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关于分子特征形状的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借助于分子中电子运动的经典转折点, 定义了分子的内禀特征轮廓. 文中以甲烷、甲醇和甲酸为例, 详细介绍了分子内禀特征轮廓理论方法. 对分子轮廓的特征截面的具体分析, 可以给出形成分子过程中原子的空间变化信息. 首次计算和绘出了上述分子轮廓上的电子密度分布图, 它与分子的化学性质密切相关, 给出了对分子边界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2.
借助于分子中电子运动的经典转折点,定义了分子的内禀特征轮廓.文中以甲烷、甲醇和甲酸为例,详细介绍了分子内禀特征轮廓理论方法.对分子轮廓的特征截面的具体分析,可以给出形成分子过程中原子的空间变化信息.首次计算和绘出了上述分子轮廓上的电子密度分布图,它与分子的化学性质密切相关,给出了对分子边界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3.
应用分子形貌理论, 研究了类SN2反应过程中的沿着IRC路径上固定点的分子形貌的特征, 计算给出了形状和电子密度特征参数以及各键的Dpb值. 应用Matlab程序绘制了分子特征边界轮廓上的电子密度分布的三维图像, 即分子形貌像, 给出了这类反应的动态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惰性气体原子(Rg=He,Ne,Ar和Kr)分别向HF分子两端原子接近过程中分子形貌的动态变化,使用MELD精密从头算方法中的CISD/6-311++G(2d,2p)方法,计算了FH-Rg和HF-Rg2个二聚体的单电子作用势、分子平面的边界轮廓以及相应界面上的电子密度.研究表明,惰性气体原子Rg分别向HF的两端接近时,双方的外形在接近的方向上均有伸手欢迎的表示,分子的前沿电子密度也相应的发生变化,对惰性键提供了一种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本文使用MELD精密从头计算中的CISD/3-21+G(d,p)方法,计算杂环化合物的单电子所受到的作用势(PAEM)和分子形貌(MF),探讨这些分子的化学键的单电子势垒(Dpb)与各自相应的化学键键长的关系,得出化学键的单电子势垒可以用来表征化学键的强弱;探讨这些分子的杂环内的单电子势垒(Dpr)与分子极化率的关系,可知该势垒可以描述分子的变形性;绘出杂环化合物的分子形貌,计算垂直于分子平面方向上的边界轮廓界面的电子密度,探讨该分子界面电子密度的均匀度与杂环化合物芳香性的关系,进而为杂环芳香化合物的芳香性提出一个定量的标度.  相似文献   

6.
双分子亲核(SN2)反应是重要的基本有机反应之一,其中电子从亲核基团向离去基团的转移发挥着关键作用.利用从头计算方法CCSD(T)/aug-cc-pVDZ和我们发展的分子形貌理论,对反应F-+CH3Cl→CH3F+Cl-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反应过程中分子形状和电子转移的动态变化图像.结果表明,沿内禀反应坐标,从反应开始到生成反应前复合物,亲核试剂F-的分子内禀特征轮廓在缓慢收缩,而其上的电子密度在缓慢增大.此后,F的轮廓迅速膨胀,电子密度急剧下降,尤其是从过渡态到产物复合物的过程中.而在反应过程中,离去基团Cl的轮廓一直在收缩,其上的电子密度一直在增大.对反应过程中电子所受到作用势的研究表明,随着反应的进行,电子在F与C间受到的作用势逐渐降低,而在C与Cl间受到的作用势逐渐升高,清楚地展现反应过程中F与C间化学键生成和C与Cl间化学键断裂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7.
采用Gaussian-03程序中的MP2/6-311++G(2d,2p)方法,优化了FH- Rg(Rg=He,Ne,Ar)二聚体的结构.使用MELD精密从头计算中的CISD方法,结合我们自编的程序,计算了这些二聚体的单电子作用势(PAEM),并绘出了它们的分子形貌图象.分子形貌所提供的形貌特征、前沿电子密度的特征等,可以直观地揭示He,Ne和Ar等原子与HF分子相互作用时2种相互作用的差别,即共价相互作用与非共价相互作用区分的直观形象的表征.从二聚体的内禀特征信息可以看出,F,H和Rg原子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形,HF分子对惰性气体原子有一定影响,而惰性气体原子对HF分子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大学化学》1987,2(1):78-78
经化学会批准,北京大学化学系,中科院化学所,电子所及化冶所将联合举办分子力学及药物分子设计研讨班。内容包括分子力学原理及应用,有关程序,分子模型及分子设计程序介绍,分子图象技术及晶体结构数据库介绍及示范表演,并将提供上机机会。研讨班将于1987年7  相似文献   

9.
为环戊二烯分子中非平面片断的片断轨道的建立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和计算程序 .分子内的Morokuma作用能的计算表明 ,“π电子的离域是失稳定的”与“离域的π体系是失稳定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π电子离域的结构效应完全取决于 σ体系对离域的作用 .在环戊二烯分子中 ,π电子的离域和离域的π体系均是失稳定的 .在苯分子中 ,π电子的离域是失稳定的 ,它的离域π体系也是失稳定的 .但在 D6 h中 ,离域 π体系是“较小失稳定”的 .应该强调 π与 σ电子间空间作用对分子性能的重大影响 ,以改变经典有机结构理论重 π轻 σ电子效应的研究模式  相似文献   

