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2 毫秒
1.
以2,6-吡啶二甲酸为原料,经酰化、酯化、胺解、亲和加成合成2,6-吡啶二甲酰肼-2-羟基萘甲酰腙(L1)。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荧光寿命方法研究了酸碱对L1互变异构的影响及L1、Cu(Ⅱ)、铜运输蛋白(copper trafficking protein,apoCopC)三者的相互结合。结果表明,在pH=7.4、50 mmol·L-1 Tris-HCl缓冲条件下,L1可分别与Cu(Ⅱ)、apoCopC结合形成1:1的配合物,条件结合常数分别为3.32×106 mol-1·L和4.01×105 mol-1·L;而Cu(Ⅱ)-L1与apoCopC结合形成1:1复合物的条件结合常数为8.09×105 mol-1·L。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分子对接模拟表明,L1结合在apoCopC的N端,光谱滴定证实L1、Cu(Ⅱ)、apoCopC可形成以Cu(Ⅱ)为中心的三元配合物。  相似文献   

2.
利用菲咯啉酮衍生物4-氯-2-(1H-咪唑并[4,5-f][1,10]菲咯啉)苯酚(HL)设计合成了一种新的单核铜配合物[Cu (L)(5-Cl-sal)(DMF)]ClO4·DMF (5-Cl-Hsal=5-氯-水杨醛),用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该配合物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用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凝胶电泳等方法研究了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以插入方式与CT-DNA结合,结合常数为1.02×103 L·mol-1。同时配合物也能较大程度淬灭EB-DNA复合物的荧光,表观键合常数为4.37×105 L·mol-1,略小于经典键合常数107 L·mol-1。淬灭机理为动态淬灭。凝胶电泳实验研究表明配合物在H2O2存在下可将pBR322质粒DNA切割为开环缺口型DNA和线型DNA,配合物浓度越大,切割效果越好。机理研究显示,配合物切割DNA的反应是由羟基自由基(·OH)和单线态氧(1O2)作为活性物种的氧化切割过程。  相似文献   

3.
在室温, pH 7.4, 10 mmol•L-1Hepes(N-2-hydroxyethylpiperazine-N’-2-ethane-sulfonic acid)缓冲溶液条件下,通过紫外光谱法研究了apoCopC与汞(II)的结合性质。结果表明apoCopC的N,C- 端均可结合汞(II),且测得条件结合常数分别为Kn=(6.79 ± 1.12)´106 mol-1•L和Kc= (3.06±0.05)´105 mol-1•L。在pH 7.4,50 mmol·L-1Hepes缓冲溶液条件下,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apoCopC的脲变性性质。结果表明汞(II)的结合对蛋白结构的维系具有稳定作用,并测得HgN2+-CoC-Hgc2+ 和apoCopC的稳定吉布斯自由能(ΔGDH2O)分别为14.69±0.85 kJ•mol-1和 16.66±0.55 kJ•mol-1。  相似文献   

4.
Pyoverdine A(PvdA)是荧光假单胞菌分泌的一种水溶性较高的黄绿色荧光铁载体。在50mmol·L-1Tris-HCl,pH8.0条件下,使用紫外-可见吸收差光谱、荧光光谱研究了铽(Ⅲ)与荧光铁载体PvdA的结合。结果表明铽(Ⅲ)可与PvdA结合形成1:1的配合物,条件结合常数为(4.44±0.82)×1014mol-1·L。在生理条件下,PvdA可竞争伴清蛋白N-,C-端结合的铽(Ⅲ)形成Tb-PvdA配合物;Tb-PvdA与荧光假单胞菌细胞表面受体FpvA结合形成Tb-PvdA-FpvA复合物。  相似文献   

