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侯镜德  周瑛 《分析化学》1994,22(8):805-807
本文证明含氟酰胺类新农药在RP-HPLC上的保留时间与其分配系数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引入色谱保留值作为新的理化参数,采用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农药的构效关系的数学模型,为阐明含氟农药的作用机制和新农药的创制研究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农药化学现状和发展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农药化学现状,并与医药化学的研究特点进行比较。近年农药研究比较活跃的领域有天然农药、原农药、手性农药等。在新农药创制中发展较快的有超高效农药、特异性农药(生物调节剂),元素有机农药和复配农药,最后对农药化学展望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药化学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化学工作者近年来在植物源农药、农用抗菌素、植物和昆虫激素、新农药创制、农药立体化学、农药计算化学等农药化学领域,所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4.
具有生物活性的脲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近年来开发的新农药,出于对环境保护的考虑,创制研究的重点逐步转向特异性和超高效。新农药与传统农药不同之处,在于低浓度,低用量,对目标生物有高效和高选择性,这对环境和生态更有利。调查最近几年国外陆续出现的一些新品种,用药量由原来的每亩几十克降到每亩几克甚至1克。例如:  相似文献   

5.
农药化学现状与发展动向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李正名 《应用化学》1993,10(5):14-21
本文农药化学现状,并与医药化学的研究特点进行比较。近年农药研究比较活跃的领域有天然农药,原农药,手性农药等。在新农药创造中发展较快的有超高效农药,特异性农药(生物调节剂),元素有机农药和复配农药,最后对农药化学展望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6.
李正名 《化学教育》2021,42(18):11-17
热烈祝贺南开化学成立100周年!回顾百年来我校化学学科所历经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逐步从弱到强。建国初期百废待兴,当时面对蝗虫、稻飞虱、小麦锈病等诸多病虫灾害和疟疾、霍乱、鼠疫、寄生虫等流行病施虐,国内根本无药可防,束手无策。尤为重要的是国家的粮食生产是立国之本,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当时杨石先校长率先带领一批有机化学青年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当时国家急需的农药开发中去,一方面当时国情急需,另一方面杨老发挥了独特的历史引领作用,更重要的是1956年毛泽东主席亲自到南开大学化学系视察刚自建的简陋农药车间,这样南开农药学科就应运而生了。为了满足国家的长远需要,南开化学培养了大批农药学科研究生并承担不少国家硬核攻关任务,在国内外产生了强烈反响。此文简单回顾了南开有机化学学科支持农药学科的崛起,交叉跨界、融合发展的历史。农药学科博大精深,提高了我们跨学科研究能力和通识教育的水平,她的发展反哺和丰富了有机化学的视野和研究范围,形成了有机化学走向生命科学领域中一个新的着力点。南开农药在半个世纪里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是南开化学执行中央“四个面向”科技方针比较成功的一个范例。现将此文敬献给曾全力以赴建立农药学科的先驱们,向他们的开拓精神与丰功伟绩致以最崇高的敬礼!  相似文献   

7.
李正名 《化学进展》2011,23(1):13-18
杨石先先生一生献身于我国的教育事业与化学学科的发展,在62年中为我国培养了无数高质量的科教人才。他除了长期担任南开大学校长之外, 还创建了我国大学第一个专职研究所,即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他率先开展了我国元素有机化学与农药化学的科学研究,领导了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立,是我国元素有机化学和农药化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他倡导用有机化学的专业知识,科学和系统地开展农药化学研究,组建队伍获得20项科研成果,发表上百篇科学与论述性论文,为我国开展自主创新农药研究事业作出重要贡献。在农药化学学科的学术思想中,他强调要弄清该学科的交叉性、系统性和内在规律性,倡导要学习国际先进经验,要结合国情自主创新,要为国家经济服务,要对世界农药科技做出贡献。他毕生对人才培养给予了特别的重视,为我国科技事业持续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国农药研究者在新型抗植物病毒剂的创制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基于α-氨基膦酸酯、氰基丙烯酸酯、杂环化合物以及天然产物的结构进行多样性衍生,发现了大量具有抗植物病毒活性的化合物及候选药物;毒氟磷、甲噻诱胺等高活性化合物已经获得农业部登记;研究清楚了部分化合物的作用机制.本文根据化合物的结构特点进行分类,总结了中国新型抗植物病毒剂的创制研究取得的成果,并对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在新农药的创制中,最适宜结构的确定是特别重要的一环。为了提高农药创制研究的效率,准确地找出最适宜的结构,人们注意到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与生理活性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建立了用物理化学参数作为变数的数学式  相似文献   

10.
