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试验研究结果以及钢纤维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特点,确定了钢筋、混凝土以及钢纤维混凝土的屈服条件,建立了钢纤维增强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破坏模型,运用塑性分析方法推导出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的塑性解,并提出塑性解中系数μ1和μ2的计算公式。计算结果表明,该塑性解考虑了钢纤维混凝土层厚、剪跨比和混凝土强度等主要影响因素,而且通过调整钢纤维混凝土层厚,使提出的塑性解的计算公式适用于普通钢筋混凝土梁、钢筋钢纤维增强部分混凝土梁和钢筋钢纤维增强全截面混凝土梁的斜截面承载力计算,且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2.
火灾后钢筋混凝土异形板的极限均布荷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基于塑性铰线理论确定了钢筋混凝土异形板的破坏机构,并利用有限差分法计算了火灾时板内的温度场,根据高温后钢筋和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对塑性铰线截面的弯矩及灾后极限均布荷载进行了分析,为钢筋混凝土板火灾后的评估和维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混凝土WW三参数率相关动态本构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一致粘塑性模型理论,结合所做的混凝土单轴动力特性试验,对常用的混凝土本构模型Willam—Warnke三参数模型进行改进,引入应变率的影响,推导了Willam—Warnke材料的动态率相关本构模型;并与试验的应力应变曲线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本文模型能够较好地反应混凝土的动力特性;最后,通过对一受冲击荷载的简支梁进行计算,并与线弹性及率无关塑性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考虑了应变率的影响后梁的动力特性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基于刚塑性理论和侵彻载荷理论分析,将刻槽弹体简化为空间自由变截面梁,给出了弹体在侵彻混凝土早期的刚体响应行为,得到了弹体任一截面弯矩、剪力以及屈服函数的分布规律。基于此理论分析,得到了刻槽弹体壁厚、材料屈服强度、初速及倾角对弹体弯曲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5.
混凝土本构模型及其动态有限元算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书宇  陈成光 《力学季刊》1998,19(2):109-117
混凝土的力学性质及其本构研究是当前力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混凝土的实验数据表明其力学性质表现出很强的各向异性及并且在高加载速率的情况下,混凝土的性质物美价廉 时时明显不同。这就要求我们采用应变率相关的弹粘弹性本构模型来描述混凝土的力学行为。本语文从Ottosen的四参数混凝土模型出发,引进损伤和应变率的影响,参考关联塑性的理论,改进了混凝土的本构模型。为了把混凝土的数值模拟推向实用,本文概括混凝土  相似文献   

6.
基于Griffith强度理论的空腔膨胀模型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混凝土材料受高速冲击时产生大量碎裂的特点,假设其粉碎(塑性)区介质服从Griffith 强度理论,发展了弹丸深侵彻混凝土靶的动态空腔膨胀模型,建立了弹丸深侵彻理论计算公 式. 对比表明:基于Griffith强度理论的球形动态空腔膨胀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 较好.  相似文献   

7.
董毓利  谢和平 《力学季刊》1996,17(3):211-215
本文根据内变量定义,引入表征塑性发展和产生损伤的内变量,根据塑性力学和损伤学方法,结合混凝土单调受压应力一应变全曲线的试验结果,对混凝土不可逆变形和刚度衰减进行了研究,经与反复加卸载试验结果相比,吻合较好,如果将其推广至反复加卸载试验极为困难的复杂受力工况将是方便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混凝土黏塑性动力损伤本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杰  任晓丹  黄桥平 《力学学报》2011,43(1):193-201
从静力弹塑性损伤本构关系的基本框架出发, 综合考虑塑性应变与损伤 演化的率敏感性, 建立了能够较为全面地描述混凝土在动力加载条件下非线性性能的混凝土 黏塑性动力损伤本构模型. 为了考虑塑性应变的率敏感性, 基于Perzyna理论推导了有效应 力空间黏塑性力学基本公式, 采用改进的Perzyna型动力演化方程, 将损伤静力演化方程推 广到动力加载情形. 基于并联弹簧模型, 从概率论的角度推导给出了一维损伤静力演化方程, 并基于能量等效应变的基本概念将其推广到多维损伤演化. 利用数值模拟, 计算得到了 混凝土在不同应变率下的应力应变全曲线, 同时得到了一维动力提高因子和二维动力强度包 络图, 数值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表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混凝土板的冲切强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混凝土强度的试验资料,首先建立了合理描述混凝土强度破坏特性的Lade-Duncan破坏准则,并将该Lade-Duncan破坏准则转化为等效的Mohr-Coulomb破坏准则.依据塑性上限分析理论和合理的混凝土板冲切强度破坏模式,求出了圆形和矩形分布荷载下混凝土板冲切强度的统一表达式.通过与已发表的研究成果、试验结果和规范公式相比较,论证了本文给出的混凝土板冲切强度公式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任青文  刘爽  李强 《力学季刊》2011,(2):225-230
突变理论注重研究系统状态发生突变时外界的控制条件,主要阐述非线性系统如何从连续渐变状态向系统性质突变的转变。混凝土重力坝不仅材料本身非线性明显,并且系统也具有较强非线性特性。基于突变理论,研究了突变理论应用于重力坝系统抗滑失稳的可行性,并分别从能量突变、位移突变以及塑性屈服区面积突变进行了重力坝沿建基面的失稳判据研究。...  相似文献   

