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建立了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火龙果中手性苯醚甲环唑的方法。火龙果样品经乙腈提取,石墨化炭黑/氨基固相萃取柱净化后进行测定。实验考察了不同手性色谱柱、流动相组成、流速及进样体积对分离的影响,通过优化分离成功拆分了苯醚甲环唑对映体。优化的色谱条件为:Chrialcel IF-3手性柱为色谱柱,正己烷-乙醇(92∶8,体积比)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 L/min,进样量为60μL。在上述条件下,4个对映体基本完全分离,分析时间不超过35 min。单个对映体在0.10~10 m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25 mg/L。分别添加0.4、2.8 mg/kg两个水平的外消旋苯醚甲环唑,测得4个对映体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3.7%~99.3%和86.4%~91.6%,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3%~7.2%和1.4%~3.1%。该方法的分离时间较短,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适用于火龙果等水果中手性农药苯醚甲环唑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陈宁  张培敏  吴述超  朱岩 《色谱》2016,34(10):956-959
建立了一种离子色谱-柱切换-安培检测技术同步测定饮料中三氯蔗糖、葡萄糖、果糖和蔗糖的方法。以CarboPac PA10阴离子交换保护柱和分析柱进行分离,用水和250 mmol/L NaOH梯度淋洗,脉冲安培检测。弱保留糖类在25 mmol/L NaOH流动相淋洗下分离检测,通过柱切换将保护柱切换至分析柱后,同时切换至250 mmol/L NaOH淋洗,三氯蔗糖仅通过较短的保护柱分离,4种糖类能够得到同步检测。4种糖类在0.01~20 mg/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和较低的检出限,重复性好,样品测定的回收率分别为90.38%~102.88%(三氯蔗糖)、95.56%~102.75%(葡萄糖)、101.66%~114.33%(果糖)和105.03%~106.49%(蔗糖)。该方法可广泛应用于食品中强保留物质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简便、准确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涂料样品中五氯苯酚(PCP)、四氯苯酚(TeCP)和邻苯基苯酚(OPP)。选用C18柱为分离柱,以甲醇-10 mmol/LNH4Ac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检测波长为220 nm。在该色谱条件下,PCP、TeCP、OPP分析线性范围分别为0.02~200 mg/L,0.02~200 mg/L,0.04~200 mg/L;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0.01、0.01、0.02 mg/L,分别相当于涂料中的质量分数为5.0×10-4%,5.0×10-4%,1.0×10-3%;方法加标回收率为96.6%~103.6%,相对标准偏差为0.98~4.3%(n=7)。本法能满足涂料中PCP、TeCP、OPP的分析测定。  相似文献   

