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伟国  陆真 《化学教育》2005,26(12):35-36,49
结合镇江地区和镇江二中的实际探讨了化学双语教学的内容选择、实施措施问题,并对高中化学双语教学课进行了反思,双语教学可作为校本课程来开发研究,比较适用于师生水平处于中上层次的学校。  相似文献   

2.
杨启瑞 《化学教育》2022,43(1):129-129
胡志刚主编的《化学课程与教学论》(科学出版社2014年10月出版)以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创新相统一为原则,全面论述了新课程理念下化学教育教学的变革与创新.该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化学专业学生的参考教材,也是化学教师和化学教学研究人员较为实用的一本工具书.  相似文献   

3.
师虹 《化学教育》2010,31(Z2):270-272
更新教学观念、重视教学设计、改变教学方式等都可作为提高课堂实效性的途径,本文以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单元整体教学为例,立足于学生的具体特点,从情景设计、有针对性的探究性问题设计2方面分析探讨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CAI《元素家族荟萃》多媒体教学光盘是由开卷有益。变化规律、实物周期表、数据库和科学家等5部分组成。共计一张光盘,约650MB。元素周期表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几乎贯穿了整个无机化学教学。该多媒体教学光盘作为一个新的教学媒体,可供中学化学辅助教学之用。该课件可系统地进行教学辅助,也可只选用某一部分作为单独课件使用。CAI《微观世界》多媒体教学光盘含两部分:1.《集锦》是将中学化学大纲所涉及的小分子(单质、氢化物、卤化物、含氧酸、分子离子)、有机分子(烷、烯、炔、芳香族、醇、酚、醚)和碳水化合物、…  相似文献   

5.
谢亮  姜言霞 《化学教育》2021,42(6):75-82
基于化学教学论课程来研究师范生PCK的发展情况。数据主要来源于师范生的教学设计及访谈,使用PCK地图作为分析工具。研究发现,经过课程教学,师范生在教学设计中主动表现出的可被识别的PCK片段数量明显增多。师范生PCK各要素均得到有效发展,但发展不够均衡,教学策略知识发展最好,课程知识和学生知识发展不够完善,教学取向知识和学生评价知识发展相对薄弱。此外,师范生PCK各要素之间的关联基本建立,但关联的稳定性和强度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6.
美国加里福尼亚大学Andrew Streitwieser,Jr.和Clayton H.Heatheoek所著《有机化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Organic Chemistry)一书,自1976年初版以来,已经成为有机化学教学的重要参考书之一。1981年出版的第二版,既保持了第一版的特色,又在内容和编排上做了重要修改,使本书更便于教学,可作为我国有机化学基础课教学的英文参考书。  相似文献   

7.
高分子化学教学是建立高分子概念的基础性工作。在面向工科专业开展高分子化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逆向分析科学理论的形成规律,用形象的表述、恰当的比喻、生动的实例对课程中的抽象概念、重要现象、难点理论进行了不同层次的形象化解构和分析,初步形成了一套形象化教学设计的思路和具体方法。从此思路出发,以形象化的语言作为辅助手段,以适当的多媒体手段为载体,结合高分子化学理论特有的逻辑性,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1 问题的提出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计算机作为一种媒体被引入课堂 ,并由此产生了相对于常规教学的另一种教学方式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是运用计算机知识以画面、动态图像、声音、文字的形式 ,有效的组合在一起并呈现给学生的一种教学方式 ,它以多种形式、多个途径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其优势集中在信息量大、形象、直观等方面。常规教学主要是以教师讲授并使用传统媒体为特征的教学。它是通过教师的讲授、书本和黑板将知识呈现给学生。它的优势集中在操作简便 ,可耐心指导学生学习并可与学生进行情…  相似文献   

9.
详细阐述了综合性大学本科通识教育公共选修课"绿色化学"的课程建设、教学实践与改革探索,通过对教学侧重点的细致化、课程难易程度的普适化、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考评机制的合理化改革,大大激发了各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显著提高了公选课的教学效果,既明确了"绿色化学"作为各专业通识教育课程的总体建设目标与实施方案,也为其他化学类通识教育课程的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教学经验和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分析化学课程团队采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作为课程资源、慕课堂作为智慧教学工具、QQ群作为在线讲授和辅导答疑的平台,成功地开展了分析化学课程在线教学实践。实践表明,基于MOOC、慕课堂和QQ群三结合的在线教学形式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喜爱,学生普遍易于接受,参与积极性高,初显教学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基于概念本体分类模型,以化学键相关内容为载体,详细阐述化学概念本体分类模型的内涵,以及在化学迷思概念转变中的应用。同时,从本体论的视角讨论本体分类法可作为化学概念教学的新的补充。  相似文献   

