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曦  李思媛  王元  吴伟娜  陈忠 《无机化学学报》2022,38(10):1993-1998
以4-(二乙氨基)水杨醛与奥肼缩合制备了一例席夫碱类荧光探针1,通过1H NMR、13C NMR和电喷雾电离质谱表征了1的结构。光谱分析实验结果显示,探针1可选择性与Al3+作用,在495 nm处荧光发射峰显著增强。探针对Al3+的检测灵敏度高,检测限低至1.44 μmol·L-1。结合理论计算,证实探针以三齿配位的模式,与Al3+形成1∶1型稳定配合物。此外,该探针还可用于活细胞中Al3+的检测。  相似文献   

2.
Ln2O3、硝酸铁、邻菲罗啉和钛铁试剂(tiron)通过水热法自组装合成了2个异质同晶的3d-4f杂核配合物[Fe(phen)3]2[FeLn(H2O)(tiron)3]·6H2O, 其中, Ln=Ho (1)和Yb (2)。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 晶体属立方晶系, P213空间群。3个tiron4-配体利用酚氧桥联Ln3+和Fe3+形成具有C3对称性的[FeLn(H2O)(tiron)3]6-异双核配位单元, 其中七配位的Ln3+呈现一种畸变的单帽反三棱柱配位构型。配阳离子[Fe(phen)3]3+通过phen-phen之间的π-π相互作用和与配阴离子间的静电引力等作用组装成三维的超分子。在2~300 K温度范围内测试了配合物的变温磁化率, 结果表明, Ln(Ⅲ)-Fe(Ⅲ)之间存在反铁磁性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芳香族π共轭及含氮原子有机连接剂,合成同构铽、铕发光配位聚合物(CPs){[Eu(PLIA)1.5(H2O)2]·H2O}n (1)和{[Tb(PLIA)1.5(H2O)2]·H2O}n (2),其中H2PLIA=5-((吡啶-4-基甲基)氧基)苯-1,3-二甲酸。对合成的配合物进行了结构测定、表征和荧光痕量识别实验研究。2个同构配合物具有理想的三维框架结构,ππ堆积及氢键等弱相互作用增强了其化学稳定性;表征显示配位聚合物12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质、结晶性、热力学稳定性及结构完整性,可作为荧光传感的材料。12对水溶液中的Zr4+、Cr2O72-和Fe3+、HPO42-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度高的荧光识别能力,其检出限分别为0.139 μmol·L-1(1,Zr4+)、0.626 μmol·L-1(1,Cr2O72-)、0.430 μmol·L-1(2,Fe3+)、1.36 μmol·L-1(2,HPO42-)。探究了12作为探针的荧光猝灭机理。更有趣的是,12具有指纹识别性能,其荧光指纹纹路清晰连贯,细节明显,可被清晰观察。  相似文献   

4.
Pr3+掺杂的LaF3纳米微晶/氟氧化物玻璃陶瓷的VUV光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vacuum ultraviolet (VUV) spectroscopic properties of praseodymium (Pr3+, 1at%) doped LaF3 nanocrystals/glass at room temperature and 20 K are reported. Two types of Pr3+ ions, those in LaF3 nanocrystals and those in the glass host, were excited to 4f 5d band by VUV using synchrotron radiation as an excitation source, and emissions of 1S01D2 (336 nm), 1S01I6 (397 nm ) of Pr3+ in the nanocrystals and emissions of 4f 5d3HJ, 3FJ of Pr3+ in the glass appeared at the same time. But unlike in the bulk sample crystals, emission of 3P03HJ, 3FJ as the second step of the quantum splitting (QS) of Pr3+ in the LaF3 nanocrystals was not observed at room temperature, which could be explained that Pr3+ ions in the glass absorbed the energy of 3P03H4 of Pr3+ in the nanocrystals. Two types of excitation spectra monitoring different emissions were also measured, so it could be observed that the lowest energy of 4f 5d band of Pr3+ in the nanocrystals was about 53 500 cm-1 (186 nm) and in the glass about 33 800 cm-1(295 nm), respectively. These emission and excitation spectra were contrasted to those of bulk sample crystals LaF3∶Pr3+.  相似文献   

