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控制电位电解法在金电极上进行了普鲁士蓝(PB)/壳聚糖(CS)修饰膜的电沉积。在pH2、溶液组成为2.5 mmol/L FeCl3 2.5 mmol/L K3[Fe(CN)6] 0.01%CS 0.01 mol/L HCl和0.1 mol/L KCl的溶液中,于0.4 V(vs.SCE)电沉积300 s,获得性能理想的沉积膜。对修饰膜进行了红外和显微表征,结果表明,PB和CS同时沉积在电极上,且膜结构较纯PB沉积膜粗糙,修饰量大,具有更强的空间结构性。研究了PB/CS/金修饰电极(PB/CS/Au/CME)的电化学行为,该电极在中性(pH7.0~8.0)条件下性能比纯PB修饰膜更稳定,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活性和对H2O2的电催化性能。氧化峰电流与H2O2浓度在1×10-6~5×10-3mol/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为研制基于酶催化反应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
用电化学现场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研究了Fe(CN)63-/4-在金电极表面的氧化还原过程及吸附行为.结果表明,Fe(CN)63-/4-相对于Fe(CN)63-/4-能更强烈地吸附在金电极表面上,并通过配体CN-的N端吸附在电极表面.  相似文献   

3.
宋鸿  阳明福 《化学学报》1993,51(11):1077-1081
本文研究了聚苯并咪唑为修饰膜并交换上Fe(CN)~6^3-的修饰电极的稳定性、适宜酸度条件和电化学行为, 测定了膜中电荷转移扩散系数并用该修饰电极研究了对抗坏血酸的催化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铁氰酸镍膜修饰金电极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层层组装的方法,将Ni^2+和[Fe(CN)6]^3-交替沉积在巯基乙酸功能化的金电极表面.首次成功制备了铁氰酸镍多层膜修饰电极,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该多层膜的电化学行为,实验表明峰电流随膜层数的增加而增加,膜均匀增长.该修饰电极对一价金属离子Na^+,K^+,NH4^+具有选择性响应,尤其对K^+存在准能斯特响应,响应范围0.01~1.0mol/L;而且该电极对抗坏血酸(AA)和S2O3^2-体系的氧化具有良好的电催化作用,线性范围分别为:1.14×10^-4~1.14×10^-3mol/L和5.0×10^-4~3.1×10^-3mol/L.  相似文献   

5.
普鲁士蓝膜修饰极循环伏安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普鲁士蓝(PB)膜修饰电极的循环伏安行为,结果表明,膜中电活性中心间的相经作用导致PB膜电极的伏安行为偏离理想表面波,用有限扩散边模型解释了高电位扫速下膜电极的伏安行为,在含钾离子的电解质溶液中测得PB膜中电荷传输扩散系数为10^-9-10^-11cm^2/s。  相似文献   

6.
薄爱丽  林祥钦 《分析化学》1999,27(4):392-397
报道了普鲁士蓝(PB)膜修饰Pt电极在CdCl_2溶液中进行循环伏安(CV)扫描,衍生为含有部分六氰亚铁酸镉(CdHCF)混合修饰膜的电化学反应,并对其反应机理进行了电化学和现场红外光谱电化学(FTIRs)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这一混合膜中PB和CdHCF两种成分之间的相互影响并不大,两种物质基本上保持了各自为纯物质时的电化学特性.  相似文献   

7.
利用自组装技术首次将含有偶氮苯单体的肽核酸寡聚体(NH2-TNT4,N-PNAs)与DNA的杂交体(N-PNAs/DNA)定在金电极表面。以[Fe(CN)6]^4-/3-氧化还原电对为探针,利用循环伏安法、示差脉冲伏安法和电化学阻抗谱初步研究了N-PNAs修饰的金电极以及与DNA形成的杂交体在紫外光照射前后体系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伴随着紫外光照射时间的增加,氧化还原电流减小,电子在电极表面的传输能力下降,据此可以推断PNAs/DNA杂交体的构象发生了转变,证明可以通过紫外光的照射来调节PNAs/DNA杂交体的结构。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1,2,5-硒二唑并[3,4-b]吡啶(SPb),1,2,5-硒二唑并[3,4-d]嘧啶-7-(5H,6H)酮(SPO),1,2,5.硒二唑并[3,4.d]嘧啶-5,7-(4H,6H)二酮(SPDO)等多氮硒杂环化合物在溶液中及其在金表面的自组装单分子膜的电化学性质。以Fe(CN)6^3-/4-为离子探针,利用CV法观察了Fe(CN)6^3-/4-氧化还原峰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溶液中,电极过程主受吸附控制;自组装膜的电化学信号与其溶液相似,在-600mV左右都有一还原峰,表明该类化合物有相似的组装模式,其中SPO和SPDO在金表面形成了致密的单分子膜,有效地封闭了表面与溶液之间的电子交换和传递。  相似文献   

