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3 毫秒
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在购买生鲜产品时除了考虑价格,也会更加注重其质量。为此,在单一生鲜供应商和单一复合型电商平台组成的供应链系统中,通过构建“质量-价格”竞争下供应商和电商平台之间的两阶段博弈模型,深入探讨生鲜产品质量差异下双方的销售模式(即代理或批发模式)选择问题。研究发现:(1)生鲜产品不同质量之间的竞争强度和佣金率是影响供应商和电商平台销售模式选择的主要因素;(2)当佣金率较高时,电商平台采取代理模式销售高质量生鲜产品,而供应商则采取批发模式;(3)当佣金率适中,且不同质量产品间的竞争强度和质量水平满足一定条件时,若销售高质量生鲜产品,则供应商和电商平台均采取代理模式;若销售低质量生鲜产品,则双方采取代理模式或批发模式。  相似文献   

2.
通过构建两个供应商和两个电商平台之间的博弈模型,探讨竞争性供应商选择电商平台销售模式的互动机理。研究发现:(1)竞争性供应商在电商平台销售模式选择上存在互动机理。(2)在短期均衡中,当佣金费率较高或较低时,供应商的销售模式选择不受竞争对手影响;当佣金费率适中时,供应商的销售模式选择将采取跟随策略,与竞争对手的选择保持一致。(3)在长期均衡中,当佣金费率较低时,两个供应商均会选择代销模式;当佣金费率较高时,两个供应商均会选择转销模式;当供应商自身的佣金费率较高(较低),竞争对手的佣金费率较低(较高)时,供应自身选择转销(代销)模式,竞争对手会选择代销(转销)模式。  相似文献   

3.
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已成为电商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主要手段。本文重点探究了电商平台与零售商之间服务模式的策略性选择问题。本文通过建立理论模型,量化比较四个服务模式即A模式(零售商承担服务)、B 模式(零售商将服务外包给第三方)、C模式(平台承担服务)和D模式(平台将服务外包给第三方)的特点得出最优决策。研究得到如下结论:在成本结构相同的情况下,C模式具有最高的服务水平和市场利润,而A模式和B模式能为顾客提供最低的市场价格。平台和供应商更倾向于自己来提供服务,分散的服务模式会降低服务水平,但当商家自身服务成本较高时,他们更愿意让另一方或较低服务成本的第三方作为服务提供方。另外,本文还发现在A模式和B模式下,平台收取的佣金比例随着需求对服务的敏感程度的增加而降低,而C模式和D模式则相反。  相似文献   

4.
本文建立包含一个制造商和一个电商平台的序贯博弈模型,讨论分销模式对供应链成员广告决策和收益的影响。电商平台中存在两种分销模式:批发模式下制造商将产品卖给平台,平台再进行零售;平台模式下制造商通过平台直接销售产品。另外,制造商和平台都可以选择是否参与广告活动并决定各自的广告投入。研究发现:两种分销模式下供应链成员都应参与广告活动;与批发模式相比,平台模式下制造商广告投入增加而平台广告投入降低。平台佣金率增加一定减小制造商的收益,但只有当制造商的广告效果或平台佣金率较小时,才会增加平台的收益。两种分销模式下供应链的总收益都低于纵向整合供应链的总收益;当平台佣金率适中时,制造商选择平台模式可以实现帕累托改进。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市场需求不确定环境下,酒店和在线旅行网站(Online Travel Agency,OTA)合作时的能力超订量与在线房间预留量的决策问题,建立了基于佣金合作模式的数学模型,给出了实现酒店整体期望收益最大化的在线房间预留量与能力超订量。借助数值分析,进一步研究了佣金率与需求不确定性对最优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佣金率与门店需求不确定性较小时,酒店采取双渠道策略并且实施超订;当佣金率与门店需求不确定性很大时,酒店采取门店单渠道策略但不实施超订。另外,在线房间预留量随着佣金率、门店需求不确定性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6.
在"产品包邮"策略下,考虑电商平台服务水平以及物流成本的影响,构建了分散决策和联合决策的电商供应链运作模型,研究了最优决策并设计了"佣金联合物流价格"协调机制,最后采用数值算例证明了结论.研究表明:1)分散决策下,销售价格随佣金和物流成本的增加而增加;服务水平随佣金的增加而提升,但与物流成本的变化无关;物流费用随佣金的增加而减少,随物流成本的增加而增加;制造商以及物流运营商的利润随佣金和物流成本的增加而减少;电商平台的利润随佣金的增加而增加,随物流成本的增加而减少.2)联合决策下,销售价格和服务水平与佣金的变化无关;但是销售价格随物流成本的增加而增加;服务水平随物流成本的增加而下降.3)联合决策是系统最优的一种运行模式,与分散模式相比,产品销售价格较低,电商平台的服务水平较高,电商供应链系统的总利润较高.借助设计的"佣金联合物流价格"协调机制可以实现这种模式.  相似文献   

