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泉祥同志在:“关于高中有机化学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讨论”一文中提出了如何在全部教学中贯彻布特列洛夫的分子结构理论的问题。这确实是值得我们大家来讨论的。刘同志的意见也是代表着若干教师的意见。但是其中有些论点似乎还需要进—步的商榷。今将我的意见提出来和大家讨论一卞。一、结构学说在那里引出的问题:刘同志同意瓷威特科夫的主张将分子结构放在烃的一章里来讲授,刘同志认为放在绪论中讲授是不适宜的,因为学绪论的时候学生还没有学到足够的实际材料,也还没有遇到迫切需要结构理论解释的问题。我觉得这个问题恐怕是由于我们对于绪论的作用的认识不一致的缘故。我认为绪论是轮廓的介绍这门科学的内容、范围、发展过程和主导思想。在这里讲  相似文献   

2.
读了“关於高中有机化学教学中的一些问题的讨论”一文(见55年4月号化学通报)我拟和刘泉祥同志提出一些商榷的意见。 1.中学时代学生应是全面发展的。就是说,无论是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都应该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对有机化学也是如此。在高中的教学中,仅不过将有机化学的意义、特征及其主要内容,联系祖国的经济建设及日常生活(如橡胶的合成、淀粉制乙醇)介绍给学生,使学生对有机化学具有基本  相似文献   

3.
(一) 自从”关於相规的推导法的一点补充意见”一文在本年化学通报1月号发表后,我们非常高兴地读到了华保定同志所提的,关於“体系中任一组分在体系的各相中是否都存在”这一问题的讨论意见。华同志的意见实际上接触到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即是否足够注意“热力学理论的宏观性质”的问题。因此,先把这一问题提出来谈一谈,我想一定会有许多同志感觉兴趣的。我们知道相规是热力学的一部分,而热力学是一种宏观理论。在热力学中所用的描写物态的变数和函数都是宏观量。从分子运动论看来,也就是从微观方面看来,这些宏观量都是平均数,都是统计  相似文献   

4.
关於化学课学生写笔记的问题,在教学法的著者们都认为学生在课堂应常写笔记,但对於记载的内容方面则有不同的意见。有的著者(В.Н.威尔霍夫斯基和С.Г.沙波瓦伦科)认为,学生写笔记的方法应该很简短,并不应重复课本的内容,但是奚尤什金认为:“笔记是课程纲要,就应该写上最主要的和最本质的材料,不管课本里有或没有。”关於在堂上学生写笔记的问题,化学教师也没有一致的意见。有的教师认为学生有固定的课本,上课没有写笔记的必要,因为写笔记反倒分散他们听讲的注意力,并消耗较多的上课时间。有的教师就相反,要求学生在堂上详细地记录讲授的材料,要求以后根据这笔记而不根据课本作回答。除此以  相似文献   

5.
高中化学课本第一册是以苏联列夫钦科(В.В.Левченко)等所著十年制中学8—10年级化学教科书(1952年版)为蓝本而编译的,1953年4月出版,在全国范围的中学内已经使用了两年。本书修订的主要原因和修订的主要原则曾经在“关於初高中化学课本的修订”一文(化学通报1955年7月号)中作了介绍。现在只将本书中所修订的比较重要的-些地方及其修订原因,按照章节顺序叙述出来以供教师们的参考。希望对教师同志们在钻研教材和掌握教材上能有些帮助。  相似文献   

6.
我们以极大的兴趣阅读了化学通报1955年7月号42页陈国钦同志所写“我怎样加强有机化学教学的思想性”一文,因为这是当前中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问题。读了该文以后,我同意陈同志所提两点:“(1)从认识的过程来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2)从具体事例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当然加强有机化学教学的思想性不限于陈同志所提两点)。不过我们对陈同志在教学中为加强教学的思想性所采用的教材有下列意见:  相似文献   

