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光电编码器温度漂移与补偿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喻洪麟 《光子学报》1996,25(1):15-19
本文对光电编码器的温度漂移与补偿问题进行了讨论.在理论分析与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理想的温度补偿方法.  相似文献   

2.
对热电偶的工作原理、冷端温度补偿必要性作了说明,详细讨论了冷端温度补偿过程介绍了两种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电路在物理实验测量中的应用及校准方法.  相似文献   

3.
根据红外辐射理论和红外热像仪的测温原理,介绍了反射温度补偿法的原理与实施方法,得到了该补偿方法的理论计算公式及误差的计算公式,分析了补偿效果及补偿后各影响因素对红外测温的影响,同时用实验验证了该补偿方法的有效性与适用性。研究发现,该补偿方法简单易行,精度高,适用于大部分的红外热像仪,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补偿效果与采用的红外反射镜的材料有关;短波热像仪的补偿效果比长波热像仪好。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两种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电路在物理实验测量中的应用及校准方法,对热电偶的工作原理、冷端温度补偿必要性作了说明,并详细介绍了冷端温度补偿过程.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热电偶的工作原理、冷端温度补偿必要性作了说明,详细讨论了冷端温度补偿过程.分别介绍了两种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电路在物理实验测量中的应用及校准方法.  相似文献   

6.
改进的荧光光纤温度计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完全对称的双光路补偿结构形式——恒温差分法双光路补偿结构,给出了该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应用于实际荧光光纤温度计系统,初步的实验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输出信号与被测温度呈现很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7.
单片机在"利用霍尔效应测磁场"实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芳  夏宏伟 《大学物理》2004,23(5):39-40
介绍了霍尔元件测磁场实验中的一种软件温度补偿方法,它利用单片机的强大软件功能,原理简单,成本低,精度高,取得了理想的测量和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8.
王建明  杨颖 《大学物理》1995,14(6):32-33
提出一种利用集成温度传感器AD590对热电偶进行冷端温度补偿的方法,在使用中,只需将热电偶的冷端与集成温度传感器AD5990置于同一环境中,不论环境温度如何变化,均可在电路的输出端得到正比于热电偶工作端测试的电压值。  相似文献   

9.
杨淑连 《光子学报》2007,36(5):838-841
设计了一种工作波长为800 nm的光纤压力传感器,提出了一种用补偿光纤对温度和双折射进行补偿的方法,并从理论上进行了解释.在不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对该传感器进行了实验,相对误差小于1.5%.实验结果表明,该补偿方法是有效的.在0℃~50℃的温度下,对传感器在0~40 MPa的压力范围内进行了测试,其标准偏差在1%以内.  相似文献   

10.
光纤光栅温度补偿原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光纤光栅温度补偿的基本原理 ,讨论了光纤光栅随温度变化的特性及光纤光栅无源温度补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根据电压补偿原理,设计了自组电位差计的几种实验电路,用于测量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相似文献   

12.
从欧姆定律、伏安法的视角审视各种补偿法测电阻电路,实际上各种补偿法测电阻电路都是和伏安法一样按欧姆定律方式设计的。实践表明按从消除伏安法测电阻电路系统误差逐步推演出完全补偿法的测电阻电路,再讲授补偿法的原理的思路设计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常兴艳 《物理实验》2003,23(3):32-33
介绍了用补偿法测电动势和电阻的原理、方法及测量实验设计。  相似文献   

14.
文章用补偿法测量中电阻,并用Matlab计算软件处理了数据。数据结果显示,补偿法能很好地消除伏安法测电阻的系统误差,并且经过Matlab计算软件进行线性回归处理的结果相对误差要比未经处理的单组数据低一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15.
针对合成孔径声呐中阵元相位不一致导致互相关时延补偿算法对成像质量提升效果有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脉冲压缩与互相关联合的回波时延补偿算法.该算法利用脉冲压缩回波的互相关对原始回波相位畸变进行校正,实现粗补偿;联合脉冲压缩与偏移相位中心算法实现精细时延补偿,对不同合成孔径位置各阵元回波时延差实现了较为准确的估计,增强了成像效果。试验数据经该算法处理后,回波时延得到较为精确的补偿,地貌成像结果的亮度、对比度等统计特性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且纹理细节增多;典型线缆目标的成像聚焦加深,成像长度误差约由5%减小为0.8%。试验结果显示,该算法对互相关时延补偿方法改进效果明显,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光电系统跟踪目标时由复合控制模式向反馈控制模式切换过程中出现的误差变大现象,从控制原理、仿真及实验方面进行分析,提出采用模式切换时上一时刻复合控制所使用的一阶微分数据,对切换后的反馈控制在速度环路进行常值补偿,使控制模式切换引起的误差显著减小,同时确保跟踪系统在采用该补偿后不增大反馈控制的稳态误差,并对此方法进行了仿真,最后针对某型光电跟踪仪进行航路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7.
完全补偿法测量电阻及误差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正权 《大学物理》2005,24(9):48-49,60
介绍了完全补偿法测量电阻的原理,给出了误差分析,并简述其优点.  相似文献   

18.
利用杯形砂轮修整器对圆弧砂轮进行修整,并采用非接触式位移传感器实现对圆弧砂轮的测量,提出将修整后圆弧砂轮的圆跳动误差值与圆弧半径误差值网格化后用于评价修整效果。根据磨削加工原理,计算匹配的修整测量参数并利用修整误差进行补偿加工。修整实验表明,杯形砂轮修整方式是一种理想的修整方式,对比传统的磨削加工,修整误差的补偿加工效果明显,两次补偿加工后的面形误差分别减小了36.5%和28.1%。  相似文献   

19.
子孔径拼接检测非球面时调整误差的补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孝坤 《中国光学》2013,6(1):88-95
针对在子孔径拼接测量非球面的过程中干涉仪与待测非球面相对位置存在的对准误差,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式搜索迭代算法的调整误差补偿方法。该方法可以很好地从测量的子孔径相位数据中消除由拼接测量位置没有对准带来的调整误差,实现多个子孔径的精确拼接。对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步骤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建立了子孔径拼接测量的调整误差补偿模型。对口径为230 mm×141 mm的离轴碳化硅非球面反射镜进行了调整误差补偿和相位数据拼接,得到了精确的全口径面形分布。作为验证,对待测非球面进行了零位补偿检测,结果显示两种测试方法的面形PV值和RMS值的相对偏差仅为0.57%和2.7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