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化学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建立了微流控芯片非接触电导检测法测定盐酸萘甲唑啉的分析方法。探讨了缓冲液种类、浓度,添加剂种类、浓度以及分离电压等因素对分离检测的影响。优化选择20 mmol/L H3BO3 10 mmol/L Tris(pH 7.5)缓冲溶液,2mmol/L-βCD添加剂,分离电压2.70 kV时,3 min内可实现盐酸萘甲唑啉的快速分离检测。在优化条件下,盐酸萘甲唑啉的线性范围为20~1.0×103μg/mL(r=0.995),检出限为5.0μg/mL(S/N=3),RSD为2.5%,加标回收率为98.3%~101%。  相似文献   
2.
微流控芯片由于具有试剂和样品用量少、分析速度快、分离效率高、体积小等优点,近几年发展迅速,已应用于医药、化学和生物等领域.本文就微流控芯片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它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作简要的综述.引用参考文献58篇.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用微流控芯片非接触式电导法分离检测感冒药日夜百服咛片中的两种主要成分盐酸伪麻黄碱和氢溴酸右美沙芬的方法。优化条件为:缓冲液20 mmol/L Tris 20 mmol/L H3BO3(pH=8.0);进样电压300 V;进样时间10.0 s;分离电压3.0 kV。非接触电导检测器激发电压60 V(Vp-p),频率60 kHz。两种成分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0~1000 mg/L和10~1000 mg/L;检出限分别为10和5.0 mg/L;样品回收率分别为99.3%和97.6%。  相似文献   
4.
研制了一种新型在柱式微流控芯片电导检测装置,利用电解质介导连接分离样品和检测电极,避免了电极的污染和中毒.在芯片的分离通道上设有双T型通道和十字型通道,分别用于进样和检测.检测电极分别置于十字通道口两端的储液池中,电极与芯片相互独立,简化了实验装置,便于电极的更换和清洗.采用缓冲溶液作介导电解质,减小了因两者浓度或种类不同而导致的基线漂移.与非接触电导接触相比,本装置在较低的检测电压(2.5~4.0 V)和频率(700~1700 Hz)范围即可获得相对灵敏的信号.在15 mmol/L MES-His(pH 5.8)的缓冲体系下,K+与Na+的检出限分别为0.5和0.1 μmol/L.  相似文献   
5.
微流控芯片对丹参滴注液中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微流控芯片非接触电导检测法测定丹参滴注液中丹参素与原儿茶醛含量的分析方法.探讨了缓冲液种类与浓度,添加剂、分离电压等因素对分离检测的影响.优化选择20 mmol/L H3BO3-20 mmol/L Tris缓冲溶液,加入1.5 mmol/L SDS添加剂,2.5 kV分离电压,3 min内可实现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的快速分离检测.在优化条件下,丹参素的线性范围为10 ~500 mg/L,r为0.986,检出限为5.0 mg/L (S/N=3),RSD为2.1%;原儿茶醛的线性范围为50 ~500 mg/L,r为0.993,检出限为10 mg/L (S/N=3),RSD为2.8%.  相似文献   
6.
发光二极管诱导荧光检测由于体积小、利于微型化、成本低、耗能少、寿命长、应用波长范围较宽等优点,已备受关注.该文主要介绍荧光检测中所使用的几种光学元件,及由这些光学元件所组成的3种荧光检测的光路结构和以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诱导荧光检测在毛细管电泳和微流控芯片中的应用研究.引用文献50篇.  相似文献   
7.
毛细管电泳与芯片毛细管电泳的双检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毛细管电泳和芯片毛细管电泳的3种双检测技术,包括荧光-散射等光学双检测技术、安培-非接触电导等电化学双检测技术和荧光-非接触电导等光电联用双检测技术.介绍了3种双检测方法的仪器的检测原理及应用,并展望了双检测技术的发展前景.引用文献54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