7.
在本刊1955年4月号,王序先生所写:“高中有机化学教材分析”一文,内容很丰富,完全可以作为高中有机化学教学的指导,关於石油一节,我同意王先生对教材这样的分析,但是我有这些补充意见,希望王先生和其他同志指教。 (1)在介绍石油的来源一段时,应该谈一下天然石油的元素组成,天然石油中除了碳氢化合物以外,尚有含氧、含硫及含氯化合物。正由於这些化合物的存在,对石油的品质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含硫、含氧化合物为甚,能使石油产品生胶质和腐蚀机械。在讲到石油产品精炼时,就可以结合上面所谈的说明精炼的目的。为了除去石油产品中的有机酸、胶质(含氧化合物)和硫化氢、硫醇等(含硫化合物),这样使教材内容前后相互呼应,同学也易於明瞭和掌握。  相似文献   

8.
关于共振论教学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振论是否应该进入有机化学教学?这个问题至今没有完全得到解决.有的同志认为这么多年没讲共振论也教得不错,现在不讲也可以;另一些同志虽然有讲授的意图,但对如何安排共振论的教学仍有难处,本文拟对此进行讨论. 一、共振论应该进入我们的教学  相似文献   

9.
А.М.布特列洛夫是一个在科学中开辟了完全新的道路的学者,他不怕摧毁在有机化学中曾占统治地位的类型理论,并从而推进了科学。他创立了严整的,原则上新的称为结构理论的学说以代替旧的学说。布特列洛夫作为车尔尼雪夫斯基(Черны-шевский)、道勃罗留波夫(Добролюбов)、比萨烈夫(Писарев)、的同时代人,是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社会高涨时期、俄罗斯科学进步的卓越表现者。以结构理论武装起来的有机化学转上了新的轨道,从那时起到现在几乎九十年中,它有成效地被发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中提出中学有机化学教材中的一些问题,例如:1)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的确定在哪里讲? 2)酯类和碳水化合物的定义应注意怎样下? 3)苯的性质中应否讲加成反应?等等。这些问题都值得研究。目前,高三化学新课本正在着手新编,为了提高教材的质量,还有些问题需要大家共同来研究。例如:1)“化学结构理论”和“同分异构现象”放在“有机物总论”中讲好呢,还是放在“烃类”中讲为好? 2)讲一类有机物(如醇类)时,是先讲代表物(加乙醇)好呢,还是先讲通性好? 3)醚和酮要不要讲?等等。希望教师们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及教学效果,提出中学有机化学教材中的问题和自己的意见以帮助教材的改进。  相似文献   

11.
1977、1978年全国研究生招考(初试)已于5月17日结束。现将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招考研究生的有机化学,无机和分析化学、物理化学试题发表,以供关心的同志参考。题解将在本刊陆续发表.  相似文献   

12.
关于在化学教学中写笔记的问题,我曾在“我对初中化学教案的几点意见”一篇文章中,(化学通报1953年10月号)发表了我个人的意见:我认为在化学教学中给同学们写笔记特别是对初中同学是没有必要的,没有多大好处的。最近在1954年12月号的化学通报上,杨作桂同志对笔记问题,提出了另外的意见,他认为“适当地写笔记是可以的”我对杨同志的意见,仍有不同的看法,针对杨同志的意见,我愿再来谈谈这个问题,不正确的地方,希望同志们指正。  相似文献   

13.
由俄罗斯天才学者 A.M.布特列洛夫(Бутлеров)所奠定的化学结构学说,一直光辉的指导有机化学和有机合成工业的发展;它是有机化学的主要理论基础。显而易见,帮助学生巩固的掌握这一武器,是学好有机化学的关键;也只有在整个有机化学教学中贯穿这根红线,学生才能深刻的认识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反应的本质,在真正理解的基础上,才会学好有关的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全面的贯彻化学结构学说,不可能是通过一、两堂课而一举告成的,应该根据教材的实际情况,本着突出重点分散难点的原则,分阶段进行;每一阶段着重解决  相似文献   

