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离子吸附型稀土浸出液中共存杂质铝的含量随矿床产地和浸取条件而变化,其浓度有时与稀土属于同一数量级,而铝对稀土的分离纯化过程影响严重。因此,稀土与铝的分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了伯胺N_(1923)萃取分离稀土与铝的性能,结果表明:N_(1923)-煤油-异辛醇有机相可以从离子吸附型稀土浸出液中直接萃取稀土,而铝及其他低价金属离子留在水相;其分离系数可以达到10~5。少量进入有机相的铝继续用(NH_4)_2SO_4溶液反洗(O/A=1∶1),使负载有机相中稀土与铝的比值大大增加,其分离系数随(NH_4)_2SO_4浓度的升高和溶液pH的下降而增大。确定的最佳浓度和pH分别为2%和1。有机相中的稀土经3 mol·L~(-1) NH_4Cl溶液反萃(O/A=2∶1),可以得到浓度大纯度高的稀土溶液;采用c_(Al)/c_(RE)=8.443的含铝稀土浸出液,经萃取、洗涤和反萃,可以得到浓度为4.3~13.34 g·L~(-1)的c_(Al)/c_(RE)=0.0023~0.0027的稀土溶液,稀土回收率大于96%。  相似文献   

2.
本文综述了光声光谱在稀土分析中的应用。全文分为三部分:稀土氧化物粉末样品的光声光谱研究;稀土溶液的光声光谱研究及其测定;稀土溶液液膜光声光谱研究。表明光声光谱分析方法对于稀土元素的光谱精细结构、禁戒跃迁研究及其分析测定是一种重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提出并证明利用协同电子振动光谱能够测定溶液中稀土离子的配体的配位数。实验证明时间分辨的协同电子振动光谱是一种实用的技术 ,它能够用来确定不同配位基团的配体种类和配位数。研究了不同pH值溶液中精氨酸与铽离子的配位 ,直接证明精氨酸中的羧基能够置换出水与铽离子配位并且其配位数随溶液pH值增加而增加。关键词 :稀土 ;配位结构 ;氨基酸 ;协同振动光谱(全文见 :《JournalofRareEarths》 ,2 0 0 0 ,1 8( 1 ) :1 4 )  相似文献   

4.
稀土在镁合金溶液中作用的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本文对多种稀土元素在镁合金溶液中的作用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并讨论了稀土在溶液中的去氧和除氢机制,计算结果表明,稀土与镁溶液中的氧化物夹杂发生交互作用,产生稀土氧化物而除去氧化物夹杂,通过与溶液中的氢发生交互作用,产生稀土氢化物而达到了溶液除氢;但与主要成分为MgCl2的熔剂发生交互作用则降低了溶液中的稀土含量。  相似文献   

5.
电导法测定稀土冠醚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用电导法研究了无水乙腈溶液中稀土高氯酸盐与DB·18-C-6、3,3-二甲基16-C-5(Me_2·16-C-5)、16-C-5的配位反应,以及1:9(V/V)H_2O-CH_3CN体系中稀土高氯酸盐与Me_2·16-C-6的配位行为,计算了1:1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在无水乙腈中稀土与16-C-5的稳定常数大于稀土与Me_2·16-C-5的。加入少量水后,对轻稀土lgK值减小;重稀土则lgK值增大。  相似文献   

6.
《中国稀土学报》2000,18(2):134
由中国稀土学会(CSRE)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国际稀土学术会议将于2001年6月15~20日在中国北京召开。会议内容主要包括以下3个部分:A:稀土新材料和应用:磁性材料和磁学,超磁致伸缩和磁阻材料,磁致冷,磁光材料;高Tc超导体;贮氢材料和电池;发光、荧光和激光材料。B:稀土化学:配位化学和金属有机化学;生物无机化学;固态化学;稀土在农、医等方面的应用;稀土催化材料;电子结构和光谱;分析化学;溶液化学;熔盐化学;物理化学。C:稀土资源和冶金:稀土分离技术,数字模型,萃取机制,加工工艺,在线分析和自动控制;湿法冶金和设备,金属与合金的制备,…  相似文献   

