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3 毫秒
1.
50MeV/u 12C离子实验靶区出射中子角分布实验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氟和碳阈探测器对50MeV/u 12C离子引起的重离子反应实验靶区En>11MeV和En>20MeV中子的角分布进行了实验测量,结果显示出明显的前冲分布,较高能量的中子具有更强的前冲趋势.  相似文献   

2.
使用离线y能谱法和厚靶──厚收集箔技术测量了40MeV/u 40Ar和Cu相互作用中靶余核的生成截面和前向平均反冲射程FW值.根据电荷分布假设得到了靶余核的质量产额分布.从FW值导出了重离子碰撞中的线性动量转移.与12C+Cu和20Ne+Cu的类似结果比较指出,在相同的弹核速度下,相应于中心碰撞的相对线性动量转移随弹核质量增加而减小,但是在40Ar离子和Cu的中心碰撞中产生的复合系统的激发能比12C和20Ne离子碰撞情况下更高,达到每核子5.3MeV.  相似文献   

3.
135MeV/u 12C和铁相互作用中靶余核的质量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核化学技术测定了135MeV/u 12C和铁相互作用中的靶余核的生成截面,通过高斯电荷分布函数得到了靶余核的质量分布.与46MeV/u 12C+Cu相比,发现A<30质量区的产额明显增加,且产物有偏向丰中子一侧的趋势.实验测定的质量分布与熔合碎裂模型和级联两体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似乎表明在很高入射能情况下多重碎裂衰变是A<30靶余核生成的主要反应机制.  相似文献   

4.
25MeV/u 40)Ar+209Bi裂变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对25MeV/u 40Ar+209Bi体系的裂变反应,利用线性动量转移的分窗选择不同的激发能,研究裂变动能分布和质量分布与热核初始激发能的关系.实验证实激发能小于380MeV时裂变总动能分布与低激发能复合核相似.激发能大于380MeV时,最可几动能呈现出随激发增加而增加,并出现高能非对称性,而且质量分布宽度随激发能增加而迅速增大.  相似文献   

5.
本文描述了25MeV/u 40Ar+27Al、58Ni、115In反应中在小角区方向测得的出射碎片同位素分布及其产额,给出了出射碎片的中子数与质子数之比(N/Z)和靶核的关系. 并对出射碎片的来源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用考虑了角动量守恒的BUU模型计算了20MeV≤E/u≤180MeV能区16O+197Au系统的反应线性动量转移(LMT)及余核角动量,着重讨论了反应线性动量转移及余核角动量对反应碰撞参量、入射能E/u的依赖关系,比较了计算LMT与Viola系统性给出的结果间的偏差.计算结果揭示了当E/u≥90MeV时,余核角动量对E/u增长出现的饱和现象,主要来源于靶核对弹核捕获能力的持续丢失.  相似文献   

7.
测量了46.7MeV/u 12C束流轰击不同靶核的核反应中前方向出射的类弹碎片,发现弹核碎裂产物的最可几能量可用Abrasion图象来解释.它们的平行动量分布宽度满足Goldhaber关系式,实验中提取的约化平行动量分布宽度σ0=80±10MeV/c,接近于相对论情形下的值,并且σ0对于不同的反应系统有相近的值.  相似文献   

8.
在25MeV/u 40Ar+natAg、209Bi反应中,用4个PPAC和11组望远镜完成了关联裂变碎片与发射轻粒子的符合测量,角关联描绘为两个被探测到碎片折叠角θff的函数,线性动量转移〈LMT〉由测量到的角关联推出.将符合测量得到的对应于不同窗的后角轻带电粒子能谱用Maxwell分布来拟合其谱的后沿,经过一些修正,由能谱得到热核的初始温度Tint,在考虑反应Q值和预平衡发射的修正之后,可以得到不同窗所对应的激发能.实验结果表明,在40Ar+natAg、209Bi反应的中心碰撞中激发能分别为4.2、2.4MeV/u,而温度达6.1、5.5MeV,在半中心碰撞中激发能为3.5、1.9MeV/u,温度可达5.8、4.8MeV.  相似文献   

9.
本文讨论了46.7MeV/u 12C引起的核反应中弹核碎裂与转移反应的共存及相互竞争,实验中提取的转移部分的约化平行动量分布宽度为44±10MeV/c,这比弹核碎裂部分的σ0=80±10MeV/c要窄.弹核碎裂及转移反应发生的几率都与被转移结团的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10.
使用离线γ能谱法和厚靶-厚收集箔技术测量了20—46MeV/u 12C离子和铜相互作用中余核的前向平均反冲射程.导出了中心碰撞的线性动量转移.当轰击能量为27.5MeV/u时,每个入射核子转移的线性动量达到155MeV/c的最大值.复合系统的最大激发能为每核子2.5MeV.  相似文献   