11.
推导出综合考虑混凝土塑性性能及混凝土与钢筋界面裂 隙等因素的混凝土保护层锈胀开裂时钢筋锈蚀率的计算公式,验证了计算公式的可行性,探 讨了影响混凝土保护层锈胀开裂时钢筋锈蚀率的相关因素,可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 估及寿命预测.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混凝土的弹.粘塑性动态本构关系,提出一个应变率相关的非线性混凝土模型.模型改进Bicanic的混凝土塑性间断面变化规律和Ottosen的四参数屈服准则,建立冲击荷载下的混凝土本构方程,可以应用于地震和爆炸作用下混凝土材料响应的研究.根据混凝土动态实验结果对应变率和材料强度的关系提出合理假设,考虑以往被忽略的材料峰值应变和泊松比随应变率的变化.模型包含静水压力参数和动态塑性损伤因子,可以有效地反映混凝土的动态力学行为,为其动态问题的研究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考虑横向剪切变形影响的Mindlin理论,结合本文作者改进的非均匀强化塑性理论,计及混凝土的拉伸开裂、开裂后的骨科咬合和钢筋的屈服,对钢筋混凝土板进行加载全过程分析。最后通过若干实例考核了理论及程序的有效性、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非比例循环塑性和循环粘塑性本构描述的某些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高庆  杨显杰 《力学进展》1995,25(1):41-59
金属材料循环塑性本构方程和循环粘塑性本构方程是固体力学中近10多年来一个十分重要的领域。本文评述了金属材料非比例循环塑性界限面本构理论、内时理论和循环粘塑性本构理论及其某些进展,对某些模型中非比例度定义,材料在复杂应变幅值历史、非比例循环加载历史以及其它历史下的强化规则和流动规则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在此基础上对循环本构理论的发展趋势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混凝土的力学性质复杂多变,要寻找一个全面的数学模型描述这些现象非常困难.本文扼要介绍近十多年来通过非线性弹性、塑性、断裂与损伤力学等数个固体力学分支在混凝土本构理论研究中的一些应用.  相似文献   

16.
混凝土靶体计及压实效应的球腔动态膨胀模型和侵彻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一混凝土靶体的球腔动态膨胀的侵彻模型。靶体的静水压力一体积应变关系考虑了不同的密实混凝土模型。也研究了混凝土作为多孔材料在高压下的压实效应。混凝土有拉伸强度极限值,其剪切强度与压力相关为Mohr—Coulomb定律。球腔动态膨胀模型考虑球对称空腔在无限介质里从零半径开始以常速度膨胀,产生一塑性区和一弹性区。当膨胀速度足够小时,由于介质的低拉伸强度,塑性区和弹性区之间可存在一径向裂纹区。可由解析方法获得空腔表面压力和弹塑性区界面传播速度随空腔表面扩张速度变化的曲线,再由球腔动态膨胀模型所得的空腔表面压力分布用于计算混凝土靶体的刚性杆弹侵彻深度。本文模型的计算结果与经验公式,不可压缩和线性可压缩混凝土模型的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混凝土三参数统一强度理论在Haigh-Westgaard空间的偏平面上的边界线为十二边形,通过调整中间主应力的影响系数消除角点的奇异性,根据相关流动准则推导基于标量损伤的弹塑性本构方程,考虑了混凝土材料的随动强化效应,结合塑性损伤理论给出了应力计算的数值方法,编制了相应的Fortran语言程序,并将其用于钢管混凝土构件承载能力的计算,计算结果验证了所用模型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8.
根据混凝土材料的细观组成和结构特点,基于三维Voronoi图形提出了一种简单高效的混凝土细观模型生成方法,利用塑性损伤模型对该细观模型进行了单、多轴应力状态下的准静态分析以及SHPB动态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数值模拟得到的应力应变曲线和破坏模式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本文中提出的混凝土三维细观模型可较好地模拟混凝土的静、动态力学特性,为进一步从细观力学角度研究混凝土损伤演化规律和破坏机理提供了模型基础。  相似文献   

19.
混凝土材料冲击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宁建国  商霖  孙远翔 《力学学报》2006,38(2):199-208
基于混凝土材料强冲击加载下的试验研究,提出了两种损伤型动态本构模型: 损伤型黏弹性本构模型和损伤与塑性耦合的本构模型. 通过模型计算结果与冲击试验结果的 比较可发现,随着冲击速度的提高,混凝土材料内部产生了显著的塑性变形,由此 损伤型黏弹性本构模型的应用就存在一些不足. 而损伤与塑性耦合的本构模型由于考虑了裂 纹扩展引起的材料强度和刚度的弱化,以及微空洞缺陷塌陷引起的塑性变形,因而能更好地 用于模拟强冲击载荷作用下混凝土材料的冲击响应特性.  相似文献   

20.
针对异型材精密挤压塑性成形及模腔建模理论的焦点课题,借助共形映射理论和金属塑性成形理论成果,将异型材截面域的金属挤压三维塑性流动转化为二维轴对称成形问题,建立了金属异型塑性流动的流函数、应变速度场和模具模腔等数学解析模型,应用能量上限原理,以含有对称轴叶形和六边形截面域的挤压型材模腔为例,求解了模腔优化参数,使优化模腔曲面的CAD/CAM一体化技术目标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