4.
范晓苏  庞倩  徐远金 《色谱》2014,32(3):216-223
建立了同时测定复方杏香兔耳风胶囊中原儿茶酸、原儿茶醛、绿原酸、野黄芩苷、异绿原酸C、黄芩苷、木犀草素、芹菜素、白术内酯Ⅲ和白术内酯I等10种有效成分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双内标分析方法。以咖啡酸和淫羊藿苷为内标(IS),在ZORBAX RRHD Eclipse Plus C18色谱柱上,以甲醇和含0.3%甲酸的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分离,流速为0.3 mL/min。在电喷雾电离(ESI)正、负离子切换模式下,采用多重反应监测模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原儿茶酸、原儿茶醛、绿原酸、野黄芩苷、异绿原酸C、黄芩苷、木犀草素、芹菜素、白术内酯Ⅲ、白术内酯I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0300~24.0 mg/L、0.0170~2.00 mg/L、0.0150~30.0 mg/L、0.00400~30.0 mg/L、0.0105~24.0 mg/L、0.00300~30.0 mg/L、0.00300~5.00 mg/L、0.00600~5.00 mg/L、0.00150~4.00 mg/L、0.000600~0.900 mg/L;检出限分别为1.0、11、5.0、1.5、3.5、1.0、1.0、2.0、0.50、0.20 μg/L。10种成分的加样回收率为92.5%~106%,相对标准偏差均不大于3.2%。该方法快速简便、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已成功用于实际样品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利用高效毛细管电泳-场强放大柱内堆积技术分离测定磺胺嘧啶(SD)和磺胺甲噁唑(SMZ)。采用未涂层熔融石英毛细管柱(60.2 cm×75μm,有效长度50 cm),以50 mmol/L NaH2PO4(pH6.0)为运行缓冲液,分离电压27.5 kV,柱温25℃,检测波长214 nm进行测定。进样前压力进水3.42 kPa×12 s;电动进样-10kV×9 s。SD和SMZ的线性范围分别是0.05~10.00 mg/L(r=0.999 9),0.025~5.00 mg/L(r=0.999 4),检出限分别为1.74、1.39μg/L;将此方法应用于实际样品测定,SD回收率为98%~103%,SMZ回收率为97%~103%。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低温分配固液萃取(SLE-LTP)技术结合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测定食用菌中6-苄基腺嘌呤(6-BA)的方法。食用菌样品经乙腈提取和低温分配,采用Hitachi LaChrom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分离,以0.02 mol/L乙酸铵(含0.1%(v/v)冰乙酸)-甲醇(6∶4,v/v)溶液为流动相,等度洗脱,在电喷雾正离子模式下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6-苄基腺嘌呤在0.05~2.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1.0000;方法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06 mg/kg和0.02 mg/kg。加标回收率试验显示在0.1 mg/kg和0.5 mg/kg添加水平下6-苄基腺嘌呤的加标回收率为81.3%~93.7%,相对标准偏差为0.7%~2.4%。该法简单、准确、稳定,可用于食用菌中6-苄基腺嘌呤的检测。  相似文献   

7.
γ-Al2O3纳米粒子键合的氧化石墨烯(GO)作为固相萃取吸附剂,与高效液相色谱法联用,建立了一种对人体尿液中4种核苷分离测定的新方法。采用透射电镜(TEM)、热重分析(TGA)及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吸附剂进行表征。考察了洗脱液种类、吸附剂用量、样品体积及样品pH值对吸附性能的影响,通过平衡吸附量衡量吸附效果。在最佳萃取条件下,该吸附剂对核苷具有一定的富集能力。胞苷、肌苷、鸟苷在0.10~10 mg/L,尿苷在0.05~10 mg/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67~0.9973,检出限为0.010~0.021 mg/L,日内和日间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1%~0.8%和1.0%~3.1%。实际尿样中,4种核苷的加标回收率为71.3%~107.4%,相对标准偏差(n=3)小于4.8%。该方法灵敏度高、精密度和回收率良好,可用于尿液样品中核苷类物质的富集和测定。  相似文献   