10.
在分子中单电子受到的作用势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分子的所有性质都是由分子内的电子和原子核的相互作用及其运动所决定的 .这种相互作用 ,在讨论各种问题中 ,可以用各种各样的作用势来描写 [1~ 9] .分子静电势为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研究 ,尤其是药物和受体相互作用的研究 ,提供一种非常有用的手段 [1,2 ] .在 Hartree- Fock[3 ,4 ] 方程中的势能项是某个分子轨道上 1个电子所受到的所有原子核和其余电子的作用势 . Slater[5,6] 提出了平均作用势 .Kohn- Sham[7]把单电子轨道引进密度泛函理论中 ,建立了 Kohn- Sham单电子运动方程 .KS轨道上1个电子所受的有效定域势场为该电子与其余电子…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SO2是一个角型(或V型)分子,键角119.5°,两个S-O键的键长均为143pm。多年来,对于SO2分子的成键特征及其分子构型许多作者进行了详细的讨论。概括起来,目前有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电子动量谱学(EMS)已发展成为探测原子分子电子结构的强有力工具.借助电子动量谱学可获得精确的分子轨道电子密度分布,并能提供非常详细的电子运动和电子关联信息.分子电子密度分布和电子运动的详细了解对分子的识别和化学活性的理解非常重要,并且也有助于计算机辅助的分  相似文献   

13.
周子南 《化学学报》1988,46(1):42-48
基于Flory的链分子统计理论, 用MM2分子力学程序改进了1,2-聚丁二烯构象分析,同时讨论了温度的影响. 着重考查了全同1,2-聚丁二烯特征比随能量的变化规律, 并且注意到聚苯乙烯, 聚丙烯酸甲酯等全同链的特征比按相似规律变化, 从而表现了聚烯烃全同链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14.
匀强电场中基态惰性原子的边界轮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原子特征边界轮廓模型, 计算了在5.292×10-5 - 5.292×10-3 a.u. 匀强电场下, 基态惰性原子的边界轮廓. 计算结果表明, 在电场中原子的边界轮廓呈现近椭球形, 轮廓的变化随电场强度的增强而增大; 在电场强度不变的情况下, 原子边界轮廓的变化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大. 并且计算中得到的单位强度原子平均径向变化率与原子极化率实验结果呈现很好的线性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万德成  金明  浦鸿汀 《化学进展》2011,23(10):2095-2102
在超分子主-客体识别系统中,由专一作用如多重氢键、拓扑捕捉、金属-配体驱动的识别虽然具有高选择性,但要求主体具有严格的尺寸、形状和电子环境;同时识别通常限于那些具有拓扑特征和电子特征的分子,这类识别机制称为静态识别。另一方面,由超支化聚合物衍生的核-壳两亲大分子(CAM),方便易得且有广泛的客体亲合性,但客体选择性通常较低。近年的研究表明,CAM的核经过合适的电子性质改性后,竞争客体分子间的差异可被放大,从而实现高选择性包裹与分离,而CAM最大的特点是核内有大量随机分布的官能团,从而可以进行各种精细的改性。这一由复杂系统的非线性特征导致的识别不需要专一作用的推动,适合于复杂分子的识别,被称为超分子模糊识别。实验表明,超分子模糊识别主体可以用于各种离子客体的高效分离,还可以识别拓扑特征和电子特征非常相似的分子。本文就超分子模糊识别的机制、特点以及应用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为环戊二烯分子中非平面片断的片断轨道的建立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和计算程序。分子内的Morokuma作用能的计算表明,“π电子的离域是失稳定的”与“离域的π体系是失稳定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π电子离域的结构效应完全取决于σ体系对离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光诱导反应过程是今天物理化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光吸收导致分子跃迁到电子激发态,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光诱导反应,如荧光、磷光、电子和能量转移、光化学反应等。当分子体系处于激发态上时,伴随着原子核的运动,不同电子态之间可能会出现势能面交叉。在交叉区域体系会从一个电子态"跳跃"到另外一个电子态,发生非绝热跃迁~(1,2)。该过程广泛的存在于自然界中。从简单的  相似文献   

18.
曙红与卟啉分子间和分子内的光致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以半刚性链(一CH_2phCH_2—)和柔性链(—(CH_2)_4—)连接的曙红-卟啉二元化合物及其模型化合物.通过吸收光谱、荧光光谱、激发光谱及荧光寿命研究了模型化合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和二元化合物分子内的光致电子转移和能量传递.结果表明:二元化合物的模型化合物曙红乙酯和卟啉易形成基态复合物 在二元化合物分子内激发曙红时,曙红能将其单重态能量传递给卟啉,并能引发分子内的电子转移;激发卟啉时,能发生曙红向卟啉的电子转移.分析了分子构型和溶剂极性对2种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分子电子器件中的单电子现象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单电子现象是低温物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由于分子电子器件的超小电容结构,使得即使在室温下也能观察到单电子现象,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重视。本文介绍了单电子现象的基本物理原理,分析了一些分子电子器件中的单电子现象,并说明了分子电子器件中单电子现象的研究意义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自从知道分子是由原子组成,而原子是由带正电的核及带负电的核外电子组成后,便有分子中电荷分布的原子点电荷模型:即在分子中某些原子上带适量的正电荷,而在另一些原子上则带适量的负电荷。但是,随着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进一步认识,和有了描述微观粒子运动的量子力学后,得知分子中电荷分布的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正电荷集中在各原子核上,而带负电的一部分内层电子虽仍围绕着原来的原子核运动,但另一部分原来各原子的外层价电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