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个锰的配合物[Mn(bpydc)(Medpq)]n(1)(H2bpydc=2,2′-联吡啶-4,4′-二甲酸,Medpq=2-甲基吡嗪[3,2-f:2′,3′-h]喹喔啉),并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热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单晶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Cc空间群,晶胞参数a=2.031 6(4)nm,b=1.564 5(3)nm,c=0.719 26(14)nm,β=103.97(3)°,V=2.218 5(8)nm3,Z=4。配合物1是一个锰(Ⅱ)离子经由bpydc2-连接形成的三维网络结构。配合物1的固体荧光光谱表明它具有很强的荧光性。应用Gaussian 03W程序,在HF/LANL2DZ水平上对标题化合物的自然键轨道(NBO)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Mn(Ⅱ)与配位原子间的价键类型都属于共价键范畴。  相似文献   

2.
用水热法和溶液法分别合成了2个新的配合物{[Ag(4,4′-bpy)]·3-HSBA.H2O}n(1)和[Zn(phen)2(H2O)2]·(A-2,5-DSA)·3H2O(2)(3-HSBA=3-羧基苯磺酸根,A-2,5-DSA=苯氨-2,5-二磺酸根,4,4′-bpy=4,4′-联吡啶,phen=1,10-邻菲咯啉),用X-射线单晶衍射结构分析方法测定了其晶体结构。配合物1是一维链状结构。在1个不对称单元中包含1个[Ag(4,4′-bpy)]+阳离子,1个3-羧基苯磺酸根阴离子和1个晶格水分子。Ag髣离子与2个4,4′-联吡啶的2个氮原子配位。配合物2是单核结构。在1个不对称单元中包含1个[Zn(phen)2(H2O)2]2+阳离子,1个苯氨-2,5-二磺酸根阴离子和3个晶格水分子。Zn髤离子与2个1,10-邻菲咯啉的4个氮原子和2个水氧原子配位。配合物1和2中,配位阳离子、抗衡阴离子以及晶格水分子之间存在丰富的氢键,进而构筑成超分子网络结构。配合物的荧光均来自于配体的π-π*电子跃迁。  相似文献   

3.
水热条件下,合成了1个铜髤配位聚合物[Cu(L)(4,4′-bpy)(HCOO)(H2O)]n(HL=苯并三氮唑-1-氧基乙酸,4,4′-bpy=4,4′-联吡啶),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表明,配合物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a=0.820 26(16)nm,b=1.128 3(2)nm,c=1.159 7(2)nm,α=76.50(3)°,β=70.88(3)°,γ=76.97(3)°,V=0.973 0(3)nm3,Z=2。铜髤分别与来自2个4,4′-bipy的2个氮原子、1个苯并三氮唑-1-氧基乙酸的1个氧原子、1个甲酸根中1个氧原子和1个水分子中的1个氧原子配位,形成变形的四方锥的配位构型。由于4,4′-bipy的桥联作用,配合物在空间形成了一维链状结构,该一维链又通过分子间O-H…N和分子内O-H…O氢键作用形成了二维层状结构。  相似文献   

4.
用水热法和溶液法分别合成了2个新的配合物{[Ag(4,4′-bpy)]·3-HSBA.H2O}n(1)和[Zn(phen)2(H2O)2]·(A-2,5-DSA)·3H2O(2)(3-HSBA=3-羧基苯磺酸根,A-2,5-DSA=苯氨-2,5-二磺酸根,4,4′-bpy=4,4′-联吡啶,phen=1,10-邻菲咯啉),用X-射线单晶衍射结构分析方法测定了其晶体结构。配合物1是一维链状结构。在1个不对称单元中包含1个[Ag(4,4′-bpy)]+阳离子,1个3-羧基苯磺酸根阴离子和1个晶格水分子。Ag髣离子与2个4,4′-联吡啶的2个氮原子配位。配合物2是单核结构。在1个不对称单元中包含1个[Zn(phen)2(H2O)2]2+阳离子,1个苯氨-2,5-二磺酸根阴离子和3个晶格水分子。Zn髤离子与2个1,10-邻菲咯啉的4个氮原子和2个水氧原子配位。配合物1和2中,配位阳离子、抗衡阴离子以及晶格水分子之间存在丰富的氢键,进而构筑成超分子网络结构。配合物的荧光均来自于配体的π-π*电子跃迁。  相似文献   