新型绿色农药——光活化农药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马金石  成昊  张驿  闫芳 《化学进展》1999,11(4):341-347
光活化农药包括光活化杀虫剂和光活化除草剂, 与传统农药相比具有廉价、高效、无污染等优越性。光活化农药的关键是光敏剂, 在有光和氧存在条件下光敏剂催化产生单重态氧, 杀灭害虫。光敏剂效果取决于其单重态氧的量子产率, 其分子本身只起催化作用并不介入毒性反应, 并且易被降解, 因此对环境无污染。由于单重态氧在细胞上的生物化学作用点多, 使害虫不易对其产生抗药性。这类绿色农药正在逐步走向实用化, 它的发展将会大大改善因长期使用传统农药而造成的危害, 对农业发展将会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农、林、牧及养殖业的发展,有机农药的使用量显著增加。自然水体中有机农药污染程度日益严重,已对水生生态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和潜在威胁。为深入了解水中有机农药污染物的检测方法,该文全面系统地对水中有机农药分析方法(预处理方法和检测方法)的原理及优缺点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发展方向及趋势进行了展望。通过总结和对比分析,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法被认为是目前检测水中有机农药残留最有效的方法。该文可为水中有机农药污染物的检测方法选择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李竹赟  王敏 《化学进展》2007,19(10):1585-1592
建立灵敏高效的农药分析方法对于有效解决由农残超标引起的食品卫生安全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安培检测法作为一种简便、快速、灵敏、准确的电化学方法,最近几年来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农药分析研究,其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通过对电化学体系中工作电极的选择和优化来改善检测的性能,提高灵敏度,降低检测限。本文根据检测体系中工作电极的分类从常规电极、修饰电极以及微电极等3方面对农药残留安培检测体系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并认为集成便携化是农残电化学检测方法的研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昆虫信息素缓释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力  李卓睿  韩国志 《应用化学》2019,36(10):1099-1108
昆虫信息素是一类由昆虫个体释放于体外来调节或诱发同种其它个体行为与反应的化学物质。 近年来,应用昆虫信息素防治虫害是当前有机农业绿色防控的新技术之一。 与传统农药防治虫害相比,信息素具有高效、无毒、不产生抗药性以及对天敌无害的特点。 此外,昆虫信息素通常易降解且挥发性高。 因此,基于信息素的缓释技术引起了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是涵盖化学、材料与农业的新兴交叉学科。 通过某种特定的方法或技术使昆虫信息素缓慢控制释放,既能有效防治虫害,减少农药使用,提升环境生态水平,同时也能促进区域环境化学品总量与农业成本的降低。 本文详细综述了昆虫信息素缓释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张金凤  李萍  马玖彤  贾琼 《色谱》2021,39(2):173-183
农药的研发与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为解决人类温饱、改善人类生活品质做出了贡献。但是,农药广泛残留于农副产品以及土壤和水体中,造成的污染日趋严重。残留的农药通常具有微量致毒、难生物降解、生物累积等特性,对生物健康与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威胁。高效检测微量农药、减小污染危害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吸附法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稳定性强、可重复性强的特点,在农药分离预富集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作为一种常用的农药吸附剂材料,环糊精是一类具有空腔的超分子化合物,能够作为主体通过主客体作用形成包合物;另外,可以通过醚化、酯化、氧化等化学反应对环糊精进行后修饰以提高其吸附性能。疏水作用、静电作用、范德华力、氢键作用、立体效应协同促进对农药的吸附。环糊精在农药吸附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目前还没有基于环糊精的农药吸附剂的综述。该文针对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这4类农药,系统性地评述了基于环糊精的农药吸附剂的制备、吸附机理及应用,目前存在个别吸附剂吸附容量不高、降解机理不明确、降解产物对环境不友好、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的问题,研发高吸附容量、易回收、易分离、易再生的基于环糊精的农药吸附剂是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In this study,an effort has been made to evaluate the pesticide residues in vegetables from western China. Fifty‐one pesticides, including organophosphorus, organochlorine, carbamate and pyrethroid, were detected in 369 commonly used vegetables by GC‐MS. Concentrations of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s were detected ranging from 0.0008 to 18.8200 mg/kg, among which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 concentrations exceeded their maximum residue levels (MRLs) in five samples. Carbamate and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 were determined to have concentrations in the range of 0.0012–0.7928 mg/kg. The residual concentrations of carbamate pesticides in six samples and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 in four samples exceeded their MRLs. The residual concentrations of five pyrethroid pesticides were within the range of 0.0016–6.0827 mg/kg and the pyrethroid residues in two samples exceeded their MRLs.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pesticide residues in 70.73% of the vegetables samples were not detected, while in the rest of vegetables there were one or more pesticide residues and some even exceeded their MRLs, which would threaten the health of consumers. Our work provides significant information for the food safety regulations to control the excessive use of some pesticides on those kinds of vegetables from western China. Copyright © 2016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6.
