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静  李玉珍 《化学教育》2020,41(11):36-39
为了攻克“化学式计算”这一难点,基于学习进阶理论对化学式计算的学习过程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以化学式计算的影响因素为维度,描述了化学式计算的2个预期水平的行为表现。围绕学生的预期行为表现设计驱动性问题进行教学设计,以期为化学式计算的教学提供案例参考。  相似文献   

2.
王云生 《化学教育》2014,35(15):6-9
从宏观现象入手、在微观层次做分析研究、借助化学符号系统做描述,是化学陈述性知识的认知方式。借助认知心理学关于知识心理表征的理论,描述化学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引用中学化学电解质溶液和溶解度的教学实例,讨论在教学设计和组织中如何运用化学科学的认知方式,诊断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有效学习,正确表征化学陈述性知识。  相似文献   

3.
莫小卫 《化学教育》2014,35(18):39-42
论述了多元智能理论以及学习的认知结构,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特殊的认识实践活动,学习者认知建构经历“感知-激活、加工-理解、联系-巩固、运用-发展”的过程,这4个过程互相联系和制约,结合化学知识学习过程案例给予阐述。  相似文献   

4.
运用内容分析法对高中化学新教科书中化学史编写进行分析,可知教科书中化学史图文并茂,但存在如下不足:化学史的地位不高;科学家形象平面化;内史与外史失衡;科学探究过程描述不足;失误与争论的内容较少;科学方法单一;呈现方式缺乏问题意识.化学史要有效融入教科书中,建议教材编写:重塑科学家的真实形象、寻求内史与外史的有机整合、描述科学发展过程中的争论和失误、选择典型的科学探究范例、丰富学习情境的创设、精心编制化学史习题.  相似文献   

5.
毛伟  孔滨  杨小震 《中国科学B辑》2008,38(4):324-330
基于合理的旋转异构态模型得到二维链构象分布函数,通过假设构象态消失规则得到的构象弹性理论能很好地描述高分子材料的橡胶弹性.本研究利用三维椭球模型,考虑各向异性的形变过程,对构象弹性理论进行了进一步修正;并且利用修正后的理论计算全同立构聚丙烯(iPP)的应力应变关系.理论结果成功地描述了在形变过程中,由于结构变化对自由能、熵及内能变化的影响.此外,对高分子凝聚态多尺度衔接问题也作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6.
钟成 《化学教育》2018,39(12):19-24
有机化学教学中通常使用分子轨道理论和价键理论中的共振论来描述π轨道的共轭效应,而对于类似的σ轨道的超共轭效应,通常只用轨道理论来描述,而基本不采用价键理论中的共振式描述。尝试用共振式来描述σ键的超共轭效应,发现不仅能够获得清晰易懂的图像,还能将有机化学中多个跨章节的知识点联系在一起,有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以及对电子结构和共振论的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7.
将分形理论和计算机图象纹理分析技术移植到微生物发酵研究中,对菌落和菌丝本形态的定量描述了探讨,并利用菌种的分维特征作为筛选高产菌株的直观指标,有效地提高了菌种筛选工作的效率与准确度,探讨了沃氏底物霉菌转化的工艺过程,并以生物全息观念与分形理论为依托,在分形尺度上对生物体形态及其发育过程进行了描述,建立起菌体生长的形态动力学模型,并与生长(浓度)动力学模型相结合,设计出可判别理论最佳投料点的酶活描述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TEA CO_2激光器研究了F_(114)(氟利昂-114)激光解离的通道竞争动力学过程。实验发现,F_(114)的激光解离是C—C链和C—Cl键断裂的双通道竞争过程;其解离过程可以用Arrhenius公式来描述,并且激光解离的表观活化能与热解离活化能相近,因而该解离反应具有明显的热解离行为。理论计算还表明,F_(114)的双通道解离过程基本上符合RRKM理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TEA CO_2激光器研究了F_(114)(氟利昂-114)激光解离的通道竞争动力学过程。实验发现, F_(114)的激光解离是C—C链和C—Cl键断裂的双通道竞争过程; 其解离过程可以用Arrhenius公式来描述, 并且激光解离的表观活化能与热解离活化能相近, 因而该解离反应具有明显的热解离行为。理论计算还表明, F_(114)的双通道解离过程基本上符合RRKM理论。  相似文献   

