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用恒界面池法研究了伯胺N1923和三苯基氧化膦(TPPO)二元萃取剂体系从盐酸介质中萃取AuCl_4~-的动力学,提出了界面化学反应控制机理。认为在界面区域内同时进行着N1923、TPPO以及二者的缔合物萃取AuCl_4~-的三个平行反应,三者的共同作用使Au(Ⅲ)向有机相的传质较N1923或TPPO的一元萃取剂体系明显加速。文中对这种动力学加速现象和动力学协同效应以及它们与热力学协同萃取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伯胺N1923和三苯基氧化膦(TPPO)两个一元萃取剂体系从盐酸介质中萃取AuCl_4~-的动力学.认为两体系的萃取速率均受界面化学反应控制;得到298K时两体系萃取反应的速率常数;计算出萃取反应的活化能.  相似文献   

3.
伯胺N1923(以下简称RNH_2)是分离钍和稀土的有效萃取剂。N1923对铁(Ⅲ)和稀土(Ⅲ)萃取热力学的研究表明,在硫酸体系中加入PO_4~(3-),可使稀土(Ⅲ)和铁(Ⅲ)的分离系数增大,本文研究了N1923从硫酸介质中萃取稀土(Ⅲ)和铁(Ⅲ)的动力学性质,以推动N1923在稀土工业中的应用。 N1923由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提供,伯胺含量>99%,用等当量浓度的硫酸平衡得到实验  相似文献   

4.
伯胺N1923萃取铁的囊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研究伯胺N1923萃取铁(Ⅲ)的平衡,提出了萃取体系中“囊效应”的概念,并用红外光谱和电镜等分析方法加以佐证.当萃取剂伯胺N1923的浓度达到一定值后,在有机相中形成了球状的胶囊(或反向胶团).其萃取过程中既有离子缔合萃取,又有胶束增溶作用,大大提高了伯胺N1923萃取铁的分配比,呈现出“囊效应”特征.  相似文献   

5.
伯胺N1923萃取钯(Ⅱ)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伯胺萃取钯(Ⅱ)的动力学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用恒界面池搅拌法考察了N1923-正辛烷溶液从氯化物介质中萃取Pd(Ⅱ)时,诸因素的影响,用离子选择电极连续检测萃取过程中水相Pd(Ⅱ)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实验试剂 N1923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实验厂生产,经减压蒸馏,收集175-205℃/5-10Torr馏分,电位滴定法分析,每克N1923含3.535mmol伯胺,即平均分子量为283,含量>99.7%。0.200mol·dm~-3N1923的正辛烷溶液  相似文献   

6.
伯胺N1923萃取硫氰酸钴(Ⅱ)的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N1923是国产仲碳伯胺萃取剂,已见其对贵金属的萃取理论研究。我们曾考察过它对硫氰酸钴的萃取平衡及该体系的萃合物组成,本文报道用生长液滴法对N1923萃取硫氰酸钴的动力学研究结果。 1 实验 1.1 主要试剂 萃取剂为伯胺N1923(中科院上海有机所实验厂,6.66×10~2Pa、175~205℃下减压蒸镏提纯),其煤油溶液的浓度用标准酸滴定。萃取实验前用HSCN将  相似文献   

7.
β羟肟萃取钯(Ⅱ)取代反应中的动力学催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β羟肟、硫醚等在盐酸介质中萃取钯(Ⅱ)的配位取代反应具有较高的选择性,有实用意义。Cleare等曾提出加入胺类化合物以加快β羟肟萃钯的速度。本文在研究β羟肟萃钯(Ⅱ)机理的基础上考察了加入伯胺后2-羟基-4-(1-甲基庚氧基)二苯甲酮肟(HL)萃取钯(Ⅱ)的热力学和动力学行为以及界面特性,试图阐明伯胺对该取代反应的加速机理。试验所用伯胺N1923(Am)为混合支链伯胺,上海有机所实验厂生产。水相中伯胺含量用溴酚兰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它实验方法参见[3]。  相似文献   

