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对于拓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空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加大海洋科技投入,促进海洋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加快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根据海洋经济双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对我国11个沿海地区2001-2011年海洋经济面板数据的计量分析表明:海洋资本、海洋科技和海洋劳动的弹性系数均为正数;当3个要素投入每增长1个标准差,将引致海洋产出平均增长1.0412、0.1633、0.6837个标准差;海洋资本对海洋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最大,而海洋科技的经济增长贡献度最小,我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增长仍然表现为资本、劳动双要素投入驱动型.从优化主要海洋产业比重、调整海洋经济要素投入构成、提高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效益、发挥海洋科技人才主体作用等4个方面提出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通过引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对供给侧改革下的宁夏经济增长动力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宁夏整体经济发展的资本拉动作用明显,资本投入对经济的贡献度高于劳动投入,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率不高,年均贡献率仅为8.25%.建议可通过促进供给侧要素转变,优化"供给侧"和"需求侧"要素结构及经济结构等方面出发,优化供给侧动力机制,促进宁夏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3.
基于柯布-道格拉斯(Douglas)生产函数,建立1995年至2012年广西经济发展模型,利用R统计软件求出资本和劳动力的产出弹性系数分别为0.81和0.19,再利用索洛增长速度方程求出资本投入、劳力投入和技术进步对广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41.8%、1.5%、-43.3%,这三个因素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5.8百分点、0.2百分点和-4.8百分点.表明了资本投入是广西近十几年来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劳动投入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较有限,广西的经济还是处于粗放投入型的增长模式.  相似文献   

4.
基于DEA模型的京津冀区域物流效率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流效率是直接反映物流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区域间的物流协同对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根据2011年至2015年的样本数据,在构建物流效率投入、产出指标基础上运用DEA模型测算了京津冀地区的物流效率,并利用投影分析对非DEA有效的决策单元从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两方面进行分析和调整.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物流业的综合效率平均值均低于三省市的平均值,且效率值小于1,表明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不足;京津冀三省市物流效率差异显著,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的问题.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提高京津冀区域物流效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高等教育为主体的人力资本投入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推动力已成为经济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普遍认识.首次将LMDI分解法引入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与GDP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实证研究,通过构建GDP总量分解模型,深入分析二者之间内在的因果驱动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对我国而言,代表高等教育经济投入总量的活动效应对GDP变动贡献最大,是主要驱动力;代表教育经费在区域问分布的结构效应对GDP变动影响很小;代表单位教育经费驱动效率的效率效应对GDP增长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高校是我国科技创新的源泉,其科技资源配置能力的测算与优化对于提高我国科技资源利用效率,发挥高校作为科技资源集聚地和科技创新源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通过重新构建各地区高校科技资源配置能力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计算指标权重、运用TOPSIS模型测算2005-2015年我国大陆地区31个省区高校的科技资源配置能力,探讨不同区域之间高校科技资源配置能力差距产生的原因,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结果显示我国六大区域高校的科技资源配置能力差异显著,地区经济实力对其所在区域高校科技资源投入、产出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建立人才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指标体系进行因子分析,根据各个主因子得分,通过聚类将中国(除港澳台以外的)31个省(市、自治区)划分为若干类别;对于每一类别,分别构建物质资本、人才资本、一般人力资本等到经济产出之间的改进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得到不同类别地区人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而计算全国人才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总体水平.研究表明:2001-2010年期间,31个地区按照人才环境可分为3类.第一类地区包括北京、上海、天津,人才环境发展水平最高,人才经济贡献率为27.13%;第二类地区包括广东、浙江等东部沿海6个省份,人才环境发展水平居中,人才经济贡献率为24.91%;第三类地区为其余22各省份,人才环境发展水平偏低,人才经济贡献率为18.78%.全国人才经济贡献率总体水平为22.68%.  相似文献   