5.
曾凌 《无机化学学报》2013,29(6):1149-1156
合成了2个配位聚合物{[Cd(btaa)(phen)(CH3COO)].H2O}n(1)和{[Ag2(btaa)(4,4-bpy)2](NO3).2H2O}n(2)(Hbtaa=1H-苯并三氮唑-1-乙酸,phen=1,10-邻菲啰啉,4,4-bpy=4,4-联吡啶),采用单晶X-射线、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热重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中的镉离子通过1H-苯并三氮唑-1-乙酸根桥连成一维螺旋链状结构。在配合物2中,银离子被4,4-联吡啶连接成一维链状结构,这些一维链通过1H-苯并三氮唑-1-乙酸根桥连以及Ag...Ag作用和π-π堆积连接成一维梯子状结构。此外,还研究了配合物1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6.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2个化合物{[Cu2(Hpimdc)(4,4′-bpy)]·H2O}n(1)和[Mn3(pimdc)2·6H2O]n(2)(H3pimdc=2-丙基-4,5-咪唑二甲酸,4,4′-bpy=4,4′-联吡啶),并对2个化合物进行了红外、元素分析、晶体结构和热稳定性分析。晶体结构分析发现化合物1之中的H3pimdc和4,4′-bpy交替与铜(Ⅰ)配位形成一维链线性铜(Ⅰ)配合物。沿a轴和(100)面去观察,2个一维链分子通过游离水连接而形成1个"U"型拓扑结构。而化合物2通过2-丙基-4,5-咪唑二甲酸链与锰(Ⅱ)连接为三维的网状结构。沿b轴方向,三维结构中存在交替的左/右手螺旋状二维结构。  相似文献   

7.
将吡啶-2,4,6-三羧酸(2,4,6-pytaH3),4-氨基-3,5-二(4-吡啶基)-1,2,4-三氮唑(4,4′-abpt)和CoCl2在不同的pH条件下发生水热反应,得到2个新的配位聚合物[Co(2,4,6-pytaH)(4,4′-abpt)(H2O)](1)和[Co1.5(2,4,6-pyta)(4,4′-abpt)(H2O)3].3.5H2O(2)。配合物1是在吡啶-2,4,6-三羧酸酸性环境下产生的,吡啶-2,4,6-三羧酸在水热条件下只脱去2个羧基上的质子变成2,4,6-pytaH2-,而配合物2是在NaOH碱性溶液下反应得到的,其中吡啶-2,4,6-三羧酸完全脱去3个羧基上的质子变成2,4,6-pyta3-。配合物1中包含一维Co-羧酸链,2中存在具有(4,4)拓扑网络的二维层。1和2中的一维链和二维层通过π-π堆积和丰富的氢键作用分别拓展成三维超分子网络。单晶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结晶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a=0.961 30(10)nm,b=0.632 09(6)nm,c=3.372 9(4)nm,β=95.104(2)°,V=2.041 3(4)nm3,Z=4。而配合物2结晶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a=1.795 2(2)nm,b=0.729 62(8)nm,c=2.078 7(2)nm,β=112.323(2)°,V=2.518 6(5)nm3,Z=4。  相似文献   

