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该文系统地介绍随机环境中的马尔可夫过程. 共4章, 第一章介绍依时的随机环境中的马尔可夫链(MCTRE), 包括MCTRE的存在性及等价描述; 状态分类; 遍历理论及不变测度; p-θ 链的中心极限定理和不变原理. 第二章介绍依时的随机环境中的马尔可夫过程(MPTRE), 包括MPTRE的基本概念; 随机环境中的q -过程存在唯一性; 时齐的q -过程;MPTRE的构造及等价性定理.第三章介绍依时的随机环境中的分枝链(MBCRE), 包括有限维的和无穷维的MBCRE的模型和基本概念; 它们的灭绝概念;两极分化; 增殖率等.第四章介绍依时依空的随机环境中的马尔可夫链(MCSTRE), 包括MCSTRE的基本概念、构造; 依时依空的随机环境中的随机徘徊(RWSTRE)的中心极限定理、不变原理.  相似文献   

2.
本文给出了横截的随机算子的定义并介绍了它的性质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随机向量独立性的三种常用判别准则 ,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法的建议 .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随机服务系统的计算机仿真问题进行了讨论,通过使用Microsoft公司的Excel实现仿真过程,介绍了一种简便易用的模拟仿真方法.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一类与年龄相关的模糊随机种群系统的半隐式Euler法.系统同时受到两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即,随机和模糊.在有界的条件(弱于线性增长条件)和Lipschitz条件下,讨论了与年龄相关的模糊随机种群系统在半隐式Euler法下的收敛性.方法具有克服线性计算不稳定的优点.最后通过例子对算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6.
在随机拓扑度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随机不动点问题,得到了若干新的随机不动点定理.作为特例,也给出了相应的确定性算子的边界不动点定理.  相似文献   

7.
利用文献[1]中对质点的随机游动的概率计算的结果,对文献[1,2,3,4]中人与人之间的竞赛和博彩的概率问题给出不同的计算思考方法,得到完全相同的结果.于是指出了一般文献中介绍的人与人之间的竞赛和博彩中的赢得概率等效于质点随机向左或向右移动的概率.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数学实验的背景,MATLAB用于数学实验的优势,并利用参数估计的大样本性质,并通过随机模拟方法求出π的近似值和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及分布函数.模拟试验结果表明,由该方法得到的估计值与理论值的误差很小.  相似文献   

9.
在三值R0命题逻辑系统中证明了随机真度的MP、HS和交推理规则;提出了随机开放度,指出随机开放度与随机发散度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刻画了理论的相容程度,并得出对同一个理论而言,二者取值相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随机进程代数是从经典进程代数发展起来 ,用于并发系统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形式化方法 ,特别适合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协议的建模和性能评价 .首先介绍了 SPA的语法和操作语义 .并以令牌环局域网模型为例来说明其应用 .进一步讨论了 SPA的三种等价关系 ,以期解决模型状态空间爆炸问题 .  相似文献   

11.
We consider the complete graph on n vertices whose edges are weighted by independent and identically distributed edge weights and build the associated minimum weight spanning tree. We show that if the random weights are all distinct, then the expected diameter of such a tree is Θ(n1/3). This settles a question of Frieze and Mc‐Diarmid (Random Struct Algorithm 10 (1997), 5–42). The proofs are based on a precise analysis of the behavior of random graphs around the critical point. © 2008 Wiley Periodicals, Inc. Random Struct. Alg., 2009  相似文献   

12.
A random mapping (T; q) of a finite set V = {1, 2,…,n} into itself assigns independently to each i ? V its unique image j = TT(i)E V with probability q for i = j and with probability $ \frac{{1 - q}}{{n - 1}} $ for ji. The purpose of the article is to determine the asymptotic behaviour of the size of the largest connected component of the random digraph GT(q) representing thes mapping as nx, regarding all possible values of the parameter q = q(n). © 1994 John Wiley & Sons, Inc.  相似文献   

