影响, 并通过设计收益共享契约机制实现了渠道的协调并证明了其有效性。研究表明:当产品质量在一定范围内时, 制造商和零售商可以获得最大利润;当消费者对质量的偏好逐渐增加时, 制造商的利润和零售商的利润随着消费者对质量的偏好提高而下降;制造商和零售商可以通过协调销售价格消除供应链的双重边际效应,从而实现供应链的协调。最后利用算例分析了消费者的质量、价格偏好对总利润的影响并给出了相应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5.
使用收益分享合同获得渠道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单周期库存(报童)类型的供应链协调问题,制造商将采用两种方式销售给零售商:直接销售方式(也称批发价合同)和收益分享方式.在收益分享方式中,零售商支付给制造商的批发价将小于直接由零售商购买时的批发价,但零售商必须将部分收益与制造商分享.文研究借助数值方法分析了制造商采用收益分享合同时的效果并证明收益分享合同可以获得渠道协调(帕累托提高).  相似文献   

6.
研究单个制造商与单个零售商组成的双渠道供应链系统定价问题.在分散决策和集中决策条件下讨论了零售商传统销售渠道和制造商开拓网上销售渠道分别以不同服务水平销售产品的双渠道供应链,从而得到了在集中式决策和分散式决策条件下的最优定价,并分析了服务水平对定价决策和渠道需求的影响.研究表明,当零售商渠道服务水平增加时,批发价也随之增加.本渠道的服务水平对本渠道的价格影响会大于对竞争渠道的价格的影响.渠道服务水平的提高会导致本渠道销售价格和本渠道需求的提高,也会对另一渠道产生一定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7.
在考虑消费者退货下,构建由制造商和零售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模型,研究了双方的订货量决策问题,并分析不同策略以及决策顺序对均衡结果和制造商开通直销渠道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单渠道中,提供退款保证可提高订货量、制造商和零售商利润。当直销成本较大时,制造商将不开通直销渠道;提供退款保证有利于制造商开通直销渠道。在双渠道中,提供退款保证能够提高直销量、总订货量和制造商利润;直销量、总订货量、制造商利润和总利润都随直销成本递减;在顺序决策下,制造商利润和总利润更高。  相似文献   

8.
梁喜  张余婷 《运筹与管理》2020,29(12):107-117
在考虑消费者渠道偏好和低碳偏好的基础上,使用以制造商为主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研究了单一传统零售渠道、网上直销双渠道和网上分销双渠道中各成员的最优定价决策与减排策略,以及两种双渠道的利润分享协调策略。研究发现:当制造商引入网上直销和分销渠道后,能够有效增加制造商的最优单位减排量;在开通新的渠道后,传统零售商的利润总是会降低,而当消费者对网上销售渠道的偏好处于某一范围内时,制造商的利润会增加。本文通过设计利润分享机制来协调制造商和传统零售商的利润问题,使得供应链成员的利润实现Pareto改进。  相似文献   

