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林进  王昭煜  王宏根 《有机化学》2000,20(3):377-381
用X-射线晶体结构衍射法测定了[C~5H~4C(CH~3)(C~3H~7)CH~2CH=CH~2]Gd(OH)Cl.2MgCl~2.4THF的晶体结构。它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a=1.2757(3),b=1.3571(3),c=1.3725(3)nm,α=69.22(3),β=84.91(3),γ=63.48(3)ⅲ,V=1.929(1)nm^3,Mr=862.75,Dx=1.423g/cm^3,μ=2.0832mm^-^1,F(000)=848,Z=2,R=0.096,ωR=0.113(I≥3σ(I))。分子中Gd原子的配位数为8,形成一个严重扭曲的八面体结构;两个Mg原子的配位情况相似,它们的配位数都是6,构成两个扭曲的八面体。这三个八面体通过三个共用平面联接。  相似文献   

2.
余秀芳  蒋亚琪 《化学学报》1993,51(6):579-585
本文采用2,2-联二吡啶与氧心三核物[M~3O(C~2H~5COO)~6(H~2O)~3]·NO~3(M=Fe;Cr)在乙腈中反应的方法制备了两个簇合物:[Fe~4O~2(C~2H~5COO)~7(bipy>~2]·[Fe~2Cr~2(C~2H~5COO)~7(bipy>~2]·ClO~4(2).从测定的单胞参数可确定它们为异质同晶,进而测定了簇合物1的结构.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I,单胞参a=1.5328(2),b=1.6325(2),c=1.3017(2)nm,a=113.49(1),β=115.12(1),γ=94.11(1)°;Ⅴ=2.5882nm^3,D~c=1.51g.cm^-3,Z=2,R=0.063,R~w=0.094.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2,2-联二吡啶与氧心三核物[M~3O(C~2H~5COO)~6(H~2O)~3]·NO~3(M=Fe;Cr)在乙腈中反应的方法制备了两个簇合物:[Fe~4O~2(C~2H~5COO)~7(bipy>~2]·[Fe~2Cr~2(C~2H~5COO)~7(bipy>~2]·ClO~4(2).从测定的单胞参数可确定它们为异质同晶,进而测定了簇合物1的结构.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I,单胞参a=1.5328(2),b=1.6325(2),c=1.3017(2)nm,a=113.49(1),β=115.12(1),γ=94.11(1)°;Ⅴ=2.5882nm^3,D~c=1.51g.cm^-3,Z=2,R=0.063,R~w=0.094.  相似文献   

4.
在四氢呋喃溶剂中, CH~3N(CH~2CH~2C~5H~4)~2Na~2和LnCl~3(Ln=La,Pr,Nd,和Sm)反应,得到一种新型的桥联双核三茂型稀土配合物[CH~3N(CH~2CH~2C~5H~4)~2Ln]~2(C~5H~4CH~2CH~2)~2NCH~3,Q其结构由元素分析,MS,IR,和^1H NMR所证实. 它们的光谱学数据表明, 两个端基配体的氮原子与中心金属以螯合形成分子内配位键,而中间桥配体的氮原子既可能与同一分子中的中心金属形成分子内配位键,也可能与另一分子的中心金属形成分子间配位键.  相似文献   

5.
王梅  贝浼智  郭和夫 《有机化学》1986,6(6):469-472
本文报道了二茂锆氢化物与异氰酸酯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Cp~2Zr(H)Cl与RNCO(R=C~6H~5,αC~10H~7)在苯中,5-10℃下反应,生成锆的氧桥络合物(CP~2ZrCl)~2O(1)和SCHIFF碱型化合物RN=CH~2(2:R=C~6H~5;3:R=α-C~10H~7).当反应在25-30℃下进行时,还有少量有机胺RNH(CH~3)及很少量的 RNHCONHR生成.而(CP~2ZrH~2)~x与RNCO反应时,同时发生加成和脱氧两种反应,生成双齿配位络合物CP~2Zr(H)[RN-C(H)O](4:R=C~6H~5;5:R=α-C~10H~7)和化合物(CP~2ZrO)~3(6),RNH(CH~3)(7:R=C~6H~5;8:R=α-C~10H~7)及少量未知化合物.产物经元素分析,IR,^1H及^1^3C NMR和GC-MS谱分析鉴定.  相似文献   

