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联想是思维的翅膀.它寓于思维过程中,是由一种信息情景思索到另一信息情景的心理现象,在认识活动中起着桥梁作用.解题时田命题的条件或结论类比联想到与其形态相似的定义、定理、公式、法则、性质或已经证明的命题等,能起到以“熟”解“生”,化难为易的作用.下面笔者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见解.1类比变量取值范围引发联想解题时,如果题目中变量的取值范围与我们所熟悉的某些蛮量的取值范围一致时,合理代换,进行问题的转化,往往能够达到化难为易的目的.分析汪意到题目中X>且,类比朕想到卜c6Dif,故g虑代澳x—sees,0…  相似文献   

2.
形似联想是借助于对某一事物的认识,通过比较它与另一事物在形态上相似而达到对后者的推测理解,因此它是从一类对象的知识过渡到另一类对象的知识的思维方法,形似联想的这种转移性,使它在探索  相似文献   

3.
解题中的联想364000福建龙岩一中任勇联想是一种重要的心理现象.由面前感知的事物回忆起另一有关的事物,或由记忆中的一个事物又想起另一个事物的心理过程,称为联想.根据事物不同关系,联想可分为;相似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和关系联想.数学解题需要联想....  相似文献   

4.
联想是从一件事想到另一件事的心理活动,它与思维能力、推理判断能力有着密切的联系。解题,就其本质而言,就是寻求命题的条件与结论之间的逻辑联系。在推理过程中,从大前提、小前提到作出判断,实质上就是一系列的联想活动,所以积极、广泛由此及彼的联想,有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沟通命题的条件与结论的联系;从而能迅速准确地解决问题。 1.注意关系联想就是从事物的因果关系、从属关系进行联想。根据命题的条件与结论的  相似文献   

5.
数学联想思维的分类林元密(福建省三明一中365001)所谓联想,就是在形象思维中由一件事物而想到另一件事物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联想心理学派认为解决问题就是联想的唤起,对数学科来说,数学解决问题就是通过感知数学问题情境(称之为联想因素),唤起贮存在记...  相似文献   

6.
所谓联想,是指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的一种思维活动.它是一种由此及彼的心理思维过程.联想是联系眼前的事物与以往曾接触过的相似、相反或相关的事物之间的纽带和桥梁.通过联想,凭借已有的知识,探究未知的问题,形成思维的连续活动.  相似文献   

7.
联想是一种心理现象,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心理过程[1].数学解题的过程,就是根据题目的条件与结论联想与之接近或相似的原理、方法、结论、曾经做过的题目及相关的数学思想,把题目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用一系列的因果链条连接起来,从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培养联想思维,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展开联想?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联想思维训练呢?  相似文献   

8.
数学联想课堂教学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想是事物之间联系和关系的反映.它在记忆、思维、探索、发明、创造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鲁班借助丝茅草的启示,发明了锯;牛顿受苹果落地的启示,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等等,所有这一切无一不通过联想起作用.“由一事物迅速想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这种“由此及彼”的联想能力,在数学解题中也是十分重要的. 联想的方式是很多的.有“接近联想”、“类比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互逆联想”等等.无论采取哪种联想方式,都应根据题设和结论的具体情况作出取舍,现就课堂教学举出几例说明联想在解题中的作用. 例1…  相似文献   

9.
类比转化的操作与应用224300江苏省射阳县中学陆海泉当我们研究事物A时,依赖于联想的中介作用.由相似表象引起大脑屏幕上A的相似原型B的再现,在原型B的启发下,利用相似本质,从而达到研究事物A的目的,这种研究问题的思维方法称之为类比转化.下面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0.
教学大纲指出:中学数学要使学生学好所必需的“数学知识”.“要重视能力的培养.”本文就深入挖掘课本内容,培养学生能力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观察、联想、穷根溯源心理学告诉我们:感觉和知觉是人类认识事物过程的最初级形式.而观察则是知觉的高级状态,是一种有意义、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  相似文献   

11.
联想是一种心理现象,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心理过程.数学解题的过程,就是根据题目条件与结论联想与之接近或相似的知识点、结构特点、思想方法、常用结论、常用方法和常用技巧,把题目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用一系列的因果链条连接起来,从而解决问题的过程.本文通过例题说明联想思维在解题中的应用,旨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新编全日制十年制初中数学教材(以下简称教材)结合数学知识对定义、命题等有关逻辑基础知识作了简单的通俗的介绍,这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将密切联系教材内容,对逆命题及其制作的有关问题做较详细的说明。一、命题的结构在形式逻辑中,把对事物有所肯定或否定的思维形态叫做判断。判断的语言表达形式是句子。教材中通俗地把命题定义为“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例如“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两点决定一条直线”,“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  相似文献   