5.
利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监测在磷酸盐缓冲体系中Cu2+对猪肝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活力的影响, 认为Cu2+与猪肝CuZnSOD存在直接相互作用. 通过荧光光谱方法研究了这种相互作用, 内源荧光的猝灭实验表明Cu2+与CuZnSOD形成1∶1型稳定配合物; 荧光猝灭的动力学分析表明配合物形成过程由两个独立步骤完成: 第一步是双分子快速缔合过程, 形成了结合疏松的配合物, 第二步是单分子慢速过程, 即松散的配合物“异构化”成为结合紧密的配合物. FTIR和CD证实相互作用过程伴随了蛋白分子构象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Cu2+和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作用的光谱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监测在磷酸盐缓冲体系中Cu2+对猪肝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活力的影响, 认为Cu2+与猪肝CuZnSOD存在直接相互作用. 通过荧光光谱方法研究了这种相互作用, 内源荧光的猝灭实验表明Cu2+与CuZnSOD形成1∶1型稳定配合物; 荧光猝灭的动力学分析表明配合物形成过程由两个独立步骤完成: 第一步是双分子快速缔合过程, 形成了结合疏松的配合物, 第二步是单分子慢速过程, 即松散的配合物“异构化”成为结合紧密的配合物. FTIR和CD证实相互作用过程伴随了蛋白分子构象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B3LYP方法, 在6-311G*水平上对AlmN2和AlmN2 (m=1~8)团簇的几何构型、电子结构、振动频率和分子轨道进行了理论研究. 结果表明, AlmN2类团簇的基态结构有两种基本构型, 一种是以N—N键为核心周围与Al原子相配位形成的, 一种是由两个AlnN (n≤m/2)分子碎片通过共用Al原子或Al—Al键相互结合形成的. 对AlnN分子碎片相互结合形成结构的绝热电离能讨论得到, m为偶数的团簇比m为奇数的稳定.  相似文献   

8.
以9-蒽醛为荧光基团,吗啉环和吡唑环为识别基团,合成了一种新型荧光探针1,5-二苯基-3-(10-(吗啉甲基)蒽-2-基)吡唑啉(PMAP),利用1H NMR、13C NMR和单晶衍射表征其结构,通过荧光发射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其离子识别性能。结果表明,探针PMAP对Fe3+、Cu2+具有良好的识别效果,荧光量子产率分别从0.14降到0.05和0.04,溶液颜色从淡黄色变为蓝色。PMAP与Fe3+/Cu2+以1∶1的化学计量比形成配合物,检测限约为1 μmol·L-1。同时,干扰实验表明PMAP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能。在实际样品中的应用表明,PMAP传感器能有效地检测实际水样中的Cu2+和Fe3+。另外,根据Fe3+、Cu2+和H+不同组合时PMAP的量子产率构建了分子水平上的三输入NOR逻辑门电路。  相似文献   

9.
通过溶胶和超临界干燥方法制得了Fe2O3/Al2O3二元气凝胶,其比表面积和孔隙体积分别为246 m2·g-1和1.89 cm3·g-1,并具有较宽的孔径分布。以Fe2O3/Al2O3二元气凝胶作催化剂,通过甲烷催化裂解成功地合成了高质量的单壁纳米碳管。利用FESEM、TEM和HRTEM、Raman光谱等分析手段研究了反应温度对单壁纳米碳管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900 ℃时合成单壁纳米碳管的质量较高,并且合成的炭产物为毡状,该炭产物主要为高质量的单壁纳米碳管。  相似文献   

10.
采用芳香族π共轭及含氮原子有机连接剂,合成同构铽、铕发光配位聚合物(CPs){[Eu (PLIA)1.5(H2O)2]·H2O}n (1)和{[Tb (PLIA)1.5(H2O)2]·H2O}n (2),其中H2PLIA=5-((吡啶-4-基甲基)氧基)苯-1,3-二甲酸。对合成的配合物进行了结构测定、表征和荧光痕量识别实验研究。2个同构配合物具有理想的三维框架结构,ππ堆积及氢键等弱相互作用增强了其化学稳定性;表征显示配位聚合物12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质、结晶性、热力学稳定性及结构完整性,可作为荧光传感的材料。12对水溶液中的Zr4+、Cr2O72-和Fe3+、HPO42-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度高的荧光识别能力,其检出限分别为0.139 μmol·L-1(1,Zr4+)、0.626 μmol·L-1(1,Cr2O72-)、0.430 μmol·L-1(2,Fe3+)、1.36 μmol·L-1(2,HPO42-)。探究了12作为探针的荧光猝灭机理。更有趣的是,12具有指纹识别性能,其荧光指纹纹路清晰连贯,细节明显,可被清晰观察。  相似文献   