6.
C~6~0与三种二茂铁酮亚胺η^5-C~5H~5Fe[C~5H~4C(CH~3)=N-C~6H~4R-p]-η^5(1a R=H,1bR=CH~3,1c R=OCH~3)在甲苯和室温下可发生电荷转移相互作用形成三种电荷转移配合物η^5-C~5H~5Fe[C~5H~4C(CH~3)=N-C~6H~4R-p]-η^5/C~6~0 (2a R=H,2b R=CH~3,2c R=OCH~3)。通过紫外光谱证实了它们的存在,并用Benesi-Hildebrand方程求出了2a、2b和2c的电荷转移平衡常数分别为0.769、0.928和2.353mol^-^1·dm^3。鉴于它们远大于普通有机胺与C~6~0形成的电荷转移配合物的平衡常数,因此可认为在2a~2c中存在着由二茂铁核及亚胺基向C~6~0的双重电荷转移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铜(Ⅱ)与丙烯酸根和乙酰胺及铜(Ⅱ)与α-甲基丙烯酸根和乙酰胺两种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光谱、ESR谱和变温磁化等研究,确定配合物的组成为Cu~2A~4(C~2H~5NO)~2,其中A=CH~2=CHCOO^-,CH~2=C(CH~3)COO^-;C~2H~5NO=乙酰胺,测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Cu~2(CH~2=CHCOO)~4(C~2H~5NO)~2(1)晶体属单斜晶系,P2~1/c群;晶胞参数:a=1.5333(5)nm,b=1.0044(3)nm,c=1.6184(7)nm,β=115.28(3)°;Z=4;最终偏离因子R=0.0701。Cu~2[CH~2=C(CH~3)COO]~4(C~2H~5NO)~2(2)晶体属三斜晶系,P1群;晶胞参数:a=0.93327(11)nm,b=1.12484(11)nm,c=1.3740(6)nm,α=94.90(2)°,β=108.409(14)°,γ=110.556(5)°;Z=2;最终偏离因子R=0.0351。配合物中Cu(Ⅱ)具有畸变的四角锥形配位环境,两个Cu(Ⅱ)由四个α,β-不饱和酸根桥联,在Cu(Ⅱ)的端位各有一个乙酰胺分子以O原子配位。Cu(Ⅱ)-Cu(Ⅱ)间具有一对称中心。配合物1中Cu(Ⅱ)-Cu(Ⅱ)间距离为0.26302(13)nm,配合物2中Cu(Ⅱ)-Cu(Ⅱ)间距离为0.26383(4)nm。变温磁化率研究表明,两种配合物中Cu(Ⅱ)-Cu(Ⅱ)间具有强烈的反铁磁性偶合作用。  相似文献   

