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题中的联想364000福建龙岩一中任勇联想是一种重要的心理现象.由面前感知的事物回忆起另一有关的事物,或由记忆中的一个事物又想起另一个事物的心理过程,称为联想.根据事物不同关系,联想可分为;相似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和关系联想.数学解题需要联想....  相似文献   

2.
发现联想“线路”提高解题能力张同友(安徽省舒城中学231300)观察出联想,联想出技巧.灵活的、精巧的解题技巧不会凭空出现,它是在由此及彼的联想中迸发出来的.亚里士多德说过:“我们的思维是从与正在寻求的事物相类似的事物、相反的事物、或者与之相接近的事...  相似文献   

3.
形似联想,是指由对一件事物的认识引起对与其形态相似的另一件事物的联想,它在认识活动中起桥梁作用,就解题而言,由命题的条件或结论联想到与其形态相似的已有知识,可以起到以’熟”解“生”、化难为易的作用。有些数学问题初看无从下手,但由命题的条  相似文献   

4.
解题是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面对一个题目,不同的解题者会产生不同的解题灵感,下手点也各不一样,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然而,数学的解题过程就是一个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过程,所以,解题过程中,每个解题者都在努力地寻找一种相似或一种似曾相识,在这样的寻找过程中就需要“结构联想”,依靠结构联想来指导解题,实现突破.因此,“结构联想”是数学解题的一种重要的思考方向,是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提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段志贵  刘进 《数学之友》2013,(24):67-70
庞加莱说:“逻辑用于论证,直觉可用于发明.”凯德洛夫则更明确的说:“没有任何一个创造行为能离开直觉活动.”直觉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是发明的根源.为了从哲学高度考察数学的认识过程及数学教学活动,我们必须考察数学认识过程中的直觉活动,因此深入研究直觉在数学解题发现中的具体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解题是数学思维的窗口、是数学发展的动力之一、是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的综合反映.波利亚说:“掌握数学意味着什么呢?这就是善于解题…”,他认为解题是一种创造。甚至最简单的题目也有或也应有创造的因素.莱布尼茨也说过,解题是“解”的思维过程,是获得解的发明的过程,勤学的人总是能够探索“解”的内部境界.因此,数学解题是无比重要的活动.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潮流中,在大力提倡创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7.
冯寅 《数学通报》2005,44(11):45-47
在数学解题中我们经常会陷入“困境”,一时难以“自拔”.此时需要我们冷静思考,变换问题的角度,其中一条重要的思路就是退一步看问题,退到原始的定义、基本的原理、基本的图形等等,这样也许能够“豁然开朗”.这就是数学解题中的回归,回归是一种战略退却,回归是一种迂回战术.在解题中我们若能合理地运用回归的思想,它能做到“柳暗花明又一春”.  相似文献   

8.
例说联想的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说联想的训练陈安康(浙江上虞市崧厦中学312365)联想是直觉思维也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法.因此在知识应用阶段的教学中,启发学生有意识地展开联想活动,加强联想的训练,这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是十分有益的,本文通过几个典型的例子,说明联想在解题教学...  相似文献   

9.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通过解题可使学生深化对课堂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但在解题过程中通过联想,找出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是创新教学的需要.笔者从许多数学问题求解入手,运用定向联想、相似联想、转换联想和探究联想等方式对问题进行分析,最终获得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0.
转化是解题的一种重要策略,而配凑则是实施转化的主要手段,本文以实例谈谈如何配凑.1变“1”配凑1的变化好似万花筒,精彩纷呈.对其变化能力的强弱可显示解题者解题水平的高低2变形联想国出解题过程应时刻注意变形联想,捕捉各知识点间的联系,从而架起解决问题的桥梁.例3求函数y一六十一叠的值域.解变形y一六\·六<,联想到万能公式,令工一tRO,再配凑有y一十sin28·(xiar=+sin46.例4函数/(1)。/x‘-3x‘-61’十13-/in=M3的最大值是..(1990年全国高中联赛试题)解题目呈二次根式,联想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作配凑…  相似文献   

11.
联想是一种心理现象,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心理过程[1].数学解题的过程,就是根据题目的条件与结论联想与之接近或相似的原理、方法、结论、曾经做过的题目及相关的数学思想,把题目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用一系列的因果链条连接起来,从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培养联想思维,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展开联想?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联想思维训练呢?  相似文献   

