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乙烯多胺络合吸附剂的合成和特性.Ⅰ.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在油分散体系中,采用缩聚反应,制得一系列络合吸附剂。由IR研究了吸附剂的化学结构,并对比国产330~#考察了吸附剂对金属离子Cu(Ⅱ)、Ni(Ⅱ)、Co(Ⅱ)、Zn(Ⅱ)的静态吸附性能和不同pH条件下对金属离子的吸附选择性,以及测定了吸附剂的吸附动力学曲线。结果表明,该系列络合吸附剂对Cu(Ⅱ)、Ni(Ⅱ)具有高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2.
以NaY分子筛为载体,通过液相离子交换法制备了经Ag、Ce双金属离子改性的AgCeY吸附剂,并利用UV-vis、XRD、BET、ICP、XPS和FT-IR技术对吸附剂进行了表征。以噻吩/苯并噻吩/正辛烷/甲苯体系为汽油模拟体系,考察了制备条件和吸附条件对吸附剂脱硫性能的影响以及吸附剂再生性能。结果表明,AgCeY吸附剂上Ag、Ce这两种金属元素分别以Ag+、Ce4+形式存在,AgCeY吸附剂具有类似于AgY的高的脱硫性能,又具有类似于CeY的高的吸附选择性,AgCeY对噻吩(TP)和苯并噻吩(BT)的吸附选择性顺序为BT > TP;最适宜的制备条件为先交换Ag后交换Ce离子、离子交换24 h、Ce/Ag物质的量比为2.5、500 ℃焙烧;在原料20 mL、AgCeY吸附剂用量0.2 g、吸附温度50 ℃、吸附时间60 min下,噻吩脱硫率可达到59.0%,苯并噻吩脱硫率达到96.5%。  相似文献   

3.
新型低密度脂蛋白吸附剂的合成及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在交联聚乙烯醇水凝胶上固载牛磺酸合成了新型低密度脂蛋白吸附剂,体外吸附结果表明,该类吸附剂对低密度脂蛋白的吸附选择性与吸附率不仅与交联聚乙烯醇载体本身的交联度和牛磺酸的固载量有关,而且还受到不同病人血清及吸附剂的颗粒直径等因素的影响.该类吸附剂对血清总蛋白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葡聚糖凝胶经磺化反应后接上磺酸基团并制成珠状的吸附剂,对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LDL)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选择性吸附。实验结果表明:该吸附剂可使血浆中的LDL+VLDL降低90%以上,而使高密度脂蛋白(HDL),总蛋白(TP)仅有较小的降低,并讨论了葡聚糖凝胶的交联度和磺化程度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设计合成了以葡聚糖为载体,同时具有亲水性磺酸基和疏水性胆固醇两类配基的新型吸附剂。通过对高密度脂蛋白(HDL)纯溶液中吸附等温线的测试,比较了以Dextran G-75为以亲型吸附剂与单一亲水型磺酸基配基、单一疏水型胆固醇配基吸附剂吸附量和亲和吸附系数的关系,对双亲型吸附剂的吸附动力学进行了初步研究。在HDL溶液中,亲水型磺酸基、疏水型胆固醇配基、双亲型吸附剂对HDL的吸附曲线基本符合Langmuir吸附方程。  相似文献   

6.
采用缩聚反应,一步法合成了三乙烯四胺(TETA)型的非模板和以Cu(Ⅱ)离子为中心模板离子的高分子铜模板络合吸附剂。研究了这类吸附剂在静态条件下对重金属离子Cu2+、Ni2+、Co2+、Zn2+和动态条件下对Cu2+、Ni2+的吸附选择性。结果表明,钢模板吸附剂比非模板吸附剂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选择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葡聚糖为载体的双亲型LDL吸附剂吸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成了以葡聚为载体,同时具有亲水性磺酸基和疏水性胆固醇两类配基的新型低密度脂蛋白(LDL)吸附剂。通过对LDL纯溶液中吸附等温线的测试,比较了以Dextran G-75为载体的双亲型LDL吸附剂与单一亲水型磺酸基配基,单一疏水型胆固醇基吸附剂吸附量和亲和吸附系数的关系。对双亲型LDL吸附剂的吸附动力学进行了初步研究,在LDL溶液中,亲水型磺酸基,疏水型胆固醇配基,双亲型LDL吸附剂对LDL的吸附曲线基本上符合Langmuir吸附方程,另外通过高离子强度NaCl洗脱实验,测定了双亲型LDL吸附剂上具有的磺酸基与胆固醇两类基在对低密脂蛋白吸附过程中所起的配合效果,为下一步作用力机制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聚乙烯醇水凝胶为载体,氨基酸为选择性配基,制备亲合性免疫吸附剂,用于清除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体内的类风湿因子(RF),实验中对水凝胶载体交联度、选择性配基种类、手臂效应等与吸附及选择性能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实验数据表明:当水凝胶交联度为40%时,联接L-丝氨酸对RF具有最好的吸附选择性能。对患者血浆中RF-IgM、RF-IgG、RF-IGA的吸附率分别达到62.8%、47.2%、和60.0%,而对血浆蛋白无吸附。  相似文献   

9.
一氧化碳高效吸附剂CuCl/分子筛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利用自发单层分散原理,将CuCl分散在载体表面制备高效的CO吸附剂,将CuCl与γ-Al2O3,4A,13X,NaY,CuY分子筛等高比表在载体混合,在350℃焙烧数小时,XRD和EXAFS研究证明CuCl可在载体表面达到原子水平的分散由于Cu^+可与CO生成配位键。由此可制得对CO有高吸附容量和选择性的吸附剂,其中CuCl/NaY和CuCl/Cu^+Y吸附剂的吸附容量在20℃,CO分压为60kP  相似文献   

