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对离子液体1-乙胺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NH2e-mim][BF4])吸收CO_2的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在B3LYP/6-311++G(d,p)计算水平下,对离子液体[NH2e-mim][BF4]的结构及与CO_2反应的中间体、过渡态和产物进行了全优化,获得了优化结构的构型参数、振动频率和热力学数据.利用自然键轨道(NBO)分析了离子液体[NH2e-mim][BF4]和CO_2的自然电荷布居.计算结果表明,通过阳离子[NH2e-mim]+自偶解离产生的阳离子[NH3e-mim]2+能与阴离子[BF4]-结合形成更强的离子键.根据反应吉布斯自由能变(ΔG0—)和焓变(ΔH0—)的计算结果,判断离子液体[NH2e-mim][BF4]吸收CO_2按理论摩尔比2∶1分步进行反应,吸收过程中质子的转移需克服52.51 k J/mol的能垒.  相似文献   

2.
铈锆固溶体的微波辅助法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共沉淀法并结合不同的老化处理方式(室温陈化、常规加热回流和微波辅助加热回流)制备了Ce0.6Zr0.4O2固溶体。利用SEM、N2吸附、XRD、Raman光谱和H2-TPR等技术对样品的形貌、比表面积、孔结构、晶相结构、高温热稳定性和还原性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其对CO氧化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微波辅助加热回流老化处理所制备的固溶体属于立方萤石结构,颗粒的大小均匀,表面结构疏松,具有最大的比表面积和孔容、最高的热稳定性及最好的低温还原性。CO氧化实验表明微波辅助加热回流老化处理所制备的Ce0.6Zr0.4O2固溶体具有最好的催化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3.
陈卓  谢辉  胡长刚 《化学研究与应用》2007,19(12):1322-1326
用密度泛函理论对功能化离子液体[NH2p-bim]BF4吸收CO2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理论研究。在RB3LYP/6-311 G**的计算水平对离子液体[NH2p-bim]BF4的结构以及CO2与该离子液体反应可能生成的产物进行了全优化,获得了优化结构的振动频率和热力学数据。计算结果表明,离子液体[NH2p-bim]BF4吸收CO2主要是通过离子液体的阳离子[NH2p-bim] 自偶解离的[NHp-bim]与CO2分子结合生成[O2C-NHp-bim],其结合能为238-260 kJ/mol。  相似文献   

4.
微波辅助法制备铈锆固溶体在CO低温氧化反应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共沉淀法并分别结合室温老化、常规加热回流和微波辅助加热回流三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制备了铈锆固溶体Co0.6Zr0.4O2,并以其为载体制备了CuO/Ce0.6Zr0.4O2催化剂.采用N2吸附、X射线衍射和H2程序升温还原等技术对Ce0.6Zr0.4O2载体和CuO/Ce0.6zr0.4O2催化剂的织构特性和可还原性进行了表征,另外还考察了CuO/Ce0.6zr0.4O2催化剂对CO低温氧化反应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采用微波辅助加热回流处理方法制备的CuO/Ce0.6zr0.4O2载体具有最大的比表面积(170.8 m2/g)和孔容(0.408 cm3/g),以其为载体所制备的CuO/Ce0.6zr0.4O2催化剂,其CuO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低温可还原性,在CO低温氧化反应中表现出最好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5.
分别采用微波辐射法和加热回流的常规方法,将1-氨基-2-(2-甲基/三氟甲基-苯并咪唑-1-亚甲基)-5-巯基-1,3,4-三唑与α-溴代芳基乙酮3a~3e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未见文献报道的1,2,4-三唑[3,4-b]-1',3',4'-噻二嗪类化合物4a~4e和5a~5e.微波辐射法具有反应时间短、产率高、副反应少等优点.标题化合物经元素分析,IR,1HNMR,MS确证结构.  相似文献   

