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对高中化学第三册(周芬等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1956年7月第三版)书后“硝基化合物的实验”和“蛋白质的实验”两节教材中的几个实验,我有如下意见:(1)硝基苯的制取这个实验教材写道:应将硝化过程“移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进行”,并且要“激烈震荡液体”。按照所述操作,确有很多不便。我是采用学生实验。(因为我觉得硝化反应是环烃的一个特征,所以才作这个决定)首先  相似文献   

2.
化学通报1959年第7期中武汉华中师范学院化学系四年级科研组胱氨酸试制小组所写的“解答胱氨酸生产和分析的问题”一文介绍了关于胱氨酸的分析方法中,我认为有几点是不够妥当的,现将我的看法提出与著者商榷。  相似文献   

3.
高一化学一开始,就讲化学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接着又讲无机物分类。这两部分材料学生在初中化学里已经初步学习过,现在又在高中化学里再次学习,按说他们对这些基本知识应该牢固地掌握了。但恰恰相反,我在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学生对这两部分知识的掌握,往往比后面学到的新的知识还要差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本概念不能切实掌握,或者只是了解、记住,而不能具体运用。例如,我曾以这样一个题目检查学生对原子-分子论的理解:说过氧化氢(H_2O_2)一个分子中,含有—个氢分子(H_2)与一个氧分子(O_2),这句话是否正确?为什么?结果,有百分之百的学生对前一问能正确答出,但对后一问“为什么”?就有70%的学  相似文献   

4.
本刊1957年3月号“介绍几个简单的化学实验”一文中,电解食鉴溶液的装置我认为是很好的,可以把氢、氢的性质,和氢氧化钠的制法综合作完;同时作起来非常简单,有说服力,是应该推广的一个装置。但是我认为还有一些的缺点,提出来希望批评和指教。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个制糖工作者来说,我一向是喜欢阅读与制糖有关——尤其是糖液脱色的文章的。看了1960年第1期化学通报上所登载的“兽骨的综合利用”一文后,很感到兴趣。我认为文中的大部分都是正确的、真实的、但也有些地方很值得提出来供大家再加讨论一番。例如:  相似文献   

6.
(一) 自从”关於相规的推导法的一点补充意见”一文在本年化学通报1月号发表后,我们非常高兴地读到了华保定同志所提的,关於“体系中任一组分在体系的各相中是否都存在”这一问题的讨论意见。华同志的意见实际上接触到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即是否足够注意“热力学理论的宏观性质”的问题。因此,先把这一问题提出来谈一谈,我想一定会有许多同志感觉兴趣的。我们知道相规是热力学的一部分,而热力学是一种宏观理论。在热力学中所用的描写物态的变数和函数都是宏观量。从分子运动论看来,也就是从微观方面看来,这些宏观量都是平均数,都是统计  相似文献   

7.
中学化学大纲(修订草案)明确指出,复习对于知识的巩固和系统化是非常重要的,大纲规定在高中最后一年有16个课时的复习时间,这不仅指出了总复习的重要性,同时也说明了总复习乃是教学计划组成部分之一,并非可有可无的。因此,必须有计划地、认真地做好这一工作。根据过去经验愿提出个人对进行总复习的几点意见: (一)总复习的目的与任务高中最后一年的总复习,其目的任务虽与单元复习或学期复习有相同之处,但更有其突出的特点,我认为总复习的目的与任务主要是: (1)使学生所获得的知识进一步得到巩固和系统化。学生学习教材是按章节进行,比较分散,不易掌握,通过总复习就能把前后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  相似文献   

8.
我对通报1955年3月号罗振泉同志“使用启普气体发生器的一点体会”一文,有如下的补充意见。虽然将碎玻片填至A球的底处,然而小碎粒仍有可能从碎玻片空隙中落进B中,因此,我在实验中是用破球胆(因它不受酸碱的腐蚀)将其制成(如图)橡皮片二块。小孔相间地叠起来,放进A容器底球形漏斗管中。这样,就可以完全防止碎粒落入B中;因而在不使用时就不至缓慢地生成气体。  相似文献   