9.
采用分步电沉积方法,依次将普鲁士蓝膜(PB)和纳米铜(CuNPs)电沉积在玻碳电极(GCE)表面,制备了相应的修饰电极(CuNPs/PB/GCE)。考察了实验条件,并采用循环伏安(CV)法和差分脉冲伏安(DPV)法研究了芦丁在CuNPs/PB/GCE上的电化学行为,求解了相关的电化学参数。最佳条件下,采用DPV法,芦丁的还原峰电流与其浓度在1.0×10-8~1.0×10-4 mol/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其检出限(S/N=3)为2.8×10-9 mol/L。结果表明,电极表面PB和CuNPs的存在有效提高了芦丁的电化学响应。该修饰电极的选择性和重现性好,可以应用于水样中芦丁的检测。  相似文献   

10.
将Na2[Ni(mnt)2](mnt=丁二腈烯二硫醇阴离子)自组装到裸金电极表面,制成mnt-SAM/Au修饰电极,并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该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质。实验结果表明,mnt-SAM膜对[Fe(CN)6]3-/[Fe(CN)6]4-有一定的排斥作用,而对[Co(phen)3]2+/[Co(phen)3]3+有一定吸引作用。研究了抗坏血酸(AA)在自组装膜修饰金电极上的电化学氧化行为,考察了溶液pH、扫描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膜对AA的氧化具有催化作用。在最佳条件下,峰电流与AA的浓度在5.0×10-6~1.3×10-3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87,检测限为1.0×10-6 mol·L-1。  相似文献   

11.
采用循环伏安法制备了普鲁士蓝掺杂铜修饰电极(Cu/PB/GC),利用循环伏安、计时电量和电化学阻抗法研究3-硝基苯酚在该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此修饰电极显著提高了3-硝基苯酚的还原峰电流,电极反应在界面传质为线性扩散控制,扩散系数D为1.64×10~6cm~2/s,传递系数a为0.249,此电极可用来快速检测3-硝基苯酚。  相似文献   

12.
刘彪 《无机化学学报》1990,6(4):413-416
在金属和石墨基底电极上用恒电位沉积法制备出普鲁士蓝(PB)薄膜,研究了影响膜生长的多种因素;观察到PB膜的电化学活性。用红外光谱及电子能谱对膜的化学组成作了分析,结果表明,最初制备的膜为不溶性PB:Fe_4[Fe(CN)_6]_3,在含K~+的电解质溶液中经电化学反应后膜部分转变为可溶性PB:KFeFe(CN)_6,由此确定了PB膜的电化学反应式。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电沉积法制备了普鲁士蓝修饰玻碳电极(PB/GCE),使用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色氨酸(Trp)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特性,并建立了一种电化学检测色氨酸的新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优化实验条件下,色氨酸在8.0×10-6~5.0×10-4mol·L-1浓度范围内与峰电流呈良好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Ip(μA)=5.8954c(μmol·L-1)-32.91,相关系数r=0.9999(n=8),方法检出限(S/N=3)为3.5×10-7mol·L-1。将该修饰电极用于色氨酸样品的测定,结果满意。初步的反应机理探讨表明,色氨酸在普鲁士蓝电极上的反应可能是以两步进行的两电子氧化过程。  相似文献   

