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流通池介质交换DPASV法同时测定铜铋锑铊铅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用流通池介质交换技术有效的解决了酸性介质中Cu(Ⅱ)、Bi(Ⅲ)、Sb(Ⅲ)、T1(Ⅱ)、Pb(Ⅱ),Sn(Ⅳ)阳极溶出峰的重叠,进而实现了六种金属离子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2.
流通池—介质交换—阳极溶出伏安法同时测定铜,锑,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顺玉  王富权 《分析化学》1994,22(2):165-168
本文研究了同时测定Cu(Ⅱ)Sb(Ⅲ)Bi(Ⅲ)的方法。在盐酸溶液中对Cu(Ⅱ),Sb(Ⅲ),Bi(Ⅲ)进行预电解富集,经介质交换在选定的丙二酸-盐酸溶液中进行了差示脉冲阳极溶出伏安法(DPASV)测定,相邻溶出峰的△Fp>80mV,波形完好。  相似文献   

3.
邵勇  王曙 《分析化学》1997,25(7):780-783
采用自制的简易电解池,以圆盘旋转玻碳电极为工作电极,用于阳极溶出伏安法改换溶出介质的可行性研究。以同时测定Cu(Ⅱ),Sb(Ⅲ)为例,试验了改换溶出介质的条件。此方法用于矿样中铜和锑的同时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道了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NH4)2SO4-水的固-液萃取体系中Au(Ⅲ)、Pt(Ⅳ)、Pd(Ⅱ)溴络阴离子的萃取行为,在HBr介质中,可萃取贵金属Au(Ⅲ)、Pt(Ⅳ)、Pd(Ⅱ)而与贱金属Fe(Ⅲ)、Co(Ⅱ)、Ni(Ⅱ)、Al(Ⅲ)、Ca(Ⅱ)、Mg(Ⅱ)、Cu(Ⅱ)等分离,对合成样及实际样品进行了定量萃取分离测定,结果与其它方法相符,并对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流通池介质交换差示脉冲阳极溶出伏安法在盐酸介质中富集,而以碳酸钠-碳酸氢钠缓冲溶液为溶出介质,有效地分离了酸性介质中Cu(Ⅱ)、Sb(Ⅲ)、Pb(Ⅱ)、Tl(Ⅰ)、Cd(Ⅱ)、In(Ⅲ)的重叠溶出峰,实现了多离子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6.
邓凡政  石影 《分析化学》1997,25(2):215-218
研究了在聚乙二醇-硫酸铵-铝试剂体系中Fe(Ⅲ),Al(Ⅲ)、Cu(Ⅱ)、CoⅡ)Cd(Ⅱ)Mn(Ⅱ)、Ni(Ⅱ)的萃取分离行为。结果表明,在PH5.0-6.5HAc-NaAc缓冲溶液中,Fe(Ⅲ)、Al(Ⅲ)可被PEG相几乎完全萃取,而Cu(Ⅱ)、Co(Ⅱ)Cd(Ⅱ)Mn(Ⅱ)基本上不被萃取,从而实现了Fe(Ⅱ)与Cu(Ⅱ)Co(Ⅱ)Cd(Ⅱ)Mn(Ⅱ)及Al(Ⅲ)与Fe(Ⅲ)Co(Ⅱ)、Cu(  相似文献   

7.
巯基棉分离吸附溶出伏安法测定茶叶及茶汤中痕量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巯基棉纤维(SCF)对As(Ⅲ)和As(Ⅴ)的吸附性能,建立了SCF分离As(Ⅲ)和As(Ⅴ)吸附溶出伏安法测定生物样品中痕量砷的方法。结果表明:在1mol/L盐酸介质中,SCF可定量吸附As(Ⅲ),As(Ⅴ)不被吸附;用KI-(NH2)2CS预先还原As(Ⅴ),通过SCF分离,可消除干扰离子对测定砷的影响。方法用于测定桃叶、煤飞灰及番茄叶标样中的砷,其结果与标准值相符;应用此法还测定了几种茶叶及茶汤中的痕量砷和不同价态的砷,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8.
邓凡政  石影 《分析化学》1995,23(7):832-834
本研究了聚乙二醇(PEG)-(NH4)2SO4-铬黑T(EBT)体系对Fe(Ⅲ)、Co(Ⅱ)、Ni(Ⅱ)、Cu(Ⅱ)、Cd(Ⅱ)的非有机溶剂萃取行为。结果表明,在pH7 ̄11的NH3·HNHCl缓冲溶液中,Fe(Ⅲ)、Co(Ⅱ)、Ni(Ⅱ)、Cu(Ⅱ)可被聚乙二醇(PEG)相萃取,而Cd(Ⅱ)基本上不被萃取,从而获得了Cd(Ⅱ)与Fe(Ⅲ)、Co(Ⅱ)、Ni(Ⅱ)、Cu(Ⅱ)混合离子的定量分离。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在聚乙烯吡咯啉酮(PVP)-盐-水的液-固萃取体系中,Au(Ⅲ)、Bi(Ⅲ)、Zn(Ⅱ)和Fe(Ⅲ)与Br形成的络阴离子,在两相间的分配行为。在硫酸和盐酸介质中,Au(Ⅲ)有很高的萃取率,Fe(Ⅲ)的萃取率很低,而Bi(Ⅲ)和Zn(Ⅱ)的萃取率则受溶液的酸度、NH;Br的浓度及溶液介质的影响。在硫酸介质中,通过控制溶液的酸度和NH4Br的浓度,实现了Bi(Ⅲ)-Fe(Ⅲ)、Au(Ⅲ)-Zn(Ⅱ)及Au(Ⅲ)-Fe(Ⅲ)等的定量萃取分离与测定。  相似文献   