7.
针对供应商竞争情形下拥有网络平台的电子零售商运营模式选择问题,考虑网络平台服务对网络平台绩效的影响,研究电子零售商运营模式决策与供应商销售模式选择。本文构建了网络平台服务内生的供应商竞争模型,识别电子零售商选择转销模式或平台模式运营的条件,揭示实现帕累托改进的收益分享契约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当产品间竞争不激烈且服务增值成本指数相对较高时,若收益分享比例小于某临界值,电子零售商偏好平台模式运营,且平台模式中网络平台服务水平高而零售价格低;当产品间竞争较激烈时,电子零售商总偏好转销模式运营;当产品市场规模不高且收益分享比例在某区域时,电子零售商和供应商都偏好平台模式。  相似文献   

8.
考虑到电商平台对消费者强大的吸引力,本文建立了由供应商和平台商构成的基于电商平台混合销售的供应链模型。混合销售渠道包含直销和分销,其中平台商拥有电商平台,供应商通过电商平台进行直销,平台商分享一定的收益;而分销是指平台商从供应商处批发产品进行销售。分别建立了集中式和分散式决策模型,研究发现:随着消费者对分销渠道接受程度的提高,两种情形下直销渠道的零售价不变,分销渠道的零售价提高;分散式情形下的批发价、供应商和平台商的利润均提高;随着供应商分享收益比例的提高,两种渠道的零售价都降低,但批发价提高,供应商的利润提高,而平台商的利润下降,但供应链的总利润提高;研究得到了保证博弈双方都能从直销渠道中获利的收益分享比例范围。  相似文献   

9.
构建了由一个占主导地位的电商平台和一个处于跟随地位的制造商组成的Stackelberg主从博弈模型,研究了电商平台有无利他偏好时电商供应链的最优决策和契约协调问题,并通过数值算例验证了本文的主要结论.研究表明:电商平台的利他偏好行为能够促使自身服务水平提高、正向影响制造商的最优销售价格并削弱自身利润.但电商平台的让利行为能够提高制造商的利润水平、缓和供应链冲突并改善供应链整体绩效."销售佣金比例+服务成本共担"契约能够完美的协调电商供应链,使双方最优利润获得帕累托改进,从而保证电商平台有足够的激励执行利他偏好行为.另外,进一步分析发现电商平台的利他偏好正向影响制造商支付给电商平台的固定技术服务费、制造商占有的电商供应链利润份额和服务成本分担比例,负向影响自身的销售佣金比例.  相似文献   

10.
王滔  颜波 《运筹与管理》2022,31(12):173-178
考虑制造商自建渠道受众度有限的现实,将电商平台提升制造商自建渠道受众度的溢出效应引入由一个制造商和一个电商平台所组成的在线渠道模型。分别对制造商不进驻电商平台,及进驻时分别保留和放弃自建渠道情形下的最优决策问题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制造商进驻电商平台且保留自建渠道时最优收益的实现受消费者对其自建渠道产品偏好的影响。比较分散和集中决策的情况发现,制造商进驻电商平台时无论其是否保留自建渠道,集中决策较分散决策能带来更高的整体收益,但当电商平台的溢出效应较大且消费者对制造商自建渠道产品偏好较小时,制造商不进驻电商平台时的在线渠道整体收益高于进驻时的整体收益。最后,通过电商平台的介绍费率为不同在线渠道结构分别设计了相应协调机制,实现了在线渠道的帕累托改进。  相似文献   

11.
网络平台竞争与发展成为平台运营理论与实践的关键问题,急需解决。本文应用博弈论研究存在溢出效应和网络平台竞争环境下平台服务内生的网络平台销售模式选择,即网络平台商是允许制造商在其网络平台上直销产品的平台销售模式,还是网络平台商先从制造商购买产品再销售给消费者的转销模式。主要研究竞争网络平台的三种结构模型:双转销模式、双平台销售模式和混合模式。研究结果显示:网络平台商的利润随正溢出效应增加而增加,随负溢出效应增加而减少。当网络平台服务敏感程度较高且网络平台竞争较为激烈时,两个网络平台商均选择平台销售模式,形成占优均衡;此时,网络平台商获得最高利润,而且网络零售价和网络平台服务水平最高。  相似文献   

