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刘相  谢凯  郑春满  王军 《物理学报》2011,60(11):118202-118202
在惰性气氛Ar和还原性气氛H2中通过高温裂解含苯环的聚硅氧烷分别制备了硅氧碳化物Si-O-C复合负极材料,并且采用了元素分析element analysis、广角粉末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激光拉曼光谱Raman等手段表征了二者组成和结构的差别.实验发现,在H2气氛中裂解制备的Si-O-C复合负极含有较高的可逆、较低的不可逆容量,而且可逆容量随温度的增加而增长.其中H2气氛中1000 ℃情况下制备的Si-O-C复合负极的可逆容量622 mAh/g,首次库仑效率59%.Si-O-C复合负极的不可逆容量与氧的含量相关,可逆容量可能与碳含量及碳结构,以及SiOC中硅的结构相关.在H2气氛中制备的Si-O-C负极材料是一种潜在的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 关键词: 硅氧碳化物 负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相似文献   

2.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CuSn的Li嵌入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基于混合基表示的第一原理赝势法,研究了锂离子电池非碳类负极材料CuSn的Li嵌入时的形成能以及相应的电子结构.还给出了Li嵌入时的体积变化,能带结构、电子态密度以及电荷密度分布等性质, 并讨论了CuSn作为负极材料的特点.计算发现,Cu-Sn化合物在闪锌矿结构时,Li嵌入主体材料时的嵌入形成能大致在3.5eV附近.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CuSn 电子结构  相似文献   

3.
目前新一代锂离子电池体系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不仅具有液态锂离子电池的所有技术优点,而且具有更高的比能量和更好的安全性。更适合应于用。在电极膜的制备方面,需要对活性材料、骨架基质材料、增塑剂、导电剂等正、负极各组分的配比进行优化。采用合适分子量的PVDF—HFP(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为骨架基质材料,DBP(邻笨二甲酸二丁酯)为增塑剂、炭黑为导电剂,能够较好地满足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电极膜及电解质膜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4.
纳米储锂材料和锂离子电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学杰  李泓  王庆  刘伟峰  师丽红  陈立泉 《物理》2002,31(7):444-449
简单综述了锂离子电池的基本原理和发展现状,对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固体离子学课题组在纳米储锂材料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了介绍.用HRTEM等手段研究了纳米SnO、纳米Si以及纳米SnSb合金在Li入脱嵌过程中结构的变化.着重介绍了一种具有纳米微孔的球形硬碳材料和纳米SnSb合金钉扎的复合负极材料,在高功率密度和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方面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要阐述了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的特点及其内部热输运研究的意义.介绍并总结了国内外与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固态电解质,以及电极与电解质界面热输运性质相关的实验和理论工作.针对脱嵌锂过程对电极材料热导率的影响机理尚不明确,非晶态转变对电极材料热输运研究的挑战,界面热输运模型与方法不足等问题,系统梳理了全固态锂离子电池内部热输运的重要前沿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6.
采用改进的Hummers 法, 以石墨粉为原料制备氧化石墨, 然后使用微波还原法制备石墨烯, 最后以石墨烯作为负极材料组装锂离子电池. 系统的研究了高温氧化阶段中温度对氧化石墨的氧化程度、石墨烯的还原程度和比表面积以及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 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仪(XRD)、BET测量仪对氧化石墨和石墨烯的微观结构及比表面积等进行测试和表征. XRD, XPS及电化学测试的结果显示当高温阶段氧化温度为90 °C时, 氧化石墨的氧化程度最高, 相应的石墨烯也具有最高的还原程度和最大的比表面积423.2 m2/g, 同时石墨烯锂离子电池也具有更好的性能: 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555.5 mAh/g, 充电容量为1024.6 mAh/g, 其循环放电比容量达到600 mAh/g.  相似文献   

