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采用3,5-二(4-吡啶)1,2,4-三唑(Hbpt)为配体与钴盐反应,在水热法条件下成功合成了3个配合物,分别是:[Co(Hbpt)2(HCOO)2(H2O)2]n·4nH2O(1),[Co(Hbpt)2(HCOO)2(H2O)2]n2)和[Co(bpt)2(H2O)4]n·2nH2O(3),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和红外对它们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2均为三斜晶系,P1空间群,配合物3为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中心金属Co(Ⅱ)都是六配位,每个Co(Ⅱ)分别与2个Hbpt配体桥联而形成零维的结构单元,这些结构单元通过氢键和π-π堆积弱作用进一步连接而形成三维超分子网络结构。此外,还对配合物13的热稳定性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以4-(1H-1,2,4-三氮唑)苯甲酸(Htbc)为配体,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两种新型4d-4f配位聚合物{[EuAg(tbc)3(H2O)]ClO4·H2O}n(1)和{[Eu2Ag3(tbc)6(NO3)2(H2O)2](ClO4)2·2H2O}n(2)。运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对该配位聚合物进行了结构测定,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PXRD及荧光光谱表征。单晶结构表明,配位聚合物1为正交晶系,空间群P212121,由一维三股螺旋链(其中2股右手螺旋和1股左手螺旋)通过Ag将其连成二维平面。配位聚合物2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由内消旋一维两股螺旋链通过Ag将其连成二维平面。配位聚合物12的二维链结构均通过非共价键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 同时也表征了配位聚合物12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3.
以4-(1H-1,2,4-三氮唑)苯甲酸(Htbc)为配体,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两种新型4d-4f配位聚合物{[EuAg(tbc)3(H2O)]ClO4·H2O}n(1)和{[Eu2Ag3(tbc)6(NO3)2(H2O)2](ClO4)2·2H2O}n(2)。运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对该配位聚合物进行了结构测定,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PXRD及荧光光谱表征。单晶结构表明,配位聚合物1为正交晶系,空间群P212121,由一维三股螺旋链(其中2股右手螺旋和1股左手螺旋)通过Ag将其连成二维平面。配位聚合物2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由内消旋一维两股螺旋链通过Ag将其连成二维平面。配位聚合物12的二维链结构均通过非共价键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同时也表征了配位聚合物1和2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4.
以4-甲基-1,2,3-噻二唑-5-甲酸(C4H4N2O2S, HL)分别与硫酸钴(CoSO4·7H2O)、氯化铜(CuCl2·2H2O)、硝酸银(AgNO3)反应合成了3个配合物[Co(L)2(H2O)4] ·2H2O (1)、[CuNa(L)3] n2)和[AgL] n3),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进行表征,用单晶X射线衍射测定了产物的结构。配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1,Co2+的配位数为6,形成一个略为拉长的CoN2O4八面体,与理想的正八面体非常接近。配合物2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1。Cu2+离子的配位数为4,构成变形的平面四边形结构,Na+离子的配位数为6,构成一个略微变形的八面体结构,最终形成三维网状结构。配合物3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银离子为三配位,构成变形的平面三角形构型,具有二维网状结构。用溴化乙锭荧光探针法测定了配体和配合物与DNA作用的荧光光谱。  相似文献   

5.
1-(3-羧苯基)-5-甲基-1氢-1,2,3-三唑-4-羧酸为配体与锰金属盐、锌金属盐在水热合成法得到2个配位聚合物:{Mn(cpmtc)2(H2O)2}n1),{Zn(cpmtc)3(H2O)}n2)。通过单晶衍射仪测得这2个晶体结构,配位聚合物1为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a=1.18352(19)nm,b=1.19801(19)nm,c=0.99876(16)nm,β=113.201°。配位聚合物2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a=1.0233(3)nm,b=1.1720(4)nm,c=1.0233(3)nm,β=92.8700°。除此之外,这2个配位聚合物通过红外和荧光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2个配位聚合物{[Cd(btaa)(phen)(CH3COO)]·H2O}n(1)和{[Ag2(btaa)(4,4-bpy)2](NO3)·2H2O}n(2)(Hbtaa=1H-苯并三氮唑-1-乙酸,phen=1,10-邻菲啰啉,4,4-bpy=4,4-联吡啶),采用单晶X-射线、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热重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中的镉离子通过1H-苯并三氮唑-1-乙酸根桥连成一位螺旋链状结构。在配合物2中,银离子被4,4-联吡啶连接成一维链状结构,这些一维链通过1H-苯并三氮唑-1-乙酸根桥连以及Ag···Ag作用和π-π堆积连接成一维梯子状结构。此外,还研究了配合物1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7.
水热条件下,合成了1个铜(Ⅱ)配位聚合物[Cu(L)(4,4’-bpy)(HCOO)(H2O)]n(HL=苯并三氮唑-1-氧基乙酸,4,4’-bpy=4,4’-联吡啶),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表明,配合物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a=0.82026(16)nm,b=1.1283(2)nm,c=1.1597(2)nm,α=76.50(3)°,β=70.88(3)°,γ=76.97(3)°,V=0.9730(3)nm3,Z=2。铜(Ⅱ)分别与来自2个4,4’-bipy的2个氮原子、1个苯并三氮唑-1-氧基乙酸的1个氧原子、1个甲酸根中1个氧原子和1个水分子中的1个氧原子配位,形成变形的四方锥的配位构型。由于4,4’-bipy的桥联作用,配合物在空间形成了一维链状结构,该一维链又通过分子间O-H…N和分子内O-H…O氢键作用形成了二维层状结构。  相似文献   