8.
许庆仁  叶伟贞 《化学学报》1999,57(3):312-315
探讨了一类具有高位阻特征的烃基膦酸单十六烷基酯萃取剂R^1(R^2O)P(O)OH从氯化物介质中萃取Yb(III)和Lu(III)的结构与性能关系。其中,R^1分别为CH~3,C~2H~5,i-C~3H~7,cyclo-C~6H~1~1和C~6H~5,R^2为C~4H~9CH(C~2H~5)C~2H~4CH(C~6H~1~3)或C~6H~1~3CH(CH~3)CH~2CH(C~6H~1~3)。结果表明,这类萃取剂对于Yb,Lu的萃取和分离能力随着其分子中取代基空间位阻的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铜(Ⅱ)与丙烯酸根和乙酰胺及铜(Ⅱ)与α-甲基丙烯酸根和乙酰胺两种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光谱、ESR谱和变温磁化等研究,确定配合物的组成为Cu~2A~4(C~2H~5NO)~2,其中A=CH~2=CHCOO^-,CH~2=C(CH~3)COO^-;C~2H~5NO=乙酰胺,测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Cu~2(CH~2=CHCOO)~4(C~2H~5NO)~2(1)晶体属单斜晶系,P2~1/c群;晶胞参数:a=1.5333(5)nm,b=1.0044(3)nm,c=1.6184(7)nm,β=115.28(3)°;Z=4;最终偏离因子R=0.0701。Cu~2[CH~2=C(CH~3)COO]~4(C~2H~5NO)~2(2)晶体属三斜晶系,P1群;晶胞参数:a=0.93327(11)nm,b=1.12484(11)nm,c=1.3740(6)nm,α=94.90(2)°,β=108.409(14)°,γ=110.556(5)°;Z=2;最终偏离因子R=0.0351。配合物中Cu(Ⅱ)具有畸变的四角锥形配位环境,两个Cu(Ⅱ)由四个α,β-不饱和酸根桥联,在Cu(Ⅱ)的端位各有一个乙酰胺分子以O原子配位。Cu(Ⅱ)-Cu(Ⅱ)间具有一对称中心。配合物1中Cu(Ⅱ)-Cu(Ⅱ)间距离为0.26302(13)nm,配合物2中Cu(Ⅱ)-Cu(Ⅱ)间距离为0.26383(4)nm。变温磁化率研究表明,两种配合物中Cu(Ⅱ)-Cu(Ⅱ)间具有强烈的反铁磁性偶合作用。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一类具有高位阻特征的烃基膦酸单十六烷基酯萃取剂R^1(R^2O)P(O)OH从氯化物介质中萃取Yb(III)和Lu(III)的结构与性能关系。其中,R^1分别为CH~3,C~2H~5,i-C~3H~7,cyclo-C~6H~1~1和C~6H~5,R^2为C~4H~9CH(C~2H~5)C~2H~4CH(C~6H~1~3)或C~6H~1~3CH(CH~3)CH~2CH(C~6H~1~3)。结果表明,这类萃取剂对于Yb,Lu的萃取和分离能力随着其分子中取代基空间位阻的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11.
[Cu(C~1~2H~8N~2)(H~2O)(C~4H~4O~4)]·2H~2O的合成和晶 体结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郑岳青  孙杰  林建利 《化学学报》2000,58(9):1131-1135
将适量邻菲啰啉、丁二酸和CuCl~2·2H~2o(摩尔比=1:1)溶于水和甲醇的混合溶剂[V(水):V(甲醇)=1:1]后,滴加NaOH溶液至pH=4.8。滤去沉淀物后,滤液于室温下缓慢蒸发得蓝色细长[Cu(C~1~2H~8N~2)(H~2O)(C~4H~4O~4)]·2H~2O晶体。晶体属三斜晶系,P1(No.2)空间群。晶胞参数a=0.7462(1)nm,b=(0.9959)1nm,c=1.2266(1)nm,α=75.02(1)°,β=82.38(1)°,γ=74.76(1)°,V=0.8475(2)nm^3,Z=2,D~c=1.622g·cm^3,F(000)=426.3882个独立衍射点中,2789个可观测点满足F~0^2≥2σ(F~0^2),R=0.0450,wR^2=0.0951。配合物内每个Cu与邻菲啰啉螯合配体中的2个N原子、来自不同羧酸根的2个羧基O和1个水分子O原子配位,形成扭曲的四方锥体,其中一羧基O位于锥顶[d(Cu-N)=0.2006(3),0.2032(3)nm;赤道d(Cu-O)=0.1972(2),0.1973(2)nm;轴向d(Cu-O)=0.2210(2)nm]。双齿桥联丁二酸根连接Cu原子形成平行于[100]方向的多聚超分子链^1~∞[Cu(phen)~2(H~2O)·(C~4H~4O~4)~2~/~2]~2。芳环堆积间距交替为0.366nm和0.380nm。未配位的H~2O分子位于超分子双链之间。  相似文献   