7.
纳米储锂材料和锂离子电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学杰  李泓  王庆  刘伟峰  师丽红  陈立泉 《物理》2002,31(7):444-449
简单综述了锂离子电池的基本原理和发展现状,对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固体离子学课题组在纳米储锂材料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了介绍。用HRTEM等手段研究了纳米SnO、纳米Si以及纳米SnSb合金在Li入脱嵌过程中结构的变化。着重介绍了一种具有纳米微孔的球形硬碳材料和纳米SnSb合金钉扎的复合负极材料,在高功率密度和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方面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锂离子电池相关材料的Raman光谱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锂离子电池是目前综合性能最好的可充电池。本文总结我们实验室用Raman光谱学研究锂离子电池相关材料的一些结果 ,包括聚合物电解质的微结构和离子输运机制 ,低温热解碳负极材料的结构表征和锂离子在其中的嵌入 /脱出机理 ,元素替代引起正极材料LiMn2 O4的结构变化以及在充放电过程中电极 /电解质界面形成的钝化层的性质及其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锂离子电池中的物理问题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施思齐  欧阳楚英  王兆翔 《物理》2004,33(3):182-185
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性能优越的新型可充放电池已经或将要在移动通信、手提式计算机和电动汽车等诸多领域获得广泛的应用 .然而与锂离子电池相关的物理问题却往往被人们忽视 .例如 ,如何从本质上来提高正极材料的体相电子电导率 ,而不是在正极活性物质中添加炭黑之类的电子导电材料 .文章将着重针对与锂离子电池相关的物理问题 ,介绍近年来的主要进展 ,以期待对锂离子电池有更深入的了解 .  相似文献   

10.
陆雅翔  赵成龙  容晓晖  陈立泉  胡勇胜 《物理学报》2018,67(12):120601-120601
在众多电化学储能技术中,室温钠离子电池除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的特点外,还具有其他电池体系所不具有的资源丰富和成本低廉的优势,是一种较理想的规模储能电池体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自2011年以来致力于低成本、安全环保的钠离子电池技术的研发,在正、负极材料和电解质材料开发中取得了多项原创性的研究成果,并研制出Ah级钠离子软包电池.例如,首次发现Cu~(2+)/Cu~(3+)氧化还原电对高度可逆并设计了Na-Cu-Fe-Mn-O基低成本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首次通过简单的一步碳化法制备出性价比高的无烟煤基负极材料;首次将一种新型的钠盐NaFSI应用于碳酸酯非水电解质以大幅度提升电极材料的性能等.本文综述了物理所在钠离子电池材料及器件研究中所取得的重要进展和突破,期待经过进一步不懈地努力为实现钠离子电池的产业化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锂离子电池多尺度数值模型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程昀  李劼  贾明  汤依伟  杜双龙  艾立华  殷宝华  艾亮 《物理学报》2015,64(21):210202-210202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电化学系统, 其涵盖质量传递、电荷传递、热量传递以及多种电化学反应等物理化学过程. 其不仅物理尺度跨越大, 从微观活性颗粒、极片、电芯跨越到电池模组, 还面临着成组配对以及均衡性的问题, 这些问题加剧了电池设计和性能综合评估的难度. 通过计算机数值仿真技术, 建立数学模型, 全面和系统地捕捉电池工作过程各物理场的相互作用机理, 分析其演化规律, 能够为优化电池系统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本文对锂离子电池的数值模型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 同时对主要理论模型进行了分类整理, 总结了它们的特点、适用范围和局限性, 指出了将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难点所在, 这些对锂离子电池多尺度数值模型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都具有指导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核电池材料及核电池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电池具有体积小、寿命长、不受外界环境影响等优点,因而在航空航天、深海、极地、心脏起搏器、微型电机等领域得到广泛地应用。核电池的发展与所用材料的发展互相促进。从同位素放射源、电能转换、密封保护的角度介绍了核电池所用材料的发展和最新研究进展,同时也介绍了核电池现有和潜在的应用领域。Nuclear battery has lots of advantages such as small volume, longevity, environal stability and so on, therefore, it was widely used in aerospace, deep-sea , polar region, heart pacemaker, micro-electromotor and other fields etc. The application of nuclear batter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ts materials promote each other. 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latest research progress of nuclear battery materials has been introduced from the view of radioisotope, electric energy conversion and encapsulation. And the current and potential applications of the nuclear battery are also summarized.  相似文献   

