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晨  沈甸 《化学教育》2021,42(13):8-13
对人教版2019年版与2007年版高中化学必修教材的插图数量、插图类型和插图功能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新版教材的插图在总数、平均每章数量和平均每页数量上均有提升;不同类型插图的绝对数量均有增加,以科技前沿和知识归纳型的增加为首;在插图的功能方面减少了装饰型插图,增加了组织型与解释型插图。最后根据前文的统计数据对比和相关分析,对我国新教材的编制提出了注意插图类型、数量以及功能的适配,注意发挥其美育与德育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对依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编写的人教版、鲁科版和苏教版等3个版本高中化学必修教材的相似插图进行统计,结果发现共有20幅相似插图。从插图的呈现形式、内容设计、素材选取和整体性等4个角度对相似插图进行比较研究,总结优点和不足,提出化学教材插图的设计建议和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3.
将"化抽象为具体"(Abstract Convert to Concrete)的图片称为ACC图,并根据ACC图的认知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设计化学教材ACC图分析工具,进而通过教材试分析,探讨现行教材ACC图的设计情况,为ACC图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孙夕礼  马春生 《化学教育》2005,26(Z1):53-59
本文对人教版、苏教版、山东科技版三种高中化学教材(化学1、化学2)的结构做了归纳和对比,从教材编写线索、学习栏目、插图与表格、实验探究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阐述了作者对高中化学新课标和新教材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新课标三种高中化学必修教材的编写特点分析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本文对人教版、苏教版、山东科技版三种高中化学教材(化学1、化学2)的结构做了归纳和对比,从教材编写线索、学习栏目、插图与表格、实验探究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阐述了作者对高中化学新课标和新教材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了了解高中生对新教材的认识状况,笔者根据教材评价组研制的静态评价表,对3种版本化学新教材(2007年版)中的"电解"内容设计学生评价问卷,对广州市某重点中学的高一学生进行了调查,运用SPSS11.5对数据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学生对教材在"知识性与科学性"、"认知规律与能力发展"维度上的评价差异显著,但总体上学生对3种版本教材的评价均表示满意,同时认为其各有特色。  相似文献   

7.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强调STSE教育理念。为更深入地了解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教材中的STSE教育内容的特点,以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新、旧教材为研究对象,比较2个版本教材栏目STSE内容呈现的特点和异同,以加强对学生进行STSE教育、培养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为目的,提出教师使用教材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刘玉荣  王阳 《化学教育》2020,41(19):1-13
日本数研出版(2018年版)的高中化学教材在插图设计方面有许多独到之处,实现了从“教材”向“学材”转变的插图设计理念。综合现有对教材插图科学性的研究,采用文本分析法从图文排版、插图的表现形式、图文融合程度、插图素材选取以及用插图进行多维度信息整合等5个维度对书中插图进行分析,并对我国教材插图的编写提供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9.
孙小芳  王世存 《化学教育》2021,42(17):95-95
正通过对2019年正式发行的人教版新教材和美国巴郎教材的电化学部分进行对比、分析,得出2版教材各有特点和优缺点,目的是取长补短、拓展视野,并提出一些教学建议。1 2版教材的对比分析章节排布方面。人教版采用螺旋式由浅入深的方式,在必修2简单介绍原电池及化学电源,然后在选择性必修1进行系统介绍,更关注学生的认知和接受能力;而美国教材将氧化还原理论与电化学统一在一章,还介绍了电极电势、电池电动势和吉布斯自由能的计算等,综合性强,  相似文献   

10.
支瑶  王磊  王明召 《化学教育》2022,43(1):2-10
基于2017年版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分析了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内涵及其进阶.从内容结构组织、活动性栏目设计、情境素材选取与使用、微项目设置和习题评价系统设计等方面,阐述了鲁科版高中化学反应原理新教材编写思路,并提出新教材的使用建议.  相似文献   