12.
介绍渗透汽化作为化工基础教学实验的开设方式。渗透汽化实验分成课外开放实验(渗透汽化膜制备与表征)和课堂实验(渗透汽化操作)两个阶段进行。学生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通过考察渗透膜的分离能力和渗透通量随操作条件的变化情况,对渗透汽化实验有较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利用当前通行的关系数据库技术、采用VB编程语言和ACCESS数据库 ,设计了高分子化学教学试题库系统应用软件———“试卷魔术师”。它由四个模块组成 ,即试题库模块、试卷分析模块、资料库模块和辅助模块。具有试题的录入、删除、修改和访查、手工或自动生成试卷、试卷分析以及资料查阅等诸多功能。满足授权的用户可以利用它随机抽卷、查阅相关资料及历史成绩等。它不仅可以作为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师生成试卷、分析试卷的有力工具 ,又可作为本专业学生进行高分子化学试题训练、自学并阅读课外参考资料的有效手段。它使用方便 ,操作简单 ,针对性强 ,是一种较为实用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工具  相似文献   

14.
酸碱体系中各组分平衡浓度的计算是分析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其教学效果取决于对分布分数(δ)计算式推导、应用和计算式中各项潜在含义的掌握。在教学中作为重点,其推导和应用既是花费时间又是繁琐复杂的内容。δ在溶液pH、酸碱体系和络合体系中各物种浓度、缓冲容量及滴定误差等的计算方面均有很好的应用。本文探讨在推导和应用过程中启发学生善于发现其中的对应性和规律性,掌握n元酸碱溶液中各物种δ计算式的快速推导和简便应用的方法,可达到激发学生兴趣、加深认知和牢固掌握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5.
沉淀溶解平衡发生于非均相体系,这种现象在医学和生命科学领域广泛存在,例如骨骼的形成、龋齿的产生、肾结石与尿结石的形成等等。为了使医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知识点,笔者在教学设计中,紧密结合“问题导向式”教学模式,以医学案例作为切入点,以疾病的产生原因和预防措施作为结尾,首尾呼应;在教学形式上体现出教与学的互动性,不但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还可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成为会独立思考、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人。该思路可延伸到《医用基础化学》的其他章节内容,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徐荣  马江权  孙雪妮 《化学教育》2020,41(22):25-28
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为目标,跨学科创新性地将软件工程里 “敏捷开发”方法中的Scrum模式引入化工原理双语教学中,提出了将Scrum模式嵌入双语教学的改革思路。在此基础上,初步形成了以工程项目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敏捷双语教学模式,并以实例探讨了此新型教学方法的开展与实施。本文就化工原理双语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考核手段进行了一系列相关的改革和创新,此方法可作为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有效补充。本研究为“新工科”背景下化工原理双语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和理念。  相似文献   

17.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新技术》是在《聚合物加工机械》和《聚合物加工原理》两门本科专业课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一门技术前沿性的新课程。该课程主要讲授当前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的新装备、新技术和新方法等,既可作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本科生拓宽专业知识面的专业选修课,也可作为材料加工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主干课。本文结合课程团队多年给研究生讲授《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新技术》专业主干课的经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四个方面介绍了开设这门课程的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18.
取代苯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律是大学有机化学教学中重要但却较难理解的内容.为了直观、生动地讲解该知识点,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8种单取代苯化合物,使用Gaussian软件对其进行结构优化,并在此基础上利用Multiwfn软件对单取代苯与其组成片段间的电子密度差进行分析,得到立体电子密度差分图.该图具有直观的教学效果,可直接作为教学素材.  相似文献   

19.
邓晓军  李晨  何炜  秦向阳 《化学教育》2015,36(24):63-66
原子结构知识是学好化学的基础,其教学成败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化学课程的学习。在多年教学思考和经验积累基础之上,将原子结构的发现过程与人的认知规律相结合并进行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不仅可极大地改善教学效果,而且还可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与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有机化合物的正确中文发音是有机化学教学、学术交流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而有机化合物名称中涉及到了很多形声字,某些字因与其声旁音调不同或读音不同,容易造成名称的误读。总结了常见有机化合物名称中涉及到的中文专业术语,并根据《新华字典》《辞海》等工具书对其逐一进行注音,可作为化学工作者和化学初学者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