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问题解答     
在周芬及王悦祖编的初级中学课本——化学:126页第九章铁和其他金属:第一节:铁的物理性质一节中谈到“把具有磁性的铁加热,它的磁性就逐渐减弱,热到760℃或更高温度的时候,磁性就会完全消失,可是冷却以后磁性又会重新出现”。为什麽磁铁受热后会失去磁性,冷却后又会重新出现呢?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球形碳结构的铁磁性的起源问题,以单质钠(Na)为还原剂,以三氯甲烷为原料,通过溶剂热合成法,分别在80、120℃下制备出2种氢化碳纳米球(HCNSs)并进行了系统表征。SEM图像表明:80℃下合成的HCNSs,其平均粒径为150 nm;而在120℃下合成的HCNSs平均粒径为300 nm,且碳球的分散性更佳。TEM图像表明,2种氢化碳纳米球皆为洋葱状类石墨结构,石墨层以波浪状分布在碳球的曲面上。从X射线光电子能谱可以看出:80℃HCNSs的氢化程度更高,同元素分析的结果一致。红外光谱(IR)表明,2种碳纳米球的碳氢键含量较低。拉曼光谱表明HCNSs具有较高的无序度和较差的结晶性。室温条件下对HCNSs进行了磁性表征,结果表明2种HCNSs均具有铁磁性。高浓度缺陷与波浪状排布的石墨层所导致的负高斯曲率是HCNSs具有铁磁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分子基导电磁体又称磁性导体,是有机导体和分子磁体研究的交叉领域.由于在现有的绝缘性的分子基电荷转移复合物中存在着铁磁性,反铁磁性和量子磁体行为,因此好的导电性和磁性不能共存曾经是大家的一个共识.自从发现了第一个分子基金属性铁磁体,将有机导体的兀一单元和磁性络离子相结合制备分子基导电性磁体成为了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到目前为止,金属性铁磁体,半导性的室温亚铁磁体,金属性弱铁磁体和具有超导电性的反铁磁体都被人们合成出来了,人们正在期盼有着高电导性和高磁有序温度的分子基导电磁体的出现.  相似文献   

4.
借助传统的固相反应法制备了多晶系列样品Gd0.67-xDyxCa0.33Mn O3(x=0,0.05,0.15),探究了Dy掺杂后对该系列样品磁性和磁卡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系列样品呈现良好的单相性,均是立方钙钛矿结构,空间群为Pbnm;3个样品的铁磁性减弱、反铁磁性增强,并且Dy掺杂后系统内长程铁磁有序增强,形成了AFM团簇;通过该系列样品的临界行为分析,表明该系列样品均与平均场模型拟合较好;通过Arrott曲线和重标定曲线,发现母相和掺杂样品x=0.05,0.15均经历了一级相变到二级相变的过渡阶段;3个样品外加磁场为5 T的最大磁熵变值分别为1.53,1.44,1.40 J·kg-1·K-1。  相似文献   

5.
氧化铁磁性纳米粒子通过表面化学修饰得到无机、有机或聚合物壳包覆在其表面。其中的壳结构既具有生物适应性,又具有可键合生物分子如细胞、蛋白质、酶、抗体和核酸的活性基团,而核具有磁性特性。本文总结了氧化铁磁性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介绍了其表面化学修饰及在分离和分析应用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6.
“化学通报”本年第5期刊载了陶荣达同志写的“关于土塔式制硫酸反应机理和生产问题”一文。兹就该文中某些问题提出与作者商榷。一、塔式硫酸生产过程的反应机理有“土”“洋”之分吗? 该文作者不同意洋法和土法生产反应机理都是相同的,其所持的理由是: (1)土塔式硫酸生产,是我国人民的一种创造性的生产,有很多方面是把铅室和塔式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因而其反应机理完全是和塔式法一模一样的进行是不够恰当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Sm_2(Cr_(0.15)Fe_(0.85)-xCox)_(17)合金的内禀磁性。铬置换铁磁性元素铁、钴后,使饱和磁化强度、居里点迅速下降,但各向异性场明显提高。铬的加入,使含30 at%钴的2:17相合金能具有单轴各向异性。77K温度下测得的核磁共振回波分析谱给出了菱方结构的Sm_2(Fe_(0.40)Co_(0.60))_(17)的四个共振峰位,对应Co_Ⅱ,Co_Ⅳ,Co_Ⅰ,Co_Ⅲ晶位的共振频率依次为168.0,184.0,217.5和247.5MHz。NMR分析表明,15 at%的铬置换铁后,铬优先占据哑铃位,从而说明了各向异性场提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负载铂镝催化剂吸附态和各制备阶段的磁性。首次校正了低温下载体氧化铝中微量铁磁性杂质的影响。催化剂在各制备阶段的磁性有如下规律:X_(焙烧前)相似文献   

9.
使用Co_3O_4、金属镁和硅为原料在不锈钢高压釜750℃反应得到立方相的硅化钴(CoSi)。所得样品的结构和形貌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等手段表征。XRD结果表明,所得样品为立方相CoSi,晶格常数为a=0.445 5 nm。此外,研究了CoSi样品的磁性和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通过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硅化钴材料具有铁磁性,在600℃以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10.
有机磁铁是一种由C、H、O和N原子组成的铁磁性材料。最近A.A.Ovchinnikov宣称,通过有硝酰侧基的二乙炔的聚合获得了低产率(0.1%)的顺磁性聚合物(有人认为磁性来自晶体而非硝酰基)。IBM的J.Torrance也从三氨基苯和碘的反应产物中得到少量(2%)黑色的铁磁性高聚物,一般用间位连接的亚苯  相似文献   

