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研究管输条件下胶凝原油颗粒的融化特性对原油集输及停输再启动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宽相变区,采用数值分析方法研究了球形胶凝原油颗粒在管道中的融化特性.利用Fluent软件,模拟分析了油水温差为40、50、60°、水流速度为0.1、0.2、0.3m/s、半径为5、10、15mm胶凝原油的温度场及液相云图,得到不同初始条件下球形胶凝原油的总融化时间及温度变化曲线.结果表明:受导热机制作用,原油为同心融化;原油中心附近三个监测点的融化过程分为五个阶段,且相变前后换热速率发生显著变化;颗粒半径每增加5mm原油融化时间增加的幅度升高、油水温差每增加10°原油融化时间减少的幅度降低、水流速度每增加0.1m/s原油融化时间减少的幅度升高.  相似文献   

2.
资金限制条件下的原油采购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闫超  陈国华  宋科 《运筹与管理》2010,19(3):100-105
在对原油采购市场的复杂性和生产商面临的采购风险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影响企业采购的因素,强调原油供应链中资金流的限制,引入合同组合管理的方法,构建了一个简单的原油供应链系统,并借助供应链Agent建模仿真技术实现了该原油供应链系统。仿真结果的分析证明,相比较于传统的数学模型、系统动力学等方法,Agent的自主性、适应性和分布性等特点更适合于描述此类难以求解的供应链复杂性问题。随着采购进程的演化,生产商Agent通过对油价和需求变化规律的学习给出基于预测的最优合同组合策略,该策略在保证利润最大化的同时能够有效控制采购风险,平衡库存采购成本和财务成本,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3.
就2018年7月我国对美国大豆加征关税前后的主要航线运价结构突变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构建加征关税的我国进口大豆主要航线运价传导机制的基础上,选取测度指标并借助SVECM构建了我国进口大豆主要航线运价结构突变测度模型,利用2015-2020年6月期间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加征关税改变了美国大豆进口量与美国和巴西航线运价的长期负向均衡关系,尽管美国航线运价负向关系得以维持,但是与巴西航线运价的关系已变成正向均衡关系.加征关税在短期内对两条航线运价冲击效应由负向变成了正向.加征关税对美国和巴西两条航线的运价波动贡献了15%-20%的效应.实证结果对于船东、大豆贸易或加工企业应对加征关税事件及时调整航线运力、采购和租船等决策优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随着"冰上丝绸之路"倡议的提出,维护和保障我国北极海上运输安全成为重大的现实需求.但由于北极航线风险因素复杂多样且难以预期,基于传统风险管理理论"预测风险-降低风险"的研究范式在北极航线安全研究中呈现出很大的局限性.为此,本文将弹性理论引入到北极航线安全评价中,在承认北极航线不确定因素复杂多样的前提下,聚焦自身能力建设,关注如何提升对北极风险的承载能力和环境的适应性.基于弹性视角,从"可靠性-恢复力-适应性"三个维度评估北极航线安全水平,并利用贝叶斯网络方法进行量化评估,为保障我国北极海上运输安全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吕靖  王爽 《运筹与管理》2018,27(5):85-94
原油海运网络是原油进口国的海上生命线,为科学衡量网络中节点受到突发事件影响后的原油海运网络的连通可靠性,本文采用不确定变量来描述突发事件发生后各节点的连通性,引入不确定理论对原油海运网络连通可靠性进行评估,并建立了不确定原油海运网络的最可靠路径选择模型。本文不确定变量的引入不再依赖较多的历史数据去描绘节点失效的概率分布,而且提出的最可靠路径选择模型可以确保突发事件发生后原油的及时运输。本文还提出了α-最可靠路径和最大测度最可靠路径选择问题,给出不确定原油海运网络最可靠路径风险值的不确定分布,为突发事件发生后决策者的路径选择提供依据。本文以中国进口原油海运网络为例作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6.
针对现阶段油田产量预测中所出现的一些预测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开展了对全国原油产量的时序预测研究.针对全国原油2011-2020年产量所呈现出来的特点,采用一种基于时间序列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结合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组合模型的预测方法.首先,运用时间序列ARIMA模型的建模思想,对全国原油产量进行初步预测,再通过LSTM训练拟合残差并进行预测.最后将LSTM的预测结果补偿到初步预测结果中,得到组合预测值.组合模型预测结果显示,预测结果比较可靠,对预估原油产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的时代背景下,原油冲击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影响机制分析受到政府监管部门和投资者的广泛关注.文章根据原油冲击的不同来源,将原油价格序列分解为原油供给冲击因子,总需求冲击因子和原油特殊需求冲击因子三类,分析了这三类原油冲击因子对中国A股上市的1975支股票收益的不同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从短期来看...  相似文献   