11.
高中选修模块教材《实验化学》三种版本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人教版、山东科技版、苏教版3种高中化学选修模块教材《实验化学》的结构和内容做了归纳和对比,从教材编写线索、实验分类、学习栏目、插图、习题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建议,以利于化学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及教材的选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流程图结构分析方法对新人教版、新鲁科版、旧人教版3版高中化学教材中“离子反应”内容难度进行测评和比较。研究发现,新教材在核心概念的引入、衔接、组织方式上发生了重要变化。新人教版呈现了层次更加丰富、组织更加合理、意义更加饱满的“离子反应”知识结构体系,新人教版更加注重情境推理与解释表征策略的运用,创设合理情境,在情境中蕴含问题,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形成概念;新鲁科版注重宏微符的三重表征,凸显对比和比较的表征策略,为学生展现把握概念内涵与应用的多种路径和多个维度。  相似文献   

13.
周瑶  刘克文 《化学教育》2016,37(17):9-13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即“鲁科版”高中化学教材已经在我国4个省实验区,就中学化学教师和研究者对该套教材的内容评价和使用情况进行了综述和分析,其中包括教材编排体系、教材难度广度评价、实验内容、教材“栏目”和插图设计以及习题的呈现等几个主题。结果表明大多数教师和研究者认可该套教材的编排体系和内容设计,不过实施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教材内容涉及知识范围较宽,实验设计安全性还需加强,插图缺乏吸引力,习题难度较大等。  相似文献   

14.
学科间交叉融合是大势所趋。目前化学和生物学科交叉内容的教学仍存在割裂学科联系等问题。选取上述2门学科的2007年版及2019年版教材、2017年版高中课程标准,对比分析教材、课程内容要求和核心素养的交叉部分,提出教学建议:增强教师跨学科素养,重视学科交叉内容的研究;开展有效的交叉内容教学,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重视交叉内容学习的评价设计。  相似文献   

15.
我国大陆和台湾的化学(科学)教材在化学启蒙方面的内容编写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因此以我国大陆人教版初中《化学》与我国台湾康轩文教版《自然与生活科技》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法与对比分析法,研究化学启蒙阶段的学生对待化学的态度以及海峡两岸教材中“实验”“插图”“科普知识”等3部分内容的设置差异。结果表明:(1)化学实验是启蒙阶段学生对化学感兴趣的起始点,也是初接触时的难点,其中以我国台湾《自然与生活科技》教材中化学实验的探究性及层次性更深;(2)化学启蒙阶段教材中插图的科学性、清晰度以及精美程度对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态度有较大影响;(3)化学教材中的模型图实物化有助于学生拨云见日,了解化学的真实模样。  相似文献   

16.
岳翊杨  王秋 《化学教育》2021,42(1):15-21
基于成分显示理论,运用“内容业绩”二维矩阵模型,对我国大陆2019年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和我国台湾地区2016年翰林修订版高中化学教材习题进行分类统计和对比分析,发现2套教材在习题设计上的不同特点与存在问题,从适当引用学术文献、适当提升计算题数量和类型、增加开放题的学生活动类型等方面对人教版教材习题设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结合本国国情,对SEC一致性分析模式进行本土化改造,构建基于化学学科能力的一致性分析框架,并从内容主题和认知水平等2个维度分析课程标准与3个版本高中化学新教材习题在“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主题的一致性程度。研究结果显示:3个版本高中化学新教材习题与课程标准在内容主题和认知水平维度上均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一致性。在一致性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不同版本教材习题在内容主题和认知水平上的分布重点,并提出教材习题编写建议和使用策略。  相似文献   

18.
陈翔 《化学教育》2009,30(9):61-61
通过几年沪教版初中化学新教材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沪教版初三化学教材中的演示实验"高温灼烧石灰石实验"中存在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做了适当的实验改进,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张红俊 《化学教育》2023,44(3):22-26
从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内容要求和活动建议出发,分析苏教版《化学反应原理》新旧教材内容的调整、调整的目的或意义,发现新版教材对课程标准中的内容进一步完善,更能体现化学核心素养的要求,语言描述更加准确,更方便教师和学生使用。并对新教材编写过程中前后数据的一致性、教学中如何实施高中与大学知识的衔接、如何合理使用新教材资源及其他资源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选取人教版新旧必修化学教材中的“硫及其化合物”单元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新课标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视角,明确了新课标对“硫及其化合物”的素养定位后,对新旧教材中该单元的引言、正文、栏目和插图进行对比分析。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新教材“硫及其化合物”的内容侧重“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的培养,其次是“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素养,而在素养水平上则侧重水平1和2维度的培养,符合新课标对该主题单元的学业要求和素养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