5.
以5-(三氟甲基)吡啶-2-羧酸(Htpc)与DyCl3·6H2O、TmCl3·3H2O构筑了2种异质同晶的单核配合物[M(tpc)3(H2O)3]·H2O,其中 M=Dy (1)、Tm (2)。配合物 12 均为单斜晶系,P21/c 空间群,中心金属离子为八配位且形成了轻微扭曲的十二面体构型。温度梯度下的荧光和紫外测试表明,2 种配合物均能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发生静态猝灭作用,猝灭常数(Ksv)为 105~106 L·mol-1。配合物与BSA结合过程的ΔH和ΔS均为正值,说明疏水作用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25℃时,2种配合物与BSA结合常数约为104 L·mol-1,表明二者与BSA的具有中等强度的结合力。  相似文献   

6.
以5-(三氟甲基)吡啶-2-羧酸(Htpc)与DyCl3·6H2O、TmCl3·3H2O构筑了2种异质同晶的单核配合物[M(tpc)3(H2O)3]·H2O,其中M=Dy(1)、Tm(2)。配合物12均为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中心金属离子为八配位且形成了轻微扭曲的十二面体构型。温度梯度下的荧光和紫外测试表明,2种配合物均能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发生静态猝灭作用,猝灭常数(Ksv)为105~106 L·mol-1。配合物与BSA结合过程的ΔH和ΔS均为正值,说明疏水作用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25℃时,2种配合物与BSA结合常数约为104 L·mol-1,表明二者与BSA的具有中等强度的结合力。  相似文献   

7.
利用固相多肽合成法合成了一种新的多肽,将该多肽与荧光基团Dansyl偶联制备了一种新的荧光化学比率传感器:Dansyl-Cys-Pro-Pro-Cys-Trp-NH2。利用荧光光谱研究了它与金属离子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与其它13种金属离子相比该多肽对金属Cd2+有很好的选择性。它能特异性识别Cd2+,具有水溶性好,响应时间快等优点。该肽对Cd2+具有很强的键合作用,其结合常数为3.0×1011L2·mol-2,检出限为11.5nmol·L-1。  相似文献   

8.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一个由三连接的2,3-喹啉二甲酸桥联扭曲的Cd2+八面体形成的二维层状配位聚合物[Cd(QDA)]n1)。该配合物发射出较强的蓝色荧光并具有很高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更为重要的是,该配合物在乙醇分散体系中可快速识别痕量的2,4,6-三硝基苯酚和Fe3+离子,其对2,4,6-三硝基苯酚的淬灭常数(Ksv)和检测限(LOD)分别为6.61×104 L·mol-1和0.83 μmol·L-1,对Fe3+离子的淬灭常数和检测限分别为1.74×104 L·mol-1和2.70 μmol·L-1。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一种新的吡咯腙探针1,用于Hg2+的比色和荧光开启检测。探针1对Hg2+的检测限为45 nmol·L-1,缔合常数为5.78×108 L·mol-1。值得注意的是,工作pH范围为4.0~10.0。Job曲线和MS数据证实探针与Hg2+形成1:1的配合物。通过1H NMR、时间分辨荧光光谱和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系统研究了探针与Hg2+的配位模式。此外,由于吗啉基团的存在,探针可以检测HeLa细胞溶酶体中的Hg2+。  相似文献   

10.
利用固相多肽合成法合成了一种新的多肽,将该多肽与荧光基团Dansyl偶联制备了一种新的荧光化学比率传感器:Dansyl-Cys-Pro-Pro-Cys-Trp-NH2。利用荧光光谱研究了它与金属离子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与其它13种金属离子相比该多肽对金属Cd2+有很好的选择性。它能特异性识别Cd2+,具有水溶性好,响应时间快等优点。该肽对Cd2+具有很强的键合作用,其结合常数为3.0×1011 L2·mol-2,检出限为11.5 nmol·L-1。  相似文献   