11.
成功制备了新型 Zn(Ⅱ)金属有机骨架(MOF)[Zn2(Hdepa)(dya)2]n (1)(H5depa=2,2'',3,4'',5-二苯醚五羧酸,dya=2,2''-二吡啶胺)。单晶 X 射线衍射分析表明 MOF 1 由 2 个 Zn2+离子与 1 个 Hdepa4-离子和 2 个 dya 分子连接组成,通过氢键形成三维骨架。用粉末X射线衍射和IR表征了配合物1的相纯度。值得注意的是,配合物1具有优异的荧光特性和热稳定性,1的高灵敏度和选择性使其能够作为荧光传感器检测苯甲醛(BZH)、四环素(TC)、2,4,6-三硝基苯酚(TNP)、氟啶胺(Flu)、Cr2O72-和Fe3+。此外,通过荧光寿命分析了Fe3+、TC、BZH对MOF 1的荧光的猝灭过程,通过能量转移研究了Fe3+、Cr2O72-、TNP、TC、BZH和Flu的荧光猝灭机理。  相似文献   

12.
利用γ-环糊精(γ-CD)、氢氧化钾、甲醇和水,制备了γ-CD-MOFs,并使用X射线粉末衍射、热重分析和扫描电镜对其结构、稳定性和形貌进行表征。由于γ-CD-MOFs的结构中含有一维孔道,在其孔道中引入黄光发射的罗丹明6G (R6G)染料,获得了荧光复合材料R6G@γ-CD-MOFs,并探索了其对不同金属离子的荧光响应情况。实验结果表明,R6G@γ-CD-MOFs能够从12种金属离子中选择性传感Fe3+离子,在2×10-4~2.0×10-2 mol·L-1范围内其荧光猝灭常数(Ksv)为1.03×104 L·mol-1。  相似文献   

13.
采用微波固相法制备了CaWO4xEu3+,ySm3+,zLi+红色荧光粉。测量样品的XRD图、激发谱、发射谱及发光衰减曲线,研究并分析了Eu3+、Sm3+、Li+的掺杂浓度,对样品微结构、光致发光特性、能量传递及能级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Eu3+、Sm3+、Li+掺杂并未引起合成粉体改变晶相,仍为CaWO4单一四方晶系结构。Eu3+、Sm3+共掺样品中,Sm3+掺杂为3%时,Sm3+对Eu3+的能量传递最有效。Li+掺杂起到了助熔剂和敏化剂的作用,使样品发光更强。在394 nm激发下,与CaWO4:3%Eu3+样品比较,3%Eu3+、3%Sm3+共掺CaWO4及3%Eu3+、3%Sm3+、1%Li+共掺CaWO4样品的发光分别增强2倍及2.4倍。同一激发波长下,单掺Eu3+样品寿命最短,Sm3+、Eu3+共掺样品随Sm3+浓度增加,寿命先减小后增加,且掺杂了Li+的样品比不掺Li+的样品5D0能级寿命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4.
成功制备了新型Zn(Ⅱ)金属有机骨架(MOF)[Zn2(Hdepa)(dya)2]n (1)(H5depa=2,2'',3,4'',5-二苯醚五羧酸,dya=2,2''-二吡啶胺)。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MOF 1由2个Zn2+离子与1个Hdepa4-离子和2个dya分子连接组成,通过氢键形成三维骨架。用粉末X射线衍射和IR表征了配合物1的相纯度。值得注意的是,配合物1具有优异的荧光特性和热稳定性,1的高灵敏度和选择性使其能够作为荧光传感器检测苯甲醛(BZH)、四环素(TC)、2,4,6-三硝基苯酚(TNP)、氟啶胺(Flu)、Cr2O72-和Fe3+。此外,通过荧光寿命分析了Fe3+、TC、BZH对MOF 1的荧光的猝灭过程,通过能量转移研究了Fe3+、Cr2O72-、TNP、TC、BZH和Flu的荧光猝灭机理。  相似文献   

