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首次利用甾体皂甙元氧化降解废弃物(R)-4-甲基-δ-戊内酯合成了松叶蜂性信息素(2S,3S,7S)-3,7-二甲基-2-十五醇乙酸酯(2)和丙酸酯(3). 甾体皂甙元氧化降解废弃物(R)-4-甲基-δ-戊内酯首先被转化成为性质稳定易保存的(R)-5-溴-4-甲基戊酸甲酯(5), 化合物5经过偶联、还原、溴代、环氧加成开环和酰化反应给出目标分子. 本研究结果不仅为松叶蜂性信息素化合物23提供了一个简洁有效的合成方法, 同时也丰富了资源化学(即基于资源性化合物合理利用的有机合成化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肖元晶  杨守宁  石炜  杨琍苹 《有机化学》2006,26(8):1103-1105
用手性(S,S)-Ru-TsDPEN催化剂不对称转移氢化α-亚胺酮化合物5-[(1,1-二甲基乙基)亚胺基]乙酰基-2-羟基苯甲酸甲酯(2)得光学纯β-氨基芳基乙醇类化合物(R)-5-[2-[(1,1-二甲基乙基)氨基]-1-羟乙基]-2-羟基苯甲酸甲酯(3), 再经一步还原反应即得(R)-(-)-沙丁胺醇. 对反应关键一步α-亚胺酮的不对称转移氢化反应条件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以(S)-2-氨基丙醇为手性源与α-溴-3-氯苯丙酮反应, (R)-2-氨基丙醇为手性源与6-甲氧基-2-(2-溴丙酰基)萘反应, 分别合成了手性纯化合物(2R,3R,5S)-3,5-二甲基-2-(3-氯苯基)-2-吗啉醇盐酸盐(4a)和(2S,3S,5R)-3,5-二甲基-2-(6-甲氧基-2-萘基)-2-吗啉醇盐酸盐(4b), 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两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和两化合物的空间结构, 并初步分析两化合物空间结构, 化合物4a晶体属正交晶系, 空间群为P21212, 晶胞参数为: a=0.8718(2) nm, b=0.7883(2) nm, c=2.0247(6) nm, Z=4, V=1.3915(7) nm3, Dc=1.328 g/cm3, F(000)=584, R1=0.0399, wR2=0.0797, S=1.042. 化合物4b晶体属正交晶系, 空间群为P212121, 晶胞参数为: a=0.71035 (9) nm, b=0.77703(10) nm, c=2.9820(4) nm, Z=4, V=1.6318(4) nm3, Dc=1.318 g/cm3, F(000)=688, R1=0.0520, wR2=0.1108, S=0.994.  相似文献   

4.
以不对称环氧化和双羟化反应为构筑手性碳的关键步骤, 首次合成了(+)-(2R,3S,4S,5S)-6-甲基-4,5-环氧-2,3-二羟基-庚酸乙酯(5)和(-)-(2R,3S,4R,5S)-6-甲基-2,3,4,5-四羟基-庚酸乙酯(11). 找到一条适宜于该类化合物合成的简便有效且立体选择性好的合成路线. 初步生物活性测试表明, 化合物5, 11对HL60细胞具有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5.
李新生  葛健锋  孔黎春 《有机化学》2005,25(11):1487-1489
(1S,2S)-1,2-二苯基乙二胺和甲酰基二茂铁经缩合和还原两步反应, 以90%的产率合成了N,N'-二茂铁甲基-(1S,2S)-1,2-二苯基乙二胺, 并以其为配体催化烯烃的不对称双羟基化反应, 获得了较高的对映选择性(71%~86% ee).  相似文献   

6.
王成云  汪大翚  冷桃花  俞庆森 《有机化学》2005,25(11):1473-1476
(S)-苯丙氨醇和原氯乙酸三乙酯作用得到的手性酰胺醇和手性噁唑啉分别与1,7-二氮-12-冠-4反应, 得到了两种手性N,N′-双支套索冠醚N,N′-二[(S)-N-(1-羟甲基-2-苯基乙基)乙酰胺-2]-1,7-二氮-12-冠-4 (1a)和N,N′-二[(S)-4-苄基-噁唑啉-2-亚甲基]-1,7-二氮-12-冠-4 (1b). 前者应用于D/L-肉碱的手性分离; 后者的铜配合物用于重氮醋酸酯对烯烃的不对称环丙烷化反应.  相似文献   

