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测制了xCH~3CN+(1-x)H~2O的液液、固液平衡相图, 此系液液分层的简单低共熔混合物类相图。低共熔点温度为227.44K, 组成x=0.955。最高临界溶解温度为271.0K, 临界组成x=0.35, 临界指数n=2.64。两液相与冰的平衡温度为263.07K。计算出体系在263.07K的过量Gibbs自由能G~m^E, 液液分层时G~m^E的最大值为1174J·mol^-^1。  相似文献   

2.
二氧化碳-水混合体系的相平衡和汽-液-液三相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东  刘建岷  杨传 《化学学报》2009,67(23):2662-2668
在微扰链统计缔合流体理论(PC-SAFT)的基础上建立了适用于二氧化碳-水体系相行为研究的状态方程, 以汽-液平衡和液-液平衡实验数据关联体系的交叉作用参数, 关联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 预测了二氧化碳-水体系存在汽-液-液三相平衡的温度和压力区间, 确定了三相点的汽-液-液三相密度及其与温度和压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糠醛水溶液的液-液萃取分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糠醛是重要的化工溶剂和中间体,传统生产过程流程复杂[1],能耗高。近年已提出用不同溶剂萃取分离糠醛和水[2]。本文在前文基础上[3]选择醋酸丁酯为萃取剂测定糖醛-水-醋酸丁酯体系的LLE数据,由二组二元体系和三元体系液液平衡数据确定UNIQUAC模型中三对模型参数,并采用UNIQUAC模型模拟计算糖醛水溶液萃取分离结果,以便为错流和逆流萃取试验提供依据。1 实验部分糠醛水溶液和醋酸丁酯加入液液平衡釜[4],磁力搅拌器搅拌30分钟,待温度稳定后,静置40分钟,取上相和下相分析。平衡釜采用CS501型超级恒温水浴控温,平衡结果由SP-6800…  相似文献   

4.
含盐体系汽液平衡的测定方法和测定仪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含盐体系汽液平衡测定的特点及常用测定仪器和方法中的问题,改制了具有沸点仪和双循环平衡釜双重功能CS-Ⅱ型VLE测定仪,并以拟表态法测定了含盐体系汽液平衡的泡点线和平衡液相恒盐浓度下的露点线,新测定仪能避免用双循环仪器时极易出现的流动不稳定性和爆沸现象,成功地测定了氯化钙平衡液相浓度为5%的CaCl2-丙酮(1)-甲醇(2)体系的汽液平衡数据。  相似文献   

5.
用浊点法与折光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水-异丁醇-环己烷三元系(体系Ⅰ)30℃下的液-液平衡相图。用色谱分析方法测定了水-若干低碳醇(体系Ⅱ)及水-低碳醇-环己烷(体系Ⅲ)的液-液平衡关系。用UNIQUAC模型预测,实测值与计算值平均偏差对体系Ⅰ为0.49%(mol,下同),对体系Ⅱ为O.71%。体系Ⅲ为1.07%。  相似文献   

6.
含盐混合溶剂气液平衡的线性关系刘文彬,王键吉,王彩兰,卢锦梭(河南师范大学化学系新乡453002)1 引言纯物质的气液平衡规律早已被Clausius-Clapeyron方程所描述;两组分气液平衡的T-p-x关系也可从热力学理论导出。当少量的非挥发性溶...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胶体颗粒在油水界面上的吸附行为及其应用。胶体颗粒在界面上的吸附行为主要受颗粒大小、相互作用力、电性质及润湿性质等因素的影响。本文第一部分主要从作用力出发阐述了胶体颗粒在液-液吸附过程中各种影响因素的理论研究进展;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胶体颗粒在液-液界面上的吸附能够在界面组装、乳液和具有特殊功能的新材料制备等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间质液是疾病诊断生物标志物的重要来源。微针阵列作为一种微创技术进入皮下间质液可以避免接触血管和神经,使用时疼痛感较小,易被患者接受,在多种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使用微针阵列检测间质液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多信息,研发制备简单、稳定性强和功能多样的微针阵列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间质液中生物标志物检测对人体健康监测的重要意义,总结了用于间质液检测的微针阵列的分类以及微针阵列制备所使用材料,着重介绍了微针阵列在间质液中采样与检测应用,讨论了微针阵列在间质液检测中的发展前景以及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部分互溶的液一液三组分新体系——乙酸正丁酯-乙醇-水的平衡相图实验方法、绘制及此实验体系在实验教学中的实验效果。可以利用该实验向学生渗透绿色化学的理念。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胶体颗粒在油水界面上的吸附行为及其应用.胶体颗粒在界面上的吸附行为主要受颗粒大小、相互作用力、电性质及润湿性质等因素的影响.本文第一部分主要从作用力出发阐述了胶体颗粒在液-液吸附过程中各种影响因素的理论研究进展;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胶体颗粒在液-液界面上的吸附能够在界面组装、乳液和具有特殊功能的新材料制备等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液/液界面电分析化学近年来的进展进行了综述,特别是结合我们自己的工作,对探讨液/液界面微观结构和构筑新型液/液界面方面的进展进行了重点介绍。目前通过理论模拟和各种实验技术的应用,液/液界面微观结构已初具轮廓;可供选择的有机相也得到了一定的拓展。这些进展为该领域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并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2.
回瑞华  侯冬岩 《分析化学》1995,23(3):328-331
对配电变压器中的阿斯卡雷尔绝缘液成分进行了分析和鉴定。用GC/MS法从阿斯卡雷尔绝缘液中分离并确定了35种有机污染物;用峰面积归一化法,通过HP-59970C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数得出各有机污染物在阿斯卡雷尔绝缘液中的百分含量。  相似文献   