12.
在顾客对产品的交货期敏感及敏感度信息私有的背景下,研究一个拥有网络零售平台电子零售商的一个产品渠道决策——自营(又称自主销售)或开放平台(又称外租平台给制造商直销)。求解了电子零售商自营时差别定价和统一定价策略下的最优激励策略(价格与交货期的设定),并分析了开放平台时收益分享比例对制造商定价及交货期策略的影响。通过比较自营和开放平台时电子零售商的最大收益,给出电子零售商最优的渠道决策流程图。研究结果表明,当产品采购成本高时,电子零售商将采取自营;当采购成本低且收益分享比例低时,电子零售商将开放平台。最后,借助数值实验分析了顾客类型和私有的延迟成本率对渠道决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Currently, manufacturers can sell products on e-tailers’ online platforms through agency sales format or reselling format. However, how to choose the best sales formats has puzzled competing manufacturers in practice.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answer this problem by considering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manufacturers’ leader-follower relationships, the e-tailer’s referral fees, the difference in products’ substitutable degrees and the difference in products’ market bases. Our results show that, if demand functions are linearly price-dependent, when two manufacturers sell substitutable products on the same e-tailer’s online platform, the e-tailer’s best action is always to let both manufacturers adopt reselling format; regardless of one manufacturer’s sales format, the other manufacturer always prefers agency sales format, which are independent of the e-tailer’s referral fees, the difference in two products’ substitutable degrees and the difference in two products’ market bases. Whether demand functions are linear or nonlinear in retail prices, the e-tailer’s best action is to let both manufacturers whose products are symmetric adopt reselling format; no matter what sales format one manufacturer adopts, the other manufacturer always prefers agency sales format, which are independent of the two manufacturers’ leader-follower relationships. Moreover, if two manufacturers adopt same sales format to sell symmetric products, leader role enables a manufacturer to charge higher optimal wholesale/retail price when demand functions are linear in retail prices, but the two products have equal optimal wholesale/retail prices regardless of the two manufacturers’ leader-follower relationships when demand functions are nonlinear in retail prices.  相似文献   

14.
Nowadays, some suppliers are looking for offline expansion in addition to their preexisting online channels relying on e-tailers.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e-tailer’s demand information sharing strategy with the supplier who may build upon brick-and-mortar stores. Both prevailing agreements between the supplier and the e-tailer are investigated: agency selling and reselling. The equilibrium results are quite different under these two agreements. Specifically, when the supplier’s offline entry cost is very small or large, the e-tailer shares information under agency selling while keeps information private under reselling. When the entry cost is intermediate, channel substitution rate is large and information uncertainty is small, the e-tailer withholds the demand information under agency selling while shares information under reselling to deter the supplier from entering an offline channel. Furthermore, two extensions about consumer behavior in multichannel selection are discussed: showrooming and webrooming. With showrooming or webrooming, the e-tailer’s information sharing decisions qualitatively hold, while with showrooming the drive factor behind may change; that is, withholding information under agency selling and sharing information under reselling may also serve as measures to encourage supplier offline entry when the effect of showrooming is strong.  相似文献   

15.
范小军  刘艳 《运筹与管理》2021,30(12):144-149
网络平台零售商为了应对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获取更高的利润,选择进入零售市场自主销售。本文在制造商和网络平台零售商构成的渠道结构下,研究网络平台零售商进入市场自主销售对渠道成员的利润、销量以及定价策略的影响。结果显示,网络平台零售商自主销售会带来积极的溢出效应。当竞争系数足够大时,(1)渠道成员的利润均会得到提升,且市场竞争越激烈渠道成员的利润提升越显著;(2)网络平台零售商会提高平台费,渠道成员也会制定更高的零售价格。更为重要的是,网络平台零售商自主销售模式下,渠道的总体利润得到提升,存在帕累托改进。  相似文献   

16.
胡韩莉  曹裕  吴堪 《运筹与管理》2022,31(11):128-134
研究预售下由供应商与零售商构成的生鲜供应链的销售模式选择与定价策略,其中包括分散与集中两种销售模式,撇脂与渗透两种定价策略。结果表明,在网络消费者对实体渠道偏好较低时,分散与集中模式均会选择撇脂定价,反之选择渗透定价。撇脂定价下,集中模式中零售商可以通过调节两个渠道的价格占有更大的市场,获取高于分散模式下的利润。而分散模式中,由于两个零售商会存在竞争,因此为了获得竞争优势该模式下的定价会存在低价销售的情形。比较销售模式可知,在网络消费者占比少或占比多但对实体渠道偏好越小时,供应商在分散模式下能获得更高的利润,反之,集中模式对供应商更有利。但是,对零售商而言,分散模式更有利于实体渠道,而集中模式更有利于网络渠道。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一个制造商和一个平台商组成的供应链,考虑消费者退货行为,运用博弈论建立了不同销售模式和退款保证策略下的六个模型。通过均衡解对比和数值算例分析,给出了制造商的最优销售模式选择和制造商与平台商的退款保证策略。研究发现:制造商同时选择转售和代理模式对其自身、平台商和消费者都最有利;在制造商同时选择两种销售模式的情况下,当转售和代理模式下客户满意度都比较高时,佣金费率对制造商和平台商的退款保证策略选择没有影响,制造商始终倾向于提供退款保证而平台商始终倾向于不提供退款保证。  相似文献   

18.
文提出以电力零售商为主导的智能电网系统运行策略,电力零售商根据发电商供电价和发电量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输出用户实时电价。在供能侧对不同类型供电商上网顺序进行优化,考虑风电光伏能源出力不确定的鲁棒性分析,在维持平衡供需的基础上优化供电商利益。在需求侧根据用电规模对用户进行分类,按供电重要性进行二次分类,使用粒子群算法求解用户最优用电量。仿真结果显示电力零售商在电力系统中维护各方利益均衡,对供电商和用户都存在潜在的好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