8.
不同稀释剂中HDEHP的界面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滴体积法研究了HDEHP在不同稀释剂-0.05mol.dm^-^3(N2, Na2)SO4(pH=2.40)体系中的界面性质, 认为吸附于液-液界面的是单体HDEHP分子, 得到了各体系中HDEHP的Cmin, Tmax, Ai以及△Gad等界面吸附参数。HDEHP在不同稀释剂体系中的界面活性顺序为: 脂肪烃>芳香烃>氯仿>甲基异丁基酮, 这种变化主要是在体相中和界面上稀释剂与萃取剂、界面上的萃取剂及稀释剂与界面层水之间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时讨论了HDEHP在不同稀释剂中的萃取动力学机理。  相似文献   

9.
磷酸体系中微量稀土元素萃取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新型恒界面池法进行了磷酸体系中用P204萃取La(Ⅲ),Sm(Ⅲ)和Y(Ⅲ)的动力学研究,考察了搅拌速度、温度、比界面积、磷酸浓度及萃取剂浓度等因素对萃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酸体系中用P204萃取La(Ⅲ),Sm(Ⅲ)和Y(Ⅲ)的表观活化能E_a分别为27.0,22.2和21.1 kJ·mol~(-1),在体相P204浓度大于在液一液界面饱和吸附时的最低浓度C_(min)时,其在界面已达到吸附饱和,反应的主通道由界面变为体相,在该体系下P204萃取La(Ⅲ),Sm(Ⅲ)和Y(Ⅲ)反应为体相化学反应和扩散反应混合控制.  相似文献   

10.
伯胺N1923萃取钯(II)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报导了用恒界面池搅拌考察N1923-正辛烷溶液从氯化物介质中萃取Pd(II)时诸因素的影响.并用离子选择电极连续检测萃取过程中水相Pd(II)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本文合成了4种新型不对称酰胺荚醚萃取剂:N,N′-二甲基-N,N′-二苯基-3-氧戊二酰胺(DMDPhDGA)、N,N′-二甲基-N,N′-二己基-3-氧戊二酰胺(DMDHDGA)、N,N′-二甲基-N,N′-二辛基-3-氧戊二酰胺(DMDODGA)、N,N′-二甲基-N,N′-二癸基-3-氧戊二酰胺(DMDDDGA)。以氯仿为稀释剂,研究了N,N,N′,N′-四丁基-3-氧戊二酰胺(TBDGA)及上述4种萃取剂从硝酸体系中萃取Gd(Ⅲ)的反应机理,得出萃取能力顺序为:DMDHDGA>DMDDDGA>DMDODGA>DMDPhDGA>TBDGA。考察了水相酸度和萃取剂浓度对萃取分配比的影响,得出萃合物中有3个萃取剂分子同时参与配位;并结合红外光谱解释了萃取剂结构与萃取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通过恒界面池研究了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萃取苯基琥珀酸对映体(PSA)动力学.采用伴随化学反应的萃取理论获得萃取动力学.实验分别考察了搅拌速率、界面面积、对映体浓度和萃取剂浓度等条件对PSA对映体萃取动力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HP-β-CD萃取PSA对映体的反应为快反应;对对映体反应是一级反应,对萃取剂反应是二级反应;R-PSA,S-PSA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3.4×10-2m6mol-2s-1,9.96×103m6mol-2s-1.这些数据对萃取过程的设计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伯胺N1923萃取柠檬酸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以伯醇A1416作有机相调节剂(15%,V/V),对照考察了N1923-煤油-A1416(15%,V/V)溶液对HCI、HNO_3和HClO_4的萃取,发现在相同条件下N1923萃取酸的顺序为HCl(?)HNO_3(?)HClO_4>H_3A.讨论了用盐酸反萃取含H_3A有机相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伯胺N1923、三苯基氧化膦的界面吸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5±1℃下考察了N_(1923)(或TPHPO)-CHCl_3/HCl(或HCl-AuCl_4)和N_(1923)-TPhPO-CHCl_3/HCl(或HCl-AuCl_4~-)等6个体系的界面吸附特性,得到了各体系C_(min)、Γ_∞、A_1等界面吸附特性参数。结果表明,N_(1923)的界面活性明显强于TPhPO.当N_(1923)-TPhPO共存时的Γ_∞值较之N_(1923)或TPhPO单独存在时均有增加,可用于解释萃取动力学行为。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铕(铽)和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吡唑酮[5](HPMBP)与三苯基氧化膦(TPPO)的协萃体系。结果表明,络合物的组成比为RE:PMBP:TPPO为1:3:1;协萃常数logK_(ex.syn)为-2.99(Eu~(3+))、-2.49(Tb~(3+))。本体系可用于选择萃取与富集稀土元素离子,但铕(铽)三元络合物系非荧光性物质。  相似文献   

