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彩霞 《化学教育》2013,34(1):16-18
基于对"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课例的再研究,从教学活动设计的角度阐述了以化学观念为统领设计教学整体框架,以实验为支撑体现概念的建构过程,通过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在问题分析解决过程中形成相应的认识思路与方法等内容,对如何实施化学观念教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于昌凤 《化学教育》2014,35(9):23-27
着眼于中学化学的学习和学生未来发展,引导初三学生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建构微粒观已成为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重要的研究内容。本文在对“微粒观”基本理解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具体认知水平,以“分子”教学为例,进行了教学设计及实施研究,在反思和总结中提出了促进初中化学微粒观建构的课堂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初中化学微粒观的教学内容和“原子的结构”的相关教学设计,针对学生“微粒观”建构存在的难题,提出利用反馈机制,采用“寓教于乐”的游戏化教学设计,并进行实践效果访谈。不仅完成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也让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更加浓厚。  相似文献   

4.
以"应用广泛的酸、碱、盐"教学为例,从微观层面利用微粒观,帮助学生突破学习的难点,运用微粒观建构概念,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把握物质的通性,合理运用。  相似文献   

5.
丁樱 《化学教育》2016,(17):26-29
"二维图"将元素化合价、组成物质的微粒、物质之间的转化整合在一张图中。教学实践证明,建构元素"二维图"用于高一教学,能很好地衔接了初中与高中的化学主要知识,缓解学时压力,促进学生认知发展,实现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拓展了学生创新思维,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做好了准备。建构元素"二维图"为教学过程中渗透化学观念提供了可行性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6.
从2003年起至今,北京师范大学化学教育研究团队围绕“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主题开展了跨越初中、高中必修、高中选择性必修的模型建构教学探索,涉及原子的构成微粒及空间分布、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以及元素性质等不同子主题。在这些教学探索中,梳理和还原了科学家解决问题的过程,对科学家所做实验进行再现、模拟,依据科学家在基于实验证据建构原子结构模型时的推理论证过程设计并指导学生开展模型建构活动,使学生理解、评价或参与模型建构的过程,促进学生建模能力和科学本质观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物质的分类是高一学生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中贯穿着分类方法。如何根据这部分知识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视角对物质进行分类,促进学生化学学科基本观念如元素观、分类观、转化观等的初步形成,这无疑是极为重要的。本文从“物质的分类”单元教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本单元内容的教学价值,从化学学科本质的角度阐述了对“物质分类”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学科观念建构的单元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8.
"元素观"视角的教学设计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重心从事实性知识的识记转向对更为根本的化学观念及其认识思路与方法的理解。"氮肥的生产和使用"一课以4个环环相扣的"含氮元素的物质之间的转化"探究任务为线索,凸显了基于"元素观"的教学设计,有助于学生在深层次的认知参与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完成知识的建构和化学观念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概述了"实验-性质-原理"三元整合策略的内涵及在高三化学微专题复习中的实施应用。以"弱电解质的电离与电离平衡"为例,以"区别相同浓度的盐酸、醋酸"实验探究活动为驱动任务,结合盐酸、醋酸与镁反应不同时间段的现象,学生根据反应原理预测可能原因,画图分析c(H+)变化,完成强、弱电解质性质的"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引入电离平衡常数的数据分析活动,穿插"原因解释"的答题策略及规范训练、图表阅读、基于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方案等学习任务,为高三微专题复习提出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0.
黄萍  李林  冉鸣 《化学教育》2017,38(1):48-51
阐释了基于信息化微粒观教学工具的定义、化学微粒各种维度的信息化表现方式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表明,在帮助初中学生建立微粒观的过程中,必须依靠学生的生活体验,从化学实验入手,依据微粒存在的不同维度,利用信息工具进行系统的教学设计,方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必修阶段原电池教学内容对促进学生能量观发展的价值,提出理解原电池原理和建构原电池装置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是实现能量观功能化的前提条件。阐述了在原电池新授课阶段,通过优选原电池教学模型,采取学生探究设计原电池,建构原电池认识模型等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观念的建构与功能化。  相似文献   

12.
主要从学生的角度分析基于手持技术环境的“弱电解质的电离”课堂教学实例,提出手持技术可作为课堂探究工具与学习认知工具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及原理。  相似文献   

