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Fe-Zn双金属氰化物催化环氧丙烷开环聚合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Fe Zn双金属氰化物 (DMC)催化剂合成了数均分子量 30 0 0~ 12 0 0 0的聚氧化丙烯二元醇 .着重考察了聚合反应的温度、加料方式等对聚合物分子量及分布的影响 ,并初步探讨了Fe Zn双金属氰化物催化环氧丙烷开环聚合的反应特征 .实验发现 ,采用Fe ZnDMC催化剂 ,聚合物分子量可控 ;在较高温度下聚合所得的聚合物分子量分布呈双峰形 ,显示反应体系中至少存在两类活性中心 ,这可能与催化剂中存在两种价态的络合物有关 ,当降低聚合温度时 ,聚合物分子量分布呈单峰形 ,可能是一类活性中心没有引发 ;实验中还发现单体分批加料时聚合物分子量分布较窄 ,而一步加料法所得聚合物分子量分布则很宽  相似文献   

2.
对FeBr3/Me6TREN催化的反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进行了研究.在不同的催化剂、引发剂的配比、聚合温度和配体用量等条件下,该催化体系催化的MMA聚合反应动力学为一级反应,聚合物分子量可控,分子量分布很窄,说明该体系催化的聚合反应为活性可控聚合.通过实验计算了反应的活化能,并利用UV光谱对催化剂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新型含硅聚芳醚酮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FeBr3/Me6TREN催化的反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进行了研究。在不同的催化剂、引发剂的配比、聚合温度和配体用量等条件下,该催化体系催化的MMA聚合反应动力学为一级反应。聚合物分子量可控,分子量分布很窄,说明该体系催化的聚合反应为活性可控聚合,通过实验计算了反应的活化能,并利用UV光谱对催化剂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聚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双金属氰化络合物催化剂(DMC)催化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开环聚合,合成出结构规整的均聚产物PKH560.通过FTIR2、9Si-NMR1、H-NMR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以DMC为催化剂,可以实现KH560的开环聚合,合成出分子量较大的目标产物PKH560.凝胶渗透色谱与多角度激光联用仪(GPC/MALLS)测得该聚合物PKH560的数均分子量大于1×104,分子量分布介于1.10与1.35之间;分析不同聚合时间PKH560的数均分子量与单体转化率之间的关系可知,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Mn与单体转化率呈线性增长关系,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较窄(Mw/Mn=1.10~1.35),表明该聚合反应具有活性聚合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机械球磨法是一种快速且环境友好,具有巨大潜力的无溶剂合成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DMC)的合成方法。通过共聚络合剂辅助机械球磨法成功制备出了Zn-Ni双金属催化剂,经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结果显示双金属催化剂中掺入了各种共聚络合剂;扫描电镜表明,由此产生的双金属催化剂是纳米级的。双金属催化剂在无溶剂、反应时间为6h、反应温度为110℃的条件下可高效催化环氧丙烷(PO)与邻苯二甲酸酐(PA)的开环聚合,在共聚反应中,催化剂显示相对较高的活性,以高产率得到高分子量和窄分子量分布的聚酯(PO-co-PA)。  相似文献   

6.
使用双金属氰化物/稀土配合物复合催化剂催化二氧化碳和环氧丙烷共聚合,其催化效率比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有显著提高,得到了数均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105的聚合物。研究了复合催化剂的组成(如稀土的种类、稀土与锌的比例(Ln/Zn)、稀土配合物中酸根离子的酸性等)对共聚反应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反应体系的压力及反应时间对催化活性的影响。采用Y(CCl3COO)3稀土金属配合物有利于共聚反应的进行。当n(Y)/n(Zn)=6、聚合4 h后,其催化活性比单纯的双金属氰化物提高了31.5%,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则没有太大变化,而副产物碳酸丙烯酯的质量分数低于2%,而在该温度下单独采用稀土三元催化剂时副产物碳酸丙烯酯的生成量通常在10%以上。聚合物中碳酸酯含量低于双金属氰化物的催化产物,说明稀土配合物只是起到活化金属与环氧丙烷配位的作用,没有提高共聚物的碳酸酯含量,整个共聚合反应依然遵循双金属氰化物催化的共聚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7.
赵洁  林强  朱祺东  石磊  董浩然 《化学通报》2016,79(6):523-527
机械化学是一种快速且环境友好,具有巨大潜力的无溶剂合成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DMC)的合成方法。共聚络合剂辅助机械球磨法成功制备出了Zn-Ni双金属催化剂。经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表明双金属催化剂中掺入了各种共聚络合剂。扫描电镜表明,由此产生的双金属催化剂是纳米级的。双金属催化剂在无溶剂、反应时间为6h、反应温度为110°C的条件下对环氧丙烷(PO)与邻苯二甲酸酐(PA)的开环聚合是高效催化的。红外光谱、 1H-NMR 和 13C-NMR图谱均证明有聚酯(PO-co-PA)的结构。在共聚反应中,双金属催化剂显示相对较高的活性,得到了高产率、高分子量和窄分子量分布的聚酯(PO-co-PA)。  相似文献   