8.
李克 《色谱》2005,23(1):82-84
建立了可同时测定双酚伪麻干混悬剂中盐酸伪麻黄碱和氢溴酸右美沙芬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样品先经甲醇溶解,过滤,然后以Lichrospher C6H6化学键合硅胶为固定相、乙腈-水-H3PO4(体积比为50∶50∶0.1,pH 2.5,内含1 g/L十二烷基硫酸钠)为流动相进行色谱分离,在220 nm处定量测定。结果表明,氢溴酸右美沙芬、盐酸伪麻黄碱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03~206 mg/L和5~200 mg/L时,其峰面积与质量浓度的线性关系良好;批内(n=7)测定的平均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8%和1.0%,批间(n=5)测定的RSD分别为2.2%和1.5%;对双酚伪麻干混悬剂中氢溴酸右美沙芬、盐酸伪麻黄碱测定回收率分别为100.0%~101.8%和95.7%~98.7%。该法适用于双酚伪麻干混悬剂中氢溴酸右美沙芬和盐酸伪麻黄碱的质量控制及含量测定,方法准确,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9.
采用了基质固相分散萃取(MSPD)和固相萃取(SPE)技术分别对奶制品(奶粉和牛奶)中6种雌激素进行提取和净化。结果显示,MSPD适用于固体奶粉的处理,而SPE则适用于液体牛奶的处理。基于优化结果,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复合线性离子阱质谱(HPLC-Q-TRAP-MS)建立了在不同奶制品中同时测定6种雌激素含量的方法。方法学考察结果显示,建立的分析方法符合含量测定要求,在0.1~200 mg/L(雌三醇为0.1~2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9);检出限(LOD,S/N=3)和定量限(LOQ,S/N=10)分别为0.01~0.05 mg/L和0.05~0.10 mg/L。在添加水平分别为1.0、5.0和10 mg/kg时,固态奶粉经MSPD处理后,6种雌激素的平均回收率为71.8%~106.0%(RSD为1.6%~9.2%,n=3);液态牛奶经SPE处理后,6种雌激素的平均回收率为70.3%~108.4%(RSD为2.0%~11.0%,n=3)。该方法灵敏度和重复性高,适于分析复杂基质中雌激素的痕量残留。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检测枸杞中槲皮素、山柰酚和异鼠李素的分析方法。样品经过甲醇超声提取后,用甲醇-25%HCl水解1 h,采用Inertsustain C18色谱柱进行分离,以甲醇-0.4%H3PO4溶液(48∶52,V/V)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流速为1.0 m L/min,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检测波长为360 nm,柱温为40℃。槲皮素,山柰酚,异鼠李素在40 min内实现分离,并分别在0.053~21.2μg/m L,0.053~4.24μg/m L和0.046~3.72μg/m 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72~0.9992,测得槲皮素、山柰酚、异鼠李素的加标回收率为99.2%~103.1%,95.6%~101.8%,93.2%~109.1%;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95%~2.8%,0.55%~2.3%,0.81%~2.4%。对槲皮素、山柰酚和异鼠李素的检出限分别为0.04,0.05,0.03 mg/kg。方法可用来测定枸杞中3种黄酮苷元的含量。  相似文献   

11.
以磺丁基-B-环糊精(SBE-β-CD)和β-环糊精(β-CD)组成二元手性选择体系,用毛细管电泳法对柴胡中的柴胡皂苷a及柴胡皂苷d进行分离测定.考察了缓冲液的组成和浓度、手性选择剂的组成和浓度、进样方式及样品介质等对灵敏度和分离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熔融石英毛细管柱(60 cm×50 μm i.d,有效长度为53 ...  相似文献   

12.
毛细管电泳;高频电导检测;非接触式电导检测;硝酸咪康唑;复方制剂  相似文献   

13.
采用毛细管电泳安培法建立了肉苁蓉中松果菊苷含量的检测方法,探讨了缓冲溶液种类、工作电位、分离电压、进样时间等对分离和检测的影响.在15 mmol/L硼砂缓冲溶液(pH 9.5),25 kV电压,0.6 V工作电位的条件下,松果菊苷的质量浓度在0.5~50.0 mg/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4,检...  相似文献   

14.
采用微芯片毛细管电泳非接触电导检测法,对黄花鱼中非法添加的工业染料碱性嫩黄O进行了分析。 探讨了缓冲液种类、浓度,分离电压和进样时间等因素对分离检测的影响。 实验选择5.0 mmol/L乳酸缓冲液(pH=3.29)、1.8 kV分离电压,在1.0 min内实现了碱性嫩黄O的快速分离测定。 在优化条件下,碱性嫩黄O浓度的线性范围为5.0~100.0 mg/L,黄花鱼中碱性嫩黄O的检出限为0.2 mg/kg,该法可成功测定黄花鱼中碱性嫩黄O的含量。  相似文献   

