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了四种溶样方法,通过对四种方法得到的数据评估后采用混合熔剂熔样,最终建立了一种利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锡渣中铟的方法,在硝酸介质中,于波长303.9nm处,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并采用标准加入法测定样品中干扰难以排除的元素。方法简便、实用,具有较高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74%~1.0%,加标回收率为96.21%~103.76%。  相似文献   

2.
分别采用ISO方法和常规分析方法(GB/T 8313-2002等)分析了茶叶中茶多酚总量以及儿茶素组分.采用GB/T 8313-2002测定的绿茶、白茶、鸟龙荼和红茶茶样中的茶多酚总量数值分别是采用ISO 14502-1:2005(E)方法的1.43、1.47、1.46和1.72倍;而采用ISO 14502-2:20Q5(E)方法测定的儿茶素总量数值明显高于文中所采用的其它两种分析方法所得的测定数值,采用ISO 14502-1:2005(E)方法测定的绿茶、白茶、乌龙茶和红茶茶样中的儿茶素总量数值分别是采用的方法2#(茶汤提取方法参照GB/T 8313-2002)的1.53、1.46、1.24和1.04倍.该研究为不同文献中采用不同方法测定的茶多酚总量和儿荼素组分之间的比较提供了初步依据.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常见淀粉–烯类单体接枝共聚产物各成分的分离及其表征方法。从淀粉接枝物的分离和表征方面,介绍了分离淀粉接枝共聚物各成分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及表征接枝共聚产物的各种方法,并对所采用的方法进行简要地评述。  相似文献   

4.
正不久前,国家食药总局发布《食用油脂中辣椒素的测定》食品补充检验方法。本次发布的检验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LC–MS–MS)要求配有电喷雾离子源。自2016年12月,食药总局发布《食品补充检验方法工作规定》以来,已经有超过10项的食品补充检验方法发布,且采用的分析方法中,液相和液相色谱–质谱分析方法比例超过50%。本次发布的检验方法的仪器与设备除采用了液相色  相似文献   

5.
智能求解未知多元酸各级离解常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测定未知多元酸各级离解常数的通用方法。该方法实验上采用苛性碱电势滴定多元酸,计算上采用Gordon数学模型和单纯形最优化方法。并为此编制了一名为"GORDANACID"的计算机程序。  相似文献   

6.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金属硅中铁量,来分析讨论如何采用基本方法和控制方法技术,进行校正函数的残差齐性方差检验和有效期间的受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控制方法可以确保测量不确定度尽可能小,以达到检测的最终要求。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油页岩含油率近红外光谱分析建模的预测精度和稳定性,开展了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建模方法的对比研究.采用主成分-马氏距离(PCA-MD)和基于蒙特卡洛采样(MCS)2种方法进行了奇异样本的检测,采用径向基核函数的LS-SVM、偏最小二乘(PLS)和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ANN)3种方法进行建模方法对比.结果表明,对于64个油页岩岩芯样本,与PCA-MD方法相比,采用MCS方法剔除奇异样本后所建PLS模型的预测精度提高了28%.对于MCS方法剔除奇异样本后的58个样品,采用KennardStone法划分了44个样品的校正集和14个样品的预测集,采用2阶导数和标准化预处理方法,建立了100个LS-SVM的校正模型,模型的预测决定系数R2平均值达到0.90以上,高于PLS和BPANN模型的对应值;且R2的变化量(0.02)小于BPANN模型的对应值(0.32).因此,MCS奇异样本检测结合LS-SVM方法可提高油页岩含油率样本建模的精度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对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做了两点改进:其一,采用超声提取法,提取时间较短;其二,采用小体积条件下操作,使整个分析过程快速化,适用现场执法快速检测。本方法的准确性和精密度与国家标准方法的要求相符。  相似文献   

9.
曲金华  杨旭 《化学教育》2014,35(2):25-26
目前亚硝酸钠法指示终点的方法多采用永停滴定法或外指示剂法,这2种方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缺陷。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对亚硝酸钠法指示终点的方法做一点改进,采用内指示剂和外指示剂结合的方法,改进后的实验测定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很小,而且实验快速、操作简单,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10.
要进行岩石矿物的化学分析,首先必须分解试样。由于岩矿种类繁多,性质不一,分解试样就要采用各种方法。什么试样该采用什么方法,要看具体情况,灵活掌握,不能一概而论,遇到一个新试样,必须根据岩矿性质,要求分析什么元素,准备采用什么分析方法,可能有哪些干扰元素,用什么手段分离,手头有些什么仪器和试剂等情况,经过周密思考以后,才能确定用什么方法分解。所以,要选择一个适合的分解方法,是要考虑很多因素的,但首先对各种分解方法应该  相似文献   