10.
在高中必修阶段“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律”主题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将“位构性”系统模型与学科能力活动任务相结合,提出了本研究的理论框架,进行了单元整体的教学设计并实施。通过预设学生的表现水平,设计各课时的评价任务,过程性地诊断学生在各个课时中“位构性”模型建构与学科能力的发展水平,描述学生在本章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变化,促进了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核心素养的发展。最后,归纳出以“位构性”模型建构和学科能力发展的“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律”在教学实践中的有效策略。以期能够对日后开展“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律”主题的教学设计与实践能够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用胶体体系的光散射性质解释一首唐诗中所描述的奇观,并由此探讨了如何提高学生对基本理论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2.
相红英 《化学教育》2022,43(16):61-64
项目式学习方式对学生学习效果和未来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化学学科项目构建的原则为围绕学科核心概念和设置开放性任务。项目实施的教学策略包括3个方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团队授课的教学过程、注重过程和反思的项目评价。以“有机保水材料的合成与性能检测”为项目案例进行了全过程描述,呈现项目教学流程,为实际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胡恺岩  王祖浩 《化学教育》2012,33(9):123-125,136
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于2011年7月发布了《K-12年级科学教育框架》,为开启美国新一代的科学教育奠定基础。《框架》采用“核心学科概念”“交叉观念”和“科学与工程实践”3大维度来建构其结构,将“工程与技术、科学应用”纳入核心学科领域,突出科学的实践本质,并通过“学习进程”来描述科学学习的发展过程。通过对《框架》的解读,开拓我国科学教育改革的视野。  相似文献   

14.
从流变学教学的规律出发,提出了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首先要培养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以此引导学生进入流变学的大门;提出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基本概念的学习,要理解掌握流变学基本概念,教学过程中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并运用生动形象的实例解释抽象的理论和概念;将流变学方法与本专业紧密结合,从流变学的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将国内外流变学最新动态介绍给学生,扩大学生的视野,积极创新;注意严格考核,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相似文献   

15.
 本文系统地研完了预聚物分子量、固化剂配比和固化条件对环氧交联网T_g松弛内耗峰松弛时间分布的影响。本实验和理论研究结果首次证明了环氧交联网Tg松弛过程具有单一松弛时间描述的线性标准固体的特征,与预聚体分子量、固化剂配比和固化条件无关。此结果可用环氧交联网的两相结构特征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16.
李玉珍 《化学教育》2017,38(24):52-57
为提高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切实有效地解决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在内蒙古师范大学进行了“理论学习-实践训练-科学研究”三位一体的课程群教学改革与实践。通过任课教师和指导教师的教研合力,将多样化的有利于研究生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提高的实践活动有机地融合到专业学位课程的理论学习过程中,形成了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和科研技能并重的创新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7.
范韦芳  周竹  王世存 《化学教育》2021,42(17):57-62
“导致悖论”教学是一种智在创境、妙在引领的教学,其核心理念源自于变构学习模型的悖论思想,给学习者创造一个“肯定→否定→肯定”的反思性学习过程。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可以通过4种途径分别创设“概念与概念”相悖、“理论与实验”相悖、“理论与理论”相悖和“实验与实验”相悖的悖论情境,最终实现学生新旧概念的更替和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导致悖论”教学在实施中要注意精选合适的知识内容,加强学生心理的调控,提供丰富的支撑材料。  相似文献   

18.
高分子共混体系相分离动力学研究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Cahn理论可很好地描述相分离初期过程,de Gennes的蛇行理论可较好地描述相分离初期大分子扩散。在相分离后期,人们已经发现动力学参量的标度行为,但实验结果不一,标度成因尚不十分清楚。本文研究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醋酸乙烯酯(PVAc)共混体系相分离后期过程。分析了结构函数的标度行为,初步讨论了相凝聚特征。  相似文献   

19.
刘瑞  郑长龙 《化学教育》2014,35(13):1-3
实证主义作为现代科学哲学的主要传统,对科学教育有着显著的影响,传统科学学习理论的哲学基础就建立在实证主义之上。主要表现为3个教条:将确定不变的科学知识作为科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忽视学生已有经验在科学学习中的作用;将科学学习的过程等同于相似事件的重复出现。  相似文献   

20.
林雄超  王永刚 《化学教育》2019,40(10):77-81
针对特色专业化学教学过程中与基础化学知识的承接和协调问题,将繁杂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设定成不同的学习目标,对课程内容重新梳理和组织。以PBL教学理念进行教学设计,强化学习过程中的自我管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CBL模式进行案例分析,将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变成直观、生动、形象的案例,促使学生不断思考该问题或现象出现的原因和机制,克服了普通教学法理论与实践相互联系不足的缺点。对知识点的讲解采取"因-果"相承、"点-面"结合、"抽象-具体"对照的授课方法,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