6.
分别用绝对不对称合成和改进的拆分方法制备标题配合物!-( )D-cis-[CoBr(NH3)(en)2]Br2(1)和"-(-)D-cis-[CoBr(NH3)(en)2]Br2(2),以及制备了cis-[CoBr(NH3)(en)2]Br·22H2O(3)(en=1,2-乙二胺).用元素分析、差热-热重、旋光度、UV-Vis、CD光谱等对产物进行了表征.通过CD光谱法获得了绝对不对称合成Co(III)配合物的产物ee值分布图.当利用绝对不对称合成得到的手性Co(III)配合物去“逆向拆分”外消旋溴代樟脑磺酸铵[NH4(dl-BCS)]时只获得部分拆分,初步认为这与交互拆分过程中阴阳离子之间的有效手性识别有关,对于手性Co(III)配合物的绝对不对称合成还提出了一个新的反应机理,即“催化-结晶诱导”机理.  相似文献   

7.
分别用绝对不对称合成和改进的拆分方法制备标题配合物Λ-(+)D-cis-[CoBr(NH3)(en)2]Br2(1)和Δ-(-)D-cis-[CoBr(NH3)(en)2]Br2(2), 以及制备了cis-[CoBr(NH3)(en)2]Br2·2H2O(3)(en=1,2-乙二胺). 用元素分析、差热-热重、旋光度、UV-Vis、CD 光谱等对产物进行了表征.通过CD 光谱法获得了绝对不对称合成Co(III)配合物的产物ee 值分布图援当利用绝对不对称合成得到的手性Co(III)配合物去“逆向拆分”外消旋溴代樟脑磺酸铵[NH4(dl-BCS)]时只获得部分拆分, 初步认为这与交互拆分过程中阴阳离子之间的有效手性识别有关, 对于手性Co(III)配合物的绝对不对称合成还提出了一个新的反应机理,即“催化-结晶诱导”机理.  相似文献   

8.
微波加热对以槲皮素为甙元的黄酮甙的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乙醇为溶剂.分别采取微波和回流加热萃取法从番石榴叶中萃取槲皮素.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槲皮素的萃取收率。对回流萃取液进行微波加热.槲皮素收率随微波加热温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分别测定了温度为100、110、120℃的微波萃取动力学曲线以及60、70和78℃的回流加热萃取动力学曲线,计算结果显示,微波萃取和回流加热萃取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微波萃取槲皮素的活化能是回流加热萃取活化能的2倍多.平均表观速率常数是回流加热萃取的125倍。计算得到的活化能数据和实验结果均显示微波加热产生的高温可导致以槲皮素为甙元的黄酮甙发生分解。  相似文献   

9.
三-(三甲硅基)环戊二烯与五羰基铁在二甲苯中回流6h, 反应停留在生成η^5-[ (Me~3Si)~3C~5H~2]Fe(CO)~2H(1) 的中间阶段, 这是由于茂环上有三个大位阻取代基(Me~3Si)的存在阻止了1进一步反应成双核Fe-Fe键化合物. 1分别与CHCl~3·NBS及I~2反应, 生成相应的铁卤化物, η^5-[1,2,4-(Me~3Si)~3C~5H~2]Fe(CO)~2X (X: Cl, 2; Br, 3; I, 4).测定了2 的晶体结构.  相似文献   

10.
采用沉积-沉淀法再辅以微波干燥和焙烧制备了金属氧化物负载的金簇合物和小的金纳米粒子.干燥方法影响了金颗粒尺寸.在炉干燥过程中Au(III)因部分还原而致使Au聚集.相反,在微波干燥下,因快速和加热均一而使Au(III)得以保持,在Al2O3上负载的Au颗粒尺寸小至1.4 nm.该法可用于具有几种不同微波吸收效率的金属氧化物载体,如MnO2,Al2O3和TiO2.这些催化剂在低温CO氧化和硫化物选择有氧氧化反应中的催化活性比常规方法制备的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