8.
引用Dueker等(2011)提出的同期门槛平滑转换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C-STGARCH)模型对我国大庆原油现货价格的波动状态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求对大庆原油现货价格的波动有一个新的、更深刻的量度.研究显示:第一,大庆原油现货价格的波动是不稳定的,并且存在显著的非对称和非线性现象;第二,CSTGARCH模型能很好地刻画大庆原油现货价格波动的这些现象,并且发现油价的波动以3.738%为门槛点存在高波动区和低波动区两种状态,低波动区的波动持续性比高波动区强,然而,对平滑转换持续性的影响方面,高波动区要略大于低波动区.  相似文献   

9.
基于国际原油价格的历史数据,应用统计学的方法证明国际原油价格的波动具有马尔科夫性。视我国原油进口的价格为马尔科夫链,计算其状态转移概率。在总结我国原油进口策略的基础上,估算了在各种进口价格状态下每种策略对我国GDP造成的损失,继而建立了最优策略的线性规划模型。结果显示,即使在最优策略的情况下,国际原油价格的波动仍会每月对我国的GDP造成470.78亿元的损失。  相似文献   

10.
农药厂生产农药是经常需要更新换代的.加之国际市场的需要,急需生产70%以上浓度的甲胺磷原油出口创汇.但在生产过程中只能达到68%以下的浓度.总结以往的经验,进行了一年多的试验,但结果并不理想.去年采用正交法安排试验只用几天便达到了予期的目的.找到了制备70%以上浓度甲胺磷原油的工艺条件. 试验主要分三个部分,侧重分述如下. 第一部分,胺化制备0,0一二甲基硫代磷酰胺 考虑到各方面影响质量的因素,特选用以下7个因子参加试验,列表如下: 七因子两水平试验,选用正交表L8(2~7)来安排,未排上正交表的因子固定在适当的状态.试验计划与试验指…  相似文献   

11.
我国汽油价格对原油价格不对称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不对称误差修正模型研究当原油价格变化时,国内汽油价格的反应机制问题。文章通过因果关系检验确定油价波动的传导方向,即原油价格的波动弓f起汽油价格的波动。通过对国际原油与国内汽油价格的时间序列进行协整检验,确定二者具有长期稳定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误差修正模型进行分析,得到这样的结论:当原油价格变化时,我国汽油价格表面上存在不对称反应现象,但在统计意义上并不存在显著的不对称反应。  相似文献   