14.
膜电阻对自组装膜修饰电极电化学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崔晓莉  江志裕 《电化学》2001,7(3):270-275
应用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技术研究了 16烷基硫醇自组装膜修饰的金电极在Fe(CN) 63 - /Fe(CN) 64 - 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 .无“针孔”缺陷的自组装膜对溶液与基底间的界面电子转移具有强烈的阻碍作用 ,当过电位较大时 ,In(I/ η)对 η1/2 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通过对Au/SAM /Hg模拟体系的电流———电压曲线进行测定 ,得到了自组装膜膜电阻的特征 .指出由于膜电阻的存在 ,自组装膜修饰电极在Fe(CN) 63 - /Fe(CN) 64 - 溶液中的行为实质上反映了膜自身的电阻特征  相似文献   

15.
过渡金属配合物阴离子嵌人聚吡咯膜电极的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化学聚合方法在水溶液中制备出Fe(CN)_6~(4-)嵌入的聚吡咯膜修饰电极, 电极具有稳定的Fe(CN)_6~(4-)/Fe(CN)_6~(3-)电化学响应, 其氧化、还原电位与电解质溶液中H~+浓度有关。借助XPS、IR和ESR方法对聚合物膜结构进行表征, 探讨嵌入物种Fe(CN)_6~(n-)和聚吡咯之间的相互作用, 提出一种可能的轨道相互作用模式。  相似文献   

16.
在抗坏血酸存在下用L-赖氨酸修饰玻碳电极测定多巴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燕生  陈静  许兵  邵会波 《化学通报》2006,69(9):656-660
采用电化学氧化法制备了L-广赖氮酸单分子层修饰玻碳电极,研究了多巴胺(DA)和抗坏血酸(AA)在该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L-广赖氨酸单分子层修饰玻碳电极不仅能改善多巴胺和抗坏血酸的电化学行为,而且能将多巴胺和抗坏血酸二者在裸电极上的完全重叠的单氧化峰分开成为两个完全独立的氧化峰,循环伏安(CV)图上峰间距为507mV,差分脉冲伏安(DPV)图上峰间距为460mV,由此可实现在AA的共存下对样品中的DA进行选择性测定。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普鲁士蓝(PB)膜修饰电极的循环伏安行为,结果表明,膜中电活性中心间的相互作用导致PB膜电极的伏安行为偏离理想表面波.用有限扩散边界模型解释了高电位扫速下膜电极的伏安行为.在含钾离子的电解质溶液中测得PB膜中电荷传输扩散系数为10~(-9)~10~(-11)cm~2/s.  相似文献   

18.
L-半胱氨酸自组装膜修饰金电极的电化学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和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L-半胱氨酸在金电极表面形成自组装膜的机理及其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 L-半胱氨酸分子在金电极表面有特性吸附,而且在等电点pH附近因静电引力和氢键作用形成分子对,从而自组装形成双层膜.该膜电极在0.2 mol•L-1的醋酸缓冲溶液中,于-0.2~0.5 V(vs SCE)间CV扫描出现了一对稳定的氧化还原峰,并对抗坏血酸的氧化有良好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室温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EMIM]PF6)为粘合剂与多壁碳纳米管(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MWCNTs)、石墨粉相混合制备新型碳糊电极,并在该电极表面修饰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制成新型碳糊酶电极(HRP-MWCNTs-CILE)。应用循环伏安法(CV)和计时电流法(it)研究了该修饰电极的直接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该修饰电极在pH 6.0的0.05 mol/L磷酸缓冲溶液中,其循环伏安曲线上出现了1对准可逆的氧化还原峰,为HRP中Fe(Ⅲ)/Fe(Ⅱ)电对的特征峰。该修饰电极对过氧化氢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在最佳条件下,修饰电极对H2O2的测定线性范围为7.0×10-6~3.0×10-3 mol/L,检出限(S/N=3)为2.5×10-6 mol/L。该传感器具有制备简单、成本低廉、响应快等特点,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利用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手段,结合循环伏安法.计时电流法对六氰亚铁铜(CuHCF)膜修饰电极及其在不同水溶液中的离子交换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循环伏安法,在Pt电极上可以牢固地形成CuHCF膜.在氧化还原过程中,不仅是阳离子,阴离子也参与了在CuHCF膜中的传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