9.
在本刊1955年4月号,王序先生所写:“高中有机化学教材分析”一文,内容很丰富,完全可以作为高中有机化学教学的指导,关於石油一节,我同意王先生对教材这样的分析,但是我有这些补充意见,希望王先生和其他同志指教。 (1)在介绍石油的来源一段时,应该谈一下天然石油的元素组成,天然石油中除了碳氢化合物以外,尚有含氧、含硫及含氯化合物。正由於这些化合物的存在,对石油的品质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含硫、含氧化合物为甚,能使石油产品生胶质和腐蚀机械。在讲到石油产品精炼时,就可以结合上面所谈的说明精炼的目的。为了除去石油产品中的有机酸、胶质(含氧化合物)和硫化氢、硫醇等(含硫化合物),这样使教材内容前后相互呼应,同学也易於明瞭和掌握。  相似文献   

10.
我是“化学通报”和”化学世界”的积极读者,我热爱这些杂志,爱其中的每一篇文章,因为它们能在工作中给我以很大的帮助和启发,每当由邮局投递员同志把新的杂志交到我的手里,总要从头到尾细细的读每一篇文章。因为都能使我获益。但在这出版物中著文、译文像雨后春笋一样涌现的今  相似文献   

11.
新编高中化学课本比东北版课本增加了复习初中教材并加以补充的第一和第二章,使能与初中课本紧凑地衔接起来,这是适合实际需要的。不过,其中关於化学方程式写法,和根据方程式的计算步骤,我认为还有几点修改的意见,需要提出来和教师同志们共同商讨:  相似文献   

12.
本刊1957年4月号,徐正英同志翻译的“天然水硬度的测定方法”一文。无疑地,这对于培养学生对于硬度的了解是有好处的。但我对这篇文章有以下一些意见。(1)作者提出仅用碳酸钠以沉淀水中钙镁是不恰当的。我们知道,碳酸钙在25℃时,溶解度为0.013克/升,而碳酸镁为0.43克/升,两者相差43倍(见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学教研组译“定性分析”第三册,715页)。所以仅采用碳酸钠以同时沉淀钙镁,由于碳酸镁的溶解度所引起的误差是不可忽略的。由于这个缘故,所以实际测定水中硬度时,若采用“苏打试剂法”,系  相似文献   

13.
络合滴定法具有多方面的优点,十多年来已迅速发展成为分析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学派。近年来国内分析化学界也正在广泛推广,这在达到化学分析的多快好省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虽然国内化学家在这方面也提出过不少的研究成果,但多数的资料还是从国外的文献上翻译过来的,在术语的翻译上存在着相当混乱的现象,给推广工作带来不便,尤其是对不熟悉外文的工作者。因此我认为一方面有必要对过去的混乱作些说明以缩小它的影响;另方面吁请这方面的工作者在今后的工作中尽量统一用语以免混乱的继续。混乱现象较严重的是在这一方法本身的命名以及主要的滴定剂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和指示剂铬黑 T 方  相似文献   

14.
在本刊1955年4月号发表了刘泉祥同志“关於高中有机化学教学中的一些问题的讨论”及明同志对该文的商讨两篇文章。现在我发表我个人对这一问题的意见: 第一,关於结构学说在那里引出的问题,我同意明同志的意见,我也认为在绪论中引入是合适的,理由我不再重复。根据苏联1953年里夫琴科(В.В.Левченко)、伊凡楚娃(М.А.Иванцова)、苏鲁维也夫(Н.Г.Соловъев)和费力德(В.В.Фелъдт)等人合著的中学8—10年级化学课本在讲有机化学的一章时,也是把结构学说放在绪论中讲的,而且是在讲了同分异构现象以后,才讲结构学说的,现在把原书编排的次序译在下面:  相似文献   