12.
向小东 《运筹与管理》2007,16(4):127-130
系统复杂性的研究是系统工程的一个热点研究领域。在虚假邻域概念基础上,给出了合适的嵌入参数的确定方法。讨论了分形维与最大Lyapunov指数的计算方法。纽约市场国际原油期货收盘价格时间序列数据的计算表明:这些数据来源于一最大Lyapunov指数值为0.038的混沌吸引子,混沌吸引子分形维为3.625,需用4个变量描述其所在系统的运动规律。此结论为进一步利用混沌理论研究原油期货价格的运动规律、进行相关的投资决策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3.
基于GED—GARCH模型的中国原油价格波动特征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采用中国大庆原油价格日平均交易数据,建立了基于GED分布的GARCH(1,1)、GARCH-M(1,1)和TGARCH(1,1)三个模型,描述了中国原油价格与国际接轨以来的波动特征。实证结果表明,与国际油价类似,中国原油价格的波动也存在显著的GARCH效应,但其波动冲击的半衰期要比国际油价短,为5天。而且,中国原油收益率受到预期风险的负向影响,表明中国原油市场并非完全市场化运作,当然这种负向影响程度较小,约为8%。另外,中国原油价格的波动存在显著的杠杆效应,相同幅度的油价下跌比油价上涨对未来油价的波动具有更大的影响,前者是后者的1.7倍左右。最后,基于GED分布的GARCH模型比基于正态分布的GARCH模型能够更好地描述中国原油价格的波动特征,并且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4.
罗呈  邹楚沅 《经济数学》2010,27(4):60-66
从原油的金融资产属性出发,探讨了原油期货市场中的投机行为下价格泡沫的存在性,在实证中针对美国商品交易委员会报告中的不足进行修正,考察了多种因素对价格的影响.结果表明:投机是近一轮油价波动的原因,但却无法据此质疑原油期货市场的作用,原油期货市场仍在总量上对价格起到了稳定的负反馈作用.结论在肯定投机推高油价的同时,证明石油期货市场并非是价格波动的根源,相反具有调节作用,从而强调了石油期货市场监管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事件对国际石油价格影响的时间序列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近来经济分析中应用较多的现代时间序列分析方法 ,以虚拟变量描述突发事件 ,用 ARMAX模型分析事件对国际原油价格的影响 ,并对今年海湾战争后原油价格的趋势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6.
通过相空间重构技术,对Brent和WTI原油价格增长率的时间序列分别进行相空间重构,将若干固定时间延迟点上的数据作为新维处理,形成相点,应用Wolf方法得出了最大的Lyapunov指数,从而给出了系统混沌存在的证据;利用关联函数求出了关联维度和Kolmogorov熵,从而给出了对系统的混沌程度的估计和对Brent和WTI原油价格进行有效性预测的时间尺度.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扩展的4维(E)DCC-MGARCH(1,1)模型,分析了四个原油市场(Brent、WTI、Dubai、China)之间的相互波动溢出效应。研究表明,Brent、WTI原油市场对我国市场均有显著的单向波动溢出效应,WTI原油市场比Brent原油市场对我国原油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更明显。我国和美国原油市场波动都是暂时的,而Brent原油市场波动性是持久的。我国原油市场对Dubai原油市场有单向的波动溢出效应。结果还显示,Brent与WTI原油市场有双向波动溢出效应,Brent的波动溢出效应小于WTI波动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8.
国际原油价格高低对我国经济平稳增长意义重大。本文从行为金融视角,在引入理性套利者和假设正反馈交易者与理性交易者数量之比是变化基础上,构建了包含四类交易者的国际原油期货市场正反馈交易模型,揭示了理性投机者操纵市场并与其他类市场参与者的交易行为导致油价波动的机理,最后用数值模拟验证了结论。结果表明:国际原油市场供求变化提供了理性投机者操纵油价的基础,但理性套利者会反方向对冲油价波动,于是,消极投资者数量成为决定油价上涨或下跌的砝码。此外,若理性投机者主导市场,其会利用正反馈交易者关于油价波动形成的正反馈效应加大对油价操纵力度,最终扩大油价波动幅度。因此,从国际原油期货市场交易者行为角度可以预测油价波动。  相似文献   

19.
石油消费与石油市场与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息息相关,是学术界研究的的热点领域之一.本文采用协整性和因果关系检验的计量经济学方法,考察了我国石油消费和国际原油价格之间的相互影响,发现两者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但只具有单向因果关系.与美国的比较研究表明,我国石油市场化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随着改革的深入,还应该建立充足的商业石油储备,并基于市场调整当前石油定价体制与进口机制,进一步放开油价,采用主动的进口策略,才能根本解决消费与价格存在的脱节问题,实现与国际石油市场更好的接轨,适应日益完善的市场经济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