9.
针对电子产品易逝性和潜在利用价值,采用博弈优化理论对零售商负责回收的电子产品闭环供应链进行定价与收益分析.通过以电子产品双渠道销售与废旧品再加工再销售的无差异定价为基础,构建了一个由制造商、零售商、消费者组成的闭环供应链博弈模型,采用Stackelberg博弈理论着重探讨在合作决策与非合作决策条件下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最优定价和利益分配机制.通过效率的比较发现:制造商与零售商合作决策条件下的总利益优于非合作决策条件下的总利益.最后,通过算例和参数敏感度仿真分析,设计了一种在非合作决策条件下的利益协调机制,即实施制造商、零售商之间的联合定价策略,使得闭环供应链总利益增加,实现各节点企业合作共赢,为推动企业逆向物流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针对由一个拥有线上直销渠道的制造商以及一个线下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考虑消费者对不同渠道的偏好构建了供应链博弈模型,研究了竞争环境下制造商与零售商的最优BOPS合作策略,并分析了BOPS合作在改善交通拥堵方面的作用。研究表明,BOPS合作在缓解供应链双重边际效应的同时会加剧渠道之间的价格竞争,所以并不总是对供应链有利;仅当消费者线上渠道偏好程度比较低且线下麻烦成本比较大时,制造商和零售商才会都从BOPS合作中受益从而自愿达成合作,其他情形下制造商可根据供应链利润变化设计转移支付契约促成与线下零售商的BOPS合作并实现双赢;此外,一定条件下BOPS合作能够通过调整渠道需求结构,在保证供应链成员利润的同时对交通拥堵改善也带来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制造商为主导的双渠道低碳供应链竞合博弈中,在无节能家电补贴下不考虑制造商公平关切行为、节能家电补贴下不考虑制造商公平关切行为、节能家电补贴下考虑制造商公平关切行为三种情形下,分别对比分析能效比、零售商销售努力程度、消费渠道偏好以及制造商公平关切程度对制造商、零售商决策及收益的影响。研究发现:节能家电补贴政策会放大渠道间交叉价格影响系数的影响力,进而令其他影响因素与决策定价的相关性发生转变,其中对批发价格的影响最大,但制造商公平关切行为会在一定程度抑制渠道间价格相互影响的力度;零售商过度的销售努力会使得自身收益下降,反而令制造商收益增加,节能家电补贴下零售商收益下降的阈值晚于补贴前,因此对于零售商来说,即使有补贴政策的宣传也要坚持进行节能家电的推广,以获得更大的收益。  相似文献   

12.
一条双渠道供应链存在一个传统零售商和一个拥有电子渠道的制造商,制造商采用了跟随零售商线上线下同价的定价策略。通过建立市场需求模型,求出供应链的最优价格、生产数量,利用博弈论和合同理论的原理设计收益共享契约。研究表明,当供应链处于稳定状态时,收益共享契约可以用来实现同价双渠道供应链的协调。当突发事件导致市场规模和制造成本发生扰动时,同价双渠道供应链存在鲁棒性,而收益共享契约也能够很好地协调同价机制下的双渠道分权供应链,最后给出一个算例验证了结论。  相似文献   

13.
基于对称信息框架,针对一个传统零售商和一个双渠道制造商组成的供应链系统,构建零售商实体店售前服务存在展厅效应下,制造商服务成本分摊与网络渠道收益共享契约选择策略模型.研究发现,制造商通过对上述两种不同契约的有效设计都能刺激零售商的服务动机,提高其服务水平,并进一步增加供应链各主体渠道需求和收益.对比两种不同的契约模式,发现供应链存在展厅效应时,服务成本分摊契约模式下零售商和双渠道制造商能够获得更高的收益,此时各主体更偏爱选择服务成本分摊契约模式.  相似文献   

14.
在对称信息框架下,针对零售商存在风险厌恶特性的双渠道闭环供应链,基于Stackelberg博弈理论探讨了不同的回收再制造模式下(制造商不回收再制造、制造商独立回收再制造、制造商依托零售商回收再制造)供应链各主体的运作决策。研究发现,在不同回收再制造模式下,制造商与风险厌恶的零售商合作能够获得更多收益。市场波动的增大对供应链各主体并非始终是有害的,随着市场波动的增大,带有风险厌恶的零售商收益不断减小,而风险中性的双渠道制造商收益逐步增大,零售商风险厌恶特性为制造商带来了更多的收益。制造商独立回收再制造以及通过零售商进行回收再制造时,双渠道产品定价均低于不进行任何回收再制造模式下的定价,双渠道需求和利润均高于不进行任何回收再制造模式下的渠道需求和利润,即回收再制造模式不仅为下游顾客带来了更多的消费实惠,同时也为供应链各主体带来了更多的收益。  相似文献   

15.
主要研究了一个建立线上线下双渠道的零售商,如何进行定价协调零售商线上线下的水平冲突,并最终到达零售商整体的利润的优化.根据实际情况引入了销售努力补偿的协调机制,并通过算例分析发现当零售商对其网络渠道提供合适的销售努力程度时,零售商的利润可以得到优化.并在双渠道的零售商实现水平协调的基础上,考虑供应链垂直方向上因零售商和制造商双方博弈下带来了双重边际效应,进一步设计了收入共享契约,研究表明当零售商提供合适的收入分配比时,可以实现制造商和零售商利润的优化,实现了供应链成员Pareto改进,这样零售商双渠道就实现了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全协调,供应链成员的利润得到了优化.  相似文献   