10.
邓凡政  石影 《分析化学》1998,26(9):1115-1117
在pH4.0~6.0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Co(Ⅱ),Fe(Ⅲ),Ni(Ⅱ),Cu(Ⅱ)等金属离子与亚硝基R盐可形成稳定络合物,加入HCl适当提高溶液酸度(HCl浓度在0.3~0.6mol/L)用聚乙二醇2000(PEG)-硫酸铵-亚硝基R盐体系萃取,Co(Ⅱ)可被PEG相几乎完全萃取,而Fe(Ⅲ),Ni(Ⅱ),Cu(Ⅱ)基本上不被萃取,实现了Co(Ⅱ),Fe(Ⅲ),Ni(Ⅱ),Cu(Ⅱ)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用苯基硫脲-磷酸三丁酯体系对 Pd(Ⅱ)、Pt(Ⅳ)、 Rh(Ⅲ)进行连续萃取分离的新方法。在 HCl介质中,控制不同的萃取条件,可将 Pd(Ⅱ)、Pt( Ⅳ)、Rh(Ⅲ)按顺序定量分离。确定了萃取分离的适宜条件,当Pd(Ⅱ)、Pt(Ⅳ)、Rh(Ⅲ)三者含量比例在100:1:1,1:10:1及1:1:100范围内,均可得到定量分离。常见贱金属不影响萃取分离,贵金属中Os( Ⅳ)、 Ir( Ⅳ)允许相当量存在, Ru(Ⅲ)只允许 5 μg共存量。作了合成样品中 Pd(Ⅱ)、 Pt(Ⅳ)、Rh(Ⅲ)的分离和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陈淑群  郑小萍 《分析化学》1997,25(6):667-670
研究了用苯基硫脲-磷酸三丁酯体系对Pd(Ⅱ),Pt(Ⅳ),Rh(Ⅲ)进行连续萃取分离的新方法。在HCl介质中,控制不同的萃取条件,可将Pd(Ⅱ)、Pt(Ⅳ)、Rh(Ⅲ)按顺序定量分离。确定了萃取分离的适宜条件,当Pd(Ⅱ)、Pt(Ⅳ)、Rh(Ⅲ)三者含量比例在100:1:1,1:10:1及1:1:100范围内,均可得到定量分离。常见贱金属不影响萃取分离,贵金属中Os(Ⅳ)、Ir(Ⅳ)允许相当量存在  相似文献   

13.
用环氧氯丙烷低聚物分别与二(三)乙醇胺的钠盐进行反应,合成了两种氨杂冠醚型交联树脂,研究了树脂对贵金属和一些d-过渡金属的吸附性能,树脂Au(Ⅲ)具有较高的吸附容量和吸附率。在Cu(Ⅲ)-Pd(Ⅱ)-Pt(Ⅳ)混合液中优先吸附Au(Ⅲ);在Cu(Ⅱ)-Zn(Ⅱ)和Cu(w)-Co(Ⅱ)-Ni(Ⅱ)的混合液中只吸附Cu(Ⅱ)而不吸附其他金属离子。  相似文献   