7.
稀土对小麦吸收矿物质和氮素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试验利用硝酸稀土,对全营养培养液,缺钾、缺磷培养液中生长的小麦之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的稀土溶液能促进小麦对钾、磷等元素的吸收、利用及氮素代谢过程;适当浓度的稀土溶液还能促进小麦早分蘖、多分蘖,而高浓度的稀土溶液则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另外,低浓度的稀土溶液,能减轻小麦缺钾、缺磷病症,但不能代替钾、磷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稀土有机化学中,[Cp_2LnCl]_2和[Cp_2LnCl_2LiL_2][Cp为取代或未取代的环戊二烯基,Ln为稀土离子(III),L为Lewis碱]型化合物是重要的中间物。对含锂烷基、芳基或烯丙基稀土化合物的研究也有着重要的意义。这类分子中含有型桥键结构。由于这类化合物难于结晶及其不稳定性,故很难进行系统的研究。 Rossmanith首先发现了NdCl_3-LiCl-THF溶液的存在。李毅用这一溶液很方便地合成了几个轻稀土-锂双金属有机化合物。但是,在稀土配位化学中,对氯化稀土-氯化锂配合物的研究还很少,对LnCl_3LiCl-THF溶液的认识也有待深化。本文合成了组成为(LaCl)DME(μ_2-Cl)_5(μ_3-Cl)(La·DME)Li(THF)_2的新型桥式链状配合物,并测定了晶体结构。这种类型的稀土双金属配合物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武汉大学研制的新型显色剂-对乙酰基偶氮胂,针对江西稀土矿的特点,采用酸浸溶样,草酸掩蔽重稀土及铁、铝等共存元素,双波长法直接测定稀土矿中的轻稀土,而不进行分离,经与碱熔-萃取-偶氮氯膦Ⅲ法和偶氮胂Ⅲ法对照,结果良好。采用回归分析法处理数据,相关系数γ=0.9994。一、实验部分 1.主要仪器及试剂:721型分光光度计;0.1%对乙酰基偶氮肿水溶液;pH2.24盐酸-醋酸钠缓冲液;0.2%草酸溶液;轻稀土标准溶液:10μg/ml,以氧化物计,其中La:  相似文献   

10.
2.1.2 沉淀草酸稀土时草酸的加入量及溶液的酸度条件与稀土的氢氧化物和氟化物相比,草酸稀土沉淀的溶解度相对较大,因此,溶液体积不宜太大和稀土离子的量不宜太少是进行草酸稀土沉淀时的两项基本要求。为使草酸稀土的沉淀尽可能地完全,一般要求  相似文献   

11.
稀土草酸盐的福里埃红外光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稀土草酸盐的红处光谱研究至今还很少,为此我们研究了钷以外的镧系元素和钇的远、中红外光谱,对草酸钕做了简正座标分析,对稀土草酸盐的主要谱带进行了指认。将纯度>99.9%的稀土氧化物溶于硝酸,在热硝酸稀土溶液中加草酸溶液以结晶出稀土草酸盐,晶体经过滤后用稀草酸溶液洗涤三次,在60℃下真空干燥两周。经分析,稀土草酸盐的组成为RE_2(C_2O_4)_3·nH_2O,各稀土元素对应的n值由表1可知。结晶样品分别  相似文献   

