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用数学模型的方法区分当锆与显色剂分别过量时形成两种不同颜色的单核与聚核络合物,研究了锆与7种不同试剂的显色反应。发现锆与三苯甲烷染料的反应,其克分子比为1:1,但同时也发现锆与试剂分别过量时形成了两种络合物,即Zr_2R_2和Zr_1R_1。建议用同多核和杂多核型络合物测定痕量金属。某些聚核型络合物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了一种计算金属和试剂分别过量时形成不同颜色络合物的真正组成、稳定常数以及某些单核与多核络合物并存时平衡体系数学解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硫酸介质中,钛与水杨基荧光酮及CTMAB可以形成两种颜色不同的络合物。当水杨基荧光酮过量时,络合物呈红紫色(λmax=540nm);当钛过量时,络合物呈蓝紫色(λmax=610nm)。本文系统研究了红紫色络合物的生成条件及其在测定钛中的应用。试验证明,钛-水杨基荧光酮-CTMAB的红紫色络合物具有较高的灵敏度ε640=1.64*10~5. 常见阳离子中除钨(Ⅵ)以外,绝大部分阳离子均不干扰钛的测定或可用适当掩蔽剂消除干扰。有色溶液在钛含量为0—5生克/25毫升时,遵守比尔定律。本法可以不经任何分离,直接快速测定某些合金钢及纯金属材料(如铝)中的微量钛并得到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研究金属Hg(Ⅱ)、Pt(Ⅳ)、Cu(Ⅱ)与有机试剂形成的络合物间接吸收光度法测定微量的氰化物的工作曾有报导。利用三元络合物间接吸收光度法测定微量氰化物的研究也得到重视。然而,迄今尚未见到利用三元胶束络合物间接法测定微量氰化物的报导。本文根据铜(Ⅱ)与铬天青S(CAS)在有过量的氯化十六烷基吡啶(CPC)存在下,在pH10溶液中可形成水溶性的红色络合物的特性,又基于氰离子与铜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新荧光试剂水杨醛-2-羧基苯腙(SACPH).研究了试剂与汞的荧光反应新体系的最适宜条件.在pH 6.0的NH4Ac-HCI缓冲溶液中,该试剂与汞离子形成稳定的络合物,金属与试剂的组成比为1:1,λex/em=316.8/456.0 nm.所建立汞的荧光分析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5~100.0 μg/L,检出限为0.2 μg/L,方法成功地应用于矿泉水、纯净水及工业废水中痕量汞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文献报导了Zr-BPR-Zeph体系的显色反应,但异配络合物报导很少。我们发现丙二酸(MLA)能与Zr(Ⅳ)、BPR形成金属-显色剂-掩蔽剂类型的异配络合物,在OP存在下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实验部份 1.主要试剂和仪器:1.0×10~(-3)MBPR乙醇溶液(50%乙醇);0.5MMLA水溶液;2.0%OP水溶液;pH5.5乙酸-乙酸钠缓冲液;20μg ZrO_2/ml的1M盐酸锆标准溶液。721型分光光度计。  相似文献   

7.
铁(Ⅲ)与8-羟基喹啉在酸性溶液中形成的深绿色络合物可用于以8-羟基喹啉为试剂,微量测定铁或间接测定镁[1,2]。Gerber等[3]曾测定醋酸溶液中此绿色络合物的吸收光谱,找出650nm处的吸光率最大。Sandell等[4]研究此络合物的组成后,认为在pH1.52至1.92间形成1:1络合物,[FeOx]2+[Ox代表8-羟基喹啉阴离子,(C9H6NO)-];如pH>1.92时,组成有所变化,但未得到整数比的络合物。我们研究pH1.9至3.27间铁(Ⅲ)与8-羟基喹啉的络合反应,得出在pH<2.20时形成1:1络合物,pH3.0至3.15时形成1:2络合物,而pH>3.27时形成沉淀。  相似文献   

8.
在苯并噻唑偶氮羧酸型试剂分子的苯环中,与羧基相对或相间的位置引入不同的基团,在苯并噻唑环的6位或5位引入甲基,从而合成了六个新苯并噻唑偶氮羧酸型显色剂,详细研究了这六个新试剂与Co(Ⅱ)、Fe(Ⅱ)、Ni(Ⅱ)、Cu(Ⅱ)、Pd(Ⅱ)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引入的不同助色基团明显地影响试剂的灵敏度和选择性。一些新试剂-金属络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在1×10~5以上,其中5-Me-BTAEB的灵敏度高于其它试剂。并研究了试剂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甲氧氯普胺与紫色素之间的荷移反应。确定了反应条件,建立了一种快速简便测定甲氧氯普胺的荷移分光光度法。实验表明,甲氧氯普胺与紫色素在乙醇介质中,室温条件下即可形成稳定的1∶1型荷移络合物,该络合物的λmax=540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4.32×103L.mol-1.cm-1。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45%(n=6),回收率为98.3%~105.1%。  相似文献   

