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包晓玉  李南强 《分析化学》2000,28(2):228-231
在pH4.6Hac-NaAc缓冲溶液中,用单扫示波极谱法可获得灵敏的Bi(Ⅲ)-芦丁(Rt)络会吸附波。在50×10-8~7.0×10-6mol/L范围内铋浓度与峰高呈线性关系,检测限为3.0×10-8mol/L。测定了硫酸锰试剂中铋的含量。测得电活性络合物组成为Bi(Ⅲ):Rt=1:2,条件形成常数β=3.9×109。测得电极反应转移系数α=0.42,表面电极反应速率常数ks=15.9s-1。  相似文献   

2.
锡-芦丁极谱络合吸附波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成志  李南强 《分析化学》1994,22(4):351-354
在pH3.9的HCOOH~HCOONa缓冲溶液中,用单扫示波极谱法可获得灵敏的Sn(Ⅳ)-芦丁(Rt)络合吸附波.在1.0×10~mol/L~6.0×10~mol/L范围内锡浓度与波高呈正比关系,检测下限可达6.0×10~(-9)mol/L.应用该法测定了罐头菠萝汁中的锡.测得电活性络合物的组成为Sn(Ⅳ):Rt=1∶1,条件稳定常数为2.7×10~4。对p_1波测得电极反应的表面电极反应速率常数(k_)_1=95s~(-1)。对P_2波测得电子转移系数α=0.60,表面电极反应速率常数(K_)_2=3.8s~(-1).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抗癌药物8-氮鸟嘌呤(8-AG)在浸蜡石墨电极上的电化学反应。在HAc-NaAc(pH3.6)缓冲溶液中,8-AG在浸蜡石墨电极上产生一受扩散控制的氧化波,峰电位为1.2V(vs.SCE),峰电流与8-AG浓度在8×10-7~1×10-4mol/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5×10-7mol/L。研究了电极反应过程,求得了对应的动力学参数,建立了灵敏、快速的8-AG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铁-荧光镓极谱络合吸附波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 p H6.1 0的 0 .1 mol/L ( CH2 ) 6 N4-HCl底液中 ,用单扫示波极谱法可获得铁( ) -荧光镓体系灵敏的络合吸附波。在 1 .0× 1 0 - 7~ 7.0× 1 0 - 6 mol/L范围内 ,铁浓度与波高呈线性关系 ,检测限达 7.0× 1 0 - 8mol/L,已成功地应用于金属镁粉中的铁和铝的测定 ,并测得电活性络合物的组成为铁∶荧光镓 =1∶ 1 ,条件形成常数β=3 .2× 1 0 4,表面电极反应速率常数 ks为 2 .9s- 1 。  相似文献   

5.
铜的示波极谱测定及高铁试剂络合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玲霞  强洪  邹洪  谷学新 《分析化学》2004,32(7):935-938
铜 在 0 .1mol/LNaHCO3 溶液中 ,当有 7 碘 8 羟基喹啉 5 磺酸钠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存在时 ,于- 0 .5 5V(vs.SCE)处有一个灵敏的二次导数示波极谱电流峰 ,与没有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存在时相比 ,峰电流增敏约 2 7倍。铜 浓度在 3.0× 10 -9~ 9.4× 10 -7mol/L范围内 ,i”p 与Cu2 + 的浓度呈线性关系 ,其检出限为7.8× 10 -10 mol/L ,用于水和尿样中铜的测定 ,结果满意。直线法测得 :Cu2 + 与 7 碘 8 羟基喹啉 5 磺酸钠形成摩尔比为 1∶2的络合物 ,其条件稳定常数 (K)为 8.5× 10 11。  相似文献   

6.
钯 8 羟基喹啉 5 磺酸形成的络合物的峰电流 (pH 8.6 ,- 0 .6 8V)具有吸附特性 ,为不可逆电极反应过程。其电子转移数 (n)、电子转移系数 (α)及饱和吸附量 (Γs)分别为 2、0 .4 6和 2 .2× 10 - 9mol cm2 ;钯 与8 羟基喹啉 5 磺酸的络合比为 1∶2 ;稳定常数 (K)为 8.73× 10 7。加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未形成三元络合物 ,催化电流是由与十二烷基硫酸钠共吸附在电极表面上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氧化了络合物的电极反应中间体所产生的。  相似文献   

7.
单扫描示波极谱法测定药物中的卡托普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谢志海  张志红  张高杰  袁红安 《分析化学》2003,31(10):1195-1198
报道了卡托普利 Cu+络合物的极谱吸附波。在 0 .0 2mol LH3 PO4溶液中 ,卡托普利与Cu2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生成卡托普利 Cu+络合物 ,在单扫描示波极谱仪上于 - 0 .44V(vs.SCE)处产生一灵敏的吸附还原波。该吸附还原波二阶导数峰电流与卡托普利浓度在 1.8× 10 - 7~ 1.8× 10 - 5mol 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方法的检出限为 8.0× 10 - 8mol L ;回收率在 98.0 %~ 10 3%。  相似文献   

