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5 毫秒
1.
章建东  姜文清 《化学教育》2014,35(22):24-25
室温下以乙酰丙酮和自制的碱式碳酸铜为原料合成乙酰丙酮铜。最佳合成条件是碱式碳酸铜和乙酰丙酮的物质的量比为1:4,反应时间2 h,产率可达99%,该化合物经过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等表征。该反应具有操作和后处理方便、产品纯度和产率高等优点,同时将学生实验得到的产品进行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2.
乙酰丙酮缩邻氨基苯酚对铜的萃取性能及萃取光度法*唐丽素刘春元龙云飞周建军(湘潭师范学院化学系湖南湘潭411100)关键词乙酰丙酮缩邻氨基苯酚铜(Ⅱ)萃取分光光度法中图分类号O657.32对铜的萃取分离已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在湿法冶金工业获得了应用[...  相似文献   

3.
铜-乙酰丙酮络合物极谱吸附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登柏 《分析化学》1991,19(12):1442-1444
在pH6.8的磷酸盐介质中,铜(Ⅱ)—乙酰丙酮络合物在单扫示波极谱上于-0.28V(vs.SCE)产生灵敏吸附波,铜的检测限为1×10~(-8)mol/L,常见离子不干扰铜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正> 淀粉与丙烯酸酯类单体的接枝共聚物有可能作为生物降解塑料,而被应用于农业、医药及食品等各个方面。因此寻求价廉、高效的引发剂,以用于引发淀粉与烯类单体的接枝共聚,已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 过渡金属离子与β二酮的配合物,如乙酰丙酮铁(Ⅲ)、乙酰丙酮锰(Ⅲ)、乙酰丙酮铜(Ⅱ)等是一类引起注目的新型引发剂,已在羊毛、蚕丝、纤维素等天然大分  相似文献   

5.
烯丙位氧化;乙酰丙酮合铜(Ⅱ);紫罗兰酮;分子氧;正交实验  相似文献   

6.
用定量体积排除色谱方法研究了过渡金属Fe(Ⅲ)、Co(Ⅲ)、Cu(Ⅱ)、Ni(Ⅱ)的乙酰丙酮螯合物在四氢呋喃溶液中的加合和缔合行为。在溶液中乙酰丙酮钴(Ⅲ)以单个螯合物分子的形式存在,乙酰丙酮铜(Ⅱ)和乙酰丙酮铁(Ⅲ)与溶剂加合生成加合物,乙酰丙酮铁(Ⅲ)除加合物外还存在缔合度为2-10的多分散缔合物,乙酰丙酮镍(Ⅱ)水合物在四氢呋喃中产生了加合交换作用,同时存在缔合度为6左右的缔合物。色谱数据给出了螯合物、加合物及缔合物  相似文献   

7.
血清白蛋白的铜(Ⅱ)-乙酰丙酮络合吸附波法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石英  罗登柏 《分析化学》2004,32(4):456-458
在pH6.8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血清白蛋白与铜(Ⅱ)-乙酰丙酮络合物反应作用生成一种在汞电极上吸附性很弱的铜(Ⅱ)-血清白蛋白惰性络合物,使铜(Ⅱ)-乙酰丙酮络合物在-0.28V(vs.SCE)络合吸附波还原峰电流降低,电流降低值与1~30mg/L范围内牛血清白蛋白(BSA)或1~32mg/L范围内人血清白蛋白(HSA)呈线性关系;检出限分别为0.5和0.6mg/L。运用该法测定了人血清样品中蛋白质含量,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用体积排除色谱方法研究了过渡金属Fe(Ⅲ)、Co(Ⅲ)、Cu(Ⅱ)、Ni(Ⅱ)的乙酰丙酮螯合物在四氢呋喃溶液中的加合和缔合行为。在溶液中乙酰丙酮钴(Ⅲ)以单个螯合物分子的形式存在,乙酰丙酮铜(Ⅱ)和乙酰丙酮铁(Ⅲ)与溶剂加合生成加合物,乙酰丙酮铁(Ⅲ)除加合物外还存在缔合度为2-10的多分散缔合物,乙酰丙酮镍(Ⅱ)水合物在四氢呋喃中产生了加合交换作用,同时存在缔合度为6左右的缔合物。色谱数据给出了螯合物、加合物及缔合物的相对含量。螯合物与相同分子量的聚苯乙烯相比,其保留体积的滞后以Ni相似文献   

