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1株经自然分离的嗜酸乳杆菌经化学诱变筛选得到的产亚油酸异构酶高产突变株(Lac.Nb1)为出发菌株,以亚油酸底物为诱导剂,考察了培养条件对其产亚油酸异构酶的影响,得到最佳发酵培养条件:菌龄15 h,接种量2%,温度37℃,初始pH 5.5,装液量80 mL(250 mL三角瓶),摇床转速100 r·min-1,经发酵培养条件优化后其产量比优化前提高了38.8%.  相似文献   

2.
采用化学诱变剂(亚硝基胍)对积累聚β-羟基丁酸酯(PHB)的蜡状芽孢杆菌产生菌13进行诱变处理,筛选突变株,通过比较PHB产量,获得了两株高产菌株分别命名为蜡状芽孢杆菌13(3)和13(5),其PHB产量分别为29.58,29.29g/L,与出发菌株相比较,PHB产量提高了17.8%和16.6%.对出发菌株13和突变菌株13(3)的生长曲线和产PHB进程曲线进行了测定,在37℃培养条件下出发菌株13和突变菌株13(3)的PHB产量均在16h时达到最大.在32℃培养条件下出发菌株13培养80h和诱变菌13(3)培养60h时PHB产量达到最大,该突变株在37℃比在32℃培养时发酵周期缩短了73.3%,而PHB的积累量相当.正交实验结果表明,突变菌株13(3)产生PHB的最佳发酵条件为: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硫酸铵,碳氮比为2∶1时,pH值为7.5,培养温度为37℃,发酵周期为16h.  相似文献   

3.
为了获得酪酸菌在工业生产上的便利固态培养条件,以活菌数为考察指标,研究酪酸菌在以豆粕为固态基质在非严格厌氧条件下的生长情况。首先采用单因素实验确定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及培养基的含水量对活菌数的影响,然后进行正交实验,获得最优的培养条件。结果表明,最优的培养条件为:培养时间24h,培养温度35℃,培养基含水量60%,该条件下培养出的酪酸菌活菌数可达(10.23±0.26)×10~6 CFU·g~(-1)。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植物乳杆菌发酵枸杞汁为原料,进行喷雾干燥单因素试验,研究进风温度、进料流速及气流量对乳酸菌发酵枸杞粉的含水率、活菌数和集粉率的影响,并以进风温度,进料流速及气流量为因素,以水分含量、活菌数和集粉率为响应值进行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试验。经响应面喷雾干燥制备乳酸菌发酵枸杞粉的最优参数为进风温度117.89℃,进料流速320 mL·h-1,气流量427.27 L·h-1,含水率、活菌数和集粉率的预测值分别为5.53%,7.62 log CFU·g-1和55.15%。以上述参数进行喷雾干燥试验,所得乳酸菌发酵枸杞粉的含水率为5.41%±0.21%、活菌数达到(7.53±0.14) log CFU·g-1、集粉率为55.61%±2.4%,与模型预测值相符。可为益生菌发酵果蔬粉的制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目的平板梯度稀释法,从自然发酵果蔬原浆及中外泡菜老液中分离到22株乳酸菌。采用MRS(pH2.0)初筛平板和MRS(30%葡萄糖)复筛平板,筛选出4株耐酸、耐高糖乳杆菌。对其进行了pH值、酸度、活菌数等果蔬酱发酵性能测试研究,其中两株发酵产酸速度快、发酵性能优异、发酵果蔬酱风  相似文献   