13.
苯—正庚烷—乙醇三元体系加压汽液平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双循环武加压汽液平衡装置测定了苯-正庚烷-乙醇三元体系在101.3、302.5、506.8、709.3、810.6 kPa下的汽液平衡数据。根据有关二元体系在对应压力下的汽液平衡数据所求得的能量配偶参数,对该体系的汽液平衡进行了预测,计算值与实验值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14.
从实验装置、实验体系、溶液配制、数据测量等方面针对经典的物理化学实验(二元液系气液平衡相图)进行了综合性探索。减少了实验试剂消耗,缩短了实验时间,改善了实验的操作性和重现性,同时消除了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隐患。经过多年工科专业学生实验教学实践表明,这些改进措施提升了学生的低碳环保理念,改善了实验的过程体验,强化了经典实验的创新效果。在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气液相平衡基础理论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应用创新思维,获得了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分散液液微萃取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散液液微萃取是一种基于传统液液萃取的新型样品前处理技术。该文以分散液液微萃取技术中萃取剂的筛选为出发点,综述了低密度萃取剂、辅助萃取剂、反萃取剂和离子液体等低毒性萃取剂在该技术中的应用,以及应用自制装置、溶剂去乳化、悬浮萃取剂固化,辅助萃取,反萃取和离子液体-分散液液微萃取等萃取模式;并简要评述了该技术与液液萃取、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分散固相萃取、基质固相分散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超声辅助萃取等其他样品前处理技术的联用特性。  相似文献   

16.
三相电极法作为研究液/液界面离子转移的一种新方法,具有简单、快速、经济的特点。文章回顾了液/液界面离子转移的发展历史,介绍了三相电极法的实验原理,并对其在电化学中的研究进展和应用进行了评述,引用文献48篇。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流动汽液平衡釜测定了戊酮-3-正丙醇丁酮-戊醇-1-两个体系三个温度下的等温液平衡数据,三个温度下的数据均通过热力学一致性检验,并用Wilson方程和UNI-QUAC方程对数据进行了关联,平均汽相偏差小于0.01,精度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8.
根据联通管原理,作者设计了一套固液,液液连续萃取装置(图1)。可封闭,可开放;可热萃,亦可冷萃,还可用磁力搅拌器搅拌。装置说明:图1的装置由两个三颈瓶A、B组成。“1”、“2”为温度计,若不需控温可改为磨口塞。“3”为冷凝管。“4”为带三通活塞的联通管。在固液萃取及萃取剂比重大的液液  相似文献   

19.
柳萍  周定 《分析试验室》1996,15(4):73-75
本文建立了流动注射二甲酚橙光度法测定镀锌纯化液中Zn ̄2+的自动分析方法。利用区域采样技术和调整管路参数自动完成对样品的上千倍稀释,确定了最佳分析条件并研究了干扰离子的影响及消除办法。所建方法仪器简单,分析速度为84次/小时,变异系数(Zn ̄2+16.0g/L,n=20)为1.O%,用于实际钝化液分析,相对误差小于±10%。  相似文献   

20.
利用溴化1-丁基-3-甲基咪唑离子液体/碳酸钠溶液双水相体系,实现了多相层流液液萃取.以具有较高折射率的离子液体为液芯,较低折射率的盐溶液为包层,实现了液液波导吸光度检测.据此建立了一种液液萃取与液液波导检测集成化的微流控分析系统.该系统对甲酚红试样的萃取率在93%以上,对甲酚红试样检测的线性范围为0.01~0.40 mg/m L,相对标准偏差为3.4%(n=11),检出限为3.8μg/m L(3σ).该系统将萃取分离与液液波导长光程吸光度检测集成在一起,为拓展吸光度检测在微流控系统中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