8.
周享春  蒋丽萍  龙德武  彭贞  陆光汉 《分析化学》2004,32(11):1521-1524
2 (2 ,3,5 三氮唑偶氮 ) 5 二甲氨基苯甲酸 (TZAMB)与铜 在 pH =2 .6的酸性介质中生成具有电活性的络合物 ,该络合物能在汞电极上产生灵敏的极谱波 ,本实验利用各种电化学方法研究了络合物的电化学性质 ,探讨了电极反应机理 ,在选定的条件下 ,单扫描极谱的电流与铜的浓度在 1.3× 10 -5~ 1.3× 10 -4g/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检出限为 6 .0× 10 -6g/L。  相似文献   

9.
卡那霉素注射液含量的方波伏安法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铜 -卡那霉素络合物在汞膜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在含有 1.00× 10-3 mol/L Cu2+ 的 NH3@ H2O-NH4Cl缓冲溶液中, 加入卡那霉素后, 形成铜 -卡那霉素络合物, 铜的还原峰电流降低, 据此建立了方波伏安法测定卡那霉素注射液含量的方法 ; 卡那霉素的浓度在 1.5× 10-5~ 6.5× 10-4 mol/L之间与峰电流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关系数 r=0.996.  相似文献   

10.
利用电泳中介微分析通过与邻菲罗啉的络合反应完成了对Fe2+与Cu2+的同时测定。在压差作用下,淌度较小的邻菲罗啉在金属离子区带之前首先进样,加高电压后,两区带电泳在磷酸缓冲液中 (pH=4. 5)混合、反应形成络合物并实现电泳分离。研究了缓冲液pH、试剂和样品区带长度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对于Fe2+与Cu2+两离子,方法的检出限(S/N=3)分别为 1. 6和 11μmol/L;线性范围分别为 5. 0×10-6 ~3. 0×10-4 mol/L(r=0. 9979)和 8. 0×10-5 ~3. 0×10-4 mol/L(r=0. 9996)。采用标准矿样验证了测定Fe2+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以1,3-二苯基异苯并呋喃(1,3-Diphenylisobenzofuran, DPBF)为荧光探针, 研究了姜黄素(Curcumin, CUR)在铜离子催化下产生的单线态氧(1O2), 其反应机理为姜黄素与溶液中的氧分子快速作用产生O2·-和H2O2等活性氧物种, 同时Cu2+与姜黄素形成复合物, 再与H2O2形成过氧化物过渡态, 过氧化物进一步与H2O2发生类Haber-Weiss反应生成1O2, 且只有Cu2+和Cu+离子可催化姜黄素并产生1O2. 1O2在1.37×10-8~3.66×10-7 mol/L浓度范围内与荧光强度下降值ΔIF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检出限为4.12×10-9 mol/L.  相似文献   

12.
镉(Ⅱ)-meso(4-磺基苯)卟啉络合物的极谱伏安行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小萍  张勇  潘景浩 《分析化学》2001,29(3):290-292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循环伏安法考察了镉与meso(4-磺基苯)卟啉在强碱性溶液中形成的络合物的特性.结果表明,加入Cd(Ⅱ)后该卟啉的索瑞特(Soret)吸收带发生发红移,循环伏安图上出现了新的还原峰,峰电位为-1.20V(vs.SCE),络合物的络合比为11,稳定常数β=1.19×107.本文还用多种电化学技术证明了络合物的还原峰电流具有吸附特征;用示波极谱法二阶导数波测试了峰电流与镉离子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镉离子在3×10-7~1×10-5mol/L的浓度范围内与络合物峰电流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并求得了电极反应的电子转移数为2.此外本文还对络合物的电极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氟罗沙星的电化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测定氟罗沙星(FLRX)的新方法。在0.05 mol/L KH2PO4 NaOH(pH=7.12)缓冲溶液中,FLRX Cu(Ⅱ)络合物在-0.36 V(vs.SCE)处产生一个灵敏的不可逆吸附还原峰。峰电流ip 与氟罗沙星浓度在5.0×10-8~4.0×10-6 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下限可达3.0×10-8 mol/L。络合物性质和电极反应机理研究表明,络合物组成比为:Cu(Ⅱ)∶FLRX=1∶2,是以Cu(Ⅱ)为中心原子,四个O为配位原子的螯合物。其电极过程为具有吸附性的不可逆还原过程。  相似文献   