8.
运用时间序列模型的动态计量方法对科研投入的效果进行分析.以GDP作为检验科研投入效果的经济指标,对1980-2001年我国科研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进行实证分析,构建了科研投入与GDP的自回归分布滞后(ADL)模型,以此为起点并结合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建立了动态计量经济学模型的一般形式即误差修正模型(ECM),该模型刻画了科研投入与经济增长二者之间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9.
科技创新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源泉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那么科技创新投入对经济增长是否存在积极影响?本文运用时间序列方法,在4变量系统内检验了我国科技创新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内在关系,实证结果显示:①经济增长和固定资本投资、劳动投入、科技创新投入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②科技创新投入对经济增长具有Granger影响,科技创新投入增加会导致经济增长;③在1-15年滞后期内,科技创新投入对经济增长的短期冲击为正向效应。在实证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科技创新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和路径依赖,并由此得出相关结论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深入研究能源消费及投入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对于协调区域要素投入和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生产函数框架下,利用1980-2013年长三角地区各省市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要素投入数据,通过控制面板组内自相关、截面相关及组间异方差的变系数模型和面板因果检验模型,研究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投入要素间长期均衡和因果关系.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投入要素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浙江省的劳动和资本的产出弹性最高,分别为0.515和0.95,江苏省的劳动产出弹性和浙江省的能源消费产出弹性为负,分别为-0.124和-0.338,表现为边际报酬递减特征.长三角地区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满足反馈假说,并提出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调整劳动和能源的投入结构及加大经济转型力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将电力作为生产函数的投入要素,结合岭回归的方法,分析中国1990—2012年资本、人力和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并使用Logistic曲线模型寻找中国电力消费增长的拐点.结果显示,1990—2012年,劳动力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年均贡献率达40.17%,资本的贡献率呈稳步增长态势,平均贡献率为34.57%,电力消费的经济贡献率在振荡中逐渐上升,平均贡献率为30.13%;1999年之前是中国电力消费的渐增期,从2006年开始进入快增期,电力消费快速增长,从2011年开始,中国的电力消费进入缓增期,此后电力消费将有所放缓,并逐渐趋于稳定,但由于巨大的电力消费基数,能源供应压力依然十分巨大.  相似文献   

12.
为了较为客观合理地评价信息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科学合理地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信息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定量评价模型,并对模型的结果给出其合理的经济学意义.模型结果表明:不同的信息产业投入指标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同,为了实现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应对不同的信息产业投入指标要素给予不同程度的关注;同时...  相似文献   

13.
通过构建兵团科技进步水平和民生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体系,运用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对2001-2015年相关指标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兵团科技进步和民生发展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兵团科技进步是民生发展的格兰杰成因,民生发展不是科技进步的格兰杰成因.进一步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科技进步中科技投入、资源配置以及科技产出3个子系统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科技资源投入和科技成果产出对民生有促进作用,而科技资源配置对民生发展起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14.
教育经费投入对于提升人力资本,促进经济增长有着无可代替的作用.通过利用改进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人力资本理论,运用2005-2011全国其中30个省级面板数据,对不同层次的教育经费投入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初等学校的教育经费投入对中国各区域的经济增长均有显著作用,高等职业学校的教育经费投入对东部和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作用显著,本科学校的教育经费投入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5.
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采用1985-2011年农业相关数据测算我国农业全要素增长贡献率,最终测算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并分析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长期较低的深层次原因,针对这些原因,提出相应解决之策,以提高我国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程度,促进我国传统农业快速转向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字经济领域吸纳的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对中国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和共同富裕产生重要影响.结合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现状,针对区域层面、尤其是边疆欠发达地区开展数字经济对就业的影响机理研究,对于在新时期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构建了反映区域数字经济特点的不区分进口就业投入占用产出模型,并运用结构分解方法深入分析就业变化,为深入研究分析区域数字经济发展对就业的影响机理提供理论支持;以新疆为例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对就业的影响效应,表明新疆数字经济产业的发展能够带动更多其他行业的就业增长,尤其是在消费、投资、出口、国内省外流出、技术变迁方面,数字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促进新疆就业增长的重要动力源,对于在新时期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确保边疆巩固、边疆发展和边境安全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7.
我国科技投入对GDP拉动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志坚 《经济数学》2008,25(1):58-63
文章通过研究我国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依存关系,建立了相关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利用模型测算出我国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选取2006-2017年的广东省数据,建立传统生产函数与轨道交通的供求模型相结合的系统联立方程组模型,对轨道交通建设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广州、深圳的轨道交通建设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144、0.104,人均收入水平对轨道交通需求的贡献率分别为0.766、0.683,服务价格对轨道交通需求影响系数分别为-0.277、-0.215.此外,政府投入、引入FDI有利于提升轨道交通供给,其中,政府投入对广州地区的轨道交通供给的影响较大,FDI投入对深圳地区的轨道交通供给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9.
目前高校专业建设质量和效率是教育行政部门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因子分析和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辽宁省16所高校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进行专业建设效率评价.对影响专业建设效率投入和产出指标分别进行因子分析,提取3个投入因子,分别是教师因子、专业课程因子和资源设备因子;提取2个产出因子,分别是科研因子和学生因子,计算出各决策单元的投入产出的分数,再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计算出各决策单元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指出各高校在专业建设中投入和产出方面的不足之处,优化专业的资源配置,为各高校专业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高校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为讨论高校在不同方面的表现,定义了不同投入产出的四种模型,结果表明不同的投入产出组合会得到不同的效率得分,此外通过不同模型的比较,可以知道十年间新疆高校科研效率的对比情况.为进一步分析新疆高校的科研效率情况,对新疆9所高校的科研效率做了进一步分析,通过对这九所高校的技术及规模效率分析,对高校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