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HL-1M装置第一壁锂-硅复合涂层及其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HL-1M装置上新开发出一种第一壁原位锂-硅复合涂覆技术。装置涂覆后,真空室内的真空度上升,杂质气体的分压强下降,低于单一的硅化或锂涂覆。在相同放电参数下,具有锂-硅涂层的放电与原位硅化放电相比;等离子体中的氧杂质浓度下降了30%,尤其是随着等离子体密度上升碳杂质下降得更显著;等离子体能量辐射损失降低了25%;等离子体边缘温度和密度有所降低,这表明等离子体内部约束得到改善,有原位锂-硅复合涂覆的放电结果略好于或同于单一原位锂涂覆放电的结果,但这种复合涂层能维持100余次托卡马克放电,较单一原位锂涂层维持的放电次数高一个数量级,这证明了锂-硅复合涂覆技术的优异性能。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HL-1M装置的氦直流辉光放电清洗(He-GDC)的放电特点和清除率的研究,发现环形真空室的对称性导致与阳性截面对称的区域的场强很弱,使其阴极位降区的厚度大于氦离子的平均自由程,严重影响清除率,因此提出了要用多电极不对称阳极电位的辉光放电来提高清除率,同时发现,辉光放电清洗使氢分压比托马克放电的送氢代压强代一个量级上,才能重复进行好的有辅助加料的托卡马放电。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HL-1M装置的氦直流辉光放电清洗(He-GDC)的放电特点和清除率的研究,发现环形真空室的对称性导致与阳极截面对称的区域的场强很弱,使其阴极位降区的厚度远大于氦离子的平均自由程,严重影响清除率,因此提出采用多电极不对称阳极电位的辉光放电来提高清除率;同时发现,辉光放电清洗使氢分压比托卡马克放电的送氢压强低一个量级以上,才能重复进行好的有辅助加料的托卡马克放电。  相似文献   

4.
微波等离子体处理聚乙烯膜的表面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晔  王真 《化学物理学报》1997,10(3):280-283
以ESCA和EPMA等主手段,探讨并比较了微波场下N2,He,CO2,O2,H2O及空气放电产生的等离子体对聚乙烯膜的表面改性与蚀刻作用,结果表明不同的等离子处理均使样品表面引入化学形式相同但含量有所不同的含氧(-C-O-,-CO-O-)和含氮(-NH-,-NH2)极性基团,没有生成羰基(C=O)并使样品受到不同程度的蚀刻,处理后的样品表面亲水性增强,其中以N2和He等离子体处理的样品亲水性提高较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有机电解质锂空气电池放电过程的内部反应机理,本文以有限元方法为基础,利用有限元软件COMSOL建立了一个耦合了Butler-volmer方程、Fick定律方程、偏微分方程的二维数值模型,研究有机电解质锂空气电池放电过程中的传质规律,分析了沉积物形貌、正极多孔材料厚度对电池放电特性的影响,在一定放电电流密度下,小的过氧化物沉淀形貌系数导致放电电压降低,降低正极厚度有利于电池的放电特性,靠近正极集流体附近电化学反应剧烈,但生成的过氧化物多,阻塞在靠近正极集流体一侧,导致电流密度迅速降低,研究结果对理解有机电解质锂空气电池的工作原理具有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6.
电子—离子束缚态及其引发核聚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文献「1」关于电子-离子束缚态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对电子-离子束缚态三体系统给出严格的薛定谔方程,给出能量的的近似解:(1)对p-e-p束缚态,释放单能Ep≈12.5keV的X射线;(2)对D-e-D束缚态,释放单能ED≈25keV的X射线,同时引发少量的核聚变,放出γ、质子、中子、氚、^3He和^4He。这是两个独立发生的过程,以Ni-H和氘气辉光放电实验为例,用束缚态模型给出定量的解释。进而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由锂回路、直线等离子体装置及液态锂净化系统等组成的液态锂综合实验回路平台。研究了液态锂与高密度等离子体相互作用、液态锂与结构材料相容性、液态锂净化和液态锂回路热工水力学参数测量等问题。实验结果表明,流动液态锂的蒸发速率与放电电流、氩气流量及磁场强度呈正相关关系。由流动液态锂产生的锂蒸气在轴向分布不具规律性,在径向分布呈高斯分布。流动液态锂的蒸发速率随着实验时间的增长逐渐升高,并趋于稳定。磁场抑制了液态锂的流动性。在磁场和等离子体长时间的作用下,流动液态锂表面生成一层很薄的氧化锂。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由锂回路、直线等离子体装置及液态锂净化系统等组成的液态锂综合实验回路平台。研究了液态锂与高密度等离子体相互作用、液态锂与结构材料相容性、液态锂净化和液态锂回路热工水力学参数测量等问题。实验结果表明,流动液态锂的蒸发速率与放电电流、氩气流量及磁场强度呈正相关关系。由流动液态锂产生的锂蒸气在轴向分布不具规律性,在径向分布呈高斯分布。流动液态锂的蒸发速率随着实验时间的增长逐渐升高,并趋于稳定。磁场抑制了液态锂的流动性。在磁场和等离子体长时间的作用下,流动液态锂表面生成一层很薄的氧化锂。  相似文献   