11.
采用干灰化法、湿氧化A法和B法分别对油画颜料进行消解后用原子吸收火焰法测定其中的铅含量.通过分析比较3种消解方法测定的结果,发现采用湿氧化法优于干灰化法,湿氧化A法优于B法.采用湿氧化A法对油画颜料进行加标处理后,加标回收率在90%-105%范围,表明采用该方法测定油画颜料中的铅含量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12.
采用GB 13021《聚乙烯管材和管体炭黑含量测定(热失重法)》和热重分析仪法两种方法测定了聚乙烯中炭黑含量。对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有良好的重复性和准确度,测定结果基本一致,采用不同方法得到的测定结果间可以相互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利用LB(Langmuir-Blodgett)技术, 采用循环压缩的方法在不同基底表面上制备FePt纳米粒子单层膜, 采用TEM和AFM等技术手段对其表面形貌进行表征. 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循环压缩的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单层膜的均匀性和致密性, 并且在不同的基底表面其成膜性能具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采用反应蒙特卡罗方法研究了狭缝孔内甲烷蒸汽重整反应的化学平衡. 模拟中将CH4, CO和H2均描述成球形LJ分子, H2O和CO2分子的势能分别采用TIP4P和EMP2模型计算. 狭缝孔壁与LJ点位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Steele的10-4-3模型计算. 由于没有狭缝孔内该反应的实验数据, 因此比较了用经典热力学预测与RCMC方法得到的主体相平衡组成. 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比较吻合, 表明采用RCMC方法预测孔内的化学平衡是可靠的. 讨论了其它工艺条件对孔内化学平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采用快速高分辨液相色谱(RRLC)分离系统与QTRAP型及QTOF型MS/MS仪联用技术,通过考察尿液样本前处理方法,优化液相色谱条件和质谱检测参数,建立了用于尿液中代谢物分析的RRLC-MS方法.采用本方法对尿液浓度下的20种代表性代谢物进行了检测,考察了方法的灵敏度和精密度,证明本方法适用于尿液代谢组学的研究.对穿...  相似文献   

16.
确定适合公安办案的鸦片样品前处理的首选方法,为鸦片类收缴毒品的提取、检测提供参考。分别采用不同前处理方法提取鸦片中吗啡组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依据经济成本、提取效率、回收率等多种因素选定前处理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优化。公安办案中对于鸦片的前处理方法首选水溶解法,固相萃取法可以作为水溶解法的补充。采用优化后的水溶–固相萃取方法,国产固相萃取小柱可以得到98.7%的回收率。进口固相萃取小柱的萃取效率略优于国产柱,而国产固相萃取小柱也能够满足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微量进样器校准方法。采用衡量法纯水和水银两种不同介质和分光光度法研究微量进样器的校准,通过对不同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最佳校准方法是采用纯水介质的衡量法。校准条件:控制环境温度在(20±5)℃,保证水温与室温温差不超过±2℃,相对湿度控制在30%~60%,采取防蒸发措施。采用该操作方法能够完全适用于微量进样器的校准。  相似文献   

18.
雷依波  朱超原  文振翼  林聖聖 《化学学报》2012,70(17):1869-1876
发展了一种改进的半经典动力学模拟方法, 并将其程序化用于气相二苯乙烯光致顺反异构化反应的机理研究.新的方法不仅采用e 指数模型改进了原有Zhu-Nakamura 理论中计算电子非绝热跃迁几率的计算方法, 而且将约束哈密顿方法用于限制性分子动力学模拟过程中. 计算结果表明, 采用此方法得到的统计平均的量子产率及反应机理与以前的实验与理论结果吻合较好, 从而可以应用于全量子动力学方法无法进行的大分子体系的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了纺织品中的可萃取As。采用反应模式以去除40Ar35Cl+离子对测定75As+的干扰,标准工作曲线采用基体匹配的方法减少基体效应的影响。样品采用模拟酸性汗液进行萃取,将萃取液稀释5倍后进行测定,以降低盐分对仪器的影响。方法检出限为6μg/kg,测定低限2μg/kg,在样品中添加0.02~0.2 mg/kg的砷时,回收率97.8%~98.6%,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方法满足了检测生态纺织品(婴幼儿产品)的限量要求。  相似文献   

20.
碳纳米管/聚丙烯腈原液的制备及可纺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原位聚合的方法制备了碳纳米管/聚丙烯腈复合材料原液,并采用湿纺成型工艺制得碳纳米管/聚丙烯腈复合材料纤维。与共混工艺相比较,采用该方法制得的碳纳米管/聚丙烯腈复合材料碳纳米管在聚丙烯腈基中分散均匀,具有较好的可纺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