6.
我们从9株水解圈比值(水解圈直径/菌落直径)较大的(一般在7以上)初筛株中,经摇瓶复筛,筛选出一株中性蛋白酶产生菌0031菌株.经初步观察其培养特征较接近于枯草芽孢杆菌(A.S.1398),但其发酵液在盘状电泳上的酶谱,有别于枯草芽孢杆菌,其产酶的摇瓶发酵培养基为:豆饼粉3%,玉米粉2%,麸皮3%,KH_2PO_40.03%,Na_2HPO_40.4%,pH 8.0(消毒前).在50 ml(每500 ml 三角烧瓶)的装量,旋转式摇床(转速220次/分偏距2.5cm)温度28℃的条件下发酵,经34—38小时,酶效价稳定在2000单位左右(测定反应温度30℃)最高效价可达2330单位.在该菌株的产酶特性的探索过程中,我们发现1.适当的加大通气量和提高 pH 能提高产酶量和缩短发酵周期,但美中不足的是酶高峰期较短促,较不利于在发酵过程中控制产酶高峰点.2.提高发酵温度(30℃以上)略有抑制产酶的趋势或有明显的酶高峰期推迟的现象.3.Zn~艹和 Ca~艹(试验浓度分别为 ZnSO_40.005%和 CaCl_2 0.3%)对产酶无促进作用.根据目前所表现的生产性能,0031筛选株是理想的,值得联系实际目的,进一步研究提高其产酶能力.  相似文献   

7.
气单胞菌几丁质酶的性质与发酵条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浙江省土样中分离出一株产几丁质酶的好氧菌,经鉴定该菌属于气单胞菌属(Aeromonas sp.),命名为CJ-5菌株.经研究发现,CJ-5菌产生的几丁质酶是一种诱导、分泌型酶,其产酶的最佳发酵条件为起始pH7.0,温度为30℃,几丁质底物质量浓度为2%~2.5%,培养基装量为三角烧瓶总体积的20%.在3 L发酵罐中进行了扩大培养,发酵液的最高几丁质酶活力为0.41 U·mL-1.该酶的酶促反应最适温度为36℃,最适pH为7.0.在进一步的研究中,还发现CJ-5菌株是一株产双酶的菌株,既产几丁质酶,又产壳聚糖酶.  相似文献   

8.
采用植物乳杆菌(植)、嗜酸乳杆菌(嗜)、副干酪乳杆菌(副)进行两两混菌发酵制备清洁标签铁皮石斛发酵汁,比例均为1:1。分析72 h发酵过程中铁皮石斛汁的活菌数、pH、总糖、总酚、抗氧化能力的动态变化以及活性成分与抗氧化能力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种混菌均能在发酵铁皮石斛汁中良好生长,其中活菌数最高的一组是嗜+副,活菌数为8.72 lg(CFU/mL)。对多糖消耗最少的是嗜+副,比初始值降低了24.89%,其次是植+副40.72%和植+嗜42.31%。总酚在发酵前期随着发酵时间的增加而不断增加,在发酵后期出现下降趋势,其中嗜+副对多酚的增幅最大,提高了23.58%。经过乳酸菌发酵后,铁皮石斛汁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影响最大,嗜+副的增幅达到92.32%;同时对羟基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也有较高的提升,其中植+副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提高最多(达41.42%),嗜+副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提高最多(达32.73%)。相关性分析中发酵液的总酚含量与自由基清除率显著正相关,在抗氧化能力中发挥主要作用。研究表明,乳酸菌发酵能进一步提升铁皮石斛品质,提高相关活性成分和抗氧化功能。  相似文献   

9.
酱油多菌种液态前发酵条件及其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米曲霉、黑曲霉、香菇菌等多菌种液态发酵酱油研究了液态条件下三种菌的酶系组成、产酶条件及特点以及蛋白酶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三种菌在酶系组成上有取长补短的效果,可以明显促进氨基酸的生成,改善酱油风味。酶动力学结果表明,在液态中酸性蛋白酶量适pH为2.6;中性蛋白酶pH6.9;碱性蛋白酶pH9.8,酶作用温度在35~45℃范围内,酶活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提高鱿鱼的食用品质, 以北太鱿鱼作为副干酪乳杆菌Lpsi的发酵基质, 研究料液比、菌株接种量、蔗糖添加量、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对鱿鱼发酵效果的影响. 采用响应面法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 得到副干酪乳杆菌发酵鱿鱼的最佳优化条件为: 料液比1:1.92、发酵温度31.42℃、加糖量3.16%、接种量4%, 发酵时间48h. 在此条件下, 鱿鱼发酵液的实际氨基氮含量达到0.63g?L-1. 鱿鱼经过副干酪乳杆菌蛋白酶的分解作用, 呈味氨基酸含量上升, 提高了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及易消化吸收性, 使其营养性和保健性得到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