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因式分解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后面学习分式运算、二次根式、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等知识的基础,是代数式恒等变形的一种基本方法,是学习物理、化学等学科知识的数学工具.因式分解技巧性强,是教学的难点,正因如此,它也是培养和发展思维能力的很好载体.下面是笔者对因式分解教学的几点体会,一家之言,难免偏颇,请大家指正.  相似文献   

2.
"望闻问切"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上学生动态发生的信息有些是预料之中的,有些是预料之外的;有些是对后续教学有促进作用的,也有些是会起到干扰作用的.这些信息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本真性,不管是哪一类信息,都是学生的真实想法.因此,数学教师要用心读懂学生的这些本真信息,如学生的思路、想法、理由、疑惑等,特别是要读懂学生表象背后的东西,仔细揣摩他们是怎样思考的.只有切实读懂了这些信息,才能有的放矢地应对它.  相似文献   

3.
设R是整环,u是R的素元,F是有限生成自由R-模,M是F的投射子模.本文证明了:若F/M是投射R/(u)-模,或者M是(u)-准素子模,并且F/M是循环模,则当R/(u)既是GE环,又是PF环时,M是自由模.  相似文献   

4.
张铭 《珠算》2009,(6):84-85
汽车是钢铁做的,而女人是水做的;数字是冰冷的,但面对数字的心是火热的。从19岁天真烂漫的女孩,到如今沉稳大气的财务总监,翁晓梅的故事,是在钢铁汽车的丛林里,用一个个数字书写的……  相似文献   

5.
解几大题一般有较大的运算量,这是它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学生解决解几大题的一大难关.有些运算量是不可避免的,有些庞大的运算量是可以通过技巧处理化解的,而且这种技术处理是必须的,是学生成功解决解几大题的一个保障.下文就高考中常用的几种简化运算的技巧作一一介绍.  相似文献   

6.
设N是零对称的素近环,Z是其乘法中心.证明了:1)若N容纳一个非平凡半导子f使得f(N)Z,g是其伴随满同态,则(N,+)是阿贝尔的,且若N是2一挠自由的,则N是交换素环.2)若N容纳一个非平凡半导子f使得[f(N),f(N)]={0},g是其伴随满同态,则(N,+)是阿贝尔的,且若N是2一挠自由的,则N是交换素环.  相似文献   

7.
闵晓颖 《数学之友》2013,(12):64-65
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是产生求知欲望和兴趣的源泉.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开山斧,“疑”是深耕犁.“疑”是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良策,学贵在疑,教也贵在疑.  相似文献   

8.
极大子因子     
若N是一个Ⅱ1型因子,G是一个有限群且在N上有一个真外作用α,则当G的阶是素数对,N是Ⅱ1型因子M=N(?)αG的极大子因子.另一方面,假设 N(?) M是Ⅱ1型因子的一个包含,M(?)M1是N(?)M的基本构造,[M:N]= p∈N是素数,N’∩ M=CI,N’∩M1是交换的,N,(?)M深度为2,则N是M的极大子因子.  相似文献   

9.
徐国君 《数学通讯》2013,(10):30-32
不等式是高中数学中的一块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之一,学生在学习时普遍感觉难以把握,特别是和数列等知识模块的结合,更增加了其难度,往往这样的问题就会使得学生望而却步.那么数列不等式问题真的是难以解决,不可捉摸吗?其实,究其本质,勤于研究还是可以发现数列不等式问题也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首先我们要看到不等式是等式的衍生,等式是一个恒等变形,不等式可以说是一个近似变形,有误差的非恒等变形.在解决数列不等式问题时放缩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非常难以掌握的方法之一,有些放缩变形非常巧妙,看似出现得非常"突兀",好像是"横空出世",没有任何的先兆和逻辑路径.但是只要在宏观上把握,微观上调  相似文献   

10.
有趣的悖论     
悖论是属于领域广阔、定义严格的数学分支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一分支以“趣味数学”知名于世.悖论(paradox)来自希腊语“para+dokein”,意思是“多想一想”,它是自相矛盾的命题,即若承认它是真的,经过一系列正确的推理,却又得出它是假的;若承认它是假的,经过一系列正确的推理,却又得出它是真的.  相似文献   

11.
我们知道,命题是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构成,通常表述为:如果A,那么B的形式,其中A是命题的条件,B是命题的结论.譬如: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两条直线平行.其中内错角相等是条件,两条直线平行是结论.  相似文献   

12.
直线与圆锥曲线是高中数学内容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是高考和各种竞赛的大手笔,其中直线和圆锥曲线的切线问题是各类考试的热点,也是近年来高考的一个亮点,此类问题均以压轴题形式出现,涉及知识面广,综合程度大,高中学生面对  相似文献   

13.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而课堂提问是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而课堂提问是是教师组织  相似文献   

14.
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但应该是整个活动的设计者、示范者,更应该成为组织者、启发者和鼓励者.传统的教学重视教师的讲解,教师是主体,学生是被动的接受体,学习数学具有被动和接受的特点,但是,数学的学习不仅是学习一门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敢于参与,学会思考和分析.“以学生为本”,学生是主体,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互动”则是达到此目的的重要方法之一.那么何为师生互动呢?笔者认为是师生间平等、真诚、和谐、愉快地双向学习的过程,课堂教学过程也就变成了师生共同探索研究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在圆中有结论“如图1,AB是圆O的直径,直线AC,BD是圆O过A、B的切线,P是圆O上任意一点,CD是过P的切线,  相似文献   

16.
所谓"隐路径",是相对"显路径"而言的,即指动点的运动路径没有直接由图给出,不那么容易看出,需要分析、推理得出.一般说来,初中范围可求的路径长问题涉及的路径要么是线段,要么是弧,对于路径是线段的情形,相对容易分析,下面主要举例说明隐路径是弧的情形.  相似文献   

17.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共同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发展过程,其核心追求是有效以及高效.只有有效地实施了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才是有效的教学.新课标指出"教学的本质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探索适应新课标理念的有效教学方法,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这是什么”和“它怎么样”是每一门科学中的两个基本问题.数学中经常用定义来界定一个概念,以此告诉人们“这是什么”;也经常用定理来阐述一个规律,以此告诉人们“它怎么样”.不仅如此,数学是一门重视推理过程的学科,不只是呈现“是什么”和“怎么样”的结果,而常常是将这两个问题串起来,形成“→怎么样→是什么→又怎么样→又是什么→”的一个变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象与变换是两个决定性的因素,它们确定了数学的具体内容.换句话说,数学所要解决的本质问题是数学对象在变换过程中的不变性.  相似文献   

19.
逻辑推理是数学关键能力的构成要素,是得到数学结论、构建数学体系的重要方式,是数学严谨性的基本保证,是人们在数学活动中进行交流的基本思维品质.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内容,是数学课程和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20.
<正>线性规划是执行"新课程标准"后,中学数学的新增内容,是《运筹学》的浅易化、中学化.是数形结合的好教材,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理解线性规划的意义,并会简单应用"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