7.
麝香草的新单萜配糖物的分离与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麝香草(Thymus vulgaris L)的甲醇萃取物中分离出三个单萜配糖物. 用核磁共振光谱确定了它们的结构为对伞花-9-基-β-D-葡糖苷(1), 5-β-D-葡糖苷百里氢醌(2)和2-β-D-葡糖苷百里氢醌(3). 其中1是新化合物, 用以对伞花-9-醇为原料的对映体选择性合成方法确定了化合物1的8位的立体化学为R型.  相似文献   

8.
(S)-和(R)-普萘洛尔的不对称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燕  沈大冬  朱锦桃 《有机化学》2007,27(5):678-681
普萘洛尔是一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β受体阻断剂, 介绍了一种不对称合成(S)-和(R)-普萘洛尔的方法. 以手性Salen-CoIII催化剂水解动力学拆分外消旋环氧氯丙烷得到高光学纯度的(S)-环氧氯丙烷和(R)-3-氯-1,2-丙二醇, 以(S)-环氧氯丙烷为手性原料先水解得(S)-3-氯-1,2-丙二醇, 其与1-萘酚反应得(S)-3-(1-萘基)-丙烷-1,2-二醇, 再与氯化亚砜反应得环状亚硫酸酯, 最后和异丙胺作用得(S)-普萘洛尔, 总收率80.9%, 光学纯度大于99%; 而同样以(S)-环氧氯丙烷为手性原料直接与1-萘酚反应得(2R)-3-(1-萘氧基)-1,2-环氧丙烷, 再与异丙胺作用得(R)-普萘洛尔, 总收率74.5%, 光学纯度大于99%.  相似文献   

9.
ω-苯基-(2S)-N-叔丁氧羰基氨基酸乙酯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传勇  马汝建  荣国斌 《有机化学》2006,26(12):1692-1695
格氏试剂和N-叔丁氧羰基焦谷氨酸乙酯反应生成中间体ω-苯基-δ-氧代-(2S)-N-叔丁氧羰基氨基酸乙酯, 分别用对甲基苯磺酰肼和醋酸硼氢化钠结合的一锅法还原或Pd/C催化氢化还原中间体得到ω-苯基-(2S)-N-叔丁氧羰基氨基酸乙酯.  相似文献   

10.
任秀华  杜光  周冰峰  宗凯  马宝瑕 《化学学报》2007,65(14):1399-1402
研究了穿心莲中抗血栓的活性成分. 应用AB-8大孔吸附树脂、聚酰胺柱色谱及薄层色谱进行分离, 应用波谱学(1H NMR, 13C NMR, DQFCOSY, TOCSY, HMQC, HMBC, NOESY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 分离得到两个黄酮苷类化合物, 确定了1H NMR, 13C NMR信号的全归属. 化合物1鉴定为5,4'-二羟基-7-甲氧基黄酮-6-O-β-D-葡萄糖苷, 化合物2鉴定为5,4'-二羟基-7-甲氧基黄酮-8-O-β-D-葡萄糖苷, 化合物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首次对两个化合物的碳谱和氢谱进行了全归属.  相似文献   

11.
基于联萘衍生物手性构型高度稳定以及联萘结构中2个萘平面的两面角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张合的特点, 分别以光学活性的(R)和(S)-2,2'-二乙炔基-1,1'-联萘为模板, 设计了一种含有8个“铰链”结构单元的新的环芳分子¾—(R,R,R,R,R,R,R,R)-3和(S,S,S,S,S,S,S,S)-3. 其合成路线涉及间苯基连接桥的链接, 保护基的脱去和控制导入以及分子间偶合等步骤. 用MS, IR, UV-Vis, 1H和13C NMR以及元素分析等技术对中间体和目标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测定并比较了2个目标化合物的比旋光度[α]D和圆二色(CD)性质. 在CH2Cl2溶液中, 两个异构体(R,R,R,R,R,R,R,R)-3和(S,S,S,S,S,S,S,S)-3的[α]D25值分别为-911.8和+908.6, 并且它们的CD谱表现出对称的镜像特征.这些实验结果清楚地反映了它们之间的对映异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单自兴  王铨 《有机化学》2005,25(6):720-723
手性螺硼酸酯(R)-或(S)-1,1'-联-2-萘酚硼酸-(S)-脯氨酸酐[(R,S)-1或(S,S)-1]对前手性亚胺硼烷还原的不对称催化活性被观察到. 在(R,S)-1或 (S,S)-1存在下, 由前手性二烷基酮或烷基苯酮与苯胺缩合生成的前手性亚胺在THF中被硼烷还原, 高产率地给出手性仲胺, 其对映体纯度高达74% ee. 其中, 三种手性仲胺[N-(2-戊基)苯胺, N-(3-甲基-2-丁基)苯胺和N-(4-甲基-2-戊基)苯胺]系首次合成.  相似文献   