14.
邻苯三酚红修饰碳糊电极吸附伏安法测定痕量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采用邻苯三酚红修饰碳糊电极测定痕量铜的方法。通过在邻苯二甲酸氢钾 -氢氧化钠 (p H4.5)介质中富集 ,Cu2 +和邻苯三酚红形成络合物富集于电极表面 ,然后转换到 0 .0 50 mol· L-1的 H3PO4 中 ,经阴极还原后再进行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Cu2 +浓度在 1 .6× 1 0 -9~ 2 .8× 1 0 -7mol·L-1范围内与二次导数峰电流呈线性关系 ,检出限达 8× 1 0 -10 mol·L-1。同时 ,对电极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应用于合金样的测定 ,取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采用液体石蜡作为粘合剂,将2,9-二甲基-4,7二苯基-1,10邻二氮菲(又称为Bathocuproin)与碳粉混合,制备了新型铜离子选择性电极。试验了测定微量Cu的最佳条件,考察了电极的性能。在pH 6.7的5×10-3mol/L柠檬酸钠溶液中,Cu浓度在1×10-6~1×10-3mol/L范围内有能斯特响应;响应时间小于60 s;考察了10余种离子的干扰情况,多数对测定没有影响。利用该铜离子选择电极对电镀废液和铜矿浸出液中的Cu2+浓度进行了测定,取得了较好的结果。该铜离子选择性电极稳定性好,精密度高,使用寿命长,有望在实际的生产、研究领域得到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氰乙基壳聚糖修饰电极的制作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斌  孙向英  徐金瑞 《应用化学》2003,20(10):963-0
在壳聚糖的羟基上引入氰乙基 ,再通过共价键合的方式将改性后的氰乙基壳聚糖修饰到玻碳电极表面。研究了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以及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Cu2 + 的条件。所制成的修饰电极对Cu2 + 的测定选择性进一步提高 ,常见的共存离子不干扰 ,在 pH =3 4的 0 1mol/LKNO3 溶液中 ,修饰电极对铜响应有很高的灵敏度 ,在Cu2 + 质量浓度为 1 0× 10 -8~ 1 0× 10 -6g/mL范围内 ,阳极溶出峰电流与铜的质量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双系列线性回归法研究了Pb(Ⅱ)、Zn(Ⅱ)与5-Br-PADAP的络合反应,发现在pH5~6.5,30%乙醇溶液中,Pb(Ⅱ)与5-Br-PADAP形成1:1络合物,Zn(Ⅱ)主要形成1:2络合物,两种络合物的稳定常数(lgβ)分别为11.17、22.31,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575、550nm,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6.01×10~4、1.34×10~5L·mol~(-1)·cm~(-1)。  相似文献   

18.
高小霞  焦奎 《化学学报》1982,40(7):611-620
在示波极谱上,在氯化铵底液中,pH4~7时,Sc3+-铜铁试剂(Cup)-二苯胍(DPG)体系产生一个较大的催化波,在1×l0-7~1×l0-6M Sc3+浓度内与波高有线性关系,而在dc极谱上不产生催化波.此波为络合吸附波,络合物在电极上的吸附平衡不能瞬时达到.络合物组成为:Sc3+:Cup:DPG:CL-=1:1:1:2,它具有八面体构型.在实验条件下,条件稳定常数β=1.22×107.四元络合离子吸附于电极表面,络合物中的Cup以酸形式在电极上还原,产物为苯肼;释出的Sc3+可以再络合、吸附,产生催化电流.  相似文献   

19.
采用双层膜电位法直接测定了溶剂聚合物膜中载体双(N-乙基-N-苯基氨基二硫代甲酸)1,4-丁二醇酯与金属离子生成的络合物生成常数。制备并考察了以双(N-乙基-N-苯基氨基二硫代甲酸)1,4-丁二醇酯为载体的银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选择电极对银离子有良好的灵敏度和高选择性,在1×10-3~1×10-6mol/L的浓度范围内响应斜率为60.2 mV/paAg+,检出限为2.3×10-7mol/L,碱金属、碱土金属及过渡金属离子不干扰银的测定。该电极可作为Ag+准确滴定卤素阴离子的电位滴定指示电极,用于维生素B1药片中维生素B1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新试剂1-(2-噻唑)-3-(8-(5-对磺酸基苯基偶氮)喹啉-三氮烯(TCPQT),并研究了其与Cu2+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pH 7.5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TCPQT与Cu2+形成摩尔比为1:1的紫红色络合物,该络合物在606.5nm处有一最大吸收峰,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3.36×105L.mol-1.cm-1,Cu2+的质量浓度在0~0.4μg/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相关系数r=0.9993。方法已用于测定食品中的微量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