10.
介孔气体吸附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孔二氧化硅经过表面修饰,赋予介孔材料不同的特性,具有很多的潜在用途,是无机材料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以介孔二氧化硅(M41S 和 SBA)为载体设计的气体吸附剂的研究进展。详细讨论了二氧化碳和可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介孔吸附剂上的吸附过程;介绍了二氧化碳介孔吸附剂的不同制备方法和影响二氧化碳在介孔吸附剂上吸附的因素,以及介孔吸附剂的结构对可挥发性有机物吸附过程的影响。最后,对介孔气体吸附剂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交联聚甲基丙烯酸酯吸附剂的选择性吸附已在前文报导.为了进一步研究这类吸附剂的动力学吸附行为,我们自己合成了一系列聚甲基丙烯酸酯吸附剂,研究了金的选择性吸附,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矿石中的少量金,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以金属Cu(Ⅱ)离子为模板,合成了高分子多乙烯多胺络合吸附剂,研究了它们对重金属离子(Cu2+,Ni2+,Co2+,Zn2+)的吸附特性。发现这类吸附剂具有高吸附容量和优良的吸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3.
重症肌无力免疫吸附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致病毒素是乙酰胆碱的受体抗体.通过对载体材料的优化及对配基的筛选发现,使用质量分数为6%的纤维素球形载体,以环氧氯丙烷法活化并固定上L-色氨酸作为配基制备的血液灌流材料在静态吸附实验(1g吸附剂加入3mL病人血清,室温,3h)中可使抗体水平下降25%以上,吸附量达3.669×10-3nmol/g,选择性较高,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分别以CuCl2和维生素C为Cu??源和绿色还原剂,MIL?101(Cr)为多孔载体,采用双溶剂法直接将CuCl2引入MIL?101(Cr)孔道内并全部还原成CuCl,成功实现了在金属有机骨架材料上构筑Cu??活性位。结果表明,双溶剂法不会影响载体MIL?101(Cr)的结构,引入的铜物种全部被选择性地还原成CuCl。当CuCl负载量为2.85 mmol·g^-1时,吸附剂对噻吩的吸附性能达到最佳,饱和吸附量为0.175 mmol·g^-1,明显高于载体MIL?101(Cr)的0.112 mmol·g^-1。本策略实现了在温和条件下高效可控地制备Cu??功能化吸附剂,其丰富的Cu??位点和高孔隙率使得该吸附剂具有较好的吸附脱硫性能。  相似文献   

15.
亲和吸附剂对细菌内毒素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制备了以球形纤维素为载体、8种氨基酸和1种聚赖氨酸为配基的吸附剂,对质量浓度为100.0pg/mL的内毒素水溶液进行了吸附研究,绘制了吸附等温线,并初步探讨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精氨酸和赖氨酸配基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在1.5mL100.0pg/mL内毒素溶液中吸附量分别达到182.0和160.0pg/mL;吸附等温线显示,以赖氨酸为配基的吸附剂其吸附量随溶液内毒素浓度增加而线性增加,符合Langmuir吸附方程,吸附能力强,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以琼脂糖凝胶为载体, 二甲胺为配体, 制备了β-OH, γ-OH和β-SH吸附剂. 通过对水相中内毒素的动、静态吸附探索有效的吸附剂结构. 研究结果显示, 吸附剂对内毒素的清除率随配体结构的不同呈现出较大差异, 其中β-OH吸附剂的清除效果最好, 达到90.7%. 运用计算机模拟方法提出了β-OH吸附剂与内毒素作用的模型, 阐明静电力是影响吸附性能的主要因素, 同时氢键的协同和空间位阻效应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7.
采用缩聚反应,一步法合成了三乙烯四胺(TETA)型的非模板和以Cu(Ⅱ)离了为中心模板离子的高分子铜模板络合吸附剂。研究了类吸附剂在静态条件下对重金属离子Cu^2+,Ni^2+,Co^2+,Zn^2+和动态条件下对Cu^2+,Ni^2+的吸附选择性。结果表明,铜模板吸附剂比非模板吸附剂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选择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8.
球形纤维素固定化DNA制备免疫吸附剂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球形纤维素为载体,经环氧氯丙烷活化后共价键联小牛胸腺DNA,制备DNA免疫吸附剂,通过血液灌流能够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对病人血清的吸附实验结果表明,每毫升吸附剂与3mL病人血清混合,于37℃保温1 h,可吸附除去40%~70%致病抗体  相似文献   

19.
负载铈(IV)的D412螯合树脂除氟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D412氨基磷酸型螯合树脂为载体,负载Ce(IV)制得选择性吸附剂。探讨了该吸附剂对水中的F-的静态和动态吸附性能,实验中对含氟液pH值、浓度、流量以及再生液种类和浓度对该吸附剂吸附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采用红外分析方法推测了吸附剂吸附F-的机理。  相似文献   

20.
负载铈(IV)的D412螯合树脂氟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D412氨基酸型螯合树脂为载体,负载Ce(IV)制得选择性吸附剂。探讨了该吸附剂对水中的F^-的静态和动态吸附性能,实验中对含氟液pH值、浓度、流量以及再生液种类和浓度对该吸附剂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采用红外分析方法推测了吸附剂吸附F^-的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