12.
联想与猜想     
联想与猜想是数学中一对“孪生兄弟”,每解一个题,尤其是解一个综合题:总是进行着联想和猜想交替地思维活动。解题时,根据题设,联想到有关的定义,定理、公式,联想到平时解题中的“经验总结”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联想。与此同时,每进行一步,都忽隐忽现地穿插着猜想,猜解题途径,猜解题方法,猜解题结论。教学中,加强联想、猜想的训练,是培养发散性思维的一种手段。一、联想与猜想的基础数学中的思维活动的细胞是数学的基础知识,只有掌握了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后,才能由此及彼的联想其思路由一点向各个方面扩散。例如一提到直角三角  相似文献   

13.
一、利用联想解题几例陈鸿斌(海南省琼山中学571100)联想是心理上的一种条件反射,它与旧知识的记忆和新知识的理解有密切关系.下面通过几例介绍寻找联想踪迹的三种方法.一、联想基本公式和基本方法,起到巩固基础知识,举一反三的作用.例1求下列数列的和:分...  相似文献   

14.
联想是思维的翅膀.它寓于思维过程中,是由一种信息情景思索到另一信息情景的心理现象,在认识活动中起着桥梁作用.解题时田命题的条件或结论类比联想到与其形态相似的定义、定理、公式、法则、性质或已经证明的命题等,能起到以“熟”解“生”,化难为易的作用.下面笔者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见解.1类比变量取值范围引发联想解题时,如果题目中变量的取值范围与我们所熟悉的某些蛮量的取值范围一致时,合理代换,进行问题的转化,往往能够达到化难为易的目的.分析汪意到题目中X>且,类比朕想到卜c6Dif,故g虑代澳x—sees,0…  相似文献   

15.
数学的解题教学是一种特殊的教学形式,在整个学习活动中是十分重要的环节,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是“会”数学知识的表现.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追求浅层次的“懂操作”,或是深层次的“是什么”与“为什么”,长期这样,就会造成解题教学中的“懂而不会”现象.相反,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反思解题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运算求解的含义、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加强学生对算理和算法的认识,就会消除解题教学中的“懂而不会”现象.  相似文献   

16.
联想是一种心理现象,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心理过程.数学解题的过程,就是根据题目条件与结论联想与之接近或相似的知识点、结构特点、思想方法、常用结论、常用方法和常用技巧,把题目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用一系列的因果链条连接起来,从而解决问题的过程.本文通过例题说明联想思维在解题中的应用,旨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朱欢 《数学通讯》2011,(1):27-27,29
对于如何解题,匈牙利数学家G·波利亚曾说过这样一句精辟的话:“解题的成功要靠正确思路的选择”.利用构造法解题也不例外,也需要靠正确的思路作为引导.构造法在解数学题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它体现了数学的创造性思维.构造法的使用,可以使得问题得到更简单的解法,为解题节省了时间,这对数学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就构造法谈谈数学解题.  相似文献   

18.
学生"问题空间"转换的展示平台——解题记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黄加卫 《数学通报》2006,45(8):53-56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就内在的思维活动而言,解决问题的过程就可被看成“问题空间”的不断转换.这里的“问题空间”是指任务范围的内部心理表征,包括对目标、现有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别、可以执行哪些操作等等的理解.由此看来,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所建构的“问题空间”的质量是问题解决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舍费尔德曾以解题记录的方式去研究影响数学问题解决的因素.鉴于此,笔者认为在学生解决问题时,采取“解题记录”的方式去展示学生“问题空间”转换的过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并在教学中进行了摸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19.
教材习题联想的探讨529152广东省新会市座西中学谢润波在数学教学中,从教材的例题、习题出发,充分联想、深究,是数学复习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可以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同时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解题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1横向联系,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教材...  相似文献   

20.
数学解题不在多,关键在精,精解一题,醒悟全局是每个学子梦寐以求的事.怎样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实践告诉我们,必须从平时的思维习惯做起,只要在平时的解题时做到勤思、巧变、对比、联想,常此以往自然能激活自己的思维,实现抓一纲而带全局的梦想.下面以一道等差数列的求值为例,探讨如何落实“勤思、巧变、对比、联想”的思维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