15.
读了化学通报1957年3月号罗福新同志所写的“酒精灯为什么会破”一文后,我有几点补充说明。提出来供同志们指正。1.酒精灯内的灯芯,要正确装好,并应剪齐。尤其是棉花搓成的灯芯,因为较硬,所以更应注意。因为灯芯过高,或过大时,盖上灯盖时容易挤压。这样再点燃倾斜的灯芯。容易使灯口部受热不均,而易破裂。  相似文献   

16.
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草案)的公布,标志着我国的化学教学,从基础上开始走向计划化的道路,是极为值得欢喜的一件大事情。因为这份大纲和我所担任的一年制理化专修科的“初中化学教材教法”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我对它曾仔细地研读了好几遍。这价材料,我把它油印了发给每个学生一份,作为补充材料;对于说明部分,还着重加以进解,以期学生们和我自己,都对它有深切的体会。五月中旬,我院举行建校后第一届大规模教学  相似文献   

17.
本年3月号化学通报上看到“稻草造纸实验”一文,总的讲这一实验是好的,尤其在设备极其简单的情况下来进行这样的实验确实是值得介绍的。这篇文章着重的说明了稻草造纸的实验方法,作为中学化学课外活动,当然很有意思;如果学生们将去参观纸厂,就更能帮助学生了解生产过程,使参观的效果得到提高。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在没有工厂实习前,做这样的实验也是有意义的。但该文也有一些缺点,例如,实验过程中每一个操作所代替的工业生产部分的比较没有更具体的说明;如果能有一简单的生产流程图表和实验的程序,就可以使学生更容易了解实验中每一个操作的目的。我没有教学经验,因此可能所提意见是有问题的,仅供参考。下面是稻草造纸实验一文中有关造纸技术  相似文献   

18.
我于1955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大学以来,已受到近二年的高等教育,学习上出现的一些困难,自然原因很多,但有些困难也是与中学学习中的缺点分不开的,下面简单谈一下化学实验方面的问题。大学化学实验第一次是领取仪器,仪器单上印着各种仪器名称,很多同学都认不得。如看见了分液漏斗和乳钵却叫不出它们的名字,分不清烧瓶,圆底烧瓶,蒸馏烧瓶。至于各种仪器的规格就更不知道了。第二次实验为基本操作,很少有人作出合乎要求的滴管,弯的玻璃管也粗细不均。试管拿法,加热,移液方法以及实验姿式都各式各样,还得由教师一个个地纠正。装置较复杂的实验,所用时间比实际操作的时间还长,往往由于装置技术不佳而发生漏气等现象,得不出很好的实验结果。上述的情况不只是两三个人,而是大多数同学存  相似文献   

19.
化学通报自1955年1月号起,连续发表了高中化学“烃”以及其他有机化合物的教学法。编者说:“目前还有一部分地区的读者需要介绍一些教学法方面的经验”。我想这不仅是部分地区的读者需要,它对各地区的许多读者、特刖是刚刚走上教学岗位上的化学教师们更是需要的;它能帮助读者进行了课时的分配,指示了教材的重点,提出了政治思想教育的贯彻;这说明它具备着很多优点,但也存在着某些不足的地方;愿意提出来,供今后编写教学法的同志们参考。不正确的地方,希望予以指正。  相似文献   

20.
对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教学问题,笔者在前年曾发表了一些意见。读了列文和徐光宪先生的二文,更感到兴趣。因之也想再发表一些粗浅的补充意见。首先,为什么学生对热力学第二定律会感到困难呢?我觉得主要是因为对第二定律解决什么问题,和熵这一概念如何能解决这些问题,没有很突出而明晰地明确起来。因之觉得熵达一概念很神密,而感到困难。如果将这些问题搞清楚,可能对第二定律的了解和应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