8.
黄妙龄  解庆范  马鹏 《无机化学学报》2010,26(11):2091-2096
N-对甲苯磺酰-α-丙氨酸(Ts-α-Hala),邻菲咯啉(phen)与金属氯化物在pH=3~4的水和有机溶剂中反应,合成了2个新颖的单核配合物[Cu(phen)(Ts-α-ala)2(H2O)](1)和[Mn(phen)(Ts-α-ala)(HCOO)(H2O)2](2)。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配合物1为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1.1746(2)nm,b=1.1828(2)nm,c=1.4936(3)nm,α=70.22(3)°,β=88.26(2)°,γ=62.14(3)°,V=1.7060(8)nm3,Z=2,F(000)=774,R1=0.0553,wR2=0.1189;中心铜离子的配位多面体为畸变的四角锥体,配合物中存在分子间氢键,将配合物扩展为一维无限超分子链。配合物2为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2.3944(2)nm,b=0.99292(11)nm,c=1.08029(11)nm,β=92.750(2)°,V=2.5654(4)nm3,Z=4,F(000)=1152,R1=0.0569,wR2=0.1105;有6个原子与中心锰离子配位形成畸变的八面体配位环境,配合物中存在丰富的氢键,将配合物扩展为二维层状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9.
以柔性配体5,5′-二硫双(2-硝基苯甲酸)为主配体,与含氮辅助配体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2个Co髤配合物{[Co(dtb)(bpp)·H2O]}n(1),{[Co(dtb)(phen)·2H2O]}n(2)(H2dtb=5,5′-二硫双(2-硝基苯甲酸),phen=1,10-菲咯啉,bpp=1,3-二(4-吡啶)-丙烷),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元素分析方法对其进行表征。结构测试表明1为正交晶系,Pbca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014 9(2)nm,b=2.215 9(5)nm,c=2.529 1(6)nm,V=5.688(2)nm3,Dc=1.564 g·cm-3,Z=8。2为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0.740 1(3)nm,b=1.074 2(4)nm,c=1.783 7(6)nm,α=98.452(7)°,β=99.816(7)°,γ=98.979(7)°,V=1.358 0(8)nm3,Dc=1.637g·cm-3,Z=2。化合物1为三维网络结构,并包含单股双轴假螺旋结构。配合物2为一维链状结构,相邻一维链之间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二维超分子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10.
利用3,5-二氨基苯甲酸配体合成了2种新的配合物[Cd(diaba)(phen)2]NO3·H2O(1)和[Zn(diaba)(2,2′-bipy)2](2)(H2diaba=3,5-diaminobenzoic acid;phen=1,10-phenanthroline,2,2′-bipy=2,2′-bipyridine),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配合物1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为Fddd,a=1.425 81(7)nm,b=2.564 62(13)nm,c=3.092 47(17)nm。配合物2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a=1.273 62 nm,b=1.592 78 nm,c=1.519 35 nm,β=107.334°。配合物1和2都为单核晶体。配合物1的结构单元由1个CdII、1个3,5-二氨基苯甲酸和2个phen构成。配合物2的结构单元由1个ZnII、1个3,5-二氨基苯甲酸和2个2,2′-bipy构成。两种配合物再通过氢键或π-π堆积形成三维超分子网络。研究了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和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一个化合物[Cu(sval)(4,4′-bipy)](sval=N-(2-羟苄基)-DL-缬氨酸阴离子,4,4′-bipy=4,4′-联吡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及热重分析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晶胞参数:a=1.08723(19)nm,b=1.360 1(2)nm,c=1.359 6(2)nm,β=105.433(2)°,Z=2,V=1.938 0(6)nm3,μ=1.157 mm-1,Dc=1.511 g.cm-3,F(000)=916,R1=0.033 2,wR2=0.089 1。配合物中Cu(Ⅱ)为四配位的平面四边形配位构型,该配合物通过π-π堆积和Cu…N弱相互作用形成双核结构单元,相邻双核结构单元通过Cu…O弱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一维链状结构。初步的生物活性实验表明配合物与配体相比,配合物的抑菌活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
潘兆瑞  周宏  鲜华 《无机化学学报》2010,26(11):1955-1960
本文合成了2个镍配合物[Ni(mtyaa)2(H2O)4]·4(H2O)(1)和[Ni(4,4′-bipy)2(mtyaa)2(H2O)2]·2H2O(2)(Hmtyaa=2-(5-甲基-1,3,4-噻二唑)-硫乙酸;4,4′-bipy=4,4′-联吡啶),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配合物的单晶结构,并对它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和粉末X-射线衍射等表征。配合物1和2的晶体分别属于三斜晶系和单斜晶系,空间群分别为P1和P21/n。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和2中镍原子均采取六配位扭曲的八面体配位模式。在配合物1中配位水和游离水分子与羧基氧之间的氢键作用将单分子结构连成三维网状结构。配合物2中配位水和游离水分子与羧基氧以及配体中的氮原子之间的氢键作用将链连接成二维层状结构。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个新颖的配合物{[Ag(4,4′-bpy)][Ag2(H3btc)(H2btc)(4,4′-bpy)2].3H2O}n(1)(H4btc=联苯-2,2′,4,4′-四甲酸;4,4′-bpy=4,4′-联吡啶),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配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a=1.122 51(6)nm,b=1.554 01(8)nm,c=1.774 59(9)nm,β=91.641 0(10)°,V=2.830 8(3)nm3,Z=2,Dc=1.764 g.cm-3,μ=1.113 mm-1,F(000)=1 508,R1=0.045 0,wR2=0.086 2(I>2σ(I))。在1中,一维线性[Ag(4,4′-bpy)]+阳离子链包含在一维{[Ag2(H3btc)(H2btc)(4,4′-bpy)2]-阴离子双链与游离水分子通过分子间氢键组装成的三维超分子结构中。研究了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质。  相似文献   

14.
以(-)-2,2′-(2,5-噻吩二甲酰氨基)二丙氨酸(C12H14N2O6S)及4,4′-联吡啶(4,4′-bipy)为配体,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铕配位聚合物{[Eu2(C12H12N2O6S)3(4,4′-bipy)(H2O)2].(H2O)6}n。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其结构,结果表明:晶体为正交晶系,晶胞参数a=1.113 992(18)nm,b=1.804 972(19)nm,c=2.933 80(3)nm,Z=4;2个Eu原子分别为九和八配位。测定发现配合物固体具有Eu3+的典型光致发光光谱,配合物中配体能有效提高稀土离子的发光效果。并通过热重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热稳定性研究。  相似文献   