8.
采用水热法合成2种配合物[Pb2(ptcp)2(DDA)](NO32·2H2O(1)和[Co(ptcp)2(DDA)(H2O)]·0.5H2DDA·H2O(2)(ptcp=2-苯基-1H-1,3,7,8-四-氮杂环戊二烯并[l]菲,H2DDA=1,12-十二烷二酸),并采用单晶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和理论计算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配合物12分别呈现双核和单核结构,通过π-π和氢键作用形成二维和三维结构。此外,配合物1具有较好的发光性质。利用Gaussian09W程序,采用B3LYP/LANL2DZ方法对配合物1进行自然键轨道(NBO)分析。结果表明配位原子与Pb(Ⅱ)离子之间存在明显的共价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4-(2-(4-咪唑)苯乙烯基)吡啶(ISPE)为配体,分别与间苯二甲酸(1,3-H2BDC)、4,4′-联苯二甲酸(4,4′-H2BPDC)和4,4′-二苯乙烯二甲酸(4,4′-H2STDC)及过渡金属盐Cd(NO32·4H2O通过溶剂热自组装形成了3种配位聚合物晶体{[Cd2(ISPE)2(1,3-BDC)2]·DMF}n1)、[Cd(ISPE)(4,4′-BPDC)]n2)和[Cd(ISPE)2(4,4′-STDC)(H2O)2]n3)。并用单晶X射线衍射、PXRD、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热重等对其进行了表征。单晶解析结果表明:配位聚合物1是二维层状网格结构,配位聚合物2是一个六重穿插的类金刚烷三维网格结构,配位聚合物3是由一维网格结构通过氢键和分子间作用力堆积形成的三维网格结构。另外还研究了它们的室温固态荧光性能。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2个锌配合物[Zn(mtyaa)2(H2O)4]·4H2O(1)和[Zn(bpe)(mtyaa)2(H2O)2]n2)(Hmtyaa=2-(5-甲基-1,3,4-噻二唑)-硫乙酸;bpe=1,2-双(4-吡啶基)乙烷),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配合物的单晶结构,并对它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和粉末X射线衍射等表征。配合物12的晶体分别属于三斜晶系和单斜晶系,空间群分别为P1C2/cπ-π相互作用以及配位水和游离水分子与羧基氧之间的氢键作用将配合物1的单分子结构连成三维网状结构。配合物2中配位水与羧基氧以及配体中的氮原子之间的氢键作用将相邻链连接成二维平面结构。  相似文献   

11.
2-(1H-1,2,4-三氮唑)乙酸-稀土配合物的合成与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柔性含氮配体羧酸2-(1H-1,2,4-三氮唑)乙酸(HL)与稀土氧化物在水热条件下反应得到了2个稀土配位聚合物 [Gd(L)3H2O]n(1)和[Nd(L)3H2O]n(2)。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结构分析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表明2个配合物晶体同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具有一维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12.
以1,2-二(4H-1,2,4-三唑)乙烷(btre)和3个二元羧酸1,3-金刚烷二酸(H2adc)、对苯二甲酸(1,4-H2bdc)和邻苯二甲酸(1,2-H2bdc)为配体,在室温下合成了3个锌配位聚合物{[Zn(μ2-btre)(μ2-adc)]H2O}n1·H2O)、[Zn2μ2-btre)(μ2-1,4-bdc)2(H2O)2]n2)和[Zn(μ2-btre)(μ2-1,2-bdc)]n3)。测试了3个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并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粉末衍射对其进行表征。晶体结构测试表明,1为2D(4,4)网格结构,π-π作用将相邻的2D网格连接成3D结构。配合物23分别是3D和2D(4,4)网格结构。另外,研究了3个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和室温下的固体荧光。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2个新的镉(Ⅱ)合物{[Cd(Htta)2(H2O)2]·2H2O}n1)和[Cd(tba)2(H2O)4](2)(H2tta=2-[1,2,4]-三唑对苯二甲酸,Htba=3-[1,2,4]-三唑苯甲酸),配合物分子结构经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认。对配合物12进行了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固体荧光光谱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测试表明,配合物1为一维双链高分子聚合物,2为单核零维配合物,中心镉(Ⅱ)离子均采取六配位八面体配位构型。配合物1通过分子间丰富的氢键作用进一步组装成三维超分子结构,配合物2则通过分子间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组装成三维超分子结构。固体荧光光谱显示,配合物12分别在437和357 nm处有强的荧光发射峰。  相似文献   