8.
芳基亚胺桥联双核茂钛络合物催化乙烯聚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吉玲  许胜  王红  贾军纪  李政 《催化学报》2005,26(3):203-208
 采用芳基亚胺桥联双核茂钛络合物催化乙烯聚合反应,考察了茂环上不同取代基、聚合温度、聚合时间和助催化剂用量对络合物催化活性和所得聚合物分子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该类络合物催化乙烯聚合的活性很高,所得聚合物具有较高的分子量和较宽的分子量分布. 络合物催化活性最高可达3.420×105 g/(mol·h),所得聚合物分子量最高可达659345 g/mol,分子量分布最宽为Mw/Mn=5.88. 茂环上的取代基增大,络合物的催化活性提高,而且催化活性随着助催化剂甲基铝氧烷(MAO)用量的增大而增大. 聚合时间为1.0 h和聚合温度为60 ℃时,络合物的催化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9.
双金属氰化物络合物 (DMC)是一类环氧化物聚合反应的高效催化剂 [1] ,已将其成功地用于高分子量低不饱和度聚醚多元醇的工业化生产 [2 ] .合适的有机配体是制备高活性 DMC催化剂的关键因素 .高活性 DMC催化剂是在有机配体存在下 ,由 Zn Cl2 与 K3[Co(CN) 6]在水中反应制得的 ,可表示为Zn3[Co(CN) 6]2 · x Zn Cl2 · y H2 O· z L,L 是有机配体 ,主要为醇类和醚类物质 [3~ 5] .Schuchardt[2 ]和Robert[3]等曾对 DMC催化环氧丙烷的聚合机理进行过研究 ,但有关催化活性中心的结构及环氧化物与催化剂的作用方式尚未见报道 .本文以…  相似文献   

10.
利用稀土金属化合物三氯化钐(SmCl3)和二氯化钐(SmCl2)之间的单电子转移反应,以AIBN/SmCl3/乳酸作为反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ReverseATRP)的催化体系,成功地实现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反向ATRP,并考察了温度、溶剂和组分比对聚合反应的影响.MMA在该体系中的聚合反应是一级反应,所得PMMA的分子量与单体转化率成正比,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较窄(Mw/Mn<1.5),具有活性聚合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A side-on liquid crystalline monomer, 2,5-bis[(4-hexyloxyphenyl)oxycarbonyl]styrene) (HPCS), was successfully polymerized via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 (ATRP). The polymerization was catalyzed by CuBr/PMDETA in chlorobenzene at 90℃ with (1-bromoethyl)benzene as the initiator. The polymers have narrow MWD. It is the second example of mesogen-jacketed liquid crystalline polymer (MJLCP) prepared by ATRP.  相似文献   

12.
由六官能团引发剂环氧化角鲨烯(HES)与TiCl4组成引发体系,引发异丁烯(IB)在CH2Cl2/n-Hex(40/60,V/V)混合溶剂中进行正离子聚合,分别探讨了HES和2,6-二甲基吡啶(DMP)用量对IB正离子聚合转化率、产物分子量及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HES和微量水均可与TiCl4发生络合,并分别形成碳正离子和质子两种引发活性中心,导致聚合产物GPC谱图呈明显双峰分布.增加引发剂HES用量([HES]=2.64mmol/L),可以减少聚合体系中微量水的不可控引发,提高HES引发效率;在聚合体系中引入少量DMP时,可明显地减少微量水的不可控引发和提高HES的引发效率,使得即使在较低HES用量下([HES]=0.084mmol/L),也可达到主要由HES引发IB正离子聚合,制备出官能叔氯末端的六臂星形支化遥爪聚异丁烯,GPC谱图呈现单峰分子量分布,分布指数为1.5左右.  相似文献   

13.
A double metal‐cyanide catalyst based on Zn3[Co(CN)6]2 was prepared. This catalyst is very effective for the 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 of propylene oxide. Polyether polyols of moderate molecular weight having low unsaturation (<0.015 meq/g) can be prepared under mild conditions.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polymer is entirely controlled by a reacted monomer‐to‐initiator ratio. The polymers prepared with stepwise addition of monomer exhibit a narrower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as compared with those prepared with one‐step addition of monomer. Various compounds containing active hydrogen, except basic compounds and low‐carbon carboxylic acid, may be used as initiators. The reaction rate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catalyst amount and decreases with rising initiator concentration. Polymerization involves a rapid exchange reaction between the active species and the dormant species. It was also proven that,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chain termination of this catalytic system is reversible or temporary. 13C NMR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polymer has a random distribution of the configurational sequences and head‐to‐tail regiosequence. It is assumed that the polymerization proceeds via a cationic coordination mechanism. © 2002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Polym Sci Part A: Polym Chem 40: 1142–1150, 2002  相似文献   