13.
随机度量理论及其应用在我国最近进展的综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旨在全面综述随机度量理论及其应用过去十年在我国发展过程中所获得的主要结果与思想方法。全由十节组成,第一节对我们工作的背景-概率度量空间与随机度量空间理论和一简单的介绍;第二节给出某些有关随机泛函分析及取值于抽象空间的可测函数的预备知识;第三节阐明随机泛函分析与原始随机度量理论(本称之为F-随机度量理论)的整体关系:主要结果是在随机元生成空间给出自然且合理的随机度量与随机范数的构造,从而将随机元与随机算子理论的研究纳入随机度量理论框架;主要思想是将随机泛函分析视为随机度量空间体系上的分析学而统一地发展,从而形成了发展随机泛函分析的一个新的途径-空间随机化途径;除此之外,在本节我们也从随机过程理论观点出发首次提出对应于随机度量理论原始版本的一种新的随机共轭空间理论(叫作F- 随机共轭空间理论),它的突出优点是能保持象随机过程的样本性质这样更精细的特性(本节由作的工作构成);在第四节,基本作最近提出的随机度量理论的一个新的版本(本称之为E-随机度量理论),从传统泛函分析的角度对过去已被发展起来的随机共轭空间理论(本称之为E-随机共轭空间理论),从传统泛函分析的角度对过去已被发展起来的随机共轭空间理论(本称之为E-随机共轭空间理论)的基本结果进行系统整理并给以全新的处理(本节内容整体上由作最近后篇论构成,也尤其提到朱林户等人的重要工作);在本节我们也相当的篇幅论述F-随机共轭空间理论与E-随机共轭空间理论的内存关系与本质差异。在下紧跟的两节,致力于E-随机共轭空间理论深层次的结果,尤其突出了E-随机赋范模与传统的赋范空间、E-随机共轭空间与经典共轭空间之间的内存联系;在第五节给出了几类E-随机赋范模的E-随机共轭空间的表示定理(主要由作的工作,作与游兆永及林熙合作的工作,还有巩馥州与刘清荣合作的工作组成);在第六节给出完备E-随机赋范模为随机自反的特征化定理(主要由作及合作的工作组成);在第六节给出完备E-随机赋范模为随机自反的特征化定理(主要由作及合作的工作组成)。尤其在第五及第六节中,我们给出随机度量理论在随机泛函分析及经典Banach空间中若干实质性的应用;第七节简要给出E-随机赋半范模及E-随机对偶系理论初步;第八节简单阐明随机度量理论与泛函分析的关系;第九节阐明了随机度量理论与概率度量空间理论的关系。最后在第十节结合随机度量理论,Banach空间理论及随机泛函分析对发展随机泛函分析的空间随机化途径的合理性与优越性作了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新的随机不动点指数的计算问题,利用随机不动点指数的理论推广了著名的Amann定理.提出了随机算子的随机渐进歧点的新概念,并且研究了随机k(ω)-集压缩算子的随机渐进歧点的一些问题,也得到了若干新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随机度量理论及其应用在我国最近进展的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旨在全面综述随机度量理论及其应用过去十年在我国发展过程中所获得的主要结果与思想方法,本由十节组成,第一节对我们工作的背景-概率度量空间与随机度量空间理论作一简单的介绍;第二节给出某些有关随机泛函分析及取值于抽象空间的可测函数的预备知识,第三节阐明随机泛函分析与原始随机度量理论(本称之为F-随机度量理论)的整体关系,主要结果是在随机元生成空间上给出自然且合理的随机度量与随机范数的构造,从而将随机元与随机算子理论的研究纳入随机度量理论框架,主要思想是将随机泛函分析视为随机度量空间体系上的分析学而统一地发展;从而形成了发展随机泛函分析的一个新的途径-空间随机化途径;除此之外,在本节我们也从随机过程理论的观点出发首次提出对应于随机度量理论原始版本的一种新的随机共轭空间理论(叫作F-随机共轭空间理论),它的突出优点是能保持象随机过程的样本性质这样更精细的特性(本节由作的工作构成),在第四节,基于作最近提出的随机度量理论的一个新的版本(本称之为E-随机度量理论),从传统泛函分析的角度对过去已被发展起来的随机共轭空间理论(本称之为E-随机共轭空间理论)的基本结果进行系统整理并给以全新的处理(本节内容整体上由作最近的一篇论构成,也尤其提到朱林户等人的重要工作),在本节我们也以相当的篇幅论述F-随机共轭空间理论与E-随机共轭空间理论的内在关系与本质差异,在下面紧跟的两节,致力于E-随机共轭空间理论深层次的结果,尤其突出了E-随机赋范模与传统的赋范空间、E-随机共轭空间与经典共轭空间之间的内在联系;在第五节给出了几类E-随机赋范模的E-随机共轭空间的表示定理(主要由作的工作,作与游兆水及林熙合作的工作,还有巩馥州与刘清荣合作的工作组成),在六节给出完备E-随机赋范模为随机自反的特征化定理(主要由作及合作的工作组成),尤其是第五及第六节中,我们给出随机度量理论在随机泛函分析及经典Banach空间中若干实质性的应用;第七节简要给出E-随机赋半范模及E-随机对偶系理论初步;第八节简单阐明随机度量理论与泛函分析的关系;第九节简单阐明了随机度量理论与概率度量空间理论的关系,最后在第十节结合随机度量理论,Banach空间理论及随机泛函分析对发展随机泛函分析的空间随机化途径的合理性与优越性作了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This article is a continuation of [9]. Based on the discussion of random Kol-mogorov forward (backward) equations, for any given q-matrix in random environment,Q(θ) = (q(θ; x, y), x, y ∈ X), an infinite class of q-processes in random environments sat-isfying the random Kolmogorov forward (backward) equation is constructed. Moreover,under some conditions, all the q-processes in random environments satisfying the random Kolmogorov forward (backward) equation are constructed.  相似文献   

17.
In this paper, we study the total number of progeny, W, before regenerating of multitype branching process with immigration in random environment. We show that the tail probability of |W| is of order t-κ as t→∞, with κ some constant. As an application, we prove a stable law for (L-1) random walk in random environment, generalizing the stable law for the nearest random walk in random environment (see "Kesten, Kozlov, Spitzer: A limit law for random walk in a random environment. Compositio Math., 30, 145-168 (1975)").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平面上系数{Xn,n≥0}为(?)-混合序列在满足,(q>1)等条件下的随机级数的增长性及值分布,得到了比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得到Banach空间中随机隐函数存在定理、随机反函数定理和随机Hahn-Banach定理,它们是著名隐函数定理、反函数定理和Hahn-Banach控制延拓定理的随机化推广,这些定理在随机算子理论中将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We consider a random walk on Z in random environment with possible jumps {-L,…, -1, 1}, in the case that the environment {ωi : i ∈ Z} are i.i.d.. We establish the renewal theorem for the Markov chain of "the environment viewed from the particle" in both annealed probability and quenched probability, which generalize partially the results of Kesten (1977) and Lalley (1986) for the nearest random walk in random environment on Z, respectively. Our method is based on (L, 1)-RWRE formulated in Hong and Wang the intrinsic branching structure within the (20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