11.
利用电弧熔炼制备了NdxEr5-xSi3(x=0~5)系列化合物样品。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和磁性测量研究了Nd替代Er对Er5Si3化合物结构和磁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Nd替代量的增加,其晶体结构、相组成及磁性能发生了明显变化。低Nd含量时(x≤3),样品具有Mn5Si3型六角结构,空间群为P63/mcm,样品具有反铁磁性。虽然奈尔温度不遵循De Gennes定律,但能被RKKY理论完美解释。高Nd含量时(x=5),样品具有Cr5B3型四方结构,空间群为I4/mcm,对外显示铁磁性。Nd含量为x=4时,两种结构共存,Rietveld精修表明Mn5Si3型结构占58(1)%,Cr5B3型结构占42(1)%。其磁化率温度曲线在50~100 K具有铁磁性特征,但随着温度的进一步下降,又显示出反铁磁性的特征,暗示其内部存在着铁磁相和反铁磁相的耦合。  相似文献   

12.
氧化铁磁性纳米粒子的表面配体交换及相转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苯甲醇为单一溶剂, 通过常压、高温热解乙酰丙酮铁, 制备了尺寸单分散的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粒子. 采用透射电镜(TEM), X射线衍射(XRD), 动态光散射(DLS)等方法对粒子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和热重分析(TGA)研究了所制备纳米粒子的表面化学, 结果表明稳定四氧化三铁粒子的是苯甲酸分子, 且表面覆盖度小于20%. 所制备的磁性纳米粒子可以在室温下方便地进行表面配体交换, 从而为氧化铁磁性纳米粒子的功能化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辛宝娟  邢国文 《化学进展》2010,22(4):593-602
纳米粒子作为酶固定化的载体,当其具有磁性时,制备的固定化酶易于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和回收,操作简便;并且利用外部磁场可以控制磁性材料固定化酶的运动方式和方向,替代传统的机械搅拌方式,提高固定化酶的催化效率。在众多纳米材料中,氧化铁因其在磁性、催化等多方面的良好特性而倍受瞩目。本文对近年来各种氧化铁磁性纳米粒子固定化酶,尤其是固定化脂肪酶和蛋白酶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对这些氧化铁磁性纳米粒子固定化酶的优缺点和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一系列吡啶N-氧化物-2-甲叉二硫代阱基甲酸酯一价负离子的Cu(Ⅱ)配合物,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光谱和室温磁性表征,其中对4个配合物进行了变温磁化率测定和理论拟合,配合物具有二聚体结构单元,其分子内存在铁磁性交换作用,分子间存在反铁磁性交换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生命体中,细胞色素P-450单充氧酶辅基是具有铁Df琳结构的血红素.用金属叶琳作为细胞色素P-450单充氧酶的模型化合物探讨和研究人类生命现象一直是国内外化学仿生催化领域极为感兴趣的研究内容之一[’1.我们曾用p一氧代双铁叶琳作为细胞色素P-450单充氧酶的模型化合物,发现改变金属叶琳结构和金属原子电子自旋态将会引起金属叶琳磁性改变,而金属叶琳磁性改变会进一步导致金属叶琳仿生催化性能发生改变D”‘.我们认为,这一现象与人类和地球构成的生物圈可能有某些关联.为了考察地球磁场对人类生命现象的影响,我们进一步建立…  相似文献   

16.
1980年,北川浩[1]提出用褐煤半焦与磁铁矿粉(30%)混合成型,经500℃炭化,制备变压吸附空分制氮用炭分子筛(CMS)的方法,所得产品性能比不加铁时显著提高。这一结果被解释为是Fe3O4的磁性改善了炭分子筛对空气中O2的选择吸附性。作者[2,3...  相似文献   

17.
你也许还没有听过微量元素这个名称,你也许认为它是很高深与你毫不相干的东西,其实微量元素就在你身边,与你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只要你稍加注意就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人人都知道缺碘容易得“大颈泡”,也就是甲状腺肿;缺铁会贫血等等,这些常识中的碘和铁就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中的两种。之所以称微量元素,是因为它们在人体中的含量非常少,只占人体质量的万分之一;之所以称必需微量元素,是因为若没有它,则生物既不能生长,也不能完成生命循环。而且一种必需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的作用不能被另一种元素完全代替。  相似文献   

18.
一个新型分子铁磁体: 氰根桥联的铜(II)-铁(III)配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和表征了一个新的分子磁体,氰根桥联的杂化型异金属配合物[Cu(en)]~3[Fe(CN)~6]~2.3H~O(en为乙二胺)。变温磁化率、零场冷却磁化强度(ZFCM)、场冷却磁化强度(FCM)和磁滞回线测量表明铜铁离子间存在着铁磁性相互作用,其铁磁相变温度为T~c=11.0K,矫顽力为20×10^-^4T,剩磁为1.70×10^-^1cm^3.mol^-^1.T。该化合物为杂化型铜(II)-铁(III)普鲁士蓝类中具有铁磁相变温度的首例。  相似文献   

19.
为了合成和研究具有磁性和铁电双重性能的配合物,本文选用L-精氨酸(L-Arg)配体与硝酸铜制备了一个配合物,其组成为[Cu(L-Arg)2]2+(NO3-)2·3H2O(1),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该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属于单斜晶系手性空间群C2。磁性和铁电性能测试表明该配合物具有弱的铁磁行为和铁电双重性能。热分析显示该配合物在77-150℃失去自由水,从243℃开始分解。  相似文献   

20.
聚(2,4-噻唑)的合成及其稀土螯合物的磁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共轭高分子(PTz).并制备了它与稀土离子Nd^3 的螯合物(PTz-Nd^3 ),利用红外、核磁、元素分析及X射线能谱仪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表征。PTz-Nd^3 的磁性研究表明,该高分子螯合物具有软铁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