15.
Mn2+对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的性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与Mn2+的配合物,并用荧光光谱、UV-Vis、FTIR、XPS进行了初步表征。说明Mn2+与PNIPAM侧链羰基氧或亚氨基氮原子发生了配位作用。由于Mn2+的发射光谱与PNIPAM激发光谱部分重叠以及Mn2+位于561 nm的发射峰在Mn2+-PNIPAM体系发射光谱中消失,说明发生了较好的F?rster能量传递。因此,在307 nm紫外区荧光强度比PNIPAM增强了314%,使该配合物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效果,而此时少量Mn2+对其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D-苯丙氨酸与Cu(1S0, 3d10)气相反应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伟贤  陈鸿雁  张义平  冯宇  李涛洪  曹槐 《化学学报》2007,65(18):1956-1964
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DFT)方法研究D-苯丙氨酸与一价基态金属阳离子Cu在气相中反应的机理. 在B3LYP/6-31G*水平上, 优化了反应包含的4个反应通道的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和产物的几何构型, 并采用B3LYP/DZVP, B3LYP/[6-311+G**(C,H,O)+Lanl2dz(Cu)], B3LYP/6-311+G**, MP2/6-311+G** 等方法对各驻点进行了单点能计算. 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 获得了其单重态反应势能面的一般轮廓、各驻点几何构型优化参数, 明确了其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7.
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DFT)方法研究了激发态Ti(3d14s2)与丙炔醇(PPA)气相反应的机理. 在B3LYP/DZVP水平上, 优化了反应的两个通道的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和产物的几何构型, 并在MP4/[6-311+G**(C,H,O)+Lanl2dz (Ti)]水平上计算了各驻点的单点能量. 为了确证过渡态的真实性, 在B3LYP/DZVP水平上进行了内禀坐标(IRC)计算和频率分析, 获得了二重态反应势能面, 确定了反应机理. 研究结果表明生成产物为[C3H3O]和Ti—H的通道是主要反应途径.  相似文献   

18.
由8-甲酰基-7-羟基香豆素与碳酰肼经一步缩合反应可制得探针1。研究发现,探针1对Zn2+和F-离子均呈现荧光增强和比率比色的高灵敏和高选择性响应,检出限低至10-8 mol·L-1。通过光谱、ITC、1H NMR滴定及质谱分析,详细地研究了探针与离子形成的配合物性质。在不同的介质中,探针不仅同时表现出对金属阳离子Zn2+和对阴离子F-的识别,而且吸收和发射波长均有显著的差异:1-Zn2+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360 nm,而1-F-配合物为400 nm;1-Zn2+配合物的荧光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为360和454 nm,而1-F-配合物分别为400和475 nm。此外,探针1还能应用于活体PC3细胞中Zn2+的荧光成像。  相似文献   

19.
程伟贤  李涛洪  曹槐     《化学学报》2007,65(1)
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DFT)方法研究了激发态Ti(3d14s2)与丙炔醇(PPA)气相反应的机理. 在B3LYP/DZVP水平上, 优化了反应的两个通道的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和产物的几何构型, 并在MP4/[6-311+G**(C,H,O)+Lanl2dz (Ti)]水平上计算了各驻点的单点能量. 为了确证过渡态的真实性, 在B3LYP/DZVP水平上进行了内禀坐标(IRC)计算和频率分析, 获得了二重态反应势能面, 确定了反应机理. 研究结果表明生成产物为[C3H3O]和Ti—H的通道是主要反应途径.  相似文献   

20.
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2种三维微孔锌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其分子式为[Zn3(DBA)(OH)(1,10-phen)2]n(1)和{[Zn2(HDBA)(4,4''-bipy)1.5]·H2O}n(2)(H5DBA=3,5-二(2'',4''-对羧基苯基)苯甲酸;1,10-phen=1,10-菲咯啉;4,4''-bipy=4,4''-联吡啶)。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为三核锌基金属单元的三维微孔骨架,配合物2为双核锌基的微孔结构。与2相比,配合物1在水中具有较强的发光性能,可作为检测Fe3+、Cr2O72-和丙酮分子的发光传感器,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