丹皮酚,即2-羟基-4-甲氧基苯乙酮,为一种天然酚类化合物,分离于毛莨科植物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的根皮和萝藦科植物徐长卿(Cynanchum paniculatum)的全株。由于丹皮酚特有的酚酮结构骨架,现代生物科学研究表明其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本文概述了丹皮酚的提取与合成及其生物活性,重点介绍了丹皮酚类衍生物及其生物活性。丹皮酚农用生物活性广谱,可作为开发新农药的先导结构。将丹皮酚研发成高效低风险小分子绿色农药符合社会发展需求,此方面研究值得重点关注。这对促进我国的新农药创制、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及提升现代农业的高科技含量均有积极的科学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Organophosphorous pesticides are the most popular pesticides used in agriculture. As acetylcholinesterase inhibitors, organophosphorous pesticides are toxic organic chemicals. The control and detection of organophosphorous pesticide residue in food, water, and environment therefore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maintaining physical health. A sensitive, rapid, simple chemiluminescence(CL) method has been develop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quinalphos based on the reaction of quinalphos with luminol-H2O2 in an alkaline medium. The method has been applied to detection of quinalphos in vegetable samples with satisfactory results.  相似文献   

18.
李婷  常蒙蒙  石先哲  许国旺 《色谱》2021,39(9):930-940
极性农药包括杀菌剂、除草剂、杀虫剂等,种类丰富,成本低廉,在农业中应用广泛,其滥用易导致水资源和土壤等环境污染,人类通过间接接触动植物源性食品和环境中的极性农药残留也增加了农药暴露风险。极性农药的物理化学性质差异大,通常痕量存在于食品和环境样品等复杂基质中,这对其准确检测分析带来了挑战。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作为一种人工制备的选择性吸附剂,具有与模板分子在空间结构、大小尺寸和功能基团上互补的特定识别位点,且易于制备,成本低,稳定性好,重复利用率高,已被广泛用于极性农药残留的样品前处理和分析检测中。MIPs可以作为固相萃取(SPE)、固相微萃取(SPME)、磁性固相萃取(MSPE)、搅拌棒固相萃取(SBSE)等前处理方法的吸附剂,还可用于制备光、电、化学传感器,作为质谱检测的离子源基底和拉曼光谱的增强基底。目前针对极性农药残留的检测,已有许多研究报道了多种分子印迹材料用于高效分离分析各种复杂基质中的极性农药残留,但未见此方面的综述报道。该文首先介绍了MIPs的印迹策略、聚合策略,并针对传统MIPs制备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简要概括了一些新型的分子印迹策略和制备技术;然后从极性农药残留分析的角度出发,总结归纳了分子印迹材料近年来特别是近5年来在各种极性农药残留(包括新烟碱类、有机磷类、三嗪类、唑类、脲类等)检测中的应用,并针对现存问题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19.
Properties and determination of pesticides in fruits and vegetable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e intensiv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means that more and more toxic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 entering the environment. Because of their widespread use, stability, selective toxicity and bioaccumulation, pesticides are among the most toxic substances contaminating the environment. They are particularly dangerous in fruit and vegetables, by which people are exposed to them. It is therefore crucial to monitor pesticide residues in fruit and vegetables using all available analytical methods.We set out the problems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organonitrogen and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s in samples of fruit and vegetables, including the complexity and the diversity of matrices in biological materials, and the very low level of pesticides present, as a result of which target analytes have to be isolated and then enriched prior to final determination.We discuss the various stages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pesticide residues in fruit and vegetables. We present results from the literature in the context of Maximum Residue Levels (MRLs) of target pesticides in fruit and vegetable samples. We discuss the merits of the Quick, Easy, Cheap, Effective, Rugged, and Safe (QuEChERS) technique and two-dimensional gas chromatograph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