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编辑同志:《化学通报》1979年第2期刊登了胡盛志同志的《再评“共振论”》一文,读后令人觉得高兴。其原因主要并不在于文章的观点,而在于作者所持的态度。就在不久前还有人说过:谁敢在教学中讲共振论,就批判谁(大意如此)。两相对照,就更觉胡同志的文章可贵了。  相似文献   

2.
价键共振论认为分子的电子结构通常不能用单一的经典结构式来描述,而是共振于两个或多个可能的Lewis结构之间的一种杂化结构,这种观点并没有任何直接的量子力学依据,只是由价键的概念引伸而来的。它提出,分子可能出现的经典结构式愈多,其基态就愈稳定。由于只凭经验画出分子结构式,故可靠程度较差,也不可能揭示化学结构的本质。共振论的这些缺点曾受到一定的非议,因此,人们试图基于简单计算来解决共振论的定量化问题.由此出现了结构共振论.可以认为是共  相似文献   

3.
再评“共振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林(L.Pauling)在本世纪卅年代初提出了化学结构理论中的共振论。四十年代虽有人提出异议,但以五十年代初对这个理论的批评最为激烈。1951年苏联科学院组织全苏讨论会批判共振论,并作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决定。接着,1953年在我国化学界也进行了讨论。当时认为,共振论在学术上没有理论根据,哲学上属于马赫主义范畴,是化学中的一种唯心论和机械论。曾经预言,共振论之终被消灭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罢了。  相似文献   

4.
论有关“共振论”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振论对化学,特别是对有机化学的发展曾作出重要贡献。即使在分子轨道理论迅速发展的今天,共振论仍不失其指导意义。国际上一些新出版的有机化学教科书,往往在介绍分子轨道法的同时,对共振论也进行比较全面而扼要的论述。在五十年代初苏联化学界批判  相似文献   

5.
共振论的应用及量子化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振论自20世纪30年代鲍林(Pauling L)提出以来,其在有机化学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本文简述了共振论的产生及有关的基础知识,其中用共振论观点解释了一些用经典结构理论所不能说明的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并且用Gaussian98程序对其进行了量子化学探讨。  相似文献   

6.
钟成 《化学教育》2018,39(12):19-24
有机化学教学中通常使用分子轨道理论和价键理论中的共振论来描述π轨道的共轭效应,而对于类似的σ轨道的超共轭效应,通常只用轨道理论来描述,而基本不采用价键理论中的共振式描述。尝试用共振式来描述σ键的超共轭效应,发现不仅能够获得清晰易懂的图像,还能将有机化学中多个跨章节的知识点联系在一起,有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以及对电子结构和共振论的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7.
在本刊1955年4月号发表了刘泉祥同志“关於高中有机化学教学中的一些问题的讨论”及明同志对该文的商讨两篇文章。现在我发表我个人对这一问题的意见: 第一,关於结构学说在那里引出的问题,我同意明同志的意见,我也认为在绪论中引入是合适的,理由我不再重复。根据苏联1953年里夫琴科(В.В.Левченко)、伊凡楚娃(М.А.Иванцова)、苏鲁维也夫(Н.Г.Соловъев)和费力德(В.В.Фелъдт)等人合著的中学8—10年级化学课本在讲有机化学的一章时,也是把结构学说放在绪论中讲的,而且是在讲了同分异构现象以后,才讲结构学说的,现在把原书编排的次序译在下面:  相似文献   

8.
共轭体系分子轨道能的共振同系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玉坤 《化学学报》1986,44(11):1144-1145
同系线性规律已有较多研究.最近戴乾圜等用共振论阐释了同系线性规则,提出了共振同系因子,并用式(1)计算了电子吸收光谱数据的线性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鲍林关于共振论的研究策略和教学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振东 《大学化学》2004,19(4):59-62
从研究和教学两条线索入手 ,对鲍林在共振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采取的相应研究策略和教学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前世纪八十年代Buterow和Baeyer曾说过“一种结构代表一种物质”的话。今天仍有人据此以非议共振论中的Kekule苯结构、电子交换、交换频率等。对此Pauling本人虽已早有答复,在我国则由于各个领域的思想解放颇不均衡,在化学教育中共振论似尚处于半“禁阻”状态。为了活跃学术思想,将近几年来发展的(与此有关的)一些理论和实验摘要介绍,即使已非新闻,也还值得认真考虑。  相似文献   

11.
在上一讲里,曾经讨论过化学教学的特征。这是一个与化学教学规律密切相联的论题,其他如化学教学的原则、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等,都受教学规律的制约。而人们总结概括的教学理论(教学论)和学习理论(学习论),以及关于课程设置的学说(课程论)等,之是否正确(其真理性完全与否),都要通过教学实践及其后的社会实践的检验,不断修正、完善,以逐步接近于客观地反映教学规律本身的要求。我们通常讲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言简意赅地说明了上述道理。也就是说,教学本身与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一样,要遵循客观规律进行,教学违背了教学规律,就要招致失败  相似文献   