12.
镍氢电池负极板中稀土的回收工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探讨了镍氢电池生产中产生的废镍氢电池负极板中稀土的回收工艺。镍钴与稀土的分离,采用无水硫酸钠沉淀稀土的方法。溶液中酸度、温度及无水硫酸钠用量为影响分离效果的主要因素。实验得到最佳值为:酸度1M,浓度为100g极板溶解为1000ml,其中镍含量在55~60g·L-1。无水Na2SO4投加量为理论量的2 9倍。该方法效果较好,能使90%以上的稀土沉淀,而镍、钴则留在溶液中。采用本实验方法回收镍氢电池负极板中的稀土后可进一步分离回收镍、钴、既有利于防止Ni对环境的污染,又能带来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以混合型稀土精矿为研究对象,采用HCl-H2O2溶液浸出氟碳铈矿,达到独居石与氟碳铈矿分离的目的。考察了焙烧温度、盐酸浓度、液固比、双氧水用量、浸出温度、浸出时间等对稀土精矿浸出率的影响规律,并得出最佳浸出工艺条件为:焙烧温度:600℃,焙烧时间:2 h,盐酸浓度:6 mol·L-1,液固比:30∶1,双氧水用量:10 m L,浸出温度:90℃,浸出时间:90 min。通过此实验条件,稀土精矿中氟碳铈矿的浸出率达到了98.69%,使稀土精矿中的氟碳铈矿大部分进入溶液中,达到与独居石分离的目的,为浸出氟碳铈矿的工艺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离子吸附型稀土是世界、尤其是中国的宝贵资源。为实现该类稀土资源的绿色高效开采,人们对离子吸附型稀土的浸取机制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为确定其成矿机制和提取工艺做出了突出贡献。1969~1989年,基于离子型稀土的浸取特征,证明了各种电解质溶液均可浸出稀土,并用简单的离子交换反应和水化理论来说明稀土离子的浸取规律和能力大小,为浸矿剂的选择和提取工艺的提出做出了重大贡献;从1989~2009年,研究重点转移到稀土的吸附、解吸和动力学迁移机制等方面,着力解决堆浸和原地浸矿中的基础问题;从2009~2019年,进一步用双电层理论来重新说明稀土离子浸出的机制,着力于解决环保问题并进一步提高浸取效率,为发展新的浸取体系和工艺指明了方向;本文按照上述三个主要阶段的具体研究成果和贡献进行述评,重点对第三阶段的新进展开展讨论,在此基础上,对离子吸附型稀土浸矿机制的研究方向与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用稀土离子诱导位移和顺磁弛豫时间测定等NMR方法研究了稀土柠檬酸配合物在pH 7.4的溶液中的配位结构。结果表明稀土离子通过3-羟基和3-羧基与柠檬酸配体形成1:2的配合物, 两个端羧基没有参与配位。通过计算稀土离子和柠檬酸配体中各个碳原子间的空间距离的相对比, 建立了稀土离子与柠檬酸配体配位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包头混合稀土精矿络合浸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Al3+或Fe3+与F-能形成稳定的络合离子[AlF6]3-或[FeF6]3-,分别用HCl-AlCl3和HCl-FeCl3溶液络合浸出包头混合稀土精矿中的氟碳铈矿,并对两者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用HCl-AlCl3体系的精矿浸出率和稀土浸出率比用HCl-FeCl3体系的都高30%;在HCl浓度4.0 mol·L-1,Al3+浓度2.0 mol ·L-1,温度85℃,浸出时间120 min,液固比为30:1的条件下,稀土精矿中氟碳铈矿的浸出率达到了97.69%,氟碳铈矿中稀土浸出率达到了92.23%,进而使稀土精矿中的氟碳铈矿基本完全进入溶液中,达到与独居石分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2.3.2 EDTA与稀土离子的螯合物的稳定性根据软硬酸碱的概念,稀土离子属硬酸,EDTA分子中的羧基属硬碱,其所含的氨基属中间碱,因此它们之间可形成稳定或较稳定的螯合物,在螯合反应中,三价稀土离子与EDTA分子中的氧原子和氮原子相键合,生成多个五员环结构。螯合物的组成比都是1∶1。由于在日常分析中都用EDTA的二钠盐(Na2H2Y·2H2O)配制滴定剂溶液,溶解度较酸式的EDTA大,在22℃时,每100 mL水中可溶解11.1 g固体,此溶液的浓度约为0.3 mol·L-1,酸度约为pH4.7。因此,在写反应式时也可用H2Y2-代表EDTA,它与稀土离子的反应式可写作:R…  相似文献   

18.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系列不同原子摩尔比的Eu3+离子掺杂纳米TiO2光催化剂,通过XRD,SEM和UV-V is等测试手段对纳米TiO2晶型、颗粒度大小、形貌以及光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并以甲基兰溶液为目标物,对所制备样品的光催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稀土Eu3+离子的掺杂能有效抑制纳米TiO2的晶型的转变进而减小晶粒尺寸、提高分散度;稀土Eu3+离子的掺杂使TiO2光催化剂紫外-可见吸收有一定的蓝移,并在可见区有一定的吸收峰;稀土Eu3+离子的掺杂有效提高了TiO2光催化剂的活性,并在本实验条件下,当掺杂原子摩尔比为1%、退火温度500℃时,对甲基兰溶液的光催化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了一种用络合吸附色层法从稀土化合物中除去铁、铜、钴、镍和铅等重金属杂质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将稀土化合物的溶液通过由掺和均匀的活性炭和络合剂组成的色层柱时,能从稀土化合物中除去上述杂质,到ppm数量级:Fe<0.57,Cu<0.5,Co<0.2,Ni<1.0,Pb<0.2,从而提供了一个高效率和大容量的提纯稀土化合物的方法。作者研究了各种络合剂的效率、色层柱的最佳工作条件,并提出了色层柱中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20.
邻香兰素对甲苯胺Schiff碱稀土配合物的制备和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前文曾报道了香兰素(3-甲氧基-4-羟基苯甲醛)与对甲基苯胺的Schiff碱稀土配合物。本文讨论邻香兰素(2-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与对甲基苯胺的Schiff碱稀土配合物[LnL_2Cl·2H_2O]Cl_2(Ln:ce,Pr,Nd,Sm,Eu,Gd,Dy;L:Schiff碱)的制备和表征。 1 实验 1.1 配合物的制备 按文献方法,用等摩尔比的邻香兰素与对甲基苯胺在无水乙醇中先制成Schiff碱,然后按摩尔比1:2将稀土氯化物LnCl_3·nH_2O的无水乙醇溶液滴加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