13.
解数学题,就其本质而论,就是寻求命题的条件与结论之间的逻辑联系,整个解题的思维推理过程,实质上就是一系列的广泛联想过程。所以积极的、广泛的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联想,能沟通条件与结论的联系,为解题思路起开路搭桥的作用,从而能简捷准确地获得解题途径。广泛联想主要包含定向联想、双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和关系联想等。本文拟就此谈些粗浅认识。 一、定向联想。解题前,根据题意的要求,充分注意命题的结构、条件与结论的特点及图形的性质,以命题的  相似文献   

14.
联想与化归     
联想是由一个事物想到与其相关的另一个事物的心理过程 ;化归则是转化与归结 ,即把待解决或未解决的问题 ,通过某种转化 ,归结到某一类已经解决或者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 .可见 ,数学解题能力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化归能力 ,从本质上说 ,解题的过程就是化归的过程 ,但化归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它不仅需要敏锐的洞察力 ,更需要丰富的想象力 ,不会联想就无法化归 ,以下举例说明 .例 1 在一环形公路上 ,有n个车站 ,每两个车站之间的一段不是平路就是斜坡 ,且所有车站的海拔高度不是 5米就是 1 0米 .一位旅行者坐着汽车在这条环形公路上绕行一周…  相似文献   

15.
联想是感知或回忆一些事物,连带想起其它事物的心理过程。解数学题往往是通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联想,去沟通命题的结论和条件间的逻辑关系,发现解题途径,从而迅速、正确地解决问题。外形联想就是由题中已知条件或结论的外表形式联想到以前的定理、法则及有关的知识,从而根据这些定理、法则及有关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例如:计算(2~(1/2)~log23,由此形式,我们自然联想到恒等式a~(log_a)N=N;再如,在解决有关三角形问题时,由a~2+b~2-c~2,联想到余弦定理 a~2+b~2-c~2=2_abcosC等。解数学题,通过外形联想往往能产生妙解!但有  相似文献   

16.
在《直线、平面和简单几何体》学习中,老师经常通过例子教给我们如何由平面几何中的命题类比到空间去.学完本章后,老师给同学们安排了一项课题:类比——从平面到空间.所谓类比,是把具有形式或结构相似的一些事物联系起来,由已知的其中一个事物具有某种特性,进而推断另一个事物的性质.下面是我们的一点尝试.  相似文献   

17.
在学习“简易逻辑”时 ,有些同学对命题的否定不知如何把握且容易与一个命题的否命题混淆 ,本文想就此作一辩析 .若 p是一个命题 ,则 ┐P是命题 p的否定 .如果命题p可以改写为“若A则B”的形式 ,则 ┐P应为“若A则非B” .命题“若 p则 q”的否命题是“若┐p则 ┐q” ,即对命题的题设与结论同时否定 .这与上述 ┐p是不同的 ,┐p只对结论进行了否定 .例如 :命题 :相似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假 ) .命题的否定形式 :相似三角形不是全等三角形(真 )原命题的否命题 :不相似的三角形不是全等三角形 (真 ) .命题的否定形式与否命题的…  相似文献   

18.
联想出智慧     
解数学题的关键在于恰当地变换、即将原问题变换成另一个较易解决的新问题。而变换的关键在于巧妙地联想。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活动过程,是联结生疏问题与熟知问题的桥梁,达到化未知为已知的目的。联  相似文献   

19.
联想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是思维发展的一双金色翅膀.根据题目的形态结构特点,联想到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知识,再通过对比转化,会使思维的方向具有很强的指向性,对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如何使学生掌握联想的方法并形成相应的能力是数学创新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在其著作<记忆与联想>一书中指出:"我们的思想是从与正在寻求的事物相类似的事物、相反事物或者与它相接近的事物开始的,以后,便追寻与它相关联的事物,由此而产生联想".波利亚也指出:"假如你想把它们的相似之处化为明确的概念,那么你就把相似的对象看成是可以类比的.假如你成功地把它变成清楚的概念,那么你就阐明了类比关系."在高中概率中既有形式性类比与迁移,也有实质性类比与迁移.所以,在高中概率知识延伸拓广过程中,常常要借助类比、联想、迁移,用作启发诱导,以寻求思维的变异和思维的发散,特别是概率思维的随机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