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李鹏飞 《物理实验》2004,24(10):25-26
思维方法是解题的关键,往往思维方法的转换能使人茅塞顿开,突破思维定势,从“山穷水尽”之困境,步入“柳暗花明”之坦途。  相似文献   

2.
思维定势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所谓定势,是指人的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这种准备状态影响着解决问题的倾向性.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在学习过程中使用某一认知方式进行思维,重复的次数越多,越有效,那么,在新的相似情境中就会优先运用这一方式,这是一种不甚自觉发生的行为.它是思维的“惯性”现象,  相似文献   

3.
所谓"思维定势",是指人们利用先有的知识、经验,带着某种既定的"框架模式"去认识新事物,解决新问题时所表现出的思维态势,即人们常说的"惯性思维".在教学过程中,也会发现这种思维定势对学生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有着不可低估的不良影响.本文就克服思维定势的不良影响提出几种方法.且形成稳固的、正确的思维定势就思维定势本身来讲是很难克服的.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时候,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这就象我们乘坐汽车时要不可避免地随着汽车的上下颠簸而"前仰后合"一样.教学中就可利用这一特点.在…  相似文献   

4.
 在学习大学物理的过程中,思维定势对学生所产生的负作用是普遍存在的,主要表现是盲目套用公式、思路狭窄、应变能力差、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难于达到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的较高层次。  相似文献   

5.
思维是人们社会实践中产生的精神活动,这一人类特有的活动,也就是人们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等认识活动的过程.中专生在学习中专物理时容易产生思维障碍,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本文就如何克服学生经常出现的思维障碍谈几点体会.王思维的定势性思维的定势性是指学生在长期学习中形成的一种习惯倾向,其负效应是学生学习物理的一种心理障碍.一次我向刚入学的学生提出如下问题:把一木块立在底板光滑的小车上,并随小车沿桌面一起向左作匀速直线运动(如图),当小车遇到障碍物而突然停止时,车上的木块将如何运动?…  相似文献   

6.
周纪良 《物理通报》2011,40(8):59-60,67
学习定势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心理准备状态.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以及需要、愿望、态度等都能构成其学习的心理准备状态,对学习发生定势作用,从而对学习活动产生影响.学习定势对学习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往往存在各种学习定势,如思维定势、视觉定势等.例如,在"互感和自感"一节学习中,学生存在以下思维定势.  相似文献   

7.
提起定势思维,人们在认识上往往带有某种片面性,认为它同发散思维对立,似乎它已成了一个贬义词.只看到了其消极的一面,而忽视其积极的一面,因此要重新认识、正确评价定势思维.1定势思维的积极作用定势思维是指人们用某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  相似文献   

8.
学生具有扎实的初中物理知识基础对高中物理的学习大有帮助,这毋庸置疑.然而,如果一个学生对初中的部分知识掌握得过死,形成了思维定势,就会对高中物理的学习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物理教学与创造性思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的要旨不仅仅是传授已有的知识,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培养创新人才。物理学是充满生机的、富于创新精神的学科。物理课教学一方面要把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等知识性内容传授出来,另一方面就是要把其内容的背后所蕴含着的创造性思维的运用揭示出来,以启示学生,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从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阿基米德,到近代物理学上的伽利略、牛顿,再到现代物理学上的普朗克、爱因斯坦等,其创造性思维的运用是他们突破思维定势、导致物理学发展的关键。创造性思维是指从新的思维角度、按照新的思维程序和方法来认识客体、解决问题,从而产生新知识、新思想、新观念的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10.
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加强思维训练. 教材对物理实验,一般是操作步骤介绍性的叙述,缺乏对学生思考的激发和引导.教师要善于将隐含在叙述文字中的“思维训练”因素挖掘出来,设计层层激发学生思考,诱导他们研讨、探究.  相似文献   

11.
思维定势是指人们从事某项活动的一种预先准备的心理状态,它能够影响后继活动的趋势、程度和方式.在思维不受到新干扰的情况下,人们往往会按既定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思维定势对新认知的对象既能产生正迁移作用,也能产生负迁移作用,  相似文献   

12.
巧用逆向思维法解题穆尚礼(新疆阜康市一中阜康)在解物理题时,同学们总习惯于按物理过程发展的顺序去思考分析问题,这种习惯性的思维方法叫正向思维法(或称定势思维法)。对于某些物理问题,若采用正向思维方法求解,有时干脆一筹莫展,有时解题过程甚繁。在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13.
思维定势能够影响后继活动的趋势、程度和方式.思维定势对人们的学习可以产生正迁移和负迁移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基本规律。但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则需要把抽象的东西变得更为直观,以便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领会、理解和掌握,提高学习的质量。因此,抽象思维“形象化”是当前应着手解决的问题,而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用“画”来完成对抽象思维的描述和诠释,通过“几何画板”使抽象思维形象化、动态化,可以帮助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  相似文献   

15.
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是发明创造之源。美国著名学者布鲁巴克也很精辟地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广大物理教师须认识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并在教学中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保护学生的好奇、好问心理,增强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不断孕育学生的创新思维,培育具有创新精神的下一代,打造创新强国。  相似文献   

16.
从初中进入高一级学校,物理跨了一个高台阶,常使学生感到束手无策,“一听就懂,一做就错.”是学生经常向老师谈的体会.为什么会产生这一情况呢?原因是他们的习惯思维在作怪,使他们在看问题时总有盲点,怎样才能开拓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他们的思维在今后的学习中不为所“框”、不为所“漏”.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7.
现代教育研究表明,学生思维活动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运用各种手段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的最佳学习状态,是一堂成功物理课的关键.本文将从教学实践出发,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1创设“情境”,营造产生最佳思维的氛围人的思维活动与环境、...  相似文献   

18.
何永健 《物理通报》2006,(11):35-36
中学物理分组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深刻理解和应用物理实验原理,正确掌握灵活运用各种物理仪器测量物理量的方法.在物理分组实验中,由于高中学生的思维形式主要是由“形象思维”逐步向“逻辑思维”转变,很容易形成思维“定势”;如果学生经常使用某种同一规格的实验仪器,就可能达不到上述实验目标.笔者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对实验小组按一定的规律合理地编组,有意将同类不同规格的仪器搭配准备,并指导学生彼此交换使用,给学生充分提供了物理仪器使用中的“变式”或原型,丰富r学生的实际感性材料,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现把笔者的做法阐述如下,与各位同仁交流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自由落体运动是学生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后接触的新知识.自由下落的物体学生在生活中常见,学生的思维定势是:重的物体下落快,轻的物体下落慢.如何既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又能让学生从理论上顺利学到新知识呢?笔者认为讲好这节课的关键是做好演示实验.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循序渐进地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确定过程,达到学习目的.  相似文献   

20.
对定势思维引起的几例错误解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