14.
聚苯乙烯负载单茂然/RMgBr催化苯乙烯聚合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聚苯乙希负载的单茂钛催化剂,并与格氏试剂(RMgBr)组成催化体系。考察了聚合温度、催化体系的组成、单体浓度、 Mg/Ti摩尔比、聚合时间等条件对苯乙烯聚合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负载单茂钛催化剂与助催化剂格氏试剂反应,可以制备出具有较高催化活性的催化剂。DSC表明,不溶于沸丁酮的聚苯乙烯具有一定的定向性。聚合物^13G-NMR测试表明,该催化体系的聚合机理可能是:苯乙烯插入M-C键,以一级插入反应进行链增长,最后以β-H及β-苯基消除反应致链终止。  相似文献   

15.
以对-二枯基氯(DCC)/AlCl3体系引发异丁烯在二氯甲烷(CH2Cl2)正己烷(Hex)(40/60,V/V)混合溶剂中进行正离子聚合,探讨了DCC用量、含氮试剂2,6-二叔丁基吡啶(DtBP)和三苯胺(TPA)对异丁烯正离子聚合转化率、产物分子量及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DCC和体系中微量水均可与AlCl3产生竞争络合,形成两种活性中心并引起相继的竞争引发,聚合产物的GPC谱图呈双峰分布,分子量分布宽;增加DCC用量有利于DCC与AlCl3的络合,致使链增长反应主要通过DCC与AlCl3络合形成的活性中心引发,但聚合产物分子量相对较低,分子量分布较宽;使用DtBP,可有效地抑制微量水引发及活性链向单体的转移反应,使分子量分布明显变窄,基本实现DCC的控制引发;采用DtBP与TPA共同调节聚合反应,可使聚合产物分子量分布变窄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分子量,从而得到相对较高分子量(Mw=103200)和单峰分子量分布(Mw/Mn=2.09)的聚异丁烯产物.  相似文献   

16.
<正> 用烷基锂引发的丁二烯“活性”聚合,通常只能得到分子量分布较窄的聚合物。这类聚合物的门尼粘度较高,不易加工,且易冷流。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一般是合成分子量分布较宽且有一定支化的聚合物。但在以往的合成宽分布聚合物的方法中,大多只能得到非“活性”聚双烯烃,因而无法进行“活性”高分子的一些典型反应,如嵌段、接枝及偶  相似文献   

17.
异丙醇铝改进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催化体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α 溴代异丁酸乙酯[2 (EiB) Br] 为引发剂,溴化亚铜(CuBr)/ 联二吡啶(bpy)/ 异丙醇铝[Al(OiPr)3] 为复合催化剂,在环己酮溶液中进行了甲基丙烯酸正丁酯(BMA) 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 .研究了异丙醇铝对聚合速率及产物分子量分布的影响.异丙醇铝可与引发剂和聚合物中的羰基配位,使相邻的C—Br 键活化,ATRP 反应可以在较低温度下进行.适量溴化铜的加入,可调节ATRP 活性,可得到分子量可控且分子量分布窄的PBMA( MWD= 1-3 ~1-5) .  相似文献   

18.
等离子体引发丙烯酰胺水溶液聚合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两种等离子体引发丙烯酰胺水溶液聚合的方法 ,制备了线性超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 .研究了放电时间、放电功率、单体的初始浓度及溶液的pH值等对聚合产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研究以对-二枯基氯(DCC)/AlCl3体系引发异丁烯在CH2Cl2/Hex(40/60,V/V)混合溶剂中进行正离子聚合,探讨了DCC用量、给电子试剂,如三苯胺(TPA)、2,6-二甲基吡啶(DMPy)对异丁烯正离子聚合转化率、产物分子量及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无给电子试剂存在时,DCC和体系中微量水均可与AlCl3产生络合竞争引起相继的引发竞争,聚合产物GPC谱图呈双峰分布,分子量分布宽,需要大量的引发剂DCC(DCC/H2O=5.3)来减少体系中微量水的不可控引发;在少量上述给电子试剂存在下,可提高DCC的引发效率,减少向单体链转移反应,提高聚合产物的分子量和使分子量分布呈较窄的单峰分布,即使在较低DCC用量下也可基本抑制体系中微量水的不可控引发,达到DCC定量引发,并得到分子量分布相对较窄(Mw/Mn≈2.3)的聚异丁烯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