13.
含均三唑环的新型联苯四唑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菌活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4-芳基-5-(4-吡啶基)-1,2,4-三唑-3-硫醇(1)和2-三苯基甲基-5-(4′-溴甲基联苯-2-基)-四唑(5)反应, 制得一系列新的S-烷基化产物(6), S-烷基化产物在酸性条件下脱保护, 得到了14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含1,2,4-三唑类联苯四唑(7a7n)衍生物. 结构经元素分析, IR, NMR及FAB-MS确认. 对大肠杆菌、链球菌、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初步抑菌试验证明, 多数化合物表现了较好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4.
手性二胺修饰的负载型钌催化剂催化芳香酮不对称加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伟  黄艳轶  陈华  李贤均 《化学学报》2005,63(20):1927-1930
研究了用手性修饰剂(1S,2S)-(-)-1,2-二苯基乙二胺修饰的负载型钌催化剂(Ru/γ-Al2O3)催化芳香酮的不对称加氢反应, 在KOH的异丙醇溶液中, 10~20 ℃, pH2=5 MPa条件下, 芳香酮及其衍生物加氢产物的ee值达79.5%~85.0%, 2-乙酰基噻吩加氢产物的ee值可达86.2%. 此催化剂制备简单, 容易与产物分离, 重复使用4次, 对映选择性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5.
贫电子环丙烷衍生物1以精制四氢呋喃为溶剂, 与2-巯基苯骈噻唑(2)封管加热反应, 得到产物34. 产物3经IR, MS, 1H NMR, 13C NMR和元素分析等数据确定其结构为: (R)-β-取代-(R)-γ-(2-巯基)苯骈噻唑基-γ-对位取代苯基丁酸或(S)-β-取代-(S)-γ-(2-巯基)苯骈噻唑基-γ-对位取代苯基丁酸(3); 产物4通过IR, MS, 1H NMR, 13C NMR, 2D-NOESY谱和元素分析等数据确定其结构为: 反式-β-取代-γ-对位取代苯基-3-丁烯酸(4). 对生成产物的机理也进行了推测.  相似文献   

16.
从L-α-脯氨酸出发,经过酯化、N-烷基化、与格氏试剂反应合成了6个未见文献报道的(S)-(+)-N-取代吡咯烷甲醇衍生物3a~3f,其结构经IR,1HNMR和元素分析测定确证.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化合物(S)-(+)-1-[N-(5-氯-2-噻唑甲基)-2-吡咯烷基]-1,1-二苯基甲醇(3e)的晶体结构.晶体为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a=0.8737(14)nm,b=0.9098(14)nm,c=1.2180(17)nm,α=90.00°,β=92.55(3)°,γ=90.00°,V=0.9671(3)nm3,Z=2,Dc=1.3217g/cm3,F(000)=404,R=0.0584,wR=0.1335.  相似文献   

17.
两种邻、间手性二醇的区域选择性取代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两种邻、间手性二醇的区域选择性取代反应进行了研究. 以(R)-(-)-1,3-丁二醇(1)为起始原料, 在各种有机碱存在下, 先合成C1-位单磺酸酯, 进行C1-位的单醚化取代, 均有非区域选择性的单(双)取代物生成. 若用SOCl2处理1, 使其首先生成环状亚硫酸酯中间体5, 苯硫酚在2% Na2CO3存在下可和其发生高区域选择性取代反应, 生成 (R)-(-)-3-羟基-丁基苯硫醚(3). 以同样的方法使(S,R)-(+)-1-(6-氟-2-色满基)-1,2-乙二醇(6)和SOCl2反应生成环状亚硫酸酯(9), 再和苄胺反应, 也可发生高区域选择性取代, 生成 (S,R)-(+)-2-苄氨基-1-(6-氟-2-色满基)-乙醇(8). 该反应方法具有高区域选择性, 产物有高旋光纯度、高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