16.
SDS和TOPO对HEHEHP萃取Fe(Ⅲ)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搬运98±1K下用高速搅拌池法考察了2-乙基已基膦酸单2-乙基已基酯(HEHEHP)-正辛烷溶液从0.100mol.dm^-^3硝酸盐水相中萃取Fe(Ⅲ)的动力学. 为了分析萃取动力学机理,确定速度控制步骤在萃取体系中的准确部位,测定了HEHEHP. 三辛基氧化膦(TOPO)和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在正辛烷-0.100mol.dm^-^3硝酸盐体系界面上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体系中TOPO的存在使HEHEHP萃取Fe(Ⅲ)速率的影响, 首次作了定量处理.证实了HEHEHP萃取Fe(Ⅲ)动力学过程的界面特征.  相似文献   

17.
磷酸三丁酯与三烷基胺类萃取剂对锌离子的协同萃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琼  吴杰  李婷婷  周伟红 《分析化学》2008,36(5):619-622
研究了磷酸三丁酯(TBP,B)和三烷基胺萃取剂(N235,R3N,R=C8~C10)在HCl介质中对Zn2 的萃取,该混合体系对Zn2 存在明显的协同效应,协萃系数为12.34。用斜率法和恒摩尔法探讨了萃取机理,确定了萃合物的组成为(R3N)1.5.ZnCl2.B,协萃反应方程式:ZnCl2(a) 1.5R3N(o) B(o)(R3N)1.5.ZnCl2.B(0)。计算了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和热力学函数ΔH、ΔG和ΔS,证明反应为放热过程。比较了TBP-N235的混合体系萃取Zn2 和Cd2 的性能,并考察了TBP与另一种胺类萃取剂N,N′-二(1-甲庚基)乙酰胺(N503)的混合体系对Zn2 和Cd2 的萃取。结果表明:TBP-N235的混合体系对Cd2 没有明显的协同效应;TBP-N503的混合体系对Zn2 和Cd2 协同效应都不明显。计算了TBP-N235的混合体系对Zn2 和Cd2 的分离系数,证明此体系可以从富镉溶液中分离锌。  相似文献   

18.
有关协同萃取的研究已十分广泛,但文献报道的大多是有关螯合(或酸性磷)-中性萃取剂组成的协萃体系,关于螯合-螯合萃取剂对金属离子的协萃研究报道甚少。Newman[1],Sekine[2.3]以及Sudersanan等[4-6]曾研究过β-二酮类萃取剂之间的协同萃取,但这类体系的协萃机理和规律性尚有待探讨。本文研究了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5-吡唑啉酮-(PMBP)与噻吩甲酰三氟丙酮(TTA)及PMBP与1-苯基-3-甲基-4-三氟乙酰-5-吡唑啉酮-(PMTFP)两种协萃体系从硝酸介质中对铀(VI)的萃取,这两种协萃体系文献中均未见报道.采用斜率法测求协萃配合物组成,计算了它们的干衡常数,并对协萃反应机理和规律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闫宇飞  陈继  李凯  邹丹  李德谦 《应用化学》2022,39(2):307-314
铈(Ce)在轻稀土矿物中常与诸如F等多种其它元素伴生,针对矿物处理过程中得到的同时含有Ce(Ⅳ)和F-等多组分复杂体系硫酸浸出液,从铈氟综合回收并丰富理论依据的角度出发,对伯胺N1923在含氟硫酸介质中Ce(Ⅳ)的萃取及反萃过程进行了研究.考察了酸度、萃取剂浓度、盐析剂浓度及温度对萃取过程的影响,采用斜率法初步讨论了反...  相似文献   

20.
在(30±0.5)℃下,用层流恒界面池研究了铒在HBTMPTP-正庚烷-0.2mol/L(H,Na)Ac萃取体系中的传质动力学.测定了该体系的界面张力,考察了水相酸度、萃取剂浓度、氯离子浓度、温度和比界面对萃取速率的影响.实验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萃取过程属于扩散控制过程.Cyanex302中的杂质具有动力学的协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