13.
王骥  黄慧  甘乐  蓝张琳  陈亮 《大学物理实验》2009,22(4):30-33,36
利用COBRA3实验设备测试了锂电池待机充放电过程的电压、电流、锂电池电容量及充电量的变化情况。提出通过实时测量锂电池电压值,可精确换算出锂电池的剩余容量的方法。手机待机充电所需时间和关机充电所需时间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锂离子电池作为电动汽车最广泛使用的动力源,对工作温度高度敏感,为保证其高性能和安全运行,电池热管理系统必不可少.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锂离子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研究进展.首先讨论了由高低温环境和电池温度不均匀引起的临界热问题.在此基础上,对设计原则和现有的电池热管理系统进行了广泛的介绍和阐述.然后进一步分析了用于未来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热电器件和内部加热方法等新兴技术.分析表明,被动和主动冷却/加热方法的组合有望满足苛刻的热要求,特别是在功率波动剧烈的动态条件下.此外,电池在变工况下所输出的电流、电压等均不相同,因此建议对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进行动态性能实时管理,从而延长电池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5.
锂离子电池中的物理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立泉 《物理》1998,27(6):354-357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性能优越的新型可充放电池.文章在简述了它的原理和特性之后,着重介绍了所涉及的一些物理问题,诸如嵌入物理、载流子输运、渗流、分形和相变等,以期对锂离子电池有更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锂电池荷电状态(SOC)的准确估算是电动汽车能源管理的关键技术。为了提高锂电池SOC的估算精度,将无迹卡尔曼滤波(UKF)应用于锂电池SOC估算,以减小拓展卡尔曼滤波(EKF)简单线性化带来的误差。搭建电池检测系统的硬件平台,以TMS320F28335型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为主控芯片(MCU),实现电压、电流、温度的检测及UKF算法,并设计了相关的电池测试实验。实验结果表明,UKF可以实时估算锂电池SOC,估算误差在4%以内,高于传统的拓展卡尔曼滤波(EKF)。  相似文献   

17.
黄亮  李建远 《物理学报》2015,64(10):108202-108202
锂离子电池内部结构是一种复杂的分布参数系统, 如果为了降低计算难度而使用常微分方程描述锂离子电池, 可能会引入系统误差, 降低系统模型的可信度, 需要使用偏微分方程建立分布参数系统的精确模型.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单粒子模型和抛物型偏微分方程的锂离子电池系统建模与故障监测系统设计方法, 当锂离子浓度实测值与理想值的残差大于预设门槛时判定分布参数系统处于故障状态. 通过一个仿真实例进行了锂离子电池系统建模和故障诊断实验, 实验证明基于单粒子模型和偏微分方程的锂离子电池故障监测系统具有更高的精确度和可信度.  相似文献   

18.
Research on the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lithium-ion batteri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of electric vehicles. The electrodes of lithium-ion batteries are composed of porous materials, and thus the heat conduction of the battery is not a standard form of diffusion. The traditional heat conduction model is not suitable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In this paper, a fractional heat conduction model is used to study the heat transfer properties of lithium-ion batteries. Firstly, the heat conduction model of the battery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fractional calculus theory. Then, the temperature characteristic test was carried out to collect the temperature of the battery in various operating environments. Finally, the temperature calculated by the fractional heat conduction model was compared with the measured temperatu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ccuracy of fractional heat conduction model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raditional heat conduction model. The fractional heat conduction model can well simulate the transient temperature field of the battery. The fractional heat conduction model can be used to monitor the temperature of the battery, so as to ensure the safety and stability of the battery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9.
叶浩亮  李飞  王松林 《应用声学》2017,25(5):218-221
锂-亚硫酰氯电池作为一种免维护、高比能、长储存寿命电池,目前已经在以国防领域为代表的国民经济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储存寿命的考核在行业内尚属难题;通过广泛、深入地调研和对前期锂-亚硫酰氯电池储存数据的收集整理,研究了锂-亚硫酰氯电池的储存寿命影响因素及其试验评估方法;通过研究得知,锂-亚硫酰氯电池的储存寿命试验应尽早备样,若时间紧迫可通过加速试验方法;提出了通过等效储存试验时间来评估电池储存寿命及其可靠度的方法,指出当等效储存试验时间不足时,应安排样本进行容量回归分析,得出其退化规律;此外,还要对电池储存末期热性能进行分析;在以上工作基础上对电池储存寿命进行综合评估;最后,通过案例分析,进行了工程演算;为后续锂-亚硫酰氯电池储存寿命评估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孙维毅  闵海涛  郭冬妮  于远彬 《中国物理 B》2017,26(12):127503-127503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modeling of LiFePO4 battery open circuit voltage(OCV) hysteresis. There exists obvious hysteresis in LiFePO4 battery OCV, which makes it complicated to model the LiFePO4 battery. In this paper, the recursive discrete Preisach model(RDPM) is applied to the modeling of LiFePO4 battery OCV hysteresis. The theory of RDPM is illustrated in detail and the RDPM on LiFePO4 battery OCV hysteresis modeling is verified in experiment. The robust of RDPM under different working conditions are also demonstrated in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 The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LiFePO4 battery OCV hysteresis modeling when the battery OCV characteristic changes, which conduces to the online state estimation of LiFePO4 batte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