12.
系列双核Ln(III)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和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分子式为[Ln~2(phen)~2L],phen=C~1~2H~8N~2[ALn=Nd,L=(CH~3COO)~4(ONO~2)~2,BLn=Sm,L=(C~6H~5COO)~6,CLn=Eu,L=(C~6H~5COO)~6]3种同双核配合物。用X射线四圆衍射仪测定了3种化合物的结构。在化合物A分子中,2个Nd(III)原子由4个CH~3COO^-基团桥联,以phen和ONO~2^-为端基,构成了一个具有C~2对称性的双核分子。配合物B和C具有完全相同的结构,它们是以4个苯甲酸根为桥,2个phen和2个C~6H~5COO^-为端基的中心对称双核分子,其中6个苯甲酸根的成键状态可分为3种状况。在3种化合物中,每个Ln均为9配位,呈不规则多面体。Ln-Ln距离,A为0.397nm,B和C均为0.405nm。测定了各配合物的变温磁化率,通过对磁性质研究,发现化合物A在低温下具有反铁磁物质行为,并由理论拟合,求得了磁参数g,J值。  相似文献   

13.
室温下将[NEt~4]~3[Fe(CN)~6]和[Mn(salophen)(H~2O)(CH~3OH)]ClO~4反应,得到了超分子化合物[NEt~4][Mn(salophen)(H~2O)~2]~2[Fe(CN)~6]·H~2O·CH~3OH(salophenH~2=双水杨醛缩邻苯二胺),并对其进行了晶体结构测定。结果表明,该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a=1.2150(4)nm,b=1.4834(6)nm,c=1.6625(6)nm,α=81.896(7)°,β=76.980(8)°,γ=81.120(6)°,V=2.872(2)nm^3,Z=2,D~c=1.388g·cm^-^3。晶体的各部分间以氢键连接成网状超分子体系。  相似文献   

14.
在流动余辉装置中,利用镍金属表面催化氧原子复合的方法,产生了高浓度的亚稳态O~2(b^1∑^+~g)。采用准一级近似的方法,测定了O~2(b^1∑^+~g)被15种分子猝灭的速率常数,其大小在10^-12~10^-14cm^3·molecule^-1·s^-1数量级范围内,用电子-振动(E-V)能量转移模型分析了各种分子猝灭反应的机理,结果表明猝灭速率常数的大小与试剂分子中的C----H,N---H以及O-----H键的数目密切相关;同时,我们的结果也表明,分子的其它特性将对O~2(b)的猝灭反应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一系列大取代二茂铁三碘化物,通式为(RC~5H~4)~2FeI~3。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质谱,顺磁共振谱,穆斯堡尔谱和电导率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表征。测定了化合物[CH~2(CH~2)~3C(2-CH~2C~5H~4N)C~5H~4]~2FeI~4.H~2O的晶体结构,该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0.9593(1),b=1.3999(2),c=1.4537(2)nm。α=109.64(1),β=97.25(1),γ=104.69(1)ⅲ。V=1.7299nm^3,Mr=1030.13,Dx=1.98g/cm^3,Z=2。结果表明,取代二茂铁被碘部分氧化,导致中心金属铁表现为混合价态;由于茂环上大取代基的影响,使得I~3^-与I~3^-之间未能形成碘链,因此这些化合物的电导率很低。  相似文献   

16.
双核草酸钼的合成与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广  章士伟 《化学学报》2000,58(7):912-916
合成了新化合物(N~2H~6)~0~.~5[(CH~3)~4N]{[MoO(H~2O)C~2O~4]~2(μ^2-O)~2}·H~2O,并运用元素分析、红外和单晶X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测定结果证实该化合物有两个共边连接的钼氧八面体,钼原子都是正五价,且有Mo-Mo键存在,每个钼上有一个螯合配位的草酸根。该化合物属单斜晶系P2~1/c,a=0.6059(1)nm,b=1.6658(3)nm,c=1.8249(4)nm,β=94.02(3)°,V=1.8374(6)nm^3,R~1=0.0337,wR~2=0.090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