11.
应用荧光光谱、荧光显微镜和伏安法研究了乙醇/水体系中Cu(Ⅱ)对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鱼精DNA增强[Ru(bpy)2(dppz)]2+(bpy=2,2′-联吡啶, dppz=邻联二吡啶[3,2-a:2′,3′-c]吩嗪)光致发光的调控。结果表明, 在乙醇/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水 (V乙醇:VTris=1:5)体系中, DNA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均能增强[Ru(bpy)2(dppz)]2+的光致发光, 其与[Ru(bpy)2(dppz)]2+间的键合常数分别为5.5×105和4.2×102 L·mol-1;Cu(Ⅱ)离子能通过DNA和SDS介导的光诱导电子转移淬灭乙醇/水溶液中[Ru(bpy)2(dppz)]2+的光致发光, DNA介导的Stern-Volmer淬灭常数为2.0×105 L·mol-1, 远远大于SDS介导的淬灭常数(9.0×103 L·mol-1)。此外, 结合SDS、DNA和Cu(Ⅱ)对[Ru(bpy)2(dppz)]2+在铟锡氧化物(ITO)电极上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 进一步探讨了乙醇/Tris-水中Cu(Ⅱ)对SDS和DNA增强[Ru(bpy)2(dppz)]2+光致发光的调控机理。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DNA嵌入剂的发光和淬灭机制, 为生物分子光开关的构建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一种新的吡咯腙探针1,用于Hg2+的比色和荧光开启检测。探针1对Hg2+的检测限为45 nmol·L-1,缔合常数为5.78×108 L·mol-1。值得注意的是,工作pH范围为4.0~10.0。Job曲线和MS数据证实探针与Hg2+形成1∶1的配合物。通过1H NMR、时间分辨荧光光谱和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系统研究了探针与Hg2+的配位模式。此外,由于吗啉基团的存在,探针可以检测HeLa细胞溶酶体中的Hg2+。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一种新的吡咯腙探针1,用于Hg2+的比色和荧光开启检测。探针1对Hg2+的检测限为45 nmol·L-1,缔合常数为5.78×108 L·mol-1。值得注意的是,工作pH范围为4.0~10.0。Job曲线和MS数据证实探针与Hg2+形成1∶1的配合物。通过1H NMR、时间分辨荧光光谱和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系统研究了探针与Hg2+的配位模式。此外,由于吗啉基团的存在,探针可以检测HeLa细胞溶酶体中的Hg2+。  相似文献   

14.
合成并表征了2个新的线性三核配合物[Co2CoL2μ-OAc)4](1)和[Ni3L2μ-OAc)2(CH3OH)2]·2H2O(2),其配体L为2-羟基-1,3-丙二胺和5-氟水杨醛缩合的产物。配合物1与DNA的作用通过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粘度实验和电化学方法进行了研究。紫外-可见光谱的结果表明配合物1与DNA的结合常数为2.43×105 L·mol-1。荧光光谱的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1能取代溴化乙锭和DNA结合,其淬灭常数为4.92×103 L·mol-1。配合物12的变温磁学性质研究表明在2个配合物的三金属中心之间均存在反铁磁性耦合。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2,4-二(2-噻吩乙烯基)-6-(4'-N,N-二甲氨基苯乙烯基)-1,3,5-均三嗪(2)并鉴定了其结构。在乙腈-水混合介质中,化合物2在355和416nm处呈现双吸收峰,加入Cu2+,Hg2+ 和Fe3+ 后,均在520nm附近形成新的吸收峰。化合物2与Cu2+、Hg2+ 和Fe3+ 均形成1:1型配合物,其结合常数分别为1.9×105L·mol-1,6.6×103L·mol-1,2.7×103L·mol-1。对照化合物4与金属离子的光谱响应与化合物2相似,仅吸收峰的位置不同。因此,可认为化合物24中三嗪环中的N和噻吩环中的S与Cu2+、Hg2+ 和Fe3+ 共同配位形成了稳定的金属配合物。  相似文献   