15.
毛细管区带电泳法测定板蓝根注射液中四种核苷的含量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郭怀忠  陈蓉  李芳  毕开顺  孙毓庆 《色谱》2004,22(5):539-542
采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法测定了板蓝根注射液中胞苷、腺苷、鸟苷和尿苷的含量。电泳条件:采用未涂层石英毛细管(32.5 cm×50 μm i.d.,有效长度23.5 cm),以60 mmol/L硼砂溶液-10%(体积分数)异丙醇-20%(体积分数)乙腈为运行缓冲液,在25 ℃下以20 kV恒压电泳分离,压力进样 (1 kPa×10 s),检测波长254 nm。对电泳条件各因素进行了讨论,如缓冲液的种类、浓度和pH值,有机改性剂的种类和浓度,分离电压和毛细管温度等。样品经0.45 μm微孔滤膜过滤后直接进样;采用外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高效毛细管电泳法直接分离测定葡萄酒中苋菜红及壳蓝的方法。研究了缓冲体系种类、pH值、缓冲溶液浓度及有机添加剂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确定的最佳实验条件:未涂层石英毛细管柱(50cm×75μm),分离缓冲溶液10mmol/L柠檬酸-5mmol/L∥一环糊精(pH2.6),检测波长220nm,电泳电压20kv,压力进样(20kPa×3s),电泳温度为室温。该方法测定的苋菜红及亮蓝质量浓度在2-200mg/L范围内线性良好,苋菜红及亮蓝的检出限分别为0.58,0.50mg/L,线性相关系数-≥0.9994,回收率在93.9%~107.2%之间。该方法无需样品预处理,操作简便,测定准确,能满足实际样品的分析需求。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一种在线扫集-胶束电动色谱法测定没食子酸的新方法。考察了背景溶液pH值、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浓度、样品基体组成和进样时间对富集效果的影响。使用未涂层的毛细管柱(48.5 cm×75μmi.d.,有效柱长40 cm),pH9.0的20 mmol/L硼酸盐+50 mmol/LSDS为背景溶液,在紫外检测波长272 nm、运行电压18 kV的条件下,200 s内的富集倍数可达20倍。线性范围为0.62~10.30 mg/L(r=0.999),检出限(S/N=3)为0.08 mg/L,平均回收率为104%。没食子酸迁移时间和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2%和1.6%。方法快速、准确可靠、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检测石榴不同部位和石榴叶以及饮料中没食子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18.
微流控芯片测定盐酸金刚烷胺片中的盐酸金刚烷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微流控芯片非接触电导检测片剂中盐酸金刚烷胺的分析方法.对缓冲液和添加剂的种类及浓度、分离电压、进样时间等进行了优化.实验采用1 mmol/L HAc+2 mmol/L NaAc(pH 4.5)+0.1 mmol/LSDS的缓冲体系,于2.00kV的分离电压下进样10 s,在1 min内实现了盐酸金刚烷胺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同时分离测定阿咖酚散中咖啡因、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3种有效成分的方法。对以有机碱三乙醇胺为改进剂的胆酸胶束相进行了优化,对改进剂的影响机理进行了详细讨论。最佳电泳条件如下:以40 mmol/L硼酸盐-60 mmol/L胆酸-12.5%三乙醇胺(pH 12.0)为缓冲体系,分离电压为15 kV,检测波长为254 nm。在上述条件下,14 min内实现了阿咖酚散中3组分的基线分离。咖啡因、对乙酰氨基酚和阿司匹林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8.75~900.0(r=0.999 9)、2.60~62.50(r=0.992 9)、79.17~3 800 mg/L(r=0.994 0)。上述3组分迁移时间和峰高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不高于1.8%和6.8%。咖啡因、对乙酰氨基酚和阿司匹林的检出限分别为4.6、0.17、38 mg/L。应用该法测定阿咖酚散中上述3组分,加标回收率分别为100%、100%和102%,可满足实际样品分析要求。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快速、灵敏、经济,能同时进行阿咖酚散中多种成分的分离测定。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用微流控芯片非接触式电导法分离检测感冒药日夜百服咛片中的两种主要成分盐酸伪麻黄碱和氢溴酸右美沙芬的方法。优化条件为:缓冲液20 mmol/L Tris 20 mmol/L H3BO3(pH=8.0);进样电压300 V;进样时间10.0 s;分离电压3.0 kV。非接触电导检测器激发电压60 V(Vp-p),频率60 kHz。两种成分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0~1000 mg/L和10~1000 mg/L;检出限分别为10和5.0 mg/L;样品回收率分别为99.3%和97.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