16.
再制造产品的出现,引出了销售渠道决策的新问题。基于博弈理论,分析比较新制造产品和再制造产品五种渠道结构,得到了五种结构下新制造产品和再制造产品均衡产量和零售价格,以及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均衡利润。研究结果表明,一般情况下,制造商可以凭借零售商之间的竞争提升自身在供应链的权重,使自己获利。然而当制造商通过两个零售商分开销售新制造产品和再制造产品时,制造商并不能因此而增加自己的利润。对于零售商而言,双边垄断使零售商地位提升,而新制造产品或者再制造产品分开销售都会伤及零售商。数值结果表明,零售商之间的竞争缓和了供应链上下游的双重边际效应,增加了供应链的总利润,同时也提高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17.
构建了基于价格竞争的多渠道供应链模型,模型中两个不同的制造商分别通过单渠道、双渠道销售具有一定替代性的产品,考虑到制造商在市场上的领导地位,制造商与零售商之间采用stackclberg博弈竞争策略.探讨了拥有双渠道的制造商采取分散和集中利润决策时供应链各竞争者的价格策略,分析了需求函数参数变化对供应链竞争者价格决策的影响,借助算例分析表明,拥有双渠道营销方式的制造商采取决策1有利于提高其所在供应链的利润,采用决策2能够激励零售商维持原有的分销渠道.  相似文献   

18.
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线上零售商引入线下体验渠道,将线下体验与线上零售相结合,以改善消费者购物体验、降低产品退货率.文章针对由一个制造商和一个线上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考虑线上零售商向消费者提供退款保证服务,并引入线下体验渠道为消费者提供线下的产品体验,建立了单渠道策略和020渠道策略下的供应链权力结构博弈模型,研究了退款保证、不同主导权以及体验渠道的引入对供应链均衡和消费者剩余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退款保证会导致制造商、零售商以及供应链系统利润的损失,消费者也有可能需要为此支付一定的溢价;体验渠道的引入能够有效提升供应双方和供应链系统的利润以及消费者剩余;供应双方不同主导权并不会对供应链系统利润和消费者剩余产生影响,仅导致利润在供应链系统内部的重新分配.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消费者公平偏好对制造商开通直销渠道的影响,并分析消费者公平偏好对制造商和零售商的最优决策、制造商开通直销渠道意愿、零售商利润、以及消费者剩余等的影响。最后通过算例分析消费者公平偏好对制造商开通直销渠道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存在消费者公平偏好时,制造商仅在直销成本较小时开通直销渠道;当直销成本较大时,制造商不应开通直销渠道。然而,消费者公平偏好会降低制造商开通直销渠道的意愿;即使无直销成本,若消费者公平偏好较大,制造商也可能不会开通直销渠道。  相似文献   

20.
从线下零售商提供服务的角度出发,考虑消费者线下额外消费,对零售商主导的双渠道供应链中基准模式和BOPS模式下销量计入线下方案和线上单位补偿方案构建渠道整合模型,分析消费者比例、额外消费以及服务敏感度对供应链成员决策及利润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基准模式和销量计入线下方案下,最优零售价格和最优服务水平随着线上消费者比例的增加而增大;而在线上单位补偿方案下,二者随线上消费者比例的变化受BOPS类消费者比例的影响;2)仅在线上单位补偿方案下最优零售价格与额外消费相关,与直觉不同的是单位补偿额不总是和额外消费呈负相关,相关性受服务敏感度影响,单位补偿额可以根据批发价格的大小来调节供应链成员利润分配;3)当BOPS类消费者较多时,最优服务水平和最优零售价格在线上单位补偿方案下最大,基准模式下次之,销量计入线下方案下最小;4)当产品的线下需求远远超过线上需求,且产品的服务敏感度较低时,线上单位补偿方案下供应链整体收益最高,且此时零售商和供应商优先选择单位补偿方案,其他情况基准模式下供应链利润最大,企业可以根据产品市场特性选择合适的销售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