9.
报道了基于乙酰丙酮二缩乙二胺铜(Ⅱ)(Cu(Ⅱ)-BAEDI)为载体的溶剂聚合膜阴离子敏感电极,该电极对Ⅰ^-具有高的电位选择性能和灵敏度,且呈现反Hofmeis-ter选择性行为。采用交流阻抗和光谱分析技术研究了电极的响应机理,并将电极用于加碘盐中碘含量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
曾红艳  段正康  罗爱文  曾志丁 《色谱》2010,28(10):955-958
建立了一种同时检测乙烯酮-丙酮法制乙酰丙酮反应液中乙酰丙酮和丙酮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色谱柱,以四氢呋喃-水(15:85, v/v)溶液为流动相(用0.1 mol/L磷酸二氢钠缓冲盐调节pH为4.0~5.0),流速0.6 mL/min,紫外检测波长270 nm,采用外标法定量。在优化的条件下,乙酰丙酮和丙酮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1~50.00 mg/L和0.01~30.00 mg/L,相关系数均为0.9999以上。使用HPLC测定乙酰丙酮和丙酮的含量,其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结果表明方法的重复性好;反应液中添加乙酰丙酮和丙酮的加标回收率均为99.00%~101.50%。与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乙酰丙酮的结果相比,平均相对误差为1.48%。所建立的方法为用丙酮生产乙酰丙酮等类似混合体系中乙酰丙酮的定量分析提供了依据,同时为酮类化合物的测定提供了准确、便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金属有机化合物气相化学沉积(OMCTD)形成铜膜常用的母体化合物是铜(Ⅱ)的β-二酮类配合.本文首次采用CW二氧化碳激光研究二(乙酰丙酮根)合铜(Ⅱ)[Cu相似文献   

12.
连志睿  金忠  秦启宗 《化学学报》1992,50(7):632-636
金属有机化合物气相化学沉积(OMCTD)形成铜膜常用的母体化合物是铜(Ⅱ)的β-二酮类配合.本文首次采用CW二氧化碳激光研究二(乙酰丙酮根)合铜(Ⅱ)[Cu相似文献   

13.
乙酰丙酮钛螯合物掺杂丙烯酸酯共聚物水溶胶;乙酰丙酮钛螯合物; 丙烯酸酯共聚物水溶胶;掺杂  相似文献   

14.
乙酰丙酮吸光光度法测定白酒中甲醇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乙酰丙酮法测定白酒中甲醇是一种新的测试方法。白酒样品用高锰酸钾氧化后,加草酸除去过量的氧化剂,在pH3~4范围内,加入乙酰丙酮溶液,在沸水浴中显色,于418nm波长处测量其吸光度。方法步骤简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高的重现性。  相似文献   

15.
聚乙二醇基质中纳米乙酰丙酮铽的荧光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高分子聚乙二醇基质中制得了纳米乙酰丙酮铽的络合物并对其荧光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纳米乙酰丙酮铽的荧光光谱在峰位、峰形、峰强和主峰的半高宽等方面都与普通乙酰丙酮铽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6.
冯丽  梁晓娟  杨帆  钟家松  王芸  向卫东 《化学学报》2011,69(23):2870-2876
采用A-Pot法, 以乙酰丙酮铜[Cu(acac)2]为铜源, 硬脂酸铟[In(St)3]为铟源, 正十二硫醇(DDT)为硫源和稳定剂, 1-十八烯(ODE)为溶剂, 在250 ℃条件下, 反应50 min, 合成了CuInS2粉体. 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能量分散光谱仪(ED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对粉体的结构、形貌、相组成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 产物为四角晶系的黄铜矿结构, 棒状CuInS2纳米晶的直径为2 nm, 长约70 nm. 通过Z-Scan技术对分散在正己烷中CuInS2纳米棒的三阶光学非线性进行测试, 在入射波长为770 nm的条件下, 得出三阶光学非线性折射率γ、三阶光学非线性吸收系数β以及三阶光学非线性极化率χ(3)分别为1.76×10-17 m2/W, 7.95×10-11 m/W和8.60×10-12 esu.  相似文献   

17.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镍和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陈国亮  朱敏 《分析化学》1992,20(5):553-555
本文制定了利用N,N′-乙撑双(乙酰丙酮亚胺)为螯合剂,反相色谱分离测定镍和铜的方法。研究了螯合物形成和分离的最佳条件及其它离子的干扰,用于废水测定取得了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8.
醋酸铕、醋酸铽分别与乙酰丙酮在60°C水浴下加热回流,生成两种稀土β-二酮配合物,即乙酰丙酮铕(Eu(acac)3?3H2O)和乙酰丙酮铽(Tb(acac)3?3H2O),在紫外灯下观察配合物发光现象,乙酰丙酮铕在紫外灯下显暗红色,乙酰丙酮铽在紫外灯下显亮绿色。红外分析结果与理论相吻合,荧光分析表明它们是较好的荧光材料,热分析结果说明它们的热稳定性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9.
解成喜  张丽静 《分析化学》1992,20(2):240-240
用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和检测无机离子的方法已深受色谱工作者的注意,本文研究了以简单的β-二酮-三氟乙酰丙酮作螯合剂,在高效液相色谱仪上测定Cr~(3+)的方法,讨论了Cr~(3+)与三氟乙酰丙酮的给合条件,仪器工作条件选择,以及干扰消除等。建立了测定Cr~(3+)的简单、快速、重现性好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20.
王玉良  宓爱巧 《合成化学》1995,3(3):198-200
在650W微波炉中进行乙酰丙酮的固液相转移催化烷基化反应。用一系列活泼卤代烃作为烷基化试剂,反应时间2分钟,即可顺利得到分离产率为68-84%的α,α0双烷基化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