12.
姜建文 《化学教育》2011,32(1):49-51
"中学化学教学设计论"是我们主动适应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构建化学教学论课程体系之重要模块,成长记录袋评价是落实新的评价观的有效形式,也是对师范生进行评价的新方式.结合"中学化学教学设计论"教学评价实践,介绍了化学教学论课程模块体系中运用成长记录袋评价法进行评价的具体作法.  相似文献   

13.
科学院学习委员会几位同志要我到这儿来讲些话。讲话之前,对一些问题,我曾向郭院长请示过,向几位副院长请教过,向学习委员会的同志商量过。不过如有什么讲得不对,那应该是由我本人负责的。今天的讲话有三点意见:第一是关于共产党员在科学院的工作中与党外科学家的关系,老科学家与新科学家的关系;第二是关于科学院的工作方向;第三谈谈科学家与爱国主义。  相似文献   

14.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根据的科学。历期本刊一再指出重视化学教学中的实验工作,以及如何改进教学中实验工作的宝贵经验和意见,尤其是去年本刊7月号有高同恩、贺健两同志所著的“介绍边讲边做实验的教学方法”一篇文章,文中具体地举出他们试行这一先进教法比“先讲后做实验”或“先做实验再讲”等方法有若干优点,以及在实施这一方法时应注意的事项。这以前我对学生应做的实验,也是采用先讲後做实验的方法,结果正如高、贺两同志所说的“缺点不少”,去年暑假我读了这篇介绍,暗中忖量了很久,结合学校的设备条件,  相似文献   

15.
高师本科"化学教学论"教学改革小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王克勤 《化学教育》2002,23(2):25-25
高等师范院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大批合格中等师资的历史重任。“化 学教学论”是高等师范院校化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这门课对师资培养的重要作用是其他学 科所不能替代的。但对这门课的学习,一般说来,学生兴趣不高,重视不够。从教师教学来 讲,由于这门课与其他专业课相比,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可以说是一门不太好教的课。正因 为如此,怎样搞好“化学教学论”的教学,是本专业的任课教师都在努力探讨的一个现实课 题。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逐步摸索出现行“化学教学论”课教学改革的“六字”要点 。“化学教学论”课的教学,一…  相似文献   

16.
张欣华 《化学教育》1998,19(1):25-28
化学教学论.是高等师范院校化学教育专业学生的-门必修课。由刘知新主编的《化学教学论》-书,根据化学教育的现状和发展的需要,应用现代教学论的原理和方法,深入浅出地揭示了化学教学规律,有很强的思想性、师范性、实践性.较准确地反映了这-边缘学科的特色。  相似文献   

17.
孙培峰 《大学化学》1990,5(6):14-15
近年来虽有人对芳香烃结构式的书写提出异议(如把萘的结构式写成),但至今未能得到广泛承认.人们仍习惯于沿用经典的Kekule结构式,对于稠环芳烃更是如此. 在基础有机化学教学中,依据共振论的观点,写出一组Kekule极限结构式用以分子结构分析,揭示某些化学问题,确实显得极为得心应手.可在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等方面,则只需写出一组Kekule结构式其中之一来表示该杂化体分子.那么其中之一的选用是否随  相似文献   

18.
马永平 《化学教育》2013,34(4):7-10
化学教学论还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理论学科,其原因是一方面还没有把普通教学论的概念和原理充分应用到化学教学论中,另一方面对化学教学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抽象层次不高,只停留在表面的解说上。本文认为,要克服教育理论学科与化学教学的“两张皮”现象,还需化学教学论者深入到化学教学的本质特性中去,概括出化学教学是什么,结合教育科学的理论认识和化学教学实践推导出为什么要进行化学教学,化学教学应该如何。即要在深入研究化学学科特性的基础上,建立化学教学论的概念和原理体系。其中,化学教学本质论是切入点,化学教学价值论是方向,化学教学方法论研究则是归宿。  相似文献   

19.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教用书编辑部組織选編的有机化学試用教科书的出版,就教学工作来說是一件值得欢迎的事。这本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解放以来部分高等学校的教学經驗。是一本比較适合于我国实际情况的教学用书,在培养青年技术人才方面起着以极的作用。試用以来,我們有一些粗浅的看法提供有关同志們参考。教科书与一般教学参考书不同,是学生学习本门科学知識的主要讀物,也是教师讲課的基本依据。教  相似文献   

20.
浅谈萘的α位和β位的活性次序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HMO法、PMO法和共振论解释了萘分子中α位比 β位活泼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