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循环图是并行计算和分布式计算中一类重要的互联网络拓扑图,整循环图在支持完美状态传递的量子自旋网络模型中具有重要作用。图的秩定义为图的邻接矩阵的秩。利用Ramanujan和,借助Euler函数和Mobius函数,研究了几类整循环图的秩,得到了这些整循环图的秩的较为精确的界。  相似文献   

2.
讨论了对角因子循环矩阵的逆矩阵的求法,给出了求对角因子循环矩阵的逆矩阵的几种算法,提出了一种新的对角因子循环矩阵的逆矩阵表达式.  相似文献   

3.
置换因子循环线性系统求解的快速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给出了一类置换因子循环线性系统求解的一种快速算法.当置换因子循环矩阵非奇异时,该快速算法可求出该线性系统的唯一解;而当置换因子循环矩阵奇异时,该快速算法可求出该线性系统的通解.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超文本传输协议和嵌入式监视系统特点的分析,提出了一种用于嵌入式监视系统的HTTP协议实现方法,分别采用状态机制和循环机制实现单HTTP连接图像传输和多HTTP连接图像传输.在单片机Rabbit3000上实现了监视系统的HTTP服务器,并在局域网中对服务器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HTTP协议的实现方法能满足嵌入式监视系统的需要,同时也能应用于其他系统中.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f(x)-循环矩阵的逆矩阵的求法,给出了求f(x)-循环矩阵的逆矩阵的几种算法。  相似文献   

6.
根据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算法的数学模型定义粒子状态序列和群体状态序列,并分析其马尔可夫性质,引入了粒子转移概率,证明了粒子及种群的最优状态集的封闭性;进一步基于随机过程理论证明了群体状态以概率转到最优状态集,从而证明了标准粒子群算法以一定概率收敛于全局最优。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7.
对于N位扭环形计数器,M=2N必然是一种循环长度,而且是最长的循环长度,故环长M满足M≤2N。设x_i表示i位二进制码元,x_i表示x_i包含的i位二进制码元均取反,x=A,B,C,D.N位扭环形计数器的状态可表示为A_1~NA_1~(N-1)…A_1~2A_1~1。假设扭环形计数器现态A_1~NA_1~(N-1)…A_1~2A_1~1,则输入N(?)钟脉冲后,它的次态变为A_1~NA_1~(N-1)…A_1~2A_1~1。由此可知,除了最长循环长度M=2N外,不可能满足N≤M≤2N-1,所以我们只需研究M相似文献   

8.
以经典理想气体为工质的卡诺热机循环由两个等温和两个绝热过程构成,热机可逆时,它的效率为最大。本文建立一种量子卡诺热机循环模型,该量子卡诺热机循环以一维无限深势阱中极端相对论粒子系统为工质。通过分析,发现该量子卡诺热机循环中的等温和绝热过程和经典卡诺热机的等温和绝热过程具有相似之处,它的效率表达式和经典热力学的可逆卡诺热机的效率表达式也类似,只是用系统的哈密顿量的期望值即系统的能量平均值代替经典热力学中的温度。  相似文献   

9.
用循环矩阵求解单环共轭烯烃的轨道能级,既可得到通常HMO的结果,也可考虑非键连原子间的交换积分,得到解析表达式  相似文献   

10.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尖晶石型LiMn2O4正极材料,选取钴、铈和镁作为掺杂元素,考察了钴、铈和镁的掺杂对LiMn2O4正极材料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并运用XRD、IR、BET等方法对所合成的材料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掺杂一定量钴、铈和镁后的LiMn2O4正极材料循环寿命优于未经掺杂的LiMn2O4正极材料,循环50次后,3种掺杂后所得的电池材料的容量保持率均达95%以上.其中以掺杂钴的LiCo0.2 Mn1.8O4正极材料循环性能最好,首次充放电容量达到105.6mAh/g,50次循环后,其充放电容量仍保持在100.8mAh/g.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新疆地产床上用品销售状况调查和消费者行为分析,阐述了地产床上用品市场存在的问题和机遇。  相似文献   

12.
对间二甲苯氨氧化制备间苯二腈新型m-509催化剂,及其在工业流化床反应器上进行试验后的下床催化剂,进行了宏观物理性质、X光电子能谱、等离子发射光谱等表征分析,发现催化剂在工业安装上使用6个月后,其表面存在大量积炭,催化剂活性组分流失较严重,活性组分流失是催化剂活性下的主要原因,而积炭对催化剂的活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
粉体消石灰在双层滤料床中烟气脱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模型试验台上进行了消石灰粉体在双层滤料床中的脱硫试验.研究了床温、SO2浓度、吸附剂有效钙含量、吸附剂加入量等多种因素对消石灰粉体在双层滤料床中的脱硫影响.结果表明:床温影响最为显著,床层脱硫穿透时间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加,床温400℃时,穿透时间为17min,温度600℃时,穿透时间为25min.床温400℃时,消石灰粉体在双层滤料床中重复吸附8次,钙利用率为30%-32%,为提高钙利用率,尚需进一步提高床温.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国内电动养老床功能单一、技术落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健康数据挖掘的智能养老床系统.首先通过非接触式生命体征传感器采集人体心跳和呼吸信号,压力传感器采集体重信号,基于无线模块将采集的生理参数发送给远程服务器.然后对比分类与聚类方法在心率、呼吸率数据挖掘中的效率,基于k-Means聚类实现健康数据挖掘算法.最后通过聚类算法多次迭代,优化系统参数.实验证明本文提出的基于健康数据挖掘的智能养老床系统不仅能很好地解决传统电动养老床功能单一、技术落后的问题,还能为后续健康护理等提供准确的健康数据保障.  相似文献   