13.
李鹏鸽  白伟 《化学教育》2012,33(11):49-51
从宏观、微观和符号3种水平上认识和理解化学知识,并建立3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化学学习特有的思维方式。化学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建构化学基本观念为重要目标。本文对"化学式"一节课的教学实录,从"宏-微-符"三结合的角度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14.
何彩霞 《化学教育》2013,34(4):36-39
"化学元素观"是中学化学的核心观念之一。阐述了对初中阶段"化学元素观"的理解,分析了"水的组成"在"化学元素观"认识方面的重要价值。以"水的组成"教学为例,就如何围绕"化学元素观"展开深入学习进行了探讨。要发展学生对"化学元素观"的认识,需要立足学科整体的高度,以"化学元素观"为统领,思考具体知识的教学对物质及其化学变化等学科基本问题的渗透与落实,将化学观念教学具体化。  相似文献   

15.
陆余平  赵拯 《化学教育》2014,35(11):40-41
通过对学生访谈和作业反馈情况来看,学生对电解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存在不同程度的曲解。通过对教材概念的呈现方式、教学过程和学习方式的反思后提出:电解质概念的教学不宜利用导电实验引入,不宜用导电性作为判断依据;相关练习未能澄清概念关键点;电解质概念教学让学生感受到了过多挫败感,而非成就感。最后提出电解质概念教学应强化本质特征,突出电离特性,促进概念理解。  相似文献   

16.
张培成  诸全头 《化学教育》2011,32(7):17-19,24
"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设计主要由5个环节组成,重点是教学流程的创新设计,由5个师生课堂活动构成,这样创新教学设计对实施课堂有效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化学教育》2010,31(Z2):341-347
一直以来元素化合物的单元教学是以知识的系统性和完备性为教学目标的,然而实际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为此本研究提出了基于学科观念建构的元素化合物单元教学设计,目的在于通过观念建构实现知识的结构化和功能化,进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山东科技版《化学1必修》教材中"硫的转化"单元为例,本研究提出以建构"转化观"为核心的单元教学目标,研究了"转化观"有效建构的2个重要标志,即学生能够自主建构以价态和类别为横纵坐标的二维物质转化关系图,能够利用转化关系及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观念的工具化。研究了有效建构"转化观"的教学策略:(1)由整体到局部的策略,即先建构转化关系再利用整体结构指导学生认识重要代表物的性质,实现思维的系统化、有序化和结构化;(2)从自然现象→实验室→工业生产→环境等多角度建构和应用转化关系,以实现知识的工具化;(3)依据各课时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开放程度适当的教学方式,保证教学的实效性。以山东科技版《化学1必修》教材中"材料家族的元素"单元为例,提出了建构"材料观"的单元核心教学目标。具体而言,就是要帮助学生建立从化学的视角认识材料的思路和角度,即认识材料的性能、加工、制备、用途等与物质性质的关系。研究确立了教学的基本思路是:以铝为载体建构基本认识框架,以铝的重要化合物为载体深化认识思路和方法,最后应用该思路和方法认识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相关材料问题。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之上,本研究对单元教学的实效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学科观念及方法建构的元素化合物单元教学设计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明确单元核心基本观念及思想方法→选择与核心观念相匹配的知识载体→合理分配各部分知识载体的功能→合理设计单元中每一课时的教学情境、问题和学生活动→精心设计课时之间的衔接。  相似文献   

18.
詹晓旭  王秋  王丹 《化学教育》2017,38(7):55-59
将化学基本观念界定为2个不同的维度,15项指标,通过自制测试卷,选取大连金普新区某一重点高中高一理科共4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对他们的化学基本观念现状进行了调查,运用SPSS 19.0和Excel 2007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学生的化学基本观念总体水平不高,概念事实类基本观念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不同化学基本观念形成不均衡,元素观、物质转化观等相对较好,而微粒观、守恒观、分类观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9.
徐清明 《化学教育》2013,34(6):30-33
教学目标源于课程标准、评估设计先于教学设计、教学全程指向学生学习结果的“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转向。现以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学为例,对基于课程标准的化学课堂教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微粒作用观的科学学习价值及其科学建构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梁永平 《化学教育》2003,24(6):6-10
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是化学研究的主要特征。从微观的角度科学认识和研究物质及其化学变化是化学学习的基本思维方式。本文在探讨微粒作用观科学学习价值的基础上,提出了微粒作用观建构的3个原则,以丰富的实例阐述了微粒作用观建构的若干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