14.
邓凡政  石影  张宝娟  王莉莉 《分析化学》1998,26(9):1115-1117
在 pH 4.0~6.0的 HAc-NaAc缓冲溶液中,Co(Ⅱ)、Fe(Ⅲ)、Ni(Ⅱ)、Cu(Ⅱ)等金属离子与亚硝基R盐可形成稳定络合物。加入HCI适当提高溶液酸度(HCI浓度在0.3~0.6mol/L),用聚乙二醇2000(PEG)-硫酸铵-亚硝基R盐体系萃取,Co(Ⅱ)可被PEG相几乎完全萃取,而Fe(Ⅲ)、Ni(Ⅱ)、Cu(Ⅱ)基本上不被萃取。实现了Co(Ⅱ)、Fe(Ⅲ)、Ni(Ⅱ)、Cu(Ⅱ)混合离子合成样品和硅酸盐岩矿实际样品中Co(Ⅱ)的分离与测定。同时吸收光谱、摩尔比、连续浓度变换、加入表面活性剂等实验表明,在萃取相Co(Ⅱ)与亚硝基R盐是1:3络阴离子形式存在的。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N2H4在间-四(邻-硝基苯基)四苯并卟啉铁(Ⅲ)、钴(Ⅱ)、锌(Ⅱ)和镍(Ⅱ)配合物[MTP(о-NO2)TBP,简称MTBP]修饰石墨电极上的催化电氧化反应,测得该系列金属四苯并卟啉的催化活性的顺序为Co(Ⅱ)TBP>ClFe(Ⅲ)TBP>Ni(Ⅱ)TBP>Zn(Ⅱ)TBP≈石墨,考察了Co(Ⅱ)TBP和ClFe(Ⅲ)TBP催化联氨电氧化反应的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OH^-和N2H4在C  相似文献   

16.
用环氧氯丙烷低聚物分别与二(三)乙醇胺的钠盐进行反应,合成了两种氮杂冠醚型交联树脂.研究了树脂对贵金属和一些个过渡金属的吸附性能.树脂对Au(Ⅲ)具有较高的吸附容量和吸附率。在Cu(Ⅲ)-Pd(Ⅱ)-Pt(Ⅳ)混合液中优先吸附Au(Ⅲ);在Cu(Ⅱ)—Zn(Ⅱ)和Cu(Ⅱ)—Co(Ⅱ)—Ni(Ⅱ)的混合液中只吸附Cu(Ⅱ)而不吸附其他金属离子.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新的十一个2-(N-十六烷基氨基甲酰基)-8-羟基喹啉(C26H39N2O2,简写为HL)的配合物[ML2],(M=Mn(Ⅱ)、Co(Ⅱ)、Ni(Ⅱ)、Zn(Ⅱ)、Cd(Ⅱ)、Pd(Ⅱ)、Mg(Ⅱ)和Ca(Ⅱ))、[ML2Cl(H2O)4](M=La(Ⅲ)、Ga(Ⅲ))和[CuLCl],并经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磁性和红外光谱所表征。红外光谱表明:配合物是以三齿形式与金属离子配位。配合物中C-O键伸缩振动频率与中心金属离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中心离子的电离势呈双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8.
硫酸铵-硫氰酸铵-乙醇体系萃取浮选 Cu(Ⅱ)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研究了在少量抗坏血酸存在下,硫酸铵-硫氰酸铵-乙醇体系萃取浮选Cu(Ⅱ)的行为。Cu(Ⅱ)被抗坏血酸还原为Cu(Ⅰ)后能与SCN-生成CuSCN沉淀。该沉淀可以被萃取浮选在乙醇与水两相界面之间。PH1~4时,能使Cu(Ⅱ)与常见离子Fe(Ⅲ)、Co(Ⅱ)、Ni(Ⅱ)、Mn(Ⅱ)、Zn(Ⅱ)、Cd(Ⅱ)、Cr(Ⅲ)、Mo(Ⅳ)分离。  相似文献   

19.
报道9种新的过渡金属[Cr(Ⅲ)、Mn(Ⅱ)、Fe(Ⅲ)、Co(Ⅱ)、Ni(Ⅱ)、Cu(Ⅱ)、Zn(Ⅱ)]五苯并咪唑甲基二乙三胺双核配合物的研究。变温磁化率分析结果表明,双核离子间存在反铁磁相互作用。对于二价过渡金属离子,磁交换作用大小为.对配合物进行了体外抗癌活性和农药活性测定,发现部分配合物具有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N-β-萘酚醛-D-氨基葡萄糖席夫碱(C17H19O6N,简写为NG)的Cu(Ⅱ)、Zn(Ⅱ)、Ni(Ⅱ)、Fe(Ⅱ,Ⅲ)、Co(Ⅱ,Ⅲ)金属配合物,并用电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了它们与DNA的相互作用。探讨了这们与DNA的作用方式,发现具有萘环结构的化合物与DNA容易发生插入作用,其中Cu(Ⅱ)NG,Fe(Ⅱ)NG,Fe(Ⅱ)NG,Co(Ⅱ)NG,Co(Ⅲ)NG作为抗癌药物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