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在氢化钠和乙二胺溶液中滴入3-庚炔-1-醇来合成6-庚炔-1-醇以及进一步用PCC将重排产物氧化为端位醛的简便方法,产物经IR谱证实了结构。  相似文献   

2.
吴伟  黄焰根  卿凤翎 《有机化学》2009,29(8):1249-1253
发展了一种制备三氟亚乙基取代的N-苯甲酰基氮杂环丙烷的新颖方法. 三氟甲基取代的炔丙胺化合物1在盐酸作用下脱去叔丁基亚磺酰基得到三氟甲基炔丙胺盐酸盐2, 当用NaOH作碱对2进行苯甲酰化反应时意外地以中等产率获得了N-苯甲酰基-2-三氟亚乙基氮杂环丙烷类化合物3a~3c. 在类似条件下也可以从1出发采用“一锅法”制得氮杂环丙烷3d和3e. 化合物3b可以在酸催化下发生开环反应得到化合物6b. 化合物3和6的结构经IR, 1H NMR, 19F NMR, MS, HRMS和元素分析进行确证.  相似文献   

3.
以二甲亚砜钠盐和四氢呋喃作为碱和溶剂,应用聚合物Wittig试剂合成顺-10-十六碳烯-1-醇5,产率315,选择性可达90%.5经异构化得反式-10-十六碳烯-1-醇6,6的异构体比例达到生物活性要求.6氧化后得到桃柱螟性信息素--反-10-十六碳烯-1-醛7.产物结构均经IR.NMR,MS和元素分析等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4.
以二甲亚砜钠盐和四氢呋喃作为碱和溶剂,应用聚合物 Wittig 试剂合成顺-10-十六碳烯-1-醇5,产率31%,选择性可达90%。5经异构化得反式-10-十六碳烯-1-醇6,6的异构体比例达到生物活性要求。6氧化后得到桃柱螟性信息素——反-10-十六碳烯-1-醛7。产物结构均经 IR、NMR、MS 和元素分析等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5.
以甲基乙烯酮为原料,用乙炔基格氏试剂对其加成,然后水解得到目标物3-甲基-1-戊烯-4-炔-3-醇。研究了温度对反应的影响,发现在25℃的反应温度下,目标化合物的气相色谱产率为50%,减压蒸馏纯化后收率为30%。目标产物用1HNMR、IR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6.
桃小食心虫是危害最大的果树害虫之一,其性信息素主要成分为(Z)-7-二十碳烯-11-酮.从2,3-二氢呋喃出发,经酸水解得到4-羟基丁醛,与正庚基三苯基溴化磷制备的Wittig试剂反应得到(Z)-4-十一碳烯-1-醇,经氧化得到(Z)-4-十一碳烯醛,再经格氏加成得到(Z)-7-二十碳烯-11-醇,氧化后得到目标产物.  相似文献   

7.
卤代酰胺是一类十分重要的羰基化合物,广泛存在于众多天然产物和生物活性分子之中.本工作实现了通过卤化锌同时作为催化剂和卤素源的炔酰胺串联氧化/卤化反应,从而避免使用其他的外加卤化试剂.该反应可以中等到良好的产率得到一系列合成上非常有用的α-卤代酰胺化合物.  相似文献   

8.
陈招根  周大顺  周景尧  吴世晖 《化学学报》1997,55(11):1138-1144
报道三甲基硅基和苯基取代的炔丙基溴在锡存在下与醛的反应, 并讨论了反应的选择性。三甲基硅基炔丙基溴与醛的反应产率约为71-84%。产物中丙二烯醇与高炔丙基醇之比在44 :56到25 : 75之间, 苯基炔丙基溴的反应得到了产物丙二烯醇。  相似文献   

9.
棉铃虫(Heliothis amigora)是世界性棉花害虫,在我国产棉区的危害也甚为严重.棉铃虫性信息素主要组份为顺-9-十六碳烯醛-1(1)和顺-11-十六碳烯醛-1(2)等烯醛类化合物.1和2的合成报道是以 Wittig 反应为主或炔锂和卤代烷缩合,这种合成路线所得的1和2.其顺式双键的纯度均仅95~98%,总产率约35%.因为昆虫对信息素的几何异构体组成非常敏感.所以几何异构体的纯度在合成昆虫信息素中特别重要.为此我们选择了用顺-二(烯基)铜锂的烷基化反应合成1和2(图式1A).得到了>99.5%顺式构型的产物.用此法不仅合成步骤短,而且总产率高达80%.此外用本法还可通过变换图式1中的 m 或 n 数得到一系列双键位置不同的长链脂肪醛、醇及其乙酸酯的昆虫性信息素化合物.溴化物3和锂反应生成的锂试剂与碘化亚铜,乙炔及碘代烷通过一步反应即生成顺式烯化合物4,产率90%.然后除去4的保护基团和再经 PCO 氧化,得1和2,总产率分别为79.5%  相似文献   