15.
以3,5-二甲基-1-羧甲基-4-吡唑甲酸和4,4′-联吡啶为配体,合成了1个单核锌(Ⅱ)配合物[Zn(4,4′-bpy)(Hcmdpca)2(H2O)3]·2H2O(1)和1个锌(Ⅱ)的一维配位聚合物[Zn(4,4′-bpy)(Hcmdpca)2(H2O)]·3H2O(2)(H2cmdpca=3,5-二甲基-1-羧甲基-4-吡唑甲酸;4,4′-bpy=4,4′-联吡啶),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结构分析、热重分析等对其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和2都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配合物1的锌离子都位于一个畸变的八面体构型中。配合物1中的独立结构单元间通过分子间氢键作用构成一个三维的超分子结构。而在2中,锌离子位于一个畸变的四方锥构型中,每个4,4′-联吡啶分子桥联2个相邻的锌(Ⅱ)离子,形成一个一维链;这些一维链和水分子通过分子间氢键进一步形成一个三维的结构。此外还考察了1和2的热稳定性和固体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16.
以四溴代对苯二甲酸(H2TBTA)与2,2′-联吡啶(2,2′-bipy)为配体,与硝酸铜在水和甲醇混合溶剂中合成了1个一维铜配合物{[Cu(2,2′-bipy)(TBTA)(H2O)].H2O}n,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分析、热重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该配合物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na21,a=1.399 9(11)nm,b=0.929 3(7)nm,c=1.557 9(11)nm,V=2.027(3)nm3,Z=4,R1=0.053 5。中心Cu(Ⅱ)离子处于一个五配位环境中,且在配合物中存在着π-π相互作用和氢键作用。热重分析表明该配合物在203℃开始发生分解。  相似文献   

17.
通过水热方法获得了2个镍配合物:[Ni(3,3′-dpdc)(dpp)]n(1),[Ni(2,2′-dpdc)(phen)(H2O)2]n(2)(3,3′-H2dpdc=3,3′-联苯二甲酸,2,2′-H2dpdc=2,2′-联苯二甲酸、phen=菲咯啉,dpp=1,3-二(4-吡啶基)丙烷),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的方法测定了其晶体结构。配合物1为二维网格型结构,中心金属离子为扭曲的[NiO4N2]八面体构型,3,3′-dpdc配体的2个羧基采取双齿螯合的配位模式与Ni髤离子配位形成Ni-(3,3′-dpdc)一维链结构,dpp配体采取单氮原子桥连的配位模式连接2个Ni髤离子形成Ni-dpp一维链,两种链相互贯穿形成二维网格型结构,二维网格结构之间通过氢键C15D-H15…O2、C21-H21A…O1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配合物2为一维之字链结构,中心金属离子为扭曲的[NiO_4N_2]八面体构型,2,2′-dpdc的2个羧基均采取单齿桥连配位模式连接2个Ni髤离子形成一维之字型链结构,一维链之间通过O-H…O和C-H…π弱作用力连接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探究了2种配合物对有机染料罗丹明B的光催化降解性能,结果表明配合物可以高效地降解罗丹明B。  相似文献   

18.
吡啶-2,3,5,6-四甲酸双核锰(Ⅱ)配合物的合成及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合成了一个双核锰配合物[Mn2(H2pdtc)2(H2O)6].2H2O(H4pdtc=吡啶-2,3,5,6-四甲酸),并利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及磁性分析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及研究。该配合物为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0.84166(13)nm,b=0.933 75(14)nm,c=1.024 29(16)nm,α=111.248(2)°,β=90.733(2)°,γ=115.161(2)°,V=0.665 66(18)nm3,Z=1。结构分析表明,该配合物有一个双核单元,且该双核单元通过分子间氢键及π…π堆积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9.
郝允玲  周慧 《化学研究》2010,21(3):11-14
合成了铜(Ⅱ)与3-羧基水杨醛和邻菲咯啉的配合物[Cu(sal)(phen)].4 H2O(sal为3-羧基水杨醛负二价离子,phen为邻菲咯啉),采用单晶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合成的晶体属于三斜晶系p墿空间群;晶体参数a=0.673 02(10)nm,b=1.102 11(19)nm,c=1.488 3(2)nm,α=109.275(2)°,β=91.991(2)°,γ=103.514(2)°;分子中Cu(Ⅱ)离子处于平面四方场配位环境中.  相似文献   

20.
通过水热法合成得到了一个包含四核镉(Ⅱ)的基于2-丙基-4,5-二甲酸咪唑和4,4-联吡啶的配位聚合物[Cd2(HPIDC)2(bpy)(H2O)2](1)。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1属单斜晶系,结晶在c2/c空间群中,晶胞参数为:a=1.936 6(4)nm,b=1.504 1(3)nm,c=2.200 4(5)nm,β=94.990(4)°,V=6.385(2)nm3,Z=8,1.393 mm-1,F(000)=3 216,Dc=1.684 g.cm-3,R1=0.045 8,wR2=0.108 9。通过链间的O-H…O氢键作用,形成了三维的超分子结构。固体荧光测试表明:配合物1在427 nm处发射出较强的荧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