15.
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丰富的松散堆积物、足够的水源和有利的地形地貌3个基本条件.控制调节水动力条件是防止泥石流灾害发生的有效方法,而采用具有自清淤能力的水石分离虹吸排水技术,将分流进入泥石流沟内的水直接排入下游安全区,从而达到减小泥石流沟谷的水动力、防止泥石流启动的目的.而保证泥石流治理效率和耐久性的前提是分流池的自清淤能力.应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CFD建立三维数值模型,采用欧拉动床模型对分流池在虹吸作用下的水力特性进行分析,并用物理模型模拟验证了虹吸排水清淤的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床面不平整有利于泥沙起动悬浮;进出口水头差、泥沙粒径及淤积厚度、泥沙之间的碰撞都会对虹吸清淤效率产生影响.所得结论对实际泥石流防治工程中虹吸分流池的设计,如负压水头、拦污格栅孔径的选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鱼雷锚安装简单、快速,是一种在海洋工程中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锚固结构,其在钙质砂床的贯入深度关乎其系泊结构物的稳定性和抗风浪能力。基于耦合的SPH (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法)和FEM (有限元法)算法,针对Richardson(2008)研究的鱼雷锚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在Abaqus平台上,数值模拟了该鱼雷锚在钙质砂床中的贯入深度,并模拟了不同的贯入速度、锚重量和锚-土界面间的摩擦系数等对鱼雷锚贯入深度的影响。通过对比数值模拟结果与Richardson(2008)提供的实验结果可知,耦合的SPH-FEM算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模拟鱼雷锚在钙质砂床中的贯入深度。此外,由参数化研究可知,鱼雷锚的锚重、贯入速度和锚-土间摩擦系数对鱼雷锚的贯入深度影响显著。特别地,当贯入速度大于某一临界值时,贯入深度基本上与贯入速度成正比。最后,基于Richardson实验数据和本次数值模拟获得的65组数据,从能量法的角度提出了鱼雷锚在钙质砂床中贯入深度的预测公式,为动力锚的设计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撑。此外,经初步验证,该公式也可用于预测DPAⅢ动力贯入锚在钙质砂床中的贯入深度。  相似文献   

17.
邻二甲苯沸腾床催化氧化制苯配的反应至今尚未应用于工业生产.其原因在于催化剂没有解决.我国有一批以萘为原料的沸腾床装置,由于萘原料不足,因此设备能力未能得到充分发挥,需要用 邻二甲苯为原料.催化剂的研制是这一转移的关键.国外曾有人试图以熔钒来改进催化剂性能,并取得了一些进展.本研究以熔钒体系为对象,根据集团结构适应理论,寻找高效催化剂,并进行理论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设计了一种模块化气浮调节式人工沉床装置,用于去除富营养化河水中的COD.该装置克服了水深变化大、水体透明度低、夏季藻类和浮萍泛滥等不利因素对水生植物生长的制约,可显著提高重富营养化水体中植物栽植的成活率.通过在天津市外环河的现场实验表明:在植物生长期内,当停留时间为5.48 d时人工沉床对COD的去除率可达到30%~35%,冬季也维持在5%~10%.COD值随停留时间的变化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相关系数在0.9以上;衰减系数随水温的变化趋势符合S型增长曲线:在5~20℃范围内,水温的上升导致COD的衰减系数快速增加,在低于5℃或高于20℃时,水温的变化对COD的衰减系数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颗粒床除尘器在脱除含尘热解煤气粉尘前需要进行预热工作, 从而避免因携带的焦油冷凝造成设备损坏无法工作. 为研究此过程, 采用FLUENT软件对一个大型颗粒床除尘器的预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 该除尘器壳体内径4.8m, 高度22m, 壳体内沿垂直中心线上安装6个内径3.4m、高1.8m的过滤床. 模拟结果表明, 当预热气在过滤床流速为0.1m?s-1时, 壳体内壁面上下最大温差为76.9℃, 除尘器从10℃加热至500℃需要98880s. 本次模拟采用的阶跃式分段预热制度使除尘器壳体内壁面上下温度差较小, 减小了因温度不均匀造成的材料变形, 模拟中的滤料和壳体温度及预热所需的时间也可给实际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采用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处理涤纶仿真丝绸印染废水,通过污泥负荷和水力负荷的递增来启动反应器,从活性污泥性状和反应器性能两方面考察启动过程.活性污泥依次经历絮状、膨胀、细粒化和成熟颗粒四个阶段,反应器性能与此相应变化,有机物去除率和产气率逐渐提高且趋于稳定.结果表明,EGSB处理涤纶仿真丝绸印染废水的启动过程用了50 d左右,启动后形成的颗粒污泥床层占反应器有效容积的25%和污泥量的65%左右,COD去除率为57%~64%,产气率为0.12~0.17 m3·(kgCOD)-1.污泥的分化与颗粒化、稳定的有机物去除率与产气率是反应器完成启动的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