11.
使用放射化学方法测定了42MeV/u 12C与115In相互作用靶余核的生成截面,得到了质量分布及同位素分布.实验得到的质量分布与使用级联的两体衰变模型GEMINI程序计算的结果很好地相符.根据同位素分布的系统性,对利用中能重离子反应生成新的远离β稳定线的缺中子核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用动力学模型计算10.6MeV/u 84Kr(27Al,准裂变)反应的裂变时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单体耗散模型对10.6MeV/u 84Kr在27Al上引起的准裂变反应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该准裂变反应的准裂变时间大于200×10-22s.发现对本反应系统,准裂变的出现至少需要8MeV/u阈能.  相似文献   

13.
35MeV/u 40Ar+197Au反应中热核的统计发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硅半导体+CsI(T1)闪烁体望远镜测量35MeV/u 40Ar+197Au中发射的轻带电粒子,用能谱斜率方法和双同位素产额比方法提取了核温度参量.研究了热核发射过程中的统计发射规律.  相似文献   

14.
叶巍  沈文庆 《中国物理 C》2000,24(10):945-948
研究了形变效应对10.6MeV/u 84Kr+27Al反应中断前粒子发射的影响.发现通过测量的裂变前粒子多重性提取的裂变延迟时间将因此从20×10-21s减少到5×10-21s,表明增强的断前粒子发射有一部分来自形变效应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25MeV/u 40Ar+197Au反应中相对态布居与发射温度的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5MeV/u 40Ar+197Au反应中,对两粒子小相对动量的关联进行了测量,由P-t、α-α关联函数提取出4He、8Be的相对态布居.在对影响8Be态布居的跟随衰变作了仔细修正后得到的温度为3.5±0.81.3MeV;对4Heg.s.引入30%跟随衰变产额修正后温度为3.6±0.4MeV.  相似文献   

16.
用13单元望远镜探测器阵列测量了30MeV/u 40Ar +112,124Sn反应中小角关联粒子,由两体符合事件提取了αα关联函数.用三体弹道理论模型MENEKA计算本底关联函数,用Monte Carlo方法计算探测效率函数,在扣除本底产额并考虑探测效率的修正后,对不同同位旋反应系统40Ar +112Sn和40Ar+124Sn提取的相对态布居核温度分别是4.18±0.25 0.21MeV和4.10±0.22 0.20MeV ;考察态布居核温度和粒子能量的关系时,观察到两个系统的发射温度均随着粒子能量的增加而降低,缺中子系统40Ar +112Sn中由低能时的5.13±0.30 0.2 6MeV降低到高能时的3.87±0.37 0.29MeV ,丰中子系统40Ar+124Sn中由低能时的5.39±0.30 0.26MeV降低到高能时的3.32±0.28 0.23MeV .用激发热核衰变过程的同位旋选择性对这种同位旋相关性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7.
25MeV/u 40Ar+93Nb反应中热核的激发能和核温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半导体望远镜探测器和PPAC对25MeV/u 40Ar+93Nb反应中的带电粒子和余核进行了关联测量,对所得α粒子能谱用三源模型进行了拟合,并由余核飞行时间和粒子多重性得到热核激发能.通过对温度的修正,发现在本实验中有激发能E*/A为4.3MeV,温度Tinit为6.9MeV的热核形成.通过与其它实验结果的对比可以看出核物质在轻系统和重系统中行为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报告了25MeV/u 6He在9Be靶上的弹性散射和弹性转移的实验结果. 用光学模型和一阶DWBA的方法计算了弹性散射和3He集团转移的截面, 计算结果和实验测量基本一致. 计算表明3He在9Be中的谱幅度应该明显大于壳模型的理论计算值0.70.  相似文献   

19.
我们研究了在20Ne(14.7,19.2MeV/u)+58Ni的反应中出射的类弹碎片α粒子的符合,发现除了原始激发碎片的相继衰变产生这种符合事件以外,还有一种反应过程导致深度耗散的类弹碎片与前方向α粒子的"非关联"符合,这种过程意味着α粒子在反应初期就从弹核20Ne国飞出,而剩余的16O继而与靶核进行的一种耗散碰撞,我们称之为"非完全的深部非弹性过程".  相似文献   

20.
许多提取核反应过程中熵产生的方法只适用于高能核反应过程,而约化d的产额方法可以用于较低能量的重离子核反应中.对于35MeV/u 40Ar+197Au的核反应过程,利用这种方法所得的熵和约化带电粒子多重性提取的熵结果一致.对于后角热核发射体系,实验提取的核温度为(4.7±1.2)MeV,熵为S/A=2.5±0.5,根据实验提取的熵和核温度可以确定其碎裂密度小于0.1ρ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