14.
在水热条件下,利用2,5-二甲基苯-1,4-二亚甲基二膦酸(H4L)与CoCl2·6H2O或NiSO4·6H2O反应得到2个同构的过渡金属有机膦酸化合物,[Co(H2O)4(H2L)]n1),[Ni(H2O)4(H2L)]n2),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粉末及单晶X-射线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分析表明:化合物12都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化合物1的晶胞参数为a=0.4970(2)nm,b=0.7113(3)nm,c=1.1778(5)nm,α=97.779(7)°,β=92.103(7)°,γ=107.217(6)°,V=0.3927(3)nm3,Z=2;化合物2的晶胞参数为a=0.49435(19)nm,b=0.7089(3)nm,c=1.1726(5)nm,α=97.919(6)°,β=92.130(6)°,γ=107.441(5)°,V=0.3870(3)nm3,Z=2。金属离子采取了八面体构型,6个配位氧原子分别来自2个反式构型的H2L配体和4个配位水分子。每1个金属离子与2个反式构型的H2L配体配位形成了一维线型链状结构。这2个化合物最终通过O-H…O氢键作用形成了三维结构。此外,对2个化合物的热稳定性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采用普通溶液法和水热法分别合成了2个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Cu(Ts-5-AIPA)(phen)(H2O)]·H2O}n1)和[Cd(Ts-5-AIPA)(phen)]n2)(Ts-5-AIPA=N-对甲苯磺酰-5-氨基间苯二甲酸根,phen=菲咯啉),并用红外光谱、热重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2个配合物均为单斜晶系,配合物1P21/c空间群,配合物2C2/c空间群;2个配合物均为一维链状结构,再通过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另外,还研究了2个配位聚合物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2个锌配合物[Zn(mtyaa)2(H2O)4]·4H2O (1)和[Zn(bpe)(mtyaa)2(H2O)2]n2)(Hmtyaa=2-(5-甲基-1,3,4-噻二唑)-硫乙酸;bpe=1,2-双(4-吡啶基)乙烷),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配合物的单晶结构,并对它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和粉末X射线衍射等表征。配合物1和2的晶体分别属于三斜晶系和单斜晶系,空间群分别为P1C2/cπ-π相互作用以及配位水和游离水分子与羧基氧之间的氢键作用将配合物1的单分子结构连成三维网状结构。配合物2中配位水与羧基氧以及配体中的氮原子之间的氢键作用将相邻链连接成二维平面结构。  相似文献   

17.
通过水热方法,合成了一个杂金属的配位聚合物{[NdZn(H2pimda)3(Hpimda)(H2O)2]·H2O}n(1),(H3pimda=2-丙基-1H-4,5-咪唑二酸),并对其结构和磁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构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1的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配合物1是由配体2-丙基-1H-4,5-咪唑二酸连接而成的二维层状结构,该二维层通过氢键延伸为三维超分子结构。磁性研究表明,配合物1中相邻钕离子间存在着反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由联苯-2,4,4'',6-四甲酸(H4BPTC,C16H10O8)和2-4-(1H-咪唑-2-[4,5-f] [1,10]菲啰啉基)苯氧乙酸(HPIMPHC,C21H14N4O3),水热合成了2种新型配位聚合物[Ag4(BPTC)]n1),[Cd(PIMPHC)2]n2)。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和结构分析。配合物 1 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Ag(Ⅰ)的配位数分别为4、3、2,配位构型为变形四面体、平面三角形和V型。配合物2属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bcn;Cd(Ⅱ)的配位数为6,配位构型为变形的八面体,Cd(Ⅱ)离子间通过三齿配体 PIMPHC-桥连,形成2D网状结构。用EtBr荧光探针法研究了配体及配合物与ct-DNA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3种金属配合物{[Cd(pztc)(H2O)2]·(H2bpy)·3(H2O)}n1),{[Zn3(pztc)2(Hbpy)2(bpy)(H2O)4]·7H2O}n2),[Cu6(pztc)4(Hbpy)4(bpy)2(H2O)8]·17H2O(3)(bpy=4,4’-联吡啶,H4pztc=吡嗪-2,3,5,6-四甲酸),并对其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元素分析、热重分析、荧光光谱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其中13中存在丰富的氢键,2为3D网状结构,存在金鱼状(H2O)10水簇。3为由化学键连接成的1D链状结构,由氢键连接成3D超分子结构。当激发光波长为320nm时,12的最大荧光发射峰分别在496nm和494nm。  相似文献   

20.
以1-(3,5-二羧基苄基)-3,5-吡唑二羧酸(H4L)为配体,采用水热法合成了1个三维钴配位聚合物[Co5(L)2μ3-OH)2(H2O)8]n1),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和热重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单晶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配合物1具有三维网状结构。分子中的3个Co (Ⅱ)离子都采取六配位模式,构成了轻微扭曲的八面体配位构型。通过变温磁化率测量发现,配合物1中的Co (Ⅱ)离子之间存在反铁磁相互作用。荧光传感实验表明配合物1对Hg2+有高度的灵敏性和选择性荧光猝灭。此外,Co (Ⅱ)-CP传感器可用于延河水样中Hg2+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