9.
曹烈兆 《物理》1995,24(4):207-212
固体^3He在1mK附近发生核磁有序,本文介绍了它的磁相图,物理性质和理论模型。固体^4He中有可能存在像液体^4He和液体^3He中出现的超流动态,对理论预言和实验上的探索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排列通道量子力学方法,对氦团族离子He^+4的四种可能构型进行了研究,发现He^+4的相对稳定结构为“T”形构型,对应He^+4→He^+3+He的离解能为0.42kcal/mon。该结果同其它作者的ab initio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1.
通过聚乙二醇辅助水热法制备了厚度为200 nm的片状磷酸铁锂晶体,并由此自组装为花状磷酸铁锂颗粒.聚乙二醇在水热体系中作为共溶剂使用,它能有效地降低磷酸铁锂片的厚度,并且作为软模板,使磷酸铁锂片自组装成花状结构.这样的花状磷酸铁锂虽然没经过碳包覆改性,在锂离子电池中仍具有高达140 mAh/g的放电容量,并且表现出优异的循环性能,在循环50次后,容量未出现衰减.这种未经碳包覆的磷酸铁锂材料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12.
C42〈Al〉C32〈Si〉等混合物吸收光谱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电弧放电^[1]、He气对流的方法制备出了含C42〈Al〉、C32〈Si〉、C28〈Fe〉和C30〈Ca〉的混合物。对该混合物作了吸收光谱测量,并与C60等全碳分子的吸收光谱作了比较,结果表明,Al、Si、Ca和Fe原子嵌入C42等全碳分子后,并没改变吸收峰位,而只是改变了分子的π→π^*跃迁和n→π^*跃迁几率。  相似文献   

13.
含锂药剂在用于临床治疗精神疾病时需要对患者血清中锂元素浓度进行监测以在控制正常药效的同时防止锂中毒事故的发生。目前临床医学检验血清中锂元素含量主要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和基于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电化学技术。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技术需要使用乙炔钢瓶和空气压缩机,存在仪器不能便携,对实验室条件要求苛刻等缺点;电化学方法存在电极处理与更换繁琐,分析效率相对偏低等问题。同时,仪器可便携、操作简单且对锂元素分析具有良好分析性能的液体阴极辉光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技术尚未应用于医疗领域血清中锂含量的测定。因此,基于自制便携液体阴极辉光放电-原子发射光谱装置,建立了血清中锂元素的高灵敏度分析方法。系统考察了10~100倍血清样品稀释倍数对血清样品测试的干扰,结果表明,当血清样品稀释20倍以上时,未发现显著的基体干扰,可以较好地保证结果的可靠性。对影响锂元素分析性能的分析谱线、试液酸度等参数进行了系统优化, 结果表明671 nm为锂元素最佳测试谱线;试液酸度对锂元素分析的灵敏度和稳定性影响显著,采用1%硝酸(V/V)试液酸度可以保证良好的分析性能。在优化的系统参数和实验条件下,锂元素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为:Ie=7 299ρLi+400;R2=0.998 3。当血清样品稀释20倍时,该方法对锂元素的检出限为0.2 mg·L-1。对同一血清样品6次重复测试考察本方法的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将本方法应用于血清标准样品(Trace Elements Serium L-2)中锂含量分析,测定值与证书标称值一致。表明该方法可以较好地应用于医疗检验领域实际血清样品中微量锂元素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新能源交通工具的飞速发展激发了人们对高能量密度电池技术的探索,锂硫电池因为具有较高的理论能量密度被视为锂离子电池的替代品。但由于硫具有导电性差和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等问题,锂硫电池的商业化应用仍面临巨大的挑战。基于此,为改善锂硫电池的性能,设计了一种高导电性三维支撑的正极结构:多级交联的三维导电网络能够有效提高正极材料导电性;纳米碳球堆叠形成的孔道结构提供了丰富的反应活性点位和体积缓冲空间。测试结果表明,这种新型正极结构在0.15 C的电流倍率下放电比容量高达1 124 mAh g-1;在2 C的大电流倍率充放电200次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仍能保持在591 mAh g~(-1),表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和电化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谭明亮  金行星 《光学学报》1995,15(9):229-1234
以^238Pu为激发源,测量了不同压力下Ne、He-Ne、He-Ne-Ar体系的氖光谱,并以此为基础计算了Ne的2p^53p的10个2p能级的辐射率Ⅰ、相对集居数N、填充率W,总结出相应的Ne压力、He压力和Ar压力对Ne的585.2nm谱线强度和10个2p能级填充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Ar和HeMIPAES测定水溶液中的碘。样品经超声雾化和气体发生后引入等离子体。考查了Ar和HeMIP中碘的发射光谱特性和一些实验参数对碘发射强度的影响。当用超声雾化引入样品时,用Ar和He作工作气体,检出限分别为0.12和0.06μg/ml,当用气体发生引入样品时,用Ar作工作气体,检出限为0.064μg/ml,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  相似文献   

17.
在α集团模型下,完成了对6ΛΛHe和10ΛΛBe的变分计算,并研究了各种Λα势和ΛΛ势,借助拟合6ΛΛHe数据所得的修正Λα势与统一的ΛΛ势,获得了超核6ΛΛHe,9ΛBe和10ΛΛBe的自洽描述。此外,对上述超核的基态结构和粒子关联也作了研究和分析。相互作用矩阵元利用著名的Talmi-Moshinsky变换计算  相似文献   

18.
介绍利用作者最近研制成功的先进的多功能(e,2e)电子能谱仪实验装置研制量得到的He原子电离能谱和He的ls电子动量谱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9.
采用Tang-Toennes势模型,当入射氨原子能量是E=0.05eV,计算了He-He-H2(D2,T2)弹性分波截面和非弹性激发分波截面随量子数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采用通道耦合(CCQT)方法,并根据文献〔1〕提出的电子瞬时配对的平均效果形成未饱和共价键的物理模型来划分通道,分别对H-2和He+2进行了计算,得到了较准确的基态能量和与实验相吻合的平衡距离,给出了H-与H及He+与He相互作用势能曲线。文内体现了这样一个特点:好的物理模型结合好的方法能使较为复杂的问题得到大大简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