10.
分析化学中常使用有机溶剂。特别在显色反应中常用低碳醇如甲醇、乙醇等溶解有机试剂。醇的引入有时给反应速度、灵敏度或反应条件等带来很大影响。这类现象近年来已引起人们的注意。在钪-铬天青S(CAS)-溴化十六烷基吡啶的研究中发现,加入适量乙醇可使反应灵敏度提高近一倍,过量又使络合物褪色。过去的研究亦表明,异配型络合物和增敏型络合物结合可以形成兼具二者优点的四元络  相似文献   

11.
某些吡啶偶氮衍生物已用于钴的测定,但至今尚未见到用5-〔(5-氯-2-吡啶)偶氮〕-2,4-二氨基甲苯(简称5-Cl-PADAT)的报导,本文研究了该试剂与钴的显色反应。在pH5~9的酸度范围内试剂与钻形成色泽较浅的红紫色络合物,加入无机酸后色泽急剧加深,灵敏度和选择性增高。络合物在波长570nm处具有最大吸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2×10~5。络合物的组成为Co:5-Cl-PADAT=1:2。钴浓度在0~10μg/25m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加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离子选择电极在金属缓冲溶液中同时测量pM值与pH值,应用文献[1]方法测量了Cu(Ⅱ)与几种α-氨基酸在溶液中的配合平衡常数以及Cu(Ⅱ)-天门冬酰胺体系的热力学参数。 (一)仪器与试剂 pHS-2型酸度计,PXD-2型通用离子计,GSF-76-01型pCu电极,501超级恒温槽。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或层析纯。1:1和1:2配合物平衡常数测量温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铜(Ⅱ)与铬天青S(CAS)在有过量的氯化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铵存在下可形成稳定红色络合物,从而研究了铜(Ⅱ)与铬天青S在有过量的氯化十六烷基吡啶(CPC)存在下的显色反应条件。实验部分(一)试剂与仪器  相似文献   

14.
考布尔(Korbl)及浦希比(Pribil)首先提出二甲酚橙在酸性介质中作为螯合滴定的金属指示剂。巴布柯作了銦-二甲酚橙络合物分光光度研究。布谢夫研究铊(Ⅲ)-二甲酚橙络合物,找出络合物最大吸收在580毫微米及其组成为1:1。我们用二甲酚橙作铊(Ⅲ)的分光光度测定。研究了显色条件,如试剂用量、显色的pH范围、显色时间及络合物祖成等,并提出鎵、銦和鉈(Ⅲ)共存时测定铊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氯仿萃取Pd—PY—TBF形成的三元络合物,以及络合物形成、萃取的最佳条件、反应机理和络合物的组成。一、仪器和试剂:东德VSU 2—P型分光光度计,江苏泰县无线电厂PXJ—1B型数字式离子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吡啶偶氮类显色剂与镍的研究方法较多,但5-〔(3,5-二溴-2-吡啶)偶氮〕-2,4-二氨基甲苯(简称3,5-二溴-PADAT)与镍的显色反应尚未见报导.我们合成了这一试剂、在研究其显色性能时发现,镍可在弱酸介质中与之显色,当有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存在时,可形成红紫色的三元络合物,灵敏度可达ε=1.17×10~5,是目前已知在酸性介质中测定镍的高灵敏度显色体系之一。  相似文献   

17.
磷铝钒杂多酸(H_(3+n)PMo_(12-n)V_nO_(40))+H_2O_2体系在苯直接羟化反应中的催化行为和众所周知的Fenton试剂(Fe~(++)+H_2O_2)完全不同。酚是羟化的唯一产物;H_2O_2分解动力学曲线呈“S”型。电子光谱数据表明,H_2O_2分解过程形成两种中间络合物。以此为依据,提出了磷钼钒杂多酸对H_2O_2活化和苯羟化的反应机理,认为杂多酸阴离子上的钒离子先和H_2O_2形成过渡的金属过酸型络合物,然后再按自催化机理转化成金属过氧络合物,后者在反应中起活化H_2O_2和羟化苯的活性种作用。按此反应机理所得的动力学公式可以对实验结果作出比较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胥勃  吴越 《物理化学学报》1985,1(3):270-280
磷铝钒杂多酸(H_(3+n)PMo_(12-n)V_nO_(40))+H_2O_2体系在苯直接羟化反应中的催化行为和众所周知的Fenton试剂(Fe~(++)+H_2O_2)完全不同。酚是羟化的唯一产物; H_2O_2分解动力学曲线呈“S”型。电子光谱数据表明, H_2O_2分解过程形成两种中间络合物。以此为依据, 提出了磷钼钒杂多酸对H_2O_2活化和苯羟化的反应机理, 认为杂多酸阴离子上的钒离子先和H_2O_2形成过渡的金属过酸型络合物, 然后再按自催化机理转化成金属过氧络合物, 后者在反应中起活化H_2O_2和羟化苯的活性种作用。按此反应机理所得的动力学公式可以对实验结果作出比较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9.
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有机络合剂能够显示出各种不同的作用:(1)根据原子化方式和原子化机制,改变待测元素的原子化程度,而有时会提高自由原子的形成效率;(2)以原子吸收法测定某特定元素时,有机试剂能抑制或降低共存元素的干扰;(3)将金属螯合物或离子缔合络合物萃入非水溶剂,可以实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数学模型法,该法直接通过计算,就可得出金属与试剂分别过量时形成不同颜色配合物的真正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