16.
钟克利  邓隆隆  郭佳  张强  侯淑华  边延江  汤立军 《化学通报》2018,81(12):1110-114,1120
本文利用2-氨基吡啶与4-二乙胺基水杨醛反应合成了5-二乙胺基-2-(吡啶-2’-亚氨甲基)苯酚(探针L),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在DMSO/Tris(6:4, v/v, pH =7.4)溶液中,探针L高选择性荧光“关-开”识别Zn2+,在365 nm紫外灯照射下,由无荧光变成蓝色荧光。实验表明,探针L与Zn2+的结合比为1:1,结合常数为2.6×103 L. mol-1,检测限为 9.39×10-7mol/L,pH适用范围为7-11,并可检测水样中的Zn2+。  相似文献   

17.
通过水热反应合成了一种 Cd(Ⅱ)配合物, 分子式为{(H2dbim)0.5[Cd(Hbptc)]·H2O}n (1), 其中 dbim=1-(4-(2, 6-二甲基-2H-苯并[d]咪唑-3(3H)-酰基)甲基)苄基)-2, 7-二氢-2, 5-二甲基-1H-苯并[d]咪唑, H4bptc=3, 3'', 4, 4''-二苯甲酮四羧酸。配合物 1为 2D层状结构, 点符号为{44·66}。配合物 1可用于一些常见环境污染物的荧光识别。研究结果表明, 配合物 1能有效检测对硝基酚、四环素、2, 6-二氯-4-硝基苯胺。计算得到对硝基苯酚、四环素和 2, 6-二氯-4-硝基苯胺对 1的猝灭常数分别为 2×102、5.4×104和 2×104 L·mol-1。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一系列二氰根铬与[Cu(cyclam)](ClO4)2反应合成了3个氰根桥联Cr-Cu-Cr三核配合物[Cu(cyclam)][Cr(bpmb)(CN)2]2·4H2O(1)(cyclam=1,4,8,11-四氮杂环十四,bpmb2-=1,2-二(2-吡啶甲酰胺基)-4-甲基苯),[Cu(cyclam)][Cr(bpdmb)(CN)2]2(2)(bpdmb2-=1,2-二(2-吡啶甲酰胺基)-4,5-二甲基苯)和[Cu(cyclam)][Cr(bpClb)(CN)2]2·4H2O(3)(bpClb2-=1,2-二(2-吡啶甲酰胺基)-4-氯苯)。单晶衍射结果表明:3个化合物是结构类似的中性三核配合物,均含有氰根桥联的Cr(Ⅲ)-CN-Cu(Ⅱ)-NC-Cr(Ⅲ)连接;磁性研究表明:氰根桥在Cr和Cu离子间传递弱的铁磁耦合作用,基于自旋哈密顿算符Ĥ=-2JCrCuŜCuCr1Cr2)拟合得到它们的磁耦合常数分别是JCrCu=1.53(2) cm-1(1),0.45(1) cm-1(2)和0.73(2) cm-1(3)。  相似文献   

19.
The spectrohpotometric determination of Co(Ⅱ) was studied with 1-( 2 -pyridylazo)-2-naphthol in the sodium dodecyl sulphate/n-heptane/water micr oemulsion medium.The apparent molar absorptivity is 1.84×104 L.mol -1.cm-1 at 575 nm.Beer's law is obeyed in the range of 0~ 50 μg/25 mL for Co(Ⅱ).  相似文献   

20.
采用对苯二甲酸为模板剂,溶剂热法合成了2个以5-(4-(2,6-二(2-吡嗪基)-4-吡啶基)苯氧基)间苯二甲酸(H2L)为配体的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MnL] ·0.5H2O}n (1),{[CaL(H2O)2]·H2O}n (2)。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构分析表明,1具有(3,3)-连接的不同手性型二维层面结构,这些交替出现的单手性左旋型和右旋型二维平面通过配体的吡啶环与吡嗪环间ππ堆积作用构成了三维超分子结构;2是通过L2-配体羧基桥连接相邻的Ca(Ⅱ)金属中心,形成一条平行于b轴方向的一维链结构。研究了配位聚合物的热稳定性和2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