10.
羟基或烷氧基取代的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广泛存在于众多天然产物和生物活性分子之中.通过锌催化的区域选择性的氮氧化合物氧化炔烃反应,实现了3-烯-1-炔的4-烷氧化-1-氧化官能团化.该串联反应可以中等到良好的产率得到系列合成上很有用的γ-烷氧基取代的α,β-不饱和酰胺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
《有机化学》2008,28(5):935
碳-碳叁键的氧化断裂反应是有机合成中的重要反应之一.一般情况下,进行炔键断裂反应使用的化学试剂有:高锰酸钾、碱性双氧水、臭氧、四氧化锇和四氧化钌,而以环境友好的氧气(O2)作为氧化剂的炔键氧化断裂反应却未见报道.华南理工大学江焕峰等使用O2作为氧化剂,在Lewis酸的促进下,实现了钯催化碳-碳叁键的氧化断裂反应.炔化合物在不同的醇溶液中可以氧化断裂成不同的羧酸酯,分离收率最高可达90%.该催化反应体系为钯催化碳-碳叁键的断裂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发展了一种新型、实用性的以溴化亚铜为催化剂,以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碳-7-烯(DBU)为添加剂,在空气条件下进行氧气氧化苄醇的催化体系.各种一级或二级苄醇及烯丙醇可以以高的产率及选择性转换为相应的醛和酮.该过程为无溶剂反应,同时不需要使用四甲基哌啶氧化物(TEMPO)类助氧化剂.  相似文献   

13.
黄乃聚  徐良衡 《有机化学》1989,9(5):436-437
人们所熟悉的Grignard反应通常都是分二步进行:即先由镁和有机卤化物制成Grignard试剂,然后再与底物中的官能团进行分子间的反应。对于分子中既含有卤素,又含有可与Grignard试剂反应的宫能团的化合物和镁的反应,则至今研究得很少。已报道的仅有γ-代酮,б-碘代腈和镁的反应,得到环丁醇或环戊酮衍生物;γ-澳代正丁酸乙酯和镁反应得到辛二酸二乙酯。我们首次研究了溴代醇的羧酸酯和镁的反应,得到高产率的羟基酮,结果见表1。后者在已往的合成方法中常有原料难得、反应步骤复杂或产率不高等缺点。溴代醇的羧酸酯很易用环状缩醛经NBS氧化开环得到。由于从理论上来说, 随着缩醛环的大小不同,可以使制得的羟基酮中的羟基和羰基处于任意的位置上,因而本方法可能为从醛出发合成羟基酮提供一个广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在有机合成中,亨利反应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构造碳碳键的反应[1],1895年,Henry首先发现了此反应[2],它主要是硝基烷烃(提供亲核试剂)与醛或者酮类(作为亲电试剂)反应生成β-硝基醇类化合物,此产物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中间原料,能用来制备多种多样有机物,特别是通过不对称亨利反应并进一步还原得到的手性β-氨基醇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5.
以丙炔酸、仲胺、烷基醛和甲醛为试剂,在过渡金属铜催化下高效地构建了一系列非对称1,4-二氨基-2-丁炔化合物.该多组分一锅二步方法历经A~(3-)脱羧偶联生成关键中间体炔丙胺,随后该中间体加成到原位形成的亚胺离子上,最终以中等到优异的产率得到交叉偶联产物.该策略成功地将脂肪族仲胺引入到反应体系中,具有底物胺兼容性较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模拟四氢叶酸辅酶一碳单元转移反应,通过其甲酸氧化态模型化合物苯并咪唑盐与一碳单元的受体G rignard试剂进行加成-水解反应合成了α-萘甲醛,为制备稠环芳醛提出了一种仿生合成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利用溴酸钠与氯化苄基三苯基膦作用得到溴酸苄基三苯基膦氧化剂。该氧化剂热稳定性好,氧化性能温和,在非质子有机溶剂中和在Lewis酸存在下,有效地将苄醇、环醇、和α-羟基酮氧化为相应的羰基化合物,产率较高;将苯硫酚氧化为二硫化物,产率中等。此外,对该氧化剂氧化烷基苯为醛、酮及羧酸,氧化芳醛为羧酸也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手性全碳季碳立体中心的高效构建一直是不对称催化领域的难点和热点.其中,α-全碳季碳非环状醛因具有立体环境拥挤和构象多变性等结构特点,相关不对称合成方法一直发展缓慢.本工作基于手性醛和高烯丙基醇化合物的合成应用重要性,通过Antilla烯丙基化反应,采用2,4,6-三异丙基苯基取代的联萘二酚型手性磷酸催化剂,以较好的产率、立体选择性和选择性系数(最高达到37.0),实现了外消旋α-全碳季碳非环状醛的动力学拆分,为含α-全碳季碳的醛和高烯丙基醇两类手性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报道了一种简便、有效的水相嚬呐偶合反应。在含有少量季铵盐或季磷盐的氯化铵水溶液中,用金属锌促进羰基化合物进行水相嚬呐偶合反应,其中加入的少量季铵盐或季磷盐有助于显著提高反应产率,嚬呐醇产率由53%提高到87%。但嚬呐偶合反应的产率受羰基周围环境的立体位阻影响较大,在此条件下,金属锌可有效地促进芳香族醛化合物进行水相嚬呐偶合反应,得到产率较高的嚬呐醇,但非对映异构体选择性差,而脂肪族醛化合物得到的嚬呐醇产率较低,在同样条件下,酮类化合物不能顺利进行嚬呐偶合反应。  相似文献   

20.
通过金催化选择性氧化1,3-共轭炔基炔酰胺,为4-羰基丁-2-炔酰胺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这种含有活化的不饱和炔烃的1,4-双羰基化合物是有机化学中一种重要的合成子.利用该金催化氧化方法,可以高度选择性地对共轭炔烃的1,4-位进行氧化得到2-炔-4-羰基丁酰胺化合物,而不是生成较为常见的1,2-双羰基化合物.在该选择性氧化的条件下,可以以较高的收率得到一系列4-羰基丁-2-炔酰胺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