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优化夫兰克-赫兹实验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改造后的第一代夫兰克-赫兹实验仪,通过计算机输入不同实验参量,得到相应实验条件的曲线及数据;在同一坐标界面中显示不同参量的多条实验曲线,分析了温度T、灯丝电压UF、第一栅极电压UG1K、阻滞电压UR及第二栅极电压UG2K对夫兰克-赫兹实验曲线形状及测量精度的影响,进而确定了各参量的最佳值.  相似文献   

2.
方运良  邓锂强 《物理与工程》2010,20(3):24-26,29
大学物理实验中的夫兰克-赫兹实验是以验证实验型出现的.用计算机自动控制的智能夫兰克-赫兹实验仪来做此实验时,尝试着将一个验证型实验改为一个探索型实验,并适当加深思考题的难度,达到进一步扩大学生知识面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刘大铭  杨泽林 《物理实验》2006,26(10):35-37
充氩管夫兰克-赫兹实验装置的示波器显示图像不稳定,其原因是夫兰克-赫兹管输出电流太小,受到环境中的工频电磁波的污染,以及能谱信号受到了噪声相位的干扰.从噪声中提取扫描触发信号,用来同步夫兰克-赫兹管的扫描信号,可以完全消除噪声相位的干扰.本文给出了不稳定图像的数学模型、解决方案及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4.
测量电子气体的速度分布函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为宁  赵经武  袁文  孙理 《物理实验》2006,26(12):28-29
利用夫兰克-赫兹实验仪测量了电子气体的速度分布函数,并分析了电子与氩原子碰撞的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5.
夫兰克-赫兹实验最佳工作参量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丽香  李宝胜 《物理实验》2006,26(10):38-40
讨论了充氩夫兰克-赫兹管中阴极电压Vf、第一栅极电压VG1和拒斥电压VP等因素对夫兰克-赫兹实验IP-VG2曲线的影响,确定了Ar原子夫兰克-赫兹实验的最佳工作参量.  相似文献   

6.
夫兰克-赫兹实验教学的发展与完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明长  刘冬梅 《物理实验》2006,26(10):32-34
根据不同时期对夫兰克-赫兹实验仪的改进及对实验内容的改革扩充,阐述了该实验教学的不断发展与完善.重点介绍了对第一代夫兰克-赫兹实验的改造,增加了数据采集、电脑显示及数据处理等功能,实现集模拟与数字化为一体的实验装置.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夫兰克—赫兹实验是用电子束与原子碰撞方法最早证实原子能级存在的实验之一,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为各高校实验教学所普遍采用。但在教学中,提出了光环问题。本文试图对充汞夫兰克—赫兹管内光环进行光谱分析和说明。二、光环与加速电压用充汞夫兰克—赫兹管进行实验时,可以观察到淡蓝色层状光环。选择一定炉温、灯丝电压和反向拒斥电压U_(AG)。从零逐渐增加加速电压U_(GK)。当板流达  相似文献   

8.
通过公式与绘图比对实验测得的数据,研究电子与氩原子的夫兰克-赫兹实验中不同阴极电压、第一栅极电压、反向电压下,板极电流随加速电压的变化情况。分析板极电流发生变化的规律及原因,观察测得数据及其绘制的夫兰克-赫兹曲线找出对实验研究负向影响最小的阴极电压、第一栅极电压、反向电压的参考数值。  相似文献   

9.
测量了夫兰克赫兹实验中氩气管的经典线性伏安特性曲线,分别从栅极电流和板极电流的实验数据中反应出的氩原子第一激发能级量子化吸收的特性,并对量子吸收理论在实验中的体现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关于夫兰克-赫兹实验,学生在原子吸收能量的量子化特性及反向拒斥电压的理解上存在难点。针对这一情况,通过设计三种不同的实验条件将难点进行分解,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三步法讲解夫兰克-赫兹实验原理的方案,为实验教学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