14.
有机化学教程一书系由北京农业大学有机化学及生物化学教研组编写的一本高等农业学校教学用书。这本书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于1958年8月以第一版和读者见面。因此,这本书是比较新的一本有机化学教科书,全书计分绪论,饱和烃,未饱和烃,芳香烃,卤代烃,硝基物,醇,酚,醚,醛与酮,有机酸及其衍生物,油脂,羟酸,酮酸,碳水化合物,萜烯及其衍生物,胺,蛋白质,杂环化合物及生物碱等十五章计298页。这本书的特点在于简单扼要,浅显易懂,能结合专业要求,联系生产实际。在讲布特列洛夫(А.М.Бутлеров)化学结构理论等内容时,贯穿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兹定于1984年4月在天津召开金属有机化学和元素有机化学讨论会。征集论文的内容范围为:金属及元素有机化合物(包括簇状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反应;这类分子的活性和催化反应;这类有机化合物应用于有机合成,以及在工业、医药、环境保护等方面新的应用;其它有关金属有机化学与元素有机化学(包括磷、氟等非金属有机化学)的论文。论文要求: 1.凡已在国內外刊物上发表或在全国性学术会  相似文献   

16.
1.绪论本报告的目的并不是概述道尔顿体和柏托雷体这两个概念的历史,而是来探讨它们的实质。在这里我们自然要涉及H.C.库尔纳科夫的工作。因为在科学中引入这些概念,正是H.C.库尔纳科夫的功劳。我很同意一些同志的看法,这些同志认为:就是对库尔纳科夫本人来说,这些概念也曾发生过重大的改变。他们还认为H.C.库尔纳科夫的意见也常是彼此  相似文献   

17.
初次教有机化学这一部分时,由于对教材和大綱的钻研不够,以致对教材的系统性和重点、难点掌握不住,只能照着课文顺序讲下去。所以学生在学了有机化学后,对于正确写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式,特别感觉困难。由于学生没有抓住关键,所以在写结构式时,就乱拼乱凑,写得是否正确自己没有把握,结果造成许多错误。我针对这种情次进行了深入地分析,找出了在教学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我只是在有机化学的开始时,孤立地讲解了布特列洛夫的化学结构学说的内容,以后就没有把它应用于实际和贯徹到其他的章节中去。 2.对于各类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特点没有重点突出。 3.对于容易混淆的部分没有进行对比。上述三个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对大纲和教材的  相似文献   

18.
来函照登     
编辑同志:关於刊载于贵刊1953年12月号之拙作“上海市科学教育馆化学实验站概况”一稿,兹有数点说明之必要: 1.此稿既系介绍整个科学教育馆的化学实验工作,并旁及其他组织机构问题,理应经过领导同意。但此稿并未送请领导上核阅:仅由我馆化学小组通过,就组织纪律来说,是不妥当的。 2。现在发现文中不妥处如. 甲.538页左18行“专为上海市科学教学服务”语太笼统.实际上海市科学教育馆现在工作仅为上海市中学  相似文献   

19.
9月9日杰出的学者和科学组织者,苏联科学院院长亚历山大·尼古拉也维奇·涅斯米扬诺夫院士已满六十岁了。最卓越的有机化学家之一——А.Н.涅斯米扬诺夫在自己创造性的工作中,将经典的俄罗斯有机化学学派的伟大传统(Н.Н.齐宁、А.М.布特列洛夫、В.В.马尔柯夫尼柯夫、Н.Д.泽林斯基等等)与基于电子观念的新的现代科学方向巧妙地结合了起  相似文献   

20.
编辑同志: 我国化学史的一页——“马和”发现氧气,在54年4月号化学通报上,袁翰青先生以“‘马和’发现氧气的问题”为题作了比较深入的论证,他是以“化学元素发见史”书前的一篇译文作基础,参考了一些其他资料,然后加以分析批判而写成的。最近有机会在一本书的附录上看到袁先生的初稿和克拉普罗特的论文法文稿,读后提出几个问题来讨论。目前关於“马和”发